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與創新議論文作文素材
2023-07-02 15:34:09 2
繼承和創新是雨與水的關係,沒有了繼承如同只有魚沒有水,再好的創新也會成為空中樓閣,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名言
1、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江澤民2、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皆是創造之人。——陶行知
3、踩著前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李可染
4、師古人,師造化,求獨創。——張大千
5、後代人拋棄了前代人的事業,如同拋棄了幾條擱淺的船。——亨利·梭羅
6、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莎士比亞7、拙劣的藝術家永遠戴著別人的眼睛。——羅丹
8、我創造,所以我生存。——羅曼·羅蘭
9、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後再往前走。——託爾斯泰
10、我希望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終保持不斷創造新事物的創造性和為人們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社會性。在平凡的生活中仍能發現新鮮的感動和喜悅的人,可以說是使自己生活得富有創造性。——池田大作
11、不學古人,法無一可;全似古人,何處著我?——袁枚12、人閒居時,不可一刻無古人;落筆時,不可一刻有古人。平居有古人,學問方深,落筆無古人,精神始示。——袁枚
13、人言不足懼,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聖賢不足師。——王安石
14、文章必自成一家,然後傳不朽。若依規畫圓,準方作矩,終為人之臣僕。——魏慶之
15、大師之詞也,創意造言,皆不相師。——李翱
16、新豈易言,意未經人說過則新,書未經人用過則新。——趙翼17、闡前人所已發,擴前人所未發。——劉熙載
18、學詩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會古人。——葉燮
19、不可無體,亦不可拘於體。——俞文豹
經典素材
《史記》的創新因素(研究方法需要創新)
創新,指想出新辦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
司馬遷《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部巨著從內容到形式都是劃時代的創新。當代歷史學家張大可教授為其總結了十個方面的創新:①首創紀傳體,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等級序列;②首創貫古通今的通史;③首創「太史公曰」的史論形式,提出了系統的史學理論;④首創經濟史傳,發展了古代樸素的唯物史觀,意識到經濟發展狀況對社會歷史起決定性的作用;⑤首創軍事史傳,系統的總結了古代的戰爭理論和敘述了戰史內容;⑥首創學術史傳,辨明學術源流;⑦首創民族史傳,提出了民族統一的思想;⑧首創各色人物的類傳,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⑨首創語譯古文,使艱深的語言通俗化;⑩首創歷史文學,把歷史人物的實錄塑造成為典型形象。
王安電腦的破產(不懂創新導致失敗)
王安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曾稱雄於個人電腦領域,被稱為美國式成功創業的典範。進入80年代後期,個人電腦業迅速發展,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和「蘋果電腦」公司相繼推出了體積小且可以互相兼容的個人電腦,其價格只是王安電腦的1/3,而且可採用市場上的通用軟體。而王安公司忽略了市場變化的情況,仍然堅持生產老產品而不創新,導致銷路越來越窄,許多老客戶也相繼離去,到了1992年7月,作為公司繼承人的王安博士的兒子不得不在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的文件上簽了字。
書法家的創新故事(藝術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
書法和其他藝術一樣,貴在不斷推陳出新,在學習與借鑑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造出富有時代精神的新作品。晉代的王羲之,被譽為「書聖」。他學習書法時,不但刻苦認真,而且博採眾長,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據說他起初向衛夫人學習書法,後來又借鑑秦漢以來眾多的書法佳作,像秦代大書法家李斯,漢代大書法家蔡邕,三國大書法家鍾繇,以及被稱為「草聖」的張芝等許多名家作品,他都泛覽博識,然後才獨創出一種俊逸妍美的新書體。前人高度評價他的書法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他的代表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楷書《樂毅論》則被譽為「千世楷法之祖」。
書法藝術從晉代至唐初一直是繼承「二王」的傳統,追求姿媚瘦硬的書風。盛唐的顏真卿,獨樹一幟,開創了渾厚雄強、剛勁肥壯的新書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顏體」。自唐以後,許多著名的書法家都從他那兒吸取過營養。據說他曾經跟張旭學習筆法並且向「二王」、褚遂良以及當時民間的書法作品多方面借鑑,才能承前啟後,開創一代書風。
米芾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年輕時學習書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晉代和唐代名家真跡來臨摹,當他把古人的真跡和自己臨摹的作品一道歸還原主時,連主人也分別不出真假來。別人對他說:「你寫字太像古代的人,惟獨沒有自己的面貌,這樣是不會有成就的,希望你要發揮自己的特長,不能食古不化。」他聽後慢慢衝破古人的束縛,發揚自己的長處,到晚年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每天半個對的想法(創新要勇於探索)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在作報告評價他的導師,美國氫彈之父泰勒的成功時,有過一段耐人尋味的描述:泰勒幾乎每天都有十個想法,其中有九個半是錯的,但他不在乎。然而,他就憑著每天半個對的新思想的積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楊振寧說:「創新有兩點:一是不要囿於前人的成就,二是不要怕犯錯誤,這兩點都需要膽量。」
相聲界的子承父業(傳統藝術需要繼承)
在中國的相聲演員中,子承父業的有好幾位。馬三立出生在曲藝世家,祖父馬誠方是有名的評書藝人,以擅說《水滸》著稱;父親馬德祿是著名的「相聲八德」之一,而且是相聲名家恩緒的寵徒與門婿,馬三立初中畢業後就子承父業說起相聲,成為一代大師。而今他的二兒子馬志明又子承父業,在馬三立的口傳身教下,學會了大量的傳統相聲段子,並在海內外演出中贏得好評。侯耀文繼承了父親相聲藝術大師侯寶林先生的事業,2002年接任了中國鐵路文工團的藝術指導和說唱團團長的職務。楊議繼承了父親楊少華的事業,並且和父親一起,同臺表演,成為一對有名的父子搭檔。
不怕跟馬車賽跑(對新生事物要有信心)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新生的火車醜陋笨重,走得很慢,當時有人駕著一輛漂亮的馬車跟它賽跑,火車落在了後面,而且由於沒裝彈簧,火車把路基都震壞了。然而,史蒂芬孫並沒因此而灰心,他堅信火車具有馬車無法媲美的前途,不斷改進機車。許多年過去了,馬車仍按原來的速度轉動著輪子,而火車卻在飛速前進。今天,高速火車奔馳在鐵軌上成為人類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歷史上的改革(國家只有改革創新才能發展)
管仲改革: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管仲為相。管仲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他打破井田制,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發展經濟;整頓行政機構,分設官員管理各地;還改革軍制,施行推舉制度,重視人才選拔。這些措施,順應社會發展趨勢,使齊國在短短的幾年內國富兵強,奪得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管仲的改革思想和措施,對後世起了積極的影響。
日本明治維新:19世紀中葉,日本的資產階級和武士聯合,進行了「倒幕」活動,勝利之後,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天皇專制政體。緊接著,明治天皇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廢除封建領地,劃分直屬中央的政區,統一貨幣,鼓勵工商,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等等。這些改革措施雖並不徹底,但卻是日本歷史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日本的經濟和國力漸漸強盛起來,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也免於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彼得大帝改革:17世紀晚期,俄國還是個很落後閉塞的國家。彼得大帝即位以後,先到歐洲各先進國家考察,回國後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興建城市彼得堡,使之成為通向大海的門戶,面向西方的窗口;他積極發展工業,推動貿易;他改革行政體制和軍制,建立了正規化軍隊,為平民提供了上升的階梯;他下令脫掉笨重的俄羅斯長袍,改穿輕便的匈牙利軍裝,等等。改革雖遭到了激烈的反對,但彼得大帝力排眾議,採取強制的手段,使改革取得了成功,從而鞏固了俄羅斯中央集權的統治,國力大大增強,成為歐洲強國。
轉換一種哲學(科學理論創新需要哲學思維的創新)
在19世紀末,整個經典物理學——從牛頓的經典力學到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已經相當完善。科學家們認為輝煌的物理學大廈已經竣工,剩下的只有一些修修補補的小工作了。就連被公認的物理學權威開爾文勳爵也在當時的物理學年會上說:「未來的物理學真理,將不得不在小數點後的第六位去尋找了。」然而20世紀初,物理學的兩大突破——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卻打開了一個全新的領域。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第一次提出了相對論的理論。與眾不同的是,在這篇文章中,愛因斯坦沒有引用任何一篇前人的科學文獻,而是完全按照他自己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思想創作的。愛因斯坦深受斯賓諾莎和馬赫的哲學思想的影響,他自己也多次說過:「與其說我是個物理學家,還不如說我是個哲學家呢。」量子力學的領軍人之一海森堡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並著有《物理與哲學》一書。
威爾杜蘭在《西洋哲學史話》序言中說到:「各種科學都始於哲學……科學僅能傳授知識,只有哲學才能給以智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20世紀物理學的突破,實際上是哲學的突破。狹義相對論打破了古老哲學中的絕對時空觀念。速度的變化(觀察者的運動)使時間具備了伸縮性,所謂「現在」的概念並沒有絕對性。1915年,愛因斯坦完成了他的廣義相對論,突破光速極限的時空彎曲甚至可能導致時光倒流,從理論上人們可以走向未來,也可以回到過去。量子力學則打破了人們認為存在一個「客觀」世界的觀念,讓科學重新變成了「形上學」。西方科學就是建立在觀測、歸納和驗證的基礎上的,如果第一環節都會因「測不準」(「不確定」)而人言人殊、見仁見智,後續的歸納和驗證當然也就會徹底失去基礎。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