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形電子標籤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8:32:56 1
專利名稱:回形電子標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標籤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回形電子標籤。
背景技術:
回形電子標籤是一種基於RFID技術設計的標籤,即射頻識別標籤,一般包括基板、設於基板上的信號線路、與信號線路電連接的晶片;如圖1所示為一種回形電子標籤,它有一圈圈的信號線路(矩形天線)向外擴張,晶片位於最內圈中,並與信號線路最內圈的兩個引出端電連接;實際生產中,如何準確並快速地將晶片與信號線路電連接,現有技術中一般是通過生產設備的精度和穩定性來保證,然而在長期或連續生產後,生產設備的磨損將導致生產精度和穩定性變差,無法獲得較好品質的產品,廢品率上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在長期或連續生產中保證生產精度和穩定性的回形電子標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回形電子標籤,它包括基板、設於基板上的信號線路、與信號線路電連接的晶片,它還包括用於定位晶片的第一圓形體和第二圓形體,第一圓形體的直徑大於第二圓形體的直徑,第一圓形體和第二圓形體分別位於晶片左上方和右上方,晶片的正下方設有一個十字形體。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安裝晶片前,生產設備首先檢測到第一圓形體、第二圓形體和十字形體,由第一圓形體、第二圓形體和十字形體確定晶片放置區域,接著將晶片放置到位即完成與信號線路電連接。採用上述結構後,本實用新型 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使得安裝晶片的精度和穩定性主要通過第一圓形體、第二圓形體和十字形體來確保,不隨生產設備的磨損而改變,進而在長期或連續生產中獲得較好品質的產品,且廢品率低,總之,本實用新型具有能夠在長期或連續生產中保證生產精度和穩定性的優點。作為改進,第一圓形體的圓心和第二圓形體的圓心的間距為6毫米,十字形體的中心到第一圓形體的圓心和第二圓形體的圓心的距離相等,該距離為12毫米,這樣,合理I司距能夠提聞識別效率和準確性,提聞生廣效率。作為改進,第一圓形體和第二圓形體均為與信號線路同材質的圓形金屬片,十字形體為與信號線路同材質的十字形金屬片,這樣,在用金屬材料蝕刻出信號線路時,能夠同時蝕刻出第一圓形體、第二圓形體和十字形體,不僅提高生產效率,而且保證各標記形狀的準確性以利於生產設備識別的準確和穩定。
圖1是現有回形電子標籤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回形電子標籤的結構示意圖。[0011]圖中所示,1、基板,2、信號線路,3、晶片,4、第一圓形體,5、第二圓形體,6、十字形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回形電子標籤,它包括基板1、設於基板I上的信號線路2、與信號線路2電連接的晶片3,它還包括用於定位晶片3的第一圓形體4和第二圓形體5,第一圓形體4的直徑大於第二圓形體5的直徑,第一圓形體4和第二圓形體5分別位於晶片3左上方和右上方,晶片3的正下方設有一個十字形體6。第一圓形體4的圓心和第二圓形體5的圓心的間距為6毫米,十字形體6的中心到第一圓形體4的圓心和第二圓形體5的圓心的距離相等,該距離為12毫米。第一圓形體4和第二圓形體5均為與信號線路2同材質的圓形金屬片,十字形體6為與信號線路2同材質的十字形金屬片。所述信號線路2的材 質為鋁或銅,信號線路2為採用鋁箔或銅箔蝕刻形成的金屬導電層。
權利要求1.一種回形電子標籤,它包括基板(1)、設於基板(1)上的信號線路(2)、與信號線路(2)電連接的晶片(3),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用於定位晶片(3)的第一圓形體(4)和第二圓形體(5),第一圓形體(4)的直徑大於第二圓形體(5)的直徑,第一圓形體(4)和第二圓形體(5)分別位於晶片(3)左上方和右上方,晶片(3)的正下方設有一個十字形體(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形電子標籤,其特徵在於,第一圓形體(4)的圓心和第二圓形體(5)的圓心的間距為6毫米,十字形體(6)的中心到第一圓形體(4)的圓心和第二圓形體(5)的圓心的距離相等,該距離為12毫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形電子標籤,其特徵在於,第一圓形體(4)和第二圓形體(5)均為與信號線路(2)同材質的圓形金屬片,十字形體(6)為與信號線路(2)同材質的十字形金屬片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能夠在長期或連續生產中保證生產精度和穩定性的回形電子標籤,它包括基板(1)、設於基板(1)上的信號線路(2)、與信號線路(2)電連接的晶片(3),它還包括用於定位晶片(3)的第一圓形體(4)和第二圓形體(5),第一圓形體(4)的直徑大於第二圓形體(5)的直徑,第一圓形體(4)和第二圓形體(5)分別位於晶片(3)左上方和右上方,晶片(3)的正下方設有一個十字形體(6)。
文檔編號G06K19/077GK203102349SQ201320128279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0日
發明者吳軍, 司海濤, 張 傑, 高博 申請人:寧波立芯射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