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清潔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機用毛刷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5:16: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食品加工機用毛刷。
背景技術:
食品加工機利用高速旋轉的刀具對食材進行破壁粉碎,由於刀具對食材的切割和飛甩作用,使得粉碎的食材會飛濺至食品加工機杯體內各外露部,當杯體沒有及時清洗時,食材會粘附在杯體內壁以及刀具上,單純的衝洗不能去除粘附的食材殘渣,給清洗帶來麻煩,這時就需要毛刷等清潔工具進行輔助清潔。現有的毛刷包括刷柄以及設於刷柄刷頭部的刷毛,刷毛固接在刷頭部的外露端面上,由於刷毛根部缺乏抗形變保護結構,使得毛刷在使用後,刷毛容易因受力而彎折形變,影響毛刷使用壽命,此外,由於刷毛沿刷柄軸向設置,無法對刀具朝向杯體底部的內隱面進行清潔,影響清潔效果,進而造成食材殘渣滋生細菌的情況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清潔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機用毛刷,通過設置凸包來防止頂刷毛形變,進而延長毛刷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方式實現:一種清潔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機用毛刷,包括刷柄以及設置在刷柄刷頭部上的毛刷,所述毛刷包括頂刷毛,所述刷頭部兩端面邊緣各設有凸包,使得刷頭部端面中部形成凹槽,所述頂刷毛固接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在原有刷柄的刷頭部端面增設凸包,使得頂刷毛根部嵌置在兩凸包間的凹槽中,凸包既起到防止頂刷毛根部與杯體被待清潔部牴觸而擠壓變形的作用,還對頂刷毛根部起到限位定形的作用,通過提高頂刷毛的抗形變性能來延長毛刷使用壽命。
作為優選,所述頂刷毛包括若干毛束,所述毛束長度大於凹槽深度,所述毛束的外端部外露於所述凹槽。毛束長度大於凹槽深度,毛束一端固接在凹槽底部,另一端通過凹槽槽口外露,毛束外露於凹槽的區段用於洗刷待清潔部。
作為優選,所述毛束呈三排設置,相鄰排的毛束間距離為A,5.5mm≥A≥3mm。多層毛束能在單次洗刷中對待清潔部進行多重清潔,進而提高毛刷的清潔效率,相鄰排的毛束間隔設置,便於被毛束洗刷下的食材外排。
作為優選,所述毛束與所述刷柄的軸線同向設置,當刷柄與待清潔部呈垂直狀態時,毛束頂部與待清潔部也呈垂直狀態,使得毛束具有較好的去殘渣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毛刷包括側刷毛,所述側刷毛為兩個且對稱地固接在對應凸包背向頂刷毛的外側壁上。側毛刷起到輔助清潔的作用,當毛刷在杯體被攪動時,側刷毛也會與帶清潔部牴觸,實現杯體及刀具洗刷。
作為優選,所述凸包頂部設有弧形導角,所述側刷毛覆蓋所述凸包外側壁靠近所述凸包頂部的邊緣區域。弧形導角能防止刮傷待清潔部,還可以有效防止刷毛因用力過度和洗刷次數增多導致其變形的情況,利於延長刷毛使用壽命。
作為優選,所述刷頭部端面呈方形,所述凸包設置在所述刷頭部端面的兩對立側邊緣上。方形的刷頭部方便設置多排的等寬毛束,並確保凸包與毛束間距離相同,確保各毛束均具有較好的抗形變性能。
作為優選,所述刷柄中部設有手位,所述手位與刷柄的刷尾部端面間距離為L,75mm≥L≥80mm。手位起到方便使用者手握毛刷的的作用,通過提高手握穩定性來有效控制刷毛與待清潔部間的牴觸角度、牴觸力度。
作為優選,所述側刷毛的外延清潔端朝向刷柄的刷尾部傾斜,使得側刷毛與刷柄的軸線間形成夾角R,88°≥R≥75°。側毛刷底部固接在凸包的外側壁上,頂部斜向刷尾部設置,使得側毛刷能在清潔時通過頂部牴觸刀具朝向杯體底部的內隱面,對刀具進行有效清潔,提高清潔效果,防止刀具內隱面因粘附食材殘渣而滋生細菌,影響使用者人體健康。
作為優選,所述刷尾部設有掛孔,刷尾部的端面上散布若干凸起。掛孔便於毛刷懸掛放置,有效防止刷毛在閒置時因與安置位表面擠壓而彎折形變的情況發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原有刷柄的刷頭部端面增設凸包,使得頂刷毛根部嵌置在兩凸包間的凹槽中,凸包既起到防止頂刷毛根部與杯體被待清潔部牴觸而擠壓變形的作用,還對頂刷毛根部起到限位定形的作用,通過提高頂刷毛的抗形變性能來延長毛刷使用壽命,此外,斜向設置的側毛刷能更好地清潔刀具的內隱面,防止刀具因藏有食材殘渣而滋生細菌的情況發生,確保使用者健康。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 為刷頭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刷柄,2、頂刷毛,3、凸包,4、凹槽,5、側刷毛,6、導角,7、手位,8、掛孔,9、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性特點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清潔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機用毛刷,食品加工機可以為料理機或豆漿機,本實施例為料理機用,由刷柄1以及設置在刷柄1刷頭部上的毛刷組成,所述毛刷包括頂刷毛2,所述刷頭部兩端面邊緣各設有凸包3,使得刷頭部端面中部形成凹槽4,所述頂刷毛2固接在所述凹槽4的底面上。
現有的食品加工機包括機座以及設置在基座上的杯體,杯體底部設有刀具,設於機座內的電機通過聯軸器驅動刀具旋轉。電機帶動刀具高速旋轉,以此實現食材粉碎、破壁的效果。在食材加工的過程中,刀具旋轉並切割呈整體狀的食材,被切割的食材會貼著刀具表面徑向流動,並在離心力作用下甩離刀具,被甩離的食材與杯體內壁接觸並沿杯體內壁向下回流至杯體底部,便於刀具再次切割加工。完成食材加工後,當食材與杯體內壁間的粘附力較大時,食材不能利用自身重力完成下落時,食材會粘附在杯體內壁以及刀具表面上,隨著食材內水分流失而固結,形成了無法靠清水衝洗完成清潔的待清潔部,此時,需要使用毛刷進行清潔。
由於毛刷具有可回復形變的柔韌性,在毛刷對待清潔部進行洗刷時,一方面,頂刷毛2端部會與待清潔部牴觸,而彎折形變,當刷毛脫離待清潔部時,刷毛會恢復至原始狀態;另一方面,頂刷毛2根部固接在刷頭部上,且刷頭部為較硬材質製成,當頂刷毛2與刷頭部的銜接處因形變而與硬質的刷頭部牴觸時,頂刷毛2根部會因硬質刷頭部擠壓而發生折斷的情況,由此影響了刷毛的使用壽命。為此,在原有刷頭部的端面上增設了凸包3,使得頂刷毛2與刷頭部連接的根部嵌置在凹槽4內,通過減少頂刷毛2根部形變幅度來避免其與刷頭部擠壓,進而防止頂刷毛2根部斷裂的情況發生,凸包3既對頂刷毛2根據起到定形、防止形變的作用,還能控制頂刷毛2與待清潔部間的接觸區域,防止使用者因用力過度而導致頂刷毛2根部與待清潔部間因過度擠壓形變而斷裂的情況。
在實際操作中,凸包3設於刷頭部端面兩側的邊緣上,頂刷毛2會因與待清潔部牴觸而發生形變,凸包3對頂刷毛2根部區段的形變起到抑制作用。以相同力度洗刷待清潔部時,頂刷毛2在沒有凸包3作用下會進行整體均勻形變,導致頂刷毛2根部會產生較大的形變,進而容易導致頂刷毛2根部與刷頭部頻繁牴觸擠壓而斷裂,反之,頂刷毛2在有凸包3作用下會進行分段差異化形變,位於凹槽4內的頂刷毛2根部區段由於凸包3的限位作用而產生較小的形變,有效防止頂刷毛2根部因過度形變而折斷的情況發生,位於凹槽4外的頂刷毛2區段會產生較大的形變,並在與帶清潔部脫離後會恢復原始狀態。
在實際操作中,使用者通過手持刷柄1實現杯體清潔。使用者手持刷柄1,並將位於刷頭部的頂刷毛2牴觸在待清潔部,利用毛刷牴觸洗刷實現殘渣清除。
在實際操作中,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實施例提升清潔效果。
如圖2所示,所述頂刷毛2包括若干毛束,所述毛束長度大於凹槽4深度,所述毛束的外端部外露於所述凹槽4。所述毛束的長度為H,5mm≥H≥15mm,凹槽4深度為B,4.5mm≥B≥2.5mm。毛束長度應該根據凹槽4深度以及清潔效果進行配合設定。毛束根部固接在凹槽4底面上,頂部高於凸包3並外露設置,毛束的長度決定了其外露於凸包3的長度,當毛束的外露長度過短時,毛束用於牴觸待清潔部的長度較短,使得毛束與待清潔部的接觸面積較小,影響了清潔效果,還會導致刷頭部刮擦待清潔部,造成待清潔部表面劃傷,當毛束的外露長度過長時,由於毛束的抗形變形會隨著毛束外露長度增加而漸弱,使得毛束的結構強度下降,毛束外露部會因較弱的結構強度導致洗刷強度也相應減弱,毛束不能有效去除粘附的食物殘渣,影響清潔效果,所以將毛束的長度設定在5mm-15mm之間,既確保毛束與待清潔部間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還確保毛束具有較好的結構強度。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刷頭部端面呈方形,所述凸包3設置在所述刷頭部端面的兩對立側邊緣上,所述毛束呈三排設置,相鄰排的毛束間距離為A,5.5mm≥A≥3mm。方形的刷頭部端面能設置較多排的毛束,所述毛束的排數以及相鄰排間距離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需求以及凹槽4底面面積的情況進行增減設定,均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各排毛束與凸包3平行設置,在使用時,使用者手握毛刷並沿預設方向進行往復擺動洗刷,使得毛束根部會形變並受到凸包3的牴觸限位作用,被毛刷洗刷下來的食物殘渣也會通過相鄰排毛束間的縫隙排出,確保毛束與待清潔部間始終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繼而維持有效的清潔效果。當相鄰排毛束的間距過大時,會導致凹槽4底面可設置的毛束排數減小,使得單次擺動洗刷時對食物殘渣的重複洗刷次數減少,進而影響清潔效率,當相鄰排毛束的間距過小時,被洗刷下來的食物殘渣因無法及時外排而積聚在毛刷與待清潔部間,使得毛刷與待清潔部間的有效接觸面積減小,影響清潔效果。
在實際操作中,單株毛束直徑為D,2.2mm≥D≥1.5mm,毛束由若干單根細毛緊密排布形成,當毛束直徑越大時,單株毛束的整體結構強度也越大,去汙能力更強,反之,當毛束直徑越小時,單株毛束的柔軟性更好,有效防止刮傷待清潔部表面,單株毛束的直徑應該根據預設獲得結構強度的要求進行設定,均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毛束與所述刷柄1的軸線同向設置,將使用者通過刷柄1傳遞的作用力更好地傳遞至毛束上,毛束通過其自身結構強度推擠粘附的食材脫離待清潔部表面,以此實現清潔。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毛刷包括側刷毛5,所述側刷毛5為兩個且對稱地固接在對應凸包3背向頂刷毛2的外側壁上。當刷頭部豎直向下伸入杯體時,由於側刷毛5設置在凸包3的外側壁上,使得側刷毛5的位置下移,進而能夠洗刷位置較低的刀具和杯體底部邊緣。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側刷毛5的外延清潔端朝向刷柄1的刷尾部傾斜,使得側刷毛5與刷柄1的軸線間形成夾角R,88°≥R≥75°。刷柄1以豎置姿態伸入杯體時,側刷毛5外側上揚,使得側刷毛5與凸包3連接的內端低於側刷毛5外延清潔端,當側刷毛5內端的高度位於刀具內隱面下方時,側毛刷插入刀具與杯體底面間的空間,並利用側刷毛5上揚的清潔端牴觸在刀具的內隱面上,實現刀具內隱面清潔。當R>88°時,側刷毛5趨於水平設置,導致對刀具內隱面的清潔效果降低;當R<75°時,側刷毛5對杯體側面和底面銜接處的清潔效果降低。在實際使用時,側刷毛5可以設置為具有不同朝向兩組,兼具清潔刀具內隱面和杯體底面邊緣的功能,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頂刷毛2和側刷毛5配合使用完成食品加工機杯體內部清潔。杯體內的待清潔部一般包括杯體內壁和刀具,杯體內壁包括底面和側面。在清潔時,使用者將毛刷的刷頭部伸入杯體,通過頂刷毛2可以實現刀具頂面、杯體底面和側面的清潔,通過側刷毛5可以實現杯體側面以及刀具內隱面的清潔。當進行杯體側面清潔時,使用者可以往復升降處於豎置姿態的刷柄1將側刷毛5牴觸在側面上,或者,使用者可以往復升降處於斜置姿態的刷柄1將頂刷毛2牴觸在側面上,均能實現側面清潔。
作為優選,所述凸包3頂部設有弧形導角6,所述側刷毛5覆蓋所述凸包3外側壁靠近所述凸包3頂部的邊緣區域。弧形導角6由凸包3內側壁向外延伸形成,避免頂刷毛2因形變與凸包3牴觸擠壓而發生折斷的情況。刷頭部伸入杯體,當凸包3頂部與杯體底面牴觸時,刷頭部不能再下降,此時,覆蓋凸包3頂部邊緣的側刷毛5能有效洗刷位於杯體側面和底面銜接處的區域,確保此處食物殘渣的去除效果。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刷柄1中部設有手位7,所述手位7與刷柄的刷尾部端面間距離為L,75mm≥L≥80mm,手位7的寬度為15mm-40mm,手位7為具有弧面的凹形槽,以滿足使用者手握舒適要求,上述參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均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刷柄1長度與杯體高度匹配設置,優選範圍為150mm-220mm。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刷尾部設有掛孔8,刷尾部的端面上散布若干凸起9。掛孔8的寬度在3mm-10mm之間,形狀為圓形或腰形,孔邊緣與刷尾端部間距離在5mm-10mm之間,方便毛刷懸掛安置。優選結構,刷尾部端面上的凸起9用於去除糊底盒難去除的食物殘渣,凸起9數量優選為2-6個,且相鄰凸起9間距離優選為2mm-5mm,單個凸起9的高度為1.5mm-6mm之間,單個凸起9的寬度為2mm-5mm之間,上述參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均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