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移動多媒體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
2023-06-03 02:38:21 4
專利名稱:一種移動多媒體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多媒體廣播系統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移動多媒體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已發布的GY/T 220.1-2006標準,是CMMB(ChinaMobile Mμltimedia Broadcasting,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體系)標準的第一部分廣播信道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製。
參照圖1所示,為GY/T220.1-2006標準中的幀結構示意圖。圖1表示的是基於時隙劃分的幀結構。物理層信號每秒為1幀,劃分為40個時隙(TimeSlot,TS)。每個時隙的長度為25ms,包括1個信標(Beacon)和53個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符號。每個時隙都採用了相同的信標長度和OFDM符號長度。
參照圖2所示,為GY/T220.1-2006標準中的OFDM符號結構示意圖。在時域上,每個OFDM符號由循環前綴(Cyclic Prefix,簡稱CP)和OFDM數據體構成。OFDM數據體長度(用TU表示)為409.6μs,循環前綴長度(用TCP表示)為51.2μs。
OFDM符號中數據體長度是與OFDM子載波間隔(Δf)有關。只要OFDM的採樣點數一定,OFDM符號中數據體長度(TU)就確定。其計算方法是TU=1/Δf;參照圖3所示,為GY/T220.1-2006標準中的信標結構示意圖。信標結構包括發射機標識信號(Transmitter Identifier,TxID)以及兩個相同的同步信號(Synchronous signal,SYNC)。發射機標識信號長度為36μs,兩個同步信號的長度分別為204.8μs,所以信標的長度為445.6μs。
現有的移動多媒體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為在第0到第39個時隙,依次由每一時隙分別先發送一個445.6μs的信標,再發送53個數據體長度為409.6μs,循環前綴長度為51.2μs的OFDM符號。
移動多媒體廣播系統最常見的網絡設計是單頻網(Single FrequencyNetwork,SFN)。單頻網絡方案在接收端建立了自己的多徑傳播環境,多發射機的引入帶來了更大的時延擴展。OFDM符號添加適當長度的循環前綴CP是為了有效對抗OFDM系統在移動多媒體單頻網絡中多徑傳輸造成的時延擴展,保證足夠的保護間隔(GI),以抵抗較長延時的回波信號,增強對各種回波信號的處理能力。循環前綴長度一般大於傳輸多徑信號的傳播延時。傳輸信號對小於一個循環前綴的不同延遲都可以增強合併,循環前綴長度大,那麼能處理的傳播時延相應較長,網絡可設計的覆蓋半徑也加大。
GY/T220.1-2006標準中的幀結構存在保護間隔,在發射機實現時要進行保護間隔數據的運算,因此發射機實現時比較複雜。且為了設置該保護間隔,而不得不佔用一定的時域資源。
GY/T220.1-2006標準中,循環前綴長度為51.2μs,是OFDM符號的1/8長度,理論上可達到的覆蓋距離大約是15公裡。該循環前綴的設計缺陷是長度較短,不能抵抗較長延時的回波信號,使得該模式僅適用於小型單頻網。不能滿足SFN網絡某些環境中需要中、大覆蓋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移動多媒體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其單個發射機覆蓋範圍足以滿足SFN網絡中、大範圍覆蓋的要求。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移動多媒體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所述系統中,物理層信號每幀為1秒,被劃分為多個時隙,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每幀劃分為36個時隙;(2)在發射每幀數據時,在第0個時隙,先發送一個長度為853μs的第一信標,再發送53個OFDM符號;
(3)在後續的第1到第35個時隙,依次由每一時隙分別先發送一個長度為853.8μs的第二信標,再發送53個OFDM符號;其中,所述發送OFDM符號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98.4μs的循環前綴,再發送一個長度為409.6μs的數據體。
進一步地,所述發送第一信標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33.8μs的發射機標識信號,再連續發送兩個長度為409.6μs的同步信號;所述發送第二信標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34.6μs的發射機標識信號,再連續發送兩個長度為409.6μs的同步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發送第一信標發射機標識信號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8.2μs的循環前綴,再發送一個長度為25.6μs的數據體;所述發送第二信標發射機標識信號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9μs的循環前綴,再發送一個長度為25.6μs的數據體。
利用本發明能夠大大增加單頻網的覆蓋範圍,有效地克服了現有GY/T220.1-2006標準不能實現單頻網中、大範圍覆蓋的缺陷。另外,本發明取消了保護間隔,因此發射機實現時比較容易。而取消了該保護間隔,也使得對時域資源的利用更為充分合理。
圖1為GY/T220.1-2006標準中的幀結構示意圖。
圖2為GY/T220.1-2006標準中的OFDM符號結構示意圖。
圖3為GY/T220.1-2006標準中的信標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移動多媒體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流程圖。
圖5為本發明36個時隙的幀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第一信標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第二信標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OFDM符號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主要思想是在不改變GY/T 220.1-2006標準中OFDM調製方式,不改變數據子載波個數的前提下,即對頻域信息基本不作改動的情況下,而提供的一種可以滿足單頻網中、大範圍覆蓋的需要的數據發送方法。
對移動多媒體接收來說,接收效果和傳輸效率是一對矛盾,需要進行合理取捨。循環前綴選擇較大一點,可以抵抗較長延時的回波信號,增強對各種回波信號的處理能力,消除單頻網環境下數據符號間的各種多徑幹擾。從而可以擴大單個發射機覆蓋半徑,節省單頻網絡的建設成本。
本發明中,保證頻域信息不作改動,子載波間隔(Δf)保持不變,OFDM數據體長度(用TU表示)也會保持不變,仍然為409.6μs。在這個原則下,將循環前綴長度(用TCP表示)加以拓展,並對時域信息進行改變,以對時隙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進而在這種新的時隙結構的基礎上設計了新的數據發送方法。
另外,本發明取消了保護間隔。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參照圖4所示,為本發明移動多媒體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流程圖。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401將每幀劃分為36個時隙;步驟402在發射每幀數據時,在第0個時隙,先發送一個長度為853μs的第一信標,再發送53個OFDM符號;步驟403在後續的第1到第35個時隙,依次由每一時隙分別先發送一個長度為853.8μs的第二信標,再發送53個OFDM符號。
其中,所述發送OFDM符號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98.4μs的循環前綴,再發送一個長度為409.6μs的數據體。
所述發送第一信標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33.8μs的發射機標識信號,再連續發送兩個長度為409.6μs的同步信號;所述發送第二信標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34.6μs的發射機標識信號,再連續發送兩個長度為409.6μs的同步信號。
所述發送第一信標發射機標識信號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8.2μs的循環前綴,再發送一個長度為25.6μs的數據體;所述發送第二信標發射機標識信號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9μs的循環前綴,再發送一個長度為25.6μs的數據體。
參照圖5所示,為本發明36個時隙的幀結構示意圖。物理層信號每1秒為1個傳輸信道幀,劃分為36個時隙。時隙0的時隙長度是27777μs,時隙1-時隙35每時隙長度是27777.8μs。其中時隙0的第一信標長度是853μs,而時隙1-時隙35每時隙的第二信標長度是853.8μs。信標結構包括發射機標識信號(TxID)以及兩個相同的同步信號。第一信標的發射機標識信號包括一個長度為8.2μs的循環前綴,和長度為25.6μs的數據體;第二信標的發射機標識信號包括一個長度為9μs的循環前綴,和長度為25.6μs的數據體。每個時隙的OFDM符號長度均為508μs,其中數據體長度為409.6μs,循環前綴長度為98.4μs。
參照圖6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一信標結構示意圖。第一信標包括長度為33.8μs的發射機標識信號及兩個長度為409.6μs的同步信號。
參照圖7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二信標結構示意圖。第二信標包括長度為34.6μs的發射機標識信號及兩個長度為409.6μs的同步信號。
參照圖8所示,為本發明的OFDM符號結構示意圖。OFDM符號由循環前綴和OFDM數據體構成,OFDM數據體長度為409.6μs,循環前綴長度為98.4μs。
由於本發明所提出的這種新的數據發送方法,其廣播信道幀內循環前綴的長度被大大拓展,消除GY/T 220.1-2006標準中數據發送方法中廣播信道幀內循環前綴長度過短的問題,從而可以擴大單個發送機覆蓋半徑,節省單頻網絡的建設成本,為網絡靈活的頻率規劃和覆蓋區域規劃打下基礎。另外,本發明通過將保護間隔取消,使發射機實現時比較容易,且時域資源的利用更為充分合理。
當然,上述具體實施例不是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發明技術特徵所作的等同替換或相應改進,仍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多媒體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所述系統中,物理層信號每幀為1秒,被劃分為多個時隙,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每幀劃分為36個時隙;(2)在發射每幀數據時,在第0個時隙,先發送一個長度為853μs的第一信標,再發送53個OFDM符號;(3)在後續的第1到第35個時隙,分別先發送一個長度為853.8μs的第二信標,再發送53個OFDM符號;其中,所述發送OFDM符號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98.4μs的循環前綴,再發送一個長度為409.6μs的數據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多媒體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發送第一信標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33.8μs的發射機標識信號,再連續發送兩個長度為409.6μs的同步信號;所述發送第二信標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34.6μs的發射機標識信號,再連續發送兩個長度為409.6μs的同步信號。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多媒體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發送第一信標發射機標識信號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8.2μs的循環前綴,再發送一個長度為25.6μs的數據體;所述發送第二信標發射機標識信號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9μs的循環前綴,再發送一個長度為25.6μs的數據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移動多媒體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每幀劃分為36個時隙;(2)在發射每幀數據時,在第0個時隙,先發送一個長度為853μs的第一信標,再發送53個OFDM符號;(3)在後續的第1到第35個時隙,依次由每一時隙分別先發送一個長度為853.8μs的第二信標,再發送53個OFDM符號;其中,所述發送OFDM符號的步驟包括先發送一個長度為98.4μs的循環前綴,再發送一個長度為409.6μs的數據體。利用本發明能夠實現高度靈活的頻率規劃和覆蓋區域規劃,大大增加了單頻網的覆蓋範圍,有效地克服了現有GY/T 220.1-2006標準不能實現單頻網中、大範圍覆蓋的缺陷。
文檔編號H04J11/00GK101083663SQ200710118259
公開日2007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3日
發明者(要求不公開姓名) 申請人:北京創毅視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