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三字經講解(三字經導讀終講)

2023-05-30 00:45:46

本節是三字經導讀最後一講,重點講了學習刻苦的重要性,我們應該立志努力學習。知識的領域是無窮無盡的,知識是財富、是力量、是智慧。學問是苦根上長出來的甜果。只有刻苦地、不間斷地學習,才能掌握和運用它。

【原文】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

【譯文】我們讀書學習,要有恆心,要一邊讀,一邊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

【啟示】我們都知道,不論做什麼事,專心和恆心是最基本的態度,尤其是求學,更是需要具備刻苦的毅力。在中國歷史上,許多有成就的文人或是大官,他們都曾有過一段艱苦的求學經驗,我們就以宋朝的宰相範仲淹為例子。範仲淹小時侯家庭環境並不好,母親改嫁後,便帶著範仲淹到長山居住,由於他對母親的改嫁一直不諒解,所以到他年紀稍長後,便獨自離家到應天府去求學了。範仲淹非常用功,常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有時候精神不好,或體力不濟時,範仲淹就會拿早已放在桌邊的冷水,往自己的頭上澆,好讓自己清醒過來,再繼續讀書。像他這種刻苦求學的態度,並非人人都做得到的,所以,他後來果然當上了宋朝的宰相。  

【原文】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譯文】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偉大的聖賢,尚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宋朝時趙中令──趙普,他官已經做到了中書令了,天天還手不釋捲地閱讀論語,不因為自己已經當了高官,而忘記勤奮學習。

【啟示】孔子曾經拜郯子學禮儀;拜長弘和師橐學樂曲;拜老子學人生哲學。孔子曾說過:三個人一起同行,其中一定有一個人值得我向他學習和效法的」。人的學問是永無止境的,一個人的努力和奮鬥是不可中途終止的。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應該好學不倦,直到死為止。

春秋時代,有一次,孔子與學生坐著馬車出門,在途中看到許多孩童在路邊嬉戲。其中有個叫相橐的小孩在道路上獨自玩著築城的遊戲。孔子的弟子便走到小孩的身邊,告訴他車子要經過,請他道路旁玩,只見項橐理直氣壯地對他們說:「我只聽過馬車繞著城走,沒聽過拆城讓馬車過的道理。」孔子聽了小孩的話,便對他說:「你小小年紀,卻懂得很多嗎!」「小魚生下來幾天就可以在水中自在地遊來遊去,而兔子生下三天,就能跑好遠,我的年紀不他們都大,當然應該懂很多事了。」 孔子聽到項橐不服氣的回答,便決定考考他。「你知道什麼山沒有石頭?什麼樹沒有樹枝?什麼火沒有煙嗎?」「土山沒石頭,枯樹沒樹枝,螢火蟲沒煙。」項橐這個小朋友是不是很聰明呢?

【原文】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譯文】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髮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戰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

【啟示】路溫舒和公孫弘這兩個古人,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想辦法把書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學習,我們今天能有印製精美的書本,學習條件和環境如此優越,更應該刻苦讀書。要想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必須自覺地刻苦讀書。因為求知識這件事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只有通過自己努力才能學到。現在我們有父母、老師的關心和教導,就更應該好好學習才是。

西漢有位名叫路溫舒的人,由於家裡很窮,只好替別人放牛,有一次,他看著滿地的蒲草,靈機一動,心想:「何不利用蒲草編成本子,把向別人借來的書抄在上面,這樣不就有書可讀了嗎?」於是,路溫舒便利用這種方式,苦學成功了。戰國時代的知名縱橫家——蘇秦,在還沒有成名之前,是個不被重用的人,他曾向秦王遊說,並且毛遂自薦要求擔任官職,因為自己學問不夠,而被拒絕了。於是,蘇秦決心發奮讀書,每當讀書讀累時,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提起精神後,再繼續苦讀。後來蘇秦成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合縱政策」 (聯合六國抵抗秦國)就是他所提出的。 

【原文】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譯文】晉朝人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裡當照明讀書。孫康則利用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兩人家境貧苦,卻能在艱苦條件下繼續求學。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活,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李密放牛把書掛在牛角上,有時間就讀。他們在艱苦的環境裡仍堅持讀書。

【啟示】古人這種求學的精神是多麼令人欽佩呀!在那樣惡劣、貧困的情況下,能夠克服困難,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努力學習。今天我們有方便舒適的環境,如果不知道珍惜,那真是慚愧啊!朱買臣和李密,一個打柴一個放牛,生活都非常貧苦,但能自己發奮讀書。後來都成為很出色的人。我們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怎麼能不努力學習呢?

晉朝的車胤用紗袋裝著螢火蟲,借其微弱的燈光來讀書,而孫康則打開窗戶,得用月光照在雪地反射的光閱讀,他們的家境雖然都相當貧窮,可是卻能堅持到底,努力而不半途而廢。 漢朝朱買臣每天砍柴、背柴,仍不忘讀書,而隋朝李密為人放牛時,也隨時把書掛在牛角上準備閱讀。雖然環境是如此艱苦,但他們求學的毅力仍不變。   

【原文】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譯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號大泉,小時候不想念書,到了二十七歲的時候,才開始下決心努力學習,後來成了大學問家。象蘇老泉上了年紀,才後悔當初沒好好讀書,而我們年紀輕輕,更應該把握大好時光,發奮讀書,才不至於將來後悔。

【啟示】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洵和他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是我國文學史上十分有名的人物,他們的學問都很高,文章也都寫得很好。被後人合稱為「三蘇」,也是唐宋八大家裡的三位人物。蘇洵到了二十七歲才省悟到讀書的重要性。我們年紀輕輕,現在開始用功是絕對來得及的。要認識到讀書學習對我們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堅實地知識根底,長大以後才能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據說,蘇東坡的父親蘇洵,二十七歲時仍認識不了幾個字,直到哥哥中了科舉考試,做了大官後,才開始覺悟到自己的不學無術。從此,蘇洵便專心地研讀,進一步改掉以往有手好閒的習性,正日與書為伍,一心想參加考試,沒想到竟然名落孫山,他很喪氣地回到家裡,把從前寫過的文章統統找出來燒了,從此閉門苦讀。蘇洵痛下決心,苦讀了五、六年。有一天,他覺得自己可以寫文章了,便提筆寫了一篇,一時文思泉湧,許多道理很自然地從他的筆下寫出來,蘇洵覺得仿佛這幾年所讀的書,使他的腦子裝滿了學問。於是,蘇洵的學識及文章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尤其是大文學家歐陽修,從此,他的文章便成了人人爭讀的作品。

 【原文】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

【譯文】宋朝有個梁灝,在八十二歲時才考中狀元,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梁灝這麼大年紀,尚能獲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驚異,欽佩他的好學不倦。而我們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無量。

【啟示】有志者事竟成,凡是立定的志願,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去做,是一定會成功的。年輕人應首先立下志願,失敗了不要氣餒,仍堅持努力、百折不回是一定會成功的。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為強大。你要使自己變為一個強者嗎?那麼你就要立定志向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成功就一定會屬於你。光明的前途也會屬於你。

宋朝時,有個名叫梁灝的人,從年輕時,就開始參加考試,想一舉成名 ,可是年年考,卻年年落榜,雖然已經考了無數次,但他卻一點也不灰心。梁灝的兒子也是好學不捲的人,而且也已經高中狀元了,梁灝見兒子中了狀元,除了高興之外,自己的期許也更深 ,他立定志願,一定要考上狀元。從此,他更用功,每一個朋友見到他如此用功,就勸他不要這麼辛苦,兒子已是狀元了,可以一生不愁吃穿,何必還要自己去爭功名呢!但是,梁灝並沒有受這些話的影響,仍然日夜苦讀。黃天不負苦心人,在他八十二歲那一年,他終於考中狀元了。當皇帝召見他時,他的表現絲毫不遜於年輕的狀元,所以深得別人的讚賞。梁灝對於自己以滿頭白髮的高齡才中狀元,一點也不以為意,因為他終於達到了目標,完成了心願。  

【原文】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譯文】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呤詩,後來當了秘書監著作郎。另外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時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才智,在當時很受人們的讚賞和稱奇,現在我們正是求學的開始,應該效法他們,努力用功讀書。

【啟示】祖瑩和李泌兩人很小就顯示出驚人的才華。這和他們的智慧是分不開的。但只是聰明而不學習終究還成不了才。祖瑩和李泌學習非常刻苦,每天幾乎是手不釋卷。已經把讀書看成是生活中的最大樂趣。雖然祖瑩和李泌從小就特別聰明,但是如果不知努力,聰明反而會被聰明誤的。所以我們現在求學,也應該效法他們,除了運用聰明才智外,更要努力用功求進步,才能有所作為。

祖瑩是北齊時的人,很小的時候,就能背誦《詩經》及《尚書》一類的書。由於祖瑩整天手不釋卷的用功讀書,常常連覺也不想睡,他的父母在心疼之下,之好把家裡的燈火給藏起來,不讓他讀的太晚。好學又聰明的祖瑩,便在父母都睡著後,拿出自己預藏好的火種來照明,為了不讓父母看見,他還拿了衣服把門窗遮住,為的是要安心讀書。祖瑩有一次讀的太晚了,竟睡過頭了,醒來事以誤了上學的時間,便匆忙的趕到學校去,正好論到他要上臺講《尚書》。這時,他才發現帶錯了書,可是祖瑩很鎮靜的把《尚書》的內容背了一遍,不僅快而且連一個錯字也沒有,令在場的同學都吃了一驚。祖瑩長大後,果然在朝中擔任秘書及著作郎的工作,這個成就是他用功所換來的。  

【原文】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譯文】在古代有許多出色的女能人。像東漢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辯琴聲好壞,晉朝的才女謝道韞則能出口成詩。象這樣的兩個女孩子,一個懂音樂,一個會作詩,天資如此聰慧;身為一個男子漢,更要時時警惕,充實自己才對。

【啟示】在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人們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一個女孩子要讀書學藝是非常困難的,蔡文姬和謝道韞兩人都是女子,可以想見她們在當時學習是多麼不容易。當然,現在男女平等了,女孩子也能上學讀書,這是社會的進步。而我們更應該珍惜社會給我們創造的良好的學習環境,無論男孩、女孩都應刻苦努力,多學知識,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東漢的學者蔡文邕,有個能分辨琴聲的女兒蔡文姬。有一次,蔡邕在彈琴自娛時,突然一根琴弦斷了,正在一旁看書的蔡文姬便對蔡邕說:「爹,是不是第一根琴弦斷了?」蔡邕見蔡文姬並沒有回頭,竟能聽出哪根琴弦斷了,大感驚訝,新想,這可能只是巧合吧!便故意又弄斷了另一根琴弦蔡文姬又對父親說:「怎麼第四根弦也斷了呢?」蔡邕暗暗吃了一驚,這時才確信蔡文姬的確有音樂天分。謝道韞是晉朝人,有一次她的叔叔(也就是晉朝知名的宰相謝安)看見窗外正在飄著雪花,一時興起,便想考考侄子們的作詩能力。他問他們「大雪紛紛何所似」 ?謝道韞的哥哥謝朗回答說:「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接著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看看謝道韞,很高興小小年記 的侄女,竟能有如此的才情。  

【原文】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已仕。有為者,亦若是。

【譯文】唐玄宗時,有一個名叫劉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歲,就被推舉為神童,並且做了負責刊正文字的官。劉晏雖然年紀這麼小,但卻已經做官來,擔當國家給他的重任,要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只要勤奮好學,也可以和劉晏一樣名揚後世。

【啟示】劉晏有一次回答唐玄宗提出的問題時,曾說臣凡《四書》《五經》都能正,只一個「朋」字正不了。後來玄宗一查證才知道,原來當時朝延裡很多人朋比為奸,所以劉晏說無法正「朋」 字,就是這個道理。劉晏長大以後,他當了唐代宗的宰相。在他任職期間,非常愛民,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這和他從小立下的志向是一致的。我們也應該和他一樣從小立下志向,長大後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劉晏是唐玄宗時的一個小神童,據說,他曾經寫了一篇《東封頌》的文章獻給祭拜天地的玄宗。玄宗看了以後,贊不決口,於是,便召見劉晏,當他見到劉晏還是個孩子,不僅對他的寫作能力感到懷疑,便命宰相親自考劉晏。不久,宰相向玄宗說:「劉晏真是個神童,他的作文能力的確很高。」玄宗於是下令劉晏擔任正字官,相當於現在的國立編譯館館長。劉晏小小年紀,卻能勝任這個官職,實在是不容易啊!劉晏不僅受到玄宗的喜愛,就連玄宗的龐妃揚貴妃,也非常欣賞劉晏的聰明伶俐。有一次,在貴妃的寢宮裡,玄宗對陪在貴妃身邊的劉晏說:「你這個正字官,還有什麼字不能正呢?」劉晏說:「朋友這字個我無法正。」原來當時許多人朋比為奸,結黨做壞事,劉晏就是利用這個字來暗示玄宗的。

【原文】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譯文】狗在夜間會替人看守家門,雞在每天早晨天亮時報曉,人如果不能用心學習、迷迷糊糊過日子,有什麼資格稱為人呢。蠶吐絲以供我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製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

【啟示】萬事萬物都有自然界所賦予的特質,如狗能看門、雞會報曉。而做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又該如何呢?人類是有思維能力的,所以,自然賦予人的使命當然是掌握各門知識去徵服自然。人類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掌握前人留下來的知識,並以此來開拓更深、更廣泛的知識領域,不斷地改善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環境。動物的活動不過是一種本能的表現,是無法與人類有意識的活動相比的。  

【原文】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譯文】我們要在幼年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後能夠學以致用,替國家效力,為人民謀福利。如果你為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人民就會讚揚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榮耀,給連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給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樣。

【啟示】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如何把學到的知識為大眾服務,不枉費自己一生所學,對後人也有所幫助,首要的問題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用所學習的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在實踐中加深理解。 我們應該提倡一種奉獻的精神,對我們偉大的祖國、對人民、對他人的奉獻精神,我們的學識是奉獻的資本,誰的學識越多,誰的奉獻就越大。人民就把更多的榮譽獻給他們。

中國的至聖先師孔子,自幼就是一個懂事孝順的人,據說他的父親叫孔紇,是個大力士,有一天,孔紇和妻子來到尼丘山,希望能求得一個兒子。果然,他的妻子不久便生了孔子,所以孔子的名字叫孔丘,字仲尼。孔子三歲時,孔紇便去世了,孔子隨著母親來到魯國曲阜縣。孔子每天都會把家事做好,夜晚臨睡前,還替母親捶背,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孔母則常常鼓勵孔子要好好讀書,長大後才能光宗耀祖,揚眉吐氣。後來,孔子的母親也去世了,孔子難過之餘,牢記母親的教誨,更加用功讀書。沒多久,孔子博學的美名傳遍整個魯國,許多人自願向他求教,拜他為師,孔子也因此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  

【原文】人遺子,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譯文】有的人遺留給子孫後代的是金銀錢財,而我並不這樣,我只希望他們能精於讀書學習,長大後做個有所作為的人。反覆講了許多道理,只是告訴孩子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

【啟示】知識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做父母的再有錢,如果子孫不求長進,又有什麼用呢,錢總有用完的一天。到那時,一無所長什麼也不會幹,反而害了他們。而書中自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這才是取之不竭的財富。 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珍惜大好的時光,持之以恆地讀書學習,那麼你就一定會得到豐厚的收穫,你的思想和學識就越加豐富。你也將會做出更多貢獻,這樣才不枉人生在世。我們要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時刻提醒自己。

我國的詩仙李白,小時侯也很貪玩,後來受到一見事的啟示,才立志讀書,成為大詩人。這次,貪玩的李白又逃學了,他來到河邊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著鐵杵在石頭上磨,便好奇地走上前去問她:「老婆婆,你磨這根鐵杵做什麼啊?」「小朋友,我要把他磨成繡花針呢!」李白聽了,很吃驚的說:「這怎麼可能呢?」老婆婆看見李白的表情,便笑著對他說:「只要我每天不斷的磨,總有一天,這根鐵杵就能磨成針了。」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心中完全覺悟了,他心想,不能再這麼貪玩了,應該好好把握時光,做些有意義的事才對。李白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之後,果然成為唐朝的大詩人。

到這裡三字經我們就講完了,請關注作者其他文章謝謝。,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