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次全切除後用植骨籠的製作方法
2023-07-02 14:03:11 2
專利名稱:頸椎次全切除後用植骨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器械用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在頸椎次全切除後用植骨籠。
背景技術:
治療頸椎疾病,有時需要進行頸椎次全切除手術,即在頸椎的椎體上劃開一個矩形空腔,在手術過後,還需要將切除下來的碎骨重新填充到該矩形空腔中,讓碎骨在矩形空間中生長並與矩形空腔壁上的骨頭長在一起。在現有技術中,是將碎骨放置到圓柱狀的植骨籠中,然後將植骨籠再放置到空腔中,讓碎骨透過植骨籠上網孔與矩形空腔壁上的骨頭長在一起。由於植骨籠為圓柱形,這就導致其內的碎骨與矩形空腔壁的接觸面積比較少,不利於碎骨充分生長連接到矩形空腔壁的骨頭上。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頸椎次全切除手術後,使頸椎碎骨充分生長在椎體的空腔內的頸椎次全切除後用植骨籠,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頸椎次全切除後用植骨籠,其特徵在於為碳纖維複合材料六面體結構,其頂面、底面、左面、右面、前面均開有窗口,後面封閉。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頂面和底面為與頸椎椎體端面斜度呈解剖狀吻合的斜面。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植骨籠具有如下優點有利於其內的碎骨與矩形空腔壁有更大的接觸面積,這樣可以讓碎骨充分接觸及生長在矩形空腔壁的骨頭上,兩端的解剖形結構更增加了植骨籠的穩定性、靠脊髓的底面封閉避免生長的贅骨對脊髓壓迫、已經該材料便放射線通透有利觀察骨癒合。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植骨籠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植骨籠的側視圖圖中100-植骨籠,101-頂面,102-底面,103-左面,104-右面,105-前面,200-窗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的頸椎次全切除後用植骨籠100,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製作,結構為六面體結構,其中頂面101、底面102、左面103、右面104、前面105均開有窗口 200,後面封閉。另外,頂面101和底面102為與頸椎椎體端面斜度呈解剖狀吻合的斜面。
3[0015]採用這樣的結構,將裝有碎骨的植骨籠100放置到椎體的矩形空腔中,植骨籠100 的頂面101、底面102、左面103、右面104均能很好地與矩形空腔壁吻合,這樣碎骨透過窗口 200與矩形空腔壁的骨頭的接觸面積就比較大,更加有利於碎骨與矩形空腔壁的骨頭生長連接,有利於病人的儘早康復。另外,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製作植骨籠不會對X光拍攝造成幹擾,有利於方便準確地檢驗病情。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讓頸椎碎骨充分生長在椎體的空腔內優點,有助於病人疾
病的早日康復。但是,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並非用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範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頸椎次全切除後用植骨籠,其特徵在於為碳纖維複合材料六面體結構,其頂面、底面、左面、右面、前面均開有窗口,後面封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頸椎次全切除後用植骨籠,其特徵在於所述頂面和底面為與頸椎椎體端面斜度呈解剖狀吻合的斜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頸椎次全切除後用植骨籠,為碳纖維複合材料六面體結構,其頂面、底面、左面、右面、前面均開有窗口,後面封閉。本實用新型具有讓頸椎碎骨充分生長在椎體的空腔內優點,有助於病人疾病的早日康復。
文檔編號A61F2/44GK202211767SQ20112030239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9日
發明者薛鋒 申請人:上海市奉賢區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