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02 00:57:36 3
專利名稱: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機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雙級增焓壓縮機在中壓製冷劑流入上氣缸時,由於兩個氣缸的吸氣口位置一致,由此可見壓縮氣體從中間腔到上氣缸,至少經過了 2個拐角,即下氣缸流通孔轉向隔板腰形流通孔,隔板腰形流通孔通過上氣缸進氣切口轉向氣缸內腔;同時,氣流要在隔板腰形孔內橫向流動,進一步增加了通道長度。設置在上下氣缸之間的泵體隔板,且泵體隔板上設置有貫穿的流通槽。這樣會使壓縮機的中間流動損失增加,影響雙級壓縮機的能效。現有雙級增焓壓縮機還有一種減少中間流通孔拐角的優化方案,將上氣缸吸氣口 位置朝下法蘭流通孔的位置偏移,使其與下氣缸流通孔在軸向方向上位置相同,以除去下氣缸流通孔轉向隔板腰形流通孔處的拐角,同時減少通道長度,但由於此方案的上氣缸吸氣口偏移導致不能用於製冷劑壓縮的死區增大,雖減少一處拐角,同樣會影響壓縮機能效。
實用新型內容基於此,提供一種可以減小中間流動損失,提高能效的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一種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包括下氣缸、隔板、上氣缸,所述下氣缸、隔板、上氣缸軸向順次堆置,所述下氣缸上開設下流通孔,所述隔板上開設中流通孔,所述上氣缸上開設上吸氣口。所述下流通孔與所述中流通孔的中心連線與所述下氣缸的軸線平行,所述上吸氣口與所述中流通孔連通,所述上吸氣口的軸線與所述下氣缸的軸線成一定夾角。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下蓋板、下法蘭,所述下法蘭與下蓋板包圍的空間形成中壓腔。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下法蘭上開設下法蘭流通孔,所述下法蘭流通孔與所述下流通孔結構相同,所述下法蘭流通孔與所述下流通孔位於同一軸線上。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上氣缸還設置上滑片槽,所述上滑片槽與所述上吸氣口緊鄰,所述上滑片槽與所述上吸氣口互不相通。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下流通孔與所述中流通孔的結構相同。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氣缸上開設下吸氣口與下滑片槽,所述下吸氣口位於所述下流通孔與所述下滑片槽之間,所述下吸氣口與所述下流通孔互不相通。上述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所述下流通孔與所述中流通孔的中心連線與所述下氣缸的軸線平行,所述上吸氣口與所述中流通孔連通,所述上吸氣口的軸線與所述下氣缸的軸線成一定夾角。下流通孔與中流通孔形成與下氣缸軸線平行的流通通道,當進入上吸氣口時,也只需在一定的角度上進行偏轉。保證上氣缸吸氣口與流通通道豎直相通,避免出現橫向流動通道。流通通道長度大大縮小,故中間損失大大降低。[0012]下法蘭與下蓋板包圍的空間形成中壓腔,中壓腔用於製冷劑從下氣缸到上氣缸的緩衝空間。下法蘭流通孔與所述下流通孔位於同一軸線,且兩者的結構相同,進一步的減少從製冷劑的中間流通通道的長度。上吸氣口相對於下吸氣口在軸向方向上位置有一定角度的偏轉,且上滑片槽緊靠上吸氣口同時做相應偏移,避免吸氣口與滑片槽之間的死區增大,提高了壓縮機泵體容積利用係數。
圖I為本技術方案實施例的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剖面圖;圖2為本技術方案實施例的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分解圖;圖3為本技術方案實施例的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部分結構分解平面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下蓋板,2、下法蘭,3、下氣缸,4、隔板,5、上氣缸,6、下流通孔,7、中流通孔,8、上吸氣口,9、中壓腔,10、下法蘭流通孔,11、上滑片槽,12、下滑片槽,13、下吸氣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請參閱圖I、圖2及圖3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包括下蓋板I、下法蘭2、下氣缸3、隔板4、上氣缸5,上法蘭(圖未示)。下蓋板I、下法蘭2、下氣缸3、隔板4、上氣缸5,上法蘭軸向順次堆置。下氣缸3上開設下流通孔6,隔板4上開設中流通孔7,上氣缸5上開設上吸氣口 8,下流通孔6與中流通孔7的結構相同,下流通孔6與中流通孔7的中心連線與下氣缸3的軸線平行,上吸氣口 8與中流通孔7連通,上吸氣口 8的軸線與下氣缸3的軸線成一定夾角。同時,下法蘭2與下蓋板I包圍的空間形成中壓腔9。下法蘭2上開設下法蘭流通孔10,下法蘭流通孔10與下流通孔6結構相同,下法蘭流通孔10與下流通孔6位於同一軸線上。上氣缸5還設置上滑片槽11,上滑片槽11與上吸氣口 8緊鄰,上滑片槽11與上吸氣口 8互不相通。下氣缸3上開設下吸氣口 13與下滑片槽12,下吸氣口 13位於下流通孔6與下滑片槽12之間,下吸氣口 13與下流通孔6互不相通。以下對本實施例的優點或原理進行說明。上述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所述下流通孔與所述中流通孔的中心連線與所述下氣缸的軸線平行,所述上吸氣口與所述中流通孔連通,所述上吸氣口的軸線與所述下氣缸的軸線成一定夾角。下流通孔與中流通孔形成與下氣缸軸線平行的流通通道,當進入上吸氣口時,也只需在一定的角度上進行偏轉。保證上氣缸吸氣口與流通通道豎直相通,避免出現橫向流動通道。流通通道長度大大縮小,故中間損失大大降低。下法蘭與下蓋板包圍的空間形成中壓腔,中壓腔用於製冷劑從下氣缸到上氣缸的緩衝空間。下法蘭流通孔與所述下流通孔位於同一軸線,且兩者的結構相同,進一步的減少從製冷劑的中間流通通道的長度。上吸氣口相對於下吸氣口在軸向方向上位置有一定角度的偏轉,且上滑片槽緊靠上吸氣口同時做相應偏移,避免吸氣口與滑片槽之間的死區增大,提高了壓縮機泵體容積利用係數。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 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其包括下氣缸、隔板、上氣缸,所述下氣缸、隔板、上氣缸軸向順次堆置,所述下氣缸上開設下流通孔,所述隔板上開設中流通孔,所述上氣缸上開設上吸氣口,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流通孔與所述中流通孔的中心連線與所述下氣缸的軸線平行,所述上吸氣口與所述中流通孔連通,所述上吸氣口的軸線與所述下氣缸的軸線成一定夾角。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下蓋板、下法蘭,所述下法蘭與下蓋板包圍的空間形成中壓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法蘭上開設下法蘭流通孔,所述下法蘭流通孔與所述下流通孔結構相同,所述下法蘭流通孔與所述下流通孔位於同一軸線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其特徵在於,上氣缸還設置上滑片槽,所述上滑片槽與所述上吸氣口緊鄰,所述上滑片槽與所述上吸氣口互不相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流通孔與所述中流通孔的結構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氣缸上開設下吸氣口與下滑片槽,所述下吸氣口位於所述下流通孔與所述下滑片槽之間,所述下吸氣口與所述下流通孔互不相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級旋轉壓縮機的泵體結構,包括下氣缸、隔板、上氣缸,所述下氣缸、隔板、上氣缸軸向順次堆置,所述下氣缸上開設下流通孔,所述隔板上開設中流通孔。所述上氣缸上開設上吸氣口。所述下流通孔與所述中流通孔的中心連線與所述下氣缸的軸線平行。所述上吸氣口與所述中流通孔連通,所述上吸氣口的軸線與所述下氣缸的軸線成一定夾角。下流通孔與中流通孔形成與下氣缸軸線平行的流通通道,當進入上吸氣口時,也只需在一定的角度上進行偏轉。保證上氣缸吸氣口與流通通道豎直相通,避免出現橫向流動通道。流通通道長度大大縮小,故中間損失大大降低。
文檔編號F04C29/00GK202545252SQ201220127639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9日
發明者餘冰, 李志鵬, 王偉 申請人:珠海格力節能環保製冷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