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拼裝式組合房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1:31:41
專利名稱:輕型拼裝式組合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構件,特別是輕型拼裝式組合房。
現有的拼裝組合式活動房多為簡易輕質材料板塊和金屬骨架構成。其主要缺點在於1.耐用性差、質量差。2.由於其牆體及頂蓋很薄,故防水性、保溫性很差,常是夏天熱而冬天冷。3.拼裝組合費工費事。
而現有的混凝土澆鑄用拼組房體一般是帶有四邊壁和頂蓋的整體實心結構,其內部設置有鋼筋,為了達到一定的保溫性及強度要求,其牆體比較厚、因此,其重量很大,不僅運輸吊裝困難,而且,浪費材料,故其造價也較高。尤其不適合在路況不好的農村運輸。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缺點和不足,而提供一種由房體和外牆拼裝成的重量輕、保溫效果好、造價低、經久耐用的輕型拼裝式組合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面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它由一帶有頂蓋的整體式房體和與房體外圍拼裝組構的板塊式外牆構成,房體的上下部設有承重圈梁,在房體外周間隔外凸有與房體等高的邊柱,在房體外周設置有與其拼對連接的板塊式外牆,外牆內壁設有與房體外凸邊柱相對應的邊框,邊框和邊柱的端部固定有與其內加強鋼筋相固定的帶孔連接板,帶孔搭板置放在連接板上部並通過螺栓穿連在一起以使房體與外牆拼固在一起。
由上可見,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是1.由於組合房是由內周的整體式房體和與房體外圍相拼組連接的板塊外牆兩部分組成中空狀,因此,在保證強度、降低重量前提下具有很好的保溫性。
2.房體外周外凸的邊柱和外牆內凸的邊框兩兩相對應,不僅提高了拼組後房體的承重強度和穩定性,而且,為房體和外牆之間的拼連組合提供了方便。
3.房體和外牆拼組後所形成的空間,在房體牆壁厚度增加而重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具有較好的保溫效果,而且,可作為管線布設通道使用。
4.由於組合房一分為二分為兩部分,而且,其厚度大為減少,使用相同面積的房體重量比現有的整體澆鑄房體重量減少1/2~1/3,這樣,不僅便於運輸吊裝,使組拼時較為省力省時。
5.強度好、造價低、經久耐用。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是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及其附圖實現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揭去屋頂後的結構剖面圖。
圖2是
圖1的A-A剖面圖。
圖3是
圖1的B-B剖面圖。
圖4是
圖1的D向視圖。
圖5是
圖1的A部圈梁部位剖面放大圖。
圖6是
圖1的C-C剖面的局部放大圖。
圖7是
圖1的D-D剖面的局部放大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中房體用於串拼的另一實施例的縱向剖面圖。
圖9是圖8的E-E剖面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組拼的立體效果圖。
下面將組合附
圖1~10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進行詳細地說明。
本實用新型有一帶有屋蓋3的整體澆鑄式房體2,房體2的壁面上開設有一體成型的門窗預留孔洞23,其特徵在於與房體2外部相拼連組合的是板塊式外牆1,板塊式外牆1與房體2拼對組合後其之間有一空腔4,在房體2的外周側各壁面上設置有上下圈梁21和間隔的邊柱22。參見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還在於各板塊式外牆1內側內凸有間隔的縱向邊框12和沿其上下邊沿內凸的橫向圍框11,縱向邊框12和橫向圍框11相連並使板塊式外牆1呈框板狀,房體2的外側上下邊沿部位設置有外凸的上下圈梁21,在房體2的外側縱向間隔設置有外凸的邊柱22,各邊框12與各邊柱22相對應並通過其頂端帶有預留栓孔的預埋焊鐵板5上部的搭鐵6及插栓7將兩者拼連在一起,圍框11和圈梁21相拼對並均內設有預埋鋼筋8和匝筋9,在外牆1的牆體內設有預埋的格網狀鋼絲10,在房體2的圈梁21的無邊柱22部位間隔開設有沿圈梁21縱向貫通的拼連用螺栓孔24。參見
圖1至圖7板塊式外牆1的水平截面形狀呈凵形斷面,房體2的側壁的水平斷面形狀呈凵形或相接的多凵形斷面,房體2的側面壁的外表面形狀呈矩形或多個矩形相接的凹框結構。參見
圖1、圖3和圖4房體2的各壁面縱向上下邊沿部位的橫向外凸圈梁21的無邊柱22處的部位開設有與上下房體相對應圈梁拼裝的栓孔24,房體2的各壁面縱向上下邊沿部位的橫向外凸圈梁21的有邊柱22部位均預留有插栓7插放的栓孔211,在與各邊柱22相對應的外牆1的各縱向分布的邊框12部位均預留有栓孔121,在邊柱22和邊框12端部焊固有帶有孔眼的鐵板5,鐵板5的上部疊放有一將邊柱22和邊框12搭連起來的搭鐵6,搭鐵6上開設有與鐵板5上孔眼相對應的插孔61,插栓7插放在各對應插孔61內並將房體2和板框式外牆1圍拼連接在一起。參見
圖1、圖5至圖7板塊式外牆1與房體2的門窗預留孔23相對應處開設預留有與門窗預留孔13。參見
圖1、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的組拼連接方式簡介如下本實用新型中的房體2和外牆1均可按實際需要設計成不同形狀和面積的混凝土預製件,為保證其強度,承重性及吊運需要,基本體設有圈梁21和圍框11,以使其滿足周向連固強度,在其本體上設置的邊柱22和邊框12,不僅起到在增厚拼對後牆體厚度前提下,達到了不增加重量、而增加保溫效果的目的,同時,也為房體與外牆的圍拼及房體與房體間的串接建立了基點,因為,鐵板5是與房體邊柱22內預埋鋼筋相焊固在一起的。參見圖6當多層房體搭疊時,則可利用房體2周圈的圈梁21上的預留栓孔24及螺栓101將上下房體固定。上下房體固定後再將外牆1與同層房體進行組拼。參見圖7和
圖10拼組後所形成的空腔4內可作為管線敷設通道,也可向其內裝各種填料,以達到密封及保溫效果。
如需拆運,則可將插栓7和螺栓101鬆開並抽出,即可將上下層房體或房體及外牆分離,而進行二次搬建使用。
當多間房體串拼時,其中間房體的串拼兩側則無側壁,而另兩側牆體結構完全與
圖1所示相同,即也帶屋蓋3和外牆1,拼接方式也相同,此種情況下可建成具有較大開間面積的倉庫、商店、飯館等。參見圖8和圖9
權利要求1.輕型拼裝式組合房,有一帶有屋蓋(3)的整體澆鑄式房體(2),房體(2)的壁面上開設有一體成型的門窗預留孔洞(23),其特徵在於與房體(2)外部相拼連組合的是板塊式外牆(1),板塊式外牆(1)與房體(2)拼對組合後其之間有一空腔(4),在房體(2)的外周側各壁面上設置有上下圈梁(21)和間隔的邊柱(22)。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拼裝式組合房,其特徵在於各板塊式外牆(1)內側內凸有間隔的縱向邊框(12)和沿其上下邊沿內凸的橫向圍框(11),縱向邊框(12)和橫向圍框(11)相連並使板塊式外牆(1)呈框板狀,房體(2)的外側上下邊沿部位設置有外凸的上下圈梁(21),在房體(2)的外側縱向間隔設置有外凸的邊柱(22),各邊框(12)與各邊柱(22)相對應並通過其頂端帶有預留栓孔的預埋焊鐵板(5)上部的搭鐵(6)及插栓(7)將兩者拼連在一起,圍框(11)和圈梁(21)相拼對並均內設有預埋鋼筋(8)和匝筋(9),在外牆(1)的牆體內設有預埋的格網狀鋼絲(10),在房體(2)的圈梁(21)的無邊柱(22)部位間隔開設有沿圈梁(21)縱向貫通的拼連用螺栓孔(24)。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輕型拼裝式組合房,其特徵在於板塊式外牆(1)的水平截面形狀呈凵形斷面,房體(2)的側壁的水平斷面形狀呈凵形或相接的多凵形斷面,房體(2)的側面壁的外表面形狀呈矩形或多個矩形相接的凹框結構。
4.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輕型拼裝式組合房,其特徵在於房體(2)的各壁面縱向上下邊沿部位的橫向外凸圈梁(21)的無邊柱(22)處的部位開設有與上下房體相對應圈梁拼裝的栓孔(24),房體(2)的各壁面縱向上下邊沿部位的橫向外凸圈梁(21)的有邊柱(22)部位均預留有插栓(7)插放的栓孔(211),在與各邊柱(22)相對應的外牆(1)的各縱向分布的邊框(12)部位均預留有栓孔(121),在邊柱(22)和邊框(12)端部焊固有帶有孔眼的鐵板(5),鐵板(5)的上部疊放有一將邊柱(22)和邊框(12)搭連起來的搭鐵(6),搭鐵(6)上開設有與鐵板(5)上孔眼相對應的插孔(61),插栓(7)插放在各對應插孔(61)內並將房體(2)和板框式外牆(1)圍拼連接在一起。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輕型拼裝式組合房,其特徵在於板塊式外牆(1)與房體(2)的門窗預留孔(23)相對應處開設預留有與門窗預留孔(13)。
專利摘要輕型拼裝式組合房,它由一帶有頂蓋的整體式房體和與房體外圍拼裝組構的板塊式外牆構成,房體的上下部設有承重圈梁,在房體外周間隔外凸有與房體等高的邊柱,在房體外周設置有與其拼對連接的板塊式外牆,外牆內壁設有與房體外凸邊柱相對應的邊框,邊框和邊柱的端部固定有與其內加強鋼筋相固定的帶孔連接板,帶孔搭板置放在連接板上部並通過螺栓穿連在一起以使房體與外牆拼固在一起。
文檔編號E04B1/343GK2174513SQ93247689
公開日1994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1993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1993年12月22日
發明者張啟予, 朱明述 申請人:張啟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