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7:57:21 1
專利名稱: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地下無軌車輛,尤其涉及到一種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
背景技術:
地下服務運人車是地下無軌車輛的一個分支,主要用於運輸工作人員到地下作業。地下服務運人車一般由通用底盤部分和車廂部分組成,同時底盤與車廂連接均採用剛性連接,人員運輸一般在12人左右,運輸量小且路面對人員的影響較大,特別容易產生疲勞。地下礦山巷道狹窄、低矮,給地下服務運人車的設計和生產使用帶來困難,為了保障井下巷道內的通過性能,地下服務車採用低矮、細長、中央鉸接轉向的車身結構,前車體主要放置發動機、變矩器、變速箱、液壓油箱、柴油箱、司機室等部件,後車體主要用於在後車架上安裝車廂。車廂高度適當降低,在相同作業裝置的情況下有利於整車通過性、行駛穩定性的提高,有利於改善司機的後視視野。由於礦上巷道的路況比較惡劣,人員如果坐在車廂和車架剛性連接的運輸車上,工作人員極易產生疲勞,從而極大影響到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如果在車架與車廂中間安裝一定的減震裝置,緩衝地面衝擊對工作人員的影響,對於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是十分有益的。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的地下服務運人車車廂與後車架採用插裝裝置以及固定裝置,如插扣、合頁等將兩者連接在一起,兩者最終剛性連接為一體,地面的震動將直接傳到車廂內部。 上述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缺點:1:車廂與車架剛性連接,由於不存在緩衝和衰減振動的作用,故地面激勵直接傳到工作人員,長時間會引起疲勞。2:貨廂與車架的剛性連接,由於地面振動很容易造成連接件的鬆動,從而進一步造成對車架的撞擊,破壞車架的使用壽命。3:車廂尾部離開車架部分較短,影響了車廂空間,限制了運輸能力。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固定在車廂下部,所述下支架固定在車架上,所述上支架通過油氣懸架與所述下支架相連接;所述油氣懸架包括缸筒、活塞杆、活塞,缸筒與活塞底部之間空腔為缸筒腔,缸筒與活塞杆之間的空腔為環形腔,活塞杆內部的中空結構為活塞杆腔,所述缸筒腔與所述活塞杆腔相通,所述缸筒的壁上設有充氣口與所述缸筒腔相通,所述活塞杆外端開有充油口與所述活塞杆腔相通,所述活塞杆的內端開有阻尼孔和單向閥,使所述環形腔與所述活塞杆腔相通。由上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由於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固定在車廂下部,所述下支架固定在車架上,所述上支架通過油氣懸架與所述下支架相連接,在井下惡劣環境中,在保證車輛通過性的基礎上,可以改善工作人員乘坐舒適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大人員運輸量。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車架與車廂連接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的端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油氣懸架的結構示意圖。圖中:01.車廂,02.車架,03.連接扣,04.插裝裝置;1.車廂,2.座椅,3.上支架,4.油氣懸架,5.下支架,6.擋板,7.橫拉杆,8.車架,
9.車輪;11.缸筒,12.壓縮氮氣,13.油液,14.環形腔,15.阻尼孔,16.活塞杆,17.單向
閩,18.活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其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圖3所示: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固定在車廂下部,所述下支架固定在車架上,所述上支架通過油氣懸架與所述下支架相連接;如圖4所示,所述油氣懸架包括缸筒、活塞杆、活塞,缸筒與活塞底部之間空腔為缸筒腔,缸筒與活塞杆之間的空腔為環形腔,活塞杆內部的中空結構為活塞杆腔,所述缸筒腔與所述活塞杆腔相通,所述缸筒的壁上設有充氣口與所述缸筒腔相通,所述活塞杆外端開有充油口與所述活塞杆腔相通,所述活塞杆的內端開有阻尼孔和單向閥,使所述環形腔與所述活塞杆腔相通。所述車廂的下部與所述車架之間設有橫拉杆和限位擋板。所述車廂的前下部和後下部均採用坡式結構,前排座椅和後排座椅分別安裝於所述坡式結構的斜面上,中間兩排座椅背對布置。所述上支架固定在所述坡式結構的斜面下部,所述下支架採用後擺下垂式結構。所述橫拉杆包括上部支座、拉杆和下部支座,所述上部支座焊接在所述車廂的底板上,所述下部支座焊接在所述車架的橫梁上,所述拉杆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上部支座和下部支座鉸接。
所述擋板焊接在所述車廂底部,並深入到所述車架的橫梁的下部。所述擋板包括前擋板和後擋板,所述前擋板和後擋板分別安裝在所述車架的前橫梁和後橫梁的內側。[0032]所述油氣懸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鉸接。本實用新型的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在井下惡劣環境中,在保證車輛通過性的基礎上,可以改善工作人員乘坐舒適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大人員運輸量。本實用新型的後車架部分主要是由油氣懸架、車廂體、上下支架和縱向擋板以及橫拉杆組成,上支架與車廂焊接為一體,下支架卡在車架橫梁上並焊接為一體,油氣懸架安裝在上下支架中間,以對振動進行緩衝和衰減。考慮到懸架有一定的長度,如果車廂底部很平整,將沒有空間安裝懸架系統,故車廂體採用前後坡式結構,將上下支架焊接在坡面上,同時內部座椅也安裝在坡面上,這樣即可以有效利用內部空間,也可以將懸架的一部分長度伸入車廂內部方向,相對增加了懸架的內部空間。如果將懸掛下部直接安裝在車架上,勢必會抬高車廂的高度,從而影響到整車的通過性和駕駛視野。為了儘量降低車廂的高度,本實用新型下支架採用後擺下垂式結構,將懸掛的活動空間儘量設置到最低點,同時外伸一部分距離,這樣一方面增大了懸掛的活動空間,有效降低了車廂的相對高度,而且由於外伸一部分距離,使得車廂的有效長度增大,進而提高了運輸車的運輸能力,使其運載數量能達到16個人。由於採用了四個懸架支撐車 廂的結構,且都採用鉸接的方式,故車廂在縱向和橫向都有一定的擺動。為防止在車輛運動過程中橫向和縱向擺動的過大,造成車裡的失穩,本實用新型縱向採用兩個擋板,焊接在車廂底部,且位置都位於車架橫梁內側,即無論是制動還是加速過程中,都能夠對縱向擺動起到抑制作用。採用油氣懸架之後,必須要給懸架留有一定量的行程空間,否則將會在振動過程中造成懸架與車架的剛性撞擊,造成車體或者是懸架的損壞,這就會一定程度上抬高車廂的整體高度,由於巷道內的高度是一定的,即在保證人員可以承受的條件下,儘量降低其高度。因此,本實用新型採用的坡式貨箱結構與下垂後擺式連接支架,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坡式貨箱的斜面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懸架的拉伸長度,再輔助有下垂後擺式結構的向下延伸,可以有效的利用車架與車廂之間的安裝空間,同時不會限制懸掛缸的行程與尺寸,在設計上可以不會刻意的追究矮胖型的結構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懸架的剛度,在保證其穩定的條件下,提高其舒適性。當路面傳輸的激勵到達車架時,車架通過下支架與懸架相連接,經過懸架的緩衝與衰減之後,激勵傳到車廂。這時的激勵已經完全可以滿足人體舒適性的要求了,但是由於支架與懸架之間採用是鉸接形式,因此,必然會在縱向上和側向上有一定的擺動。所以,本實用新型在保證舒適度情況下,側向採用橫拉杆的形式,在限制橫向擺動的同時,留有一定的橫向微量擺幅,使其具備柔性拉伸的功能,避免了瞬時的停止而造成的較大的應力的出現。同時在前後梁的內側採用限位擋塊,對車廂的縱向擺動進行限制,保證在前後速度變化時,不會引起大的前傾合後仰,防止發生車廂失穩而造成的危險。本實用新型通過各個結構之間的有機配合,既保證了乘坐的舒適型,同時兼顧到車輛的通過性,考慮了側傾和縱傾在車輛運行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影響,同時通過限位結構對其進行了限制,實現了油氣懸架系統在地下無軌運輸設備當中的應用。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披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範 圍為準 。
權利要求1.一種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固定在車廂下部,所述下支架固定在車架上,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支架通過油氣懸架與所述下支架相連接; 所述油氣懸架包括缸筒、活塞杆、活塞,缸筒與活塞底部之間空腔為缸筒腔,缸筒與活塞杆之間的空腔為環形腔,活塞杆內部的中空結構為活塞杆腔,所述缸筒腔與所述活塞杆腔相通,所述缸筒的壁上設有充氣口與所述缸筒腔相通,所述活塞杆外端開有充油口與所述活塞杆腔相通,所述活塞杆的內端開有阻尼孔和單向閥,使所述環形腔與所述活塞杆腔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其特徵在於,所述車廂的下部與所述車架之間設有橫拉杆和限位擋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其特徵在於,所述車廂的前下部和後下部均採用坡式結構,前排座椅和後排座椅分別安裝於所述坡式結構的斜面上,中間兩排座椅背對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支架固定在所述坡式結構的斜面下部,所述下支架採用後擺下垂式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其特徵在於,所述橫拉杆包括上部支座、拉杆和下部支座,所述上部支座焊接在所述車廂的底板上,所述下部支座焊接在所述車架的橫梁上,所述拉杆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上部支座和下部支座鉸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其特徵在於,所述擋板焊接在所述車廂底部,並深入到所述車架的橫梁的下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其特徵在於,所述擋板包括前擋板和後擋板,所述前擋板和後擋板分別安裝在所述車架的前橫梁和後橫梁的內側。·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其特徵在於,所述油氣懸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鉸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於油氣懸架的地下運輸車,包括車廂、橫拉杆、限位擋板、油氣懸架、上支架、下支架。上支架固定在車廂下部,下支架固定在車架上,上支架通過油氣懸架與下支架相連接。車廂的下部與車架之間設有橫拉杆和限位擋板,避免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發生較大的側擺和前後擺動,影響行駛穩定性。車廂的前下部和後下部均採用坡式結構,前排座椅和後排座椅分別安裝於坡式結構的斜面上,中間兩排座椅背對布置。上支架固定在坡式結構的斜面下部,下支架採用後擺下垂式結構。在井下惡劣環境中,在保證車輛通過性的基礎上,可以改善工作人員乘坐舒適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大人員運輸量。
文檔編號B62D33/10GK203126994SQ20122070673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9日
發明者陳強, 石峰, 顧洪樞, 戰凱, 馮孝華, 郭鑫, 段辰玥 申請人:北礦機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