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邊坡穴植植物裝置製造方法
2023-07-02 14:27:06 1
一種邊坡穴植植物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邊坡穴植植物裝置,包括保育籃和基礎包,保育籃採用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纖維製成;基礎包包括可自然降解的基質袋;使用時,將植物種子均勻拌入腐殖土中,再將拌入種子的腐殖土、保水劑和複合肥裝入基質袋內,將基礎包平鋪於保育籃內。該穴植植物裝置用於工程建設地形成的大量裸露邊坡的生態修復,保證乾旱條件下植物的成活率,營造穩定的邊坡植物群落,生態修復效果良好,滿足乾旱、半乾旱地區工程建設後造成的裸露地表生態環境恢復的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邊坡穴植植物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在裸露邊坡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邊坡穴植植物裝置,用於交通建設、礦山開採和城市建設等工程中形成的裸露邊坡的植被恢復工程,也可用於園林綠化。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鐵路、公路、礦山開採和城市開發等基礎設施建設在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廣泛展開。工程建設中不可避免地進行挖方、填方施工,在工程建設地形成了大量的裸露邊坡。這些裸露邊坡會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如改變地形地貌、擾亂土壤結構、破壞植物群落、降低生物多樣性、影響局地氣候、增加水土流失危險性等,同時由於其視覺效果和周邊環境反差較大,會影響當地的原生自然景觀。而在乾旱、半乾旱地區,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難以恢復裸露邊坡的生態,裸露地表形成的工程創面在乾旱嚴酷的自然條件下逐漸演變成為該地區生態環境退化的源頭,所以生態修復是這一區域工作的當務之急。但由於這類區域土壤貧瘠、植物立地條件差,現有的生態工程技術在實施過程中通常存在植物成活率低、植被覆蓋度達不到要求和生態恢復工程造價較高的問題,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型的植物種植裝置,以滿足該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邊坡穴植植物裝置,為邊坡種植草本植物和灌木提供生長初期所需的營養物質,並具有節水保墒的作用,可保證乾旱條件下植物的成活率,營造穩定的邊坡植物群落,滿足乾旱、半乾旱地區工程建設後造成的裸露地表生態環境恢復的要求。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邊坡穴植植物裝置,包括保育籃和基礎包,保育籃採用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纖維製成;基礎包包括可自然降解的基質袋;使用時,將植物種子均勻拌入腐殖土中,再將拌入種子的腐殖土、保水劑和複合肥裝入基質袋內,將基礎包平鋪於保育籃內。
[0005]該穴植植物裝置還包括改良土壤棒,改良土壤棒,包括桶狀的儲料棒,儲料棒內填充有內容物;儲料棒採用可降解的木質材料製成;內容物由保水劑和土壤改良劑組成。
[0006]所述保育籃包括底板,底板上面、沿底板的邊緣設有筒形的圍板,圍板下端與底板固接,圍板上端面為斜面,底板和圍板為一個整體。
[0007]所述底板上面並排設有多條第二凹槽,底板的下面並排設有多條第一凹槽,一條第一凹槽位於相鄰的兩條第二凹槽之間,且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不相通。
[0008]本發明穴植植物裝置採用在植物生長初期具有防止坡面雨水衝刷、保溫和保墒作用,降解後則成為改良邊坡土壤有機質的保育籃;以及為植物種子提供水分和養分的基礎包,用於工程建設地形成的大量裸露邊坡的生態修復,保證乾旱條件下植物的成活率,營造穩定的邊坡植物群落,生態修復效果良好,滿足乾旱、半乾旱地區工程建設後造成的裸露地表生態環境恢復的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09]圖1是本發明穴植植物裝置等軸側示意圖。
[0010]圖2是圖1的剖視圖。
[0011]圖3是本發明穴植植物裝置中保育籃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穴植植物裝置中改良土棒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保育籃,2.基礎包,3.改良土壤棒,4.底板,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
7.圍板,8.儲料棒,9.內容物。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14]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穴植植物裝置,包括保育籃1、基礎包2和改良土壤棒
3。保育籃I如圖3所示,包括底板4,底板4上面、沿底板4的邊緣設有圍板7,圍板7為筒形,圍板7的下端與底板4固接,圍板7的上端面為斜面,底板4和圍板7為一個整體;底板4上面並排設有多條第二凹槽6,底板4的下面並排設有多條第一凹槽5,一條第一凹槽5位於相鄰的兩條第二凹槽6之間,且第一凹槽5與第二凹槽6不相通。
[0015]底板4和圍板7由天然纖維製作而成,材質主要為椰殼、棕櫚纖維、麥秸、稻秸等,可自然降解。
[0016]基礎包2包括由無紡布和麻繩製作而成、可自然降解的基質袋,該基質袋內裝有能為植物生長提供水分和營養的基質,該基質由保水劑、複合肥、植物種子以及有機質含量較高的腐殖土組成。
[0017]如圖4所示,改良土壤棒3,包括桶狀的儲料棒8,儲料棒8內填充有內容物9 ;儲料棒8採用可降解的木質材料製成;內容物9由保水劑和土壤改良劑組成。
[0018]將本發明穴植植物裝置用於邊坡生態修復時:
生態修復工程一般於春季或秋季實施,工程開工後,首先分別加工製作邊坡穴植植物裝置的各個零件。根據擬進行生態修復邊坡的立地條件選擇確定該生態工程所使用的植物物種的種子,將該種子均勻拌入腐殖土中,再將拌入種子的腐殖土、保水劑和複合肥裝入基質袋中,形成基礎包2。然後,在目標邊坡挖穴,挖好後先將多個改良土壤棒3插入該挖好的穴內;接著安裝保育籃I,使改良土壤棒3的上端分別進入第一凹槽5內,使圍板7高度較高的一側朝向邊坡的上部,將基礎包2平鋪於底板4上,適量澆水養護。第二凹槽6可集水,為植物種子萌發創造良好的水分條件。植物生長初期,保育籃2具有防止坡面雨水衝刷、保溫和保墒的作用,降解後則成為改良邊坡土壤的有機質。改良土壤棒3具有疏鬆和改良邊坡土壤的作用。
實施例
[0019]將本發明邊坡穴植植物裝置用於鄂爾多斯一個大型露天煤礦的排土場,進行生態修復。2個月後該排土場的植被覆蓋度達到了 80%,成功在排土場邊坡營造了穩定的植物群落,生態修復效果良好。[0020]對比例
採用現有方法對實施例中的排土場進行生態`修復,均以失敗告終。
【權利要求】
1.一種邊坡穴植植物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保育籃(I)和基礎包(2),保育籃(I)採用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纖維製成;基礎包(2)包括可自然降解的基質袋;使用時,將植物種子均勻拌入腐殖土中,再將拌入種子的腐殖土、保水劑和複合肥裝入基質袋內,將基礎包(2)平鋪於保育籃(I)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邊坡穴植植物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穴植植物裝置還包括改良土壤棒(3),改良土壤棒(3),包括桶狀的儲料棒(8),儲料棒(8)內填充有內容物(9);儲料棒(8)採用可降解的木質材料製成;內容物(9)由保水劑和土壤改良劑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邊坡穴植植物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保育籃(I)包括底板(4),底板(4)上面、沿底板(4)的邊緣設有筒形的圍板(7),圍板(7)下端與底板(4)固接,圍板(7)上端面為斜面,底板(4)和圍板(7)為一個整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邊坡穴植植物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4)上面並排設有多條第二凹槽(6),底板(4)的下面並排設有多條第一凹槽(5),一條第一凹槽(5)位於相鄰的兩條第二凹槽(6)之間,且第 一凹槽(5)與第二凹槽(6)不相通。
【文檔編號】A01G9/02GK103650968SQ201310679874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5日
【發明者】薛春曉, 賈鋆 申請人: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