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3-07-02 09:44:26 1
專利名稱:一種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車身塗裝生產技術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裙邊膠噴塗工 乙裝備O
背景技術:
為了提高車身裙邊底面的抗石擊性,防止漆膜剝離碰傷引起車身裙邊腐蝕損壞, 國內大部分汽車廠家已開始重視對車身裙邊底面漆膜的保護,在整車廠塗裝車間增設了噴 塗裙邊膠工藝。在噴裙邊膠時,膠霧會濺到車身裙邊外表面可見區域進而影響到油漆車身 的外觀,因此必須對車身裙邊外表面可見部位進行遮蔽。目前這樣的遮蔽大多是採用膠帶 覆蓋的辦法實現的。由於膠帶寬度有限,使用單條膠帶遮蔽,遮蔽面積小效果差;使用多條 膠帶遮蔽,又增加遮蔽工作量和材料損耗。尤其是使用過的膠帶只能丟棄,增加清潔工作量 並對環境起破壞作用。而且,為保證膠帶能夠牢固膠貼到車身上以保證遮蔽效果,粘貼前還 必須對車身進行潔身檢查或處理以確保車身清潔;噴膠完畢撕除膠帶後,為確保沒有遺膠 粘在車身上,一樣需要對車身進行潔身檢查和處理。因此現有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藝存在材 料消耗大、環保性差、輔助工作量大而遮蔽效果難以保證的問題。為此急需研製出一種結構 簡單易於製造、使用方便可靠且環保的裙邊膠噴塗專用工裝設備。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藝所存在的材料消耗大、環保性 差、輔助工作量大而遮蔽效果難以保證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於製造、使用方便可靠 且環保的一種裙邊膠噴塗工藝裝備。本實用新型所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裝,它包括收納筒、柔性遮 蔽帶和至少一個磁鐵條;其中收納筒由筒體、芯軸和搖手把組成;筒體由筒身和與筒身兩 端固定相連的兩個端蓋構成,芯軸兩端滾動支撐於筒體的兩個端蓋上,搖手把與芯軸的一 端固定連接,筒身上開有一個收納口 ;所述柔性遮蔽帶包括中間帶體、固定端和活動端,其 中固定端穿過所述收納口與所述芯軸固定連接在一起,活動端位於收納筒外,活動端固連 有一拉手;所述磁鐵條吸固於所述筒身上,或置於所述中間帶體上把所述柔性遮蔽帶吸固 在汽車車身裙邊部位。不用時,搖動搖手把轉動芯軸可以把柔性遮蔽帶收納於收納筒內,磁鐵條則吸附 於收納筒筒身上,因此本實用新型存儲十分方便。使用時,利用活動端的拉手拉出柔性遮 蔽帶,先把活動端定好位,再移動收納筒把固定端定好位,然後再用磁鐵條把遮蔽帶固定在 車身上,利用遮蔽帶的柔性和磁鐵條的磁力可以保證可靠地遮蔽住所要遮蔽的車身裙邊部 位,確保遮蔽效果好。遮蔽帶被裙邊膠汙損後,只要除去遮蔽帶所粘的裙邊膠就可重複使 用。因此本實用新型材料損耗少且環保。由於利用磁鐵條的磁力可保證遮蔽帶和車身裙邊 的緊密貼合,因此可以免除現有裙邊膠噴塗工藝所必需的的車身潔身檢查和處理,大大降 低了裙邊膠噴塗作業的工作量和生產成本。因此,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於製造、使用方
3便、可靠、環保,可以大大降低裙邊膠噴塗生產成本。作為優選,所述筒身在收納口的兩邊設有翻邊結構。本優選方案,可以提高收納口 的剛性和強度,增加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壽命,同時有利於防止收納口刮傷遮蔽帶。作為優選,所述筒身由第一瓣筒身和第二瓣筒身組成,兩瓣筒身至少有一個用螺 釘與所述端蓋固定連接,且所述兩瓣筒身的兩個縱邊均設有翻邊結構,第一瓣筒身的一個 縱邊與第二瓣筒身的一個縱邊貼緊,第一瓣筒身的另一個縱邊和第二瓣筒身的另一個縱邊 之間的間隙構成所述的收納口。本優選方案,兩瓣筒身結構,方便遮蔽帶固定端與芯軸的固 定連接,筒身縱邊的翻邊結構可以增加筒身的剛性和強度、提高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壽命。作為優選,所述收納口兩邊的翻邊結構的翻邊裡至少有一個翻邊裡夾置有翻邊磁 鐵條。本優選方案,可以提高遮蔽帶固定端與車身裙邊的粘貼固定的便捷性和緊密性。只 在收納口邊的一個翻邊裡夾置有翻邊磁鐵條,可以節約製造成本;在收納口邊的兩個翻邊 裡都夾置有翻邊磁鐵條,使用便捷性高、遮蔽帶固定端與車身裙邊的粘貼固定更可靠。作為優選,所述柔性遮蔽帶為可擦洗無紡布製成的遮蔽帶。本優選方案,遮蔽帶強 度高、擦洗容易,可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壽命和方便性。作為優選,所述柔性遮蔽帶的活動端還固定連接有活動端磁鐵條。本優選方案,遮 蔽帶活動端與車身的固定連接方便快捷可靠,遮蔽帶收納到收納筒內時活動端磁鐵條可以 吸附在收納筒筒身上,便於遮蔽帶的收納固定。本實用新型的帶來的有益效果是遮蔽作業方便快捷可靠,收納方便,遮蔽帶可以 重複使用因此環保性好、並可降低遮蔽材料的消耗;採用磁鐵條實現遮蔽帶和汽車車身裙 邊的緊密貼合可以免除車身的潔身檢查和處理從而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易於加工製造,使用方便可靠環保的特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收納筒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中收納筒1第一瓣筒身11第二瓣筒身12端蓋13芯軸14搖手把15 柔性遮蔽帶2中間帶體20拉手21活動端磁鐵條22磁鐵條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收納筒1、柔性遮蔽帶2和磁鐵條3構成。其 中收納筒1由由第一瓣筒身11和第二瓣筒身12構成的筒身、和筒身兩端固定連接的兩個 端蓋13、可轉動地支撐固定於兩個端蓋13上的芯軸14及與芯軸15 —端焊接連接在一起的 搖手把15構成。柔性遮蔽帶2由中間帶體20、位於收納筒內與芯軸14固定連接的固定端 和位於收納筒外的活動端構成、且活動端部固定連接有一個拉手21和一個活動端磁鐵條 22。本實施例第一瓣筒身11和第二瓣筒身12大小相同,並均用螺釘與端蓋13固定連接在 一起;兩瓣筒身的兩條縱邊均設有翻邊結構,其中各有一個縱邊的翻邊結構的翻邊裡夾置 有長度比筒身長度小IOmm的磁鐵條。兩瓣筒身未設置磁鐵條的縱邊相互緊貼;而設置有磁 鐵條的兩條縱邊之間的間距大於遮蔽帶的厚度2mm,由此構成收納筒身上的收納口。由於芯 軸14與端蓋13的可轉固定支撐結構、翻邊裡夾置固定磁鐵條的方法、遮蔽帶活動端和拉手21及活動端磁鐵條22的固定連接結構、遮蔽帶固定端穿過筒身上的收納口與芯軸14固定 連接的結構均系簡單技術,因此在這裡沒有贅述。不用時,搖動搖手把轉動芯軸可以把柔性遮蔽帶收納於收納筒內,磁鐵條及活動 端磁鐵條則吸附於收納筒筒身上,這樣可以十分方便的搬移和存儲好本實用新型。使用時, 利用活動端的拉手拉出柔性遮蔽帶,先把活動端定好位,並用活動端磁鐵條把活動端固定 在車身的裙邊上,再移動收納筒把固定端定好位,利用收納口翻邊結構裡夾置的翻邊磁鐵 條固定好收納筒,然後再用磁鐵條把遮蔽帶緊貼固定在車身上,操作十分方便快捷。而遮蔽 帶被裙邊膠汙損後,只要除去遮蔽帶所粘的裙邊膠就可重複使用。因此本實用新型結構簡 單易於製造、材料損耗少、使用成本低且環保。由於利用磁鐵條的磁力可保證遮蔽帶和車身 裙邊的緊密貼合,因此可以免除現有裙邊膠噴塗工藝所必需的的車身潔身檢查和處理,大 大降低了裙邊膠噴塗作業的工作量和生產成本。以上所述之具體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一種實施方式,並非以此限定本 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範圍。凡依照本實用新型之形狀、結構所作的等效變化理應均包含在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裝,其特徵是它包括收納筒、柔性遮蔽帶和至少一個磁鐵 條;其中收納筒由筒體、芯軸和搖手把組成;筒體由筒身和與筒身兩端固定相連的兩個端 蓋構成,芯軸兩端滾動支撐於筒體的兩個端蓋上,搖手把與芯軸的一端固定連接,筒身上開 有一個收納口 ;所述柔性遮蔽帶包括中間帶體、固定端和活動端,其中固定端穿過所述收納 口與所述芯軸固定連接在一起,活動端位於收納筒外,活動端固連有一拉手;所述磁鐵條吸 固於所述筒身上,或置於所述中間帶體上把所述柔性遮蔽帶吸固在汽車車身裙邊部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裝,其特徵是所述筒身在收納口的 兩邊設有翻邊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裝,其特徵是所述筒身由第一瓣筒 身和第二瓣筒身組成,兩瓣筒身至少有一個用螺釘與所述端蓋固定連接,且所述兩瓣筒身 的兩個縱邊均設有翻邊結構,第一瓣筒身的一個縱邊與第二瓣筒身的一個縱邊貼緊,第一 瓣筒身的另一個縱邊和第二瓣筒身的另一個縱邊之間的間隙構成所述的收納口。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裝,其特徵是所述收納口兩邊 的翻邊結構的翻邊裡至少有一個翻邊裡夾置有翻邊磁鐵條。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裝,其特徵是所述柔性遮 蔽帶為可擦洗無紡布製成的遮蔽帶。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裝,其特徵是所述柔性遮蔽帶為可 擦洗無紡布製成的遮蔽帶。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裝,其特徵是所述柔性遮 蔽帶的活動端還固定連接有活動端磁鐵條。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裝,其特徵是所述柔性遮蔽帶的活 動端還固定連接有活動端磁鐵條。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裝,其特徵是所述柔性遮蔽帶的活 動端還固定連接有活動端磁鐵條。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裝,其特徵是所述柔性遮蔽帶的活 動端還固定連接有活動端磁鐵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車身塗裝生產技術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裙邊膠噴塗工藝裝備,解決了現有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藝所存在的材料消耗大、環保性差、輔助工作量大而遮蔽效果難以保證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裙邊膠噴塗遮蔽工裝,主要由收納筒、柔性遮蔽帶和把柔性遮蔽帶與汽車裙邊緊密貼合固定的磁鐵條構成;收納筒由筒身、端蓋、芯軸和搖手把組成、遮蔽帶一端與芯軸固定相連,一端位於收納筒外並設有拉手。不用時遮蔽帶可以收納於收納筒內,使用時利用拉手可以很方便地拉出遮蔽帶。本實用新型可以重複使用,能有效提高裙邊膠噴塗作業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B05D1/32GK201894981SQ20102062037
公開日2011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4日
發明者吳成明, 回金楷, 康平平, 李書福, 楊健, 趙福全, 陳偉 申請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