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浪紋切削擠出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0:04:46 2
一種浪紋切削擠出模具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浪紋切削擠出模具。鋁型材擠出過程中,如果鋁錠表皮過早進入模孔流入型材中,容易產生皮下縮尾,另外鋁錠表皮在儲存過程中經常被油汙或其他形式汙染,過早進入模孔流入型材也會影響型材的焊接線強度和型材擠出成品的整體質量。本浪紋切削擠出模具包括外模、中模和內模,其中中模位於中間,外模和內模分別固定在中模兩側,內模內腔呈梯形,腔壁上設有刃部向外的環刀片該環形刀片上設有波浪形鋸齒紋。本發明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其有效的解決了銀鋁錠表皮過早進入模孔流入型材中而產生的皮下縮尾和其他問題,廣泛適用於各類鋁型材的擠出,尤其適合亮度鏡面拋光鋁合金型材的擠出。
【專利說明】一種浪紋切削擠出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浪紋切削擠出模具。
【背景技術】
[0002]鋁及鋁合金型材被廣泛應用於建築、交通運輸、電子、航天航空等部門。近年來,由於對汽車空調設備小型化、輕量化的要求,熱交換器用管材及空心型材中鋁擠壓製品的比例迅速增加。據資料介紹,擠壓加工製品中鋁及鋁合金製品約佔70%以上。鋁合金型材擠壓技術發展也因此帶動了現代擠壓技術的發展。鋁擠是將鋁錠通過擠壓機中的模具擠壓成鋁型材,傳統鋁擠模具只包括分流模和型模,鋁型材擠出過程中,如果鋁錠表皮過早進入模孔流入型材中,會引起引起粗大晶粒、雜質、氧化皮等在死區的堆積,當死區堆積滿後就開始流入型材,這樣容易產生皮下縮尾,另外鋁錠表皮在儲存過程中經常被油汙或其他形式汙染,過早進入模孔流入型材也會影響型材的焊接線強度和型材擠出成品的整體質量。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浪紋切削擠出模具。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浪紋切削擠出模具包括外模、中模和內模,其中中模位於中間,外模和內模分別固定在中模兩側,內模內腔呈梯形,腔壁上設有刃部向外的環刀片,該環形刀片上設有波浪形鋸齒紋。
[0005]作為優化,所述內模為去皮模,其設置在中模上遊,所述環刀片共有兩個,兩環刀片距離60_。
[0006]作為優化,所述中模為分流模,其上設有分流攔板。
[0007]作為優化,所述外模為型模,其位於中模下遊,外模上設有型槽。
[0008]作為優化所述外模、中模和內模端部均設有連接凸和連接槽,利用連接凸和連接槽依次連接固定在一起。
[0009]本發明一種浪紋切削擠出模具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其有效的解決了銀鋁錠表皮過早進入模孔流入型材中而產生的皮下縮尾和其他問題,廣泛適用於各類鋁型材的擠出,尤其適合亮度鏡面拋光招合金型材的擠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一種浪紋切削擠出模具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浪紋切削擠出模具的主視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1]1-外模、2-中模、3-內模、4-環刀片。
【具體實施方式】[0012]如圖1所示,本浪紋切削擠出模具包括外模1、中模2和內模3,其中中模2位於中間,外模I和內模3分別固定在中模兩側,內模3內腔呈梯形,腔壁上設有刃部向外的環刀片4,該環形刀片(4)上設有波浪形鋸齒紋。
[0013]所述內模3為去皮模,其設置在中模2上遊,所述環刀片4共有兩個,兩環刀片4距離60_。所述中模2為分流模,其上設有分流攔板。所述外模I為型模,其位於中模2下遊,外模I上設有型槽。所述外模1、中模2和內模3端部均設有連接凸和連接槽,利用連接凸和連接槽依次連接固定在一起。
[0014]上述實施方式旨在舉例說明本發明可為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實現或使用,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故本發明包括但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權利要求書或說明書描述,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性、創造性特點的方法、工藝、產品,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浪紋切削擠出模具,其特徵是:包括外模(I)、中模(2)和內模(3),其中中模(2)位於中間,外模(I)和內模(3)分別固定在中模兩側,內模(3)內腔呈梯形,腔壁上設有刃部向外的環刀片(4),該環形刀片(4)上設有波浪形鋸齒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浪紋切削擠出模具,其特徵是:所述內模(3)為去皮模,其設置在中模(2)上遊,所述環刀片(4)共有兩個,兩環刀片(4)距離60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浪紋切削擠出模具,其特徵是:所述中模(2)為分流模,其上設有分流攔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浪紋切削擠出模具,其特徵是:所述外模(I)為型模,其位於中模(2)下遊,外模(I)上設有型槽。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浪紋切削擠出模具,其特徵是:所述外模(I)、中模(2)和內模(3)端部均設有連接凸和連接槽,利用連接凸和連接槽依次連接固定在一起。
【文檔編號】B21C25/02GK103691752SQ201310598467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5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王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