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帶行走式運錨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5:00:16 1
專利名稱:履帶行走式運錨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履帶行走式運錨機,屬煤礦井下機械化採煤後配套運輸支護 設備。
背景技術:
在現代化的煤礦中,在井下進行機械化綜採,例如連續採煤機、掘進機等,由於採 掘進度快,採掘巷道逐漸拉長,採掘工作面的支護是一個關鍵,一般情況下綜合工作面主要 靠人工支護,支護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而且支護時不能掘進,極大的影響了掘進速度,而且 還存在安全隱患。目前,在條件較好的巷道使用ZL2004100123440錨杆鑽車,是一種單純的錨護設 備,只能進行支護,不能進行輸送,使功能受到了很大局限,其輸送功能還得依靠其它設備 完成,既影響了生產效率,增加人力物力,還使作業安全受到影響。
發明內容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背景技術的不足,設計一種既能進行錨護,又能進行 輸送的運錨機,採用液壓動力、五個鑽臂、模鍛鏈條、履帶行走、乾濕式除塵等技術,使鑽孔 錨護、輸送功能於一體,以大幅度提高採掘、錨護、輸送的效率。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主要結構由機架、履帶行走架、刮板鏈、料鬥、刮板鏈軸、液壓馬達、操 縱升降平臺、電控箱、乾式除塵機構、溼式除塵機構、支撐油缸、支撐盤、鑽架,滑軌、伸縮油 缸、液壓馬達、液壓泵站、油箱、油泵電機、油泵組成;在機架的中間位置下部為輸送機,輸送機下部為前後貫通的輸送槽,輸送槽前部 為料鬥,輸送槽內部設有刮板鏈,刮板鏈前部聯接前鏈軸、後部聯接後鏈軸,刮板鏈在輸送 槽內形成前後循環運動;後鏈軸左右部聯接左右液壓馬達,左右液壓馬達驅動後鏈軸轉動, 帶動刮板鏈在前後鏈軸之間循環轉動,完成運煤功能,左右液壓馬達通過管路與液壓泵站 聯接,後鏈軸上設有連接杆;在機架的前部設有乾式除塵機構,乾式除塵機構的左右部設有左右支撐油缸,左 右支撐油缸上部聯接左右支撐盤;在機架上,在乾式除塵機構的後部設有中前鑽架、左右前滑軌,左右前滑軌上分左 右設有左右前鑽架,左右前滑軌聯接左右伸縮油缸;在機架上,在左右前滑軌的後部為操縱升降平臺,操縱升降平臺內安裝機械、電 器、液壓操作機構,頂棚可升降;在機架上,在操縱升降平臺的中間為輸送機,左右部為左右後鑽架,左右後鑽架聯 接左右滑軌、左右伸縮油缸;在左右後機架上設有溼式除塵機構;在機架上,在左右後滑軌的後下部為電控箱,後上部為液壓泵站,液壓泵站左右部為左右油泵電機,左右油泵電機後部為左右油泵,左右油泵聯接下部的左右油箱;機架的前中部分左右設有左右地支油缸,機架的後部分左右設有左右後支撐腿。在機架的中下部分左右設有左右履帶行走架;各配合聯接部由密封圈密封,各安裝聯接部由螺栓固定。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先進性,是根據錨杆鑽車只能錨護、不能 輸煤的弊端而進行的設計,採用機架、輸送機、料鬥、刮板鏈、履帶行走架,液壓泵站、乾式除 塵、溼式除塵、前鑽架、後鑽架、滑軌、操縱升降平臺一體化設計,設計先進合理、結構緊湊、 安全穩定可靠,既可用五個鑽架平行同時鑽錨作業,又可進行煤的輸送,幹、溼式除塵並用, 不汙染環境,效率高,一機兩用,是十分理想的履帶行走式運錨機。
圖1為整體結構圖圖2為整體結構主視圖圖3為整體結構俯視圖圖中所示,附圖標記清單如下1、機架,2、輸送機,3、刮板鏈,4、料鬥,5、前鏈軸,6、後鏈軸,7、左後支腿,8、右後 支腿,9、左液壓馬達,10、右液壓馬達,11、左地支油缸,12、右地支油缸,13、操作升降平臺, 14、電控箱,15、乾式除塵機構,16、溼式除塵機構,17、左支撐油缸,18、右支撐油缸,19、左支 撐盤,20、右支撐盤,21、左前鑽架,22、右前鑽架,23、中前鑽架,25、左前滑軌,26、右前滑軌, 27、左後滑軌,28、右後滑軌,29、左伸縮油缸,30、右伸縮油缸,31、左伸縮油缸,32、右伸縮油 缸,33、液壓泵鑽,34、左油箱,36、右油箱,37、左電機,38、右電機,39、左油泵,40、右油泵, 41、左後鑽架,42、右後鑽架,43、輸送槽,45、左履帶行走架,46、右履帶行走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圖1、2、3所示,為運錨機結構圖,各部位置,聯接關係要正確,安裝牢固。在機架1的中間位置下部為輸送機2,輸送機2下部為前後貫通的輸送槽43,輸送 槽43前部為料鬥4,輸送槽43內設有刮板鏈3,刮板鏈3前部聯接前鏈軸5,後部聯接後鏈 軸6,刮板鏈3在輸送槽43內形成前後循環運動;後鏈軸6左右部聯接左右液壓馬達9、10, 左右液壓馬達9、10驅動後鏈軸6轉動,帶動刮板鏈3在前後鏈軸5、6之間循環轉動,完成 運煤功能,左右液壓馬達9、10通過管路與液壓泵鑽33聯接,後鏈軸6上設有連接杆34 ;在機架1的前部設有乾式除塵機構15,乾式除塵機構15的左右部設有支撐油缸 17、18,支撐油缸17、18上部聯接左右支撐盤19、20 ;在機架上1,在乾式除塵機構15的後部設有中前鑽架23、左右前滑軌25、26,左右 前滑軌25、26上分左右設有左右前鑽架21、22,左右前滑軌25、26聯接左右伸縮油缸29、 30 ;在機架1上,在前滑軌25、26的後部為操縱升降平臺13,操縱升降平臺13內安裝 機械、液壓、電器操縱機構,頂棚可升降;[0030]在機架1上,在操縱升降平臺13後部的左右部為左右後鑽架41、42,左右後鑽架 41,42聯接左右後滑軌27、28、左右伸縮油缸31、32 ;在左右後鑽架41、42上設有溼式除塵 機構16 ;在機架1上,在左右後滑軌27、28的後下部為電控箱14,後上部為液壓泵鑽33,液 壓泵鑽33左右部為左右油泵電機37、38,左右油泵電機37、38後部為左右油泵39、40,左右 油泵39、40聯接下部的左右油箱35、36 ;機架1的前中部分左右設有左右地支油缸11、12,機架1的後部分左右設有左右後 支腿7、8 ;在機架1的中部分左右設有左右履帶行走架45、46 ;各配合聯接部由密封圈密封,各安裝聯接部由螺栓固定。料鬥4的翻動傾斜角度為8-12°。
權利要求一種履帶行走式運錨機,其特徵在於主要結構由機架、履帶行走架、刮板鏈、料鬥、刮板鏈軸、液壓馬達、操縱升降平臺、電控箱、乾式除塵機構、溼式除塵機構、支撐油缸、支撐盤、鑽架,滑軌、伸縮油缸、液壓馬達、液壓泵站、油箱、油泵電機、油泵組成;在機架的中間位置下部為輸送機,輸送機下部為前後貫通的輸送槽,輸送槽前部為料鬥,輸送槽內部設有刮板鏈,刮板鏈前部聯接前鏈軸、後部聯接後鏈軸,刮板鏈在輸送槽內形成前後循環運動;後鏈軸左右部聯接左右液壓馬達,左右液壓馬達驅動後鏈軸轉動,帶動刮板鏈在前後鏈軸之間循環轉動,完成運煤功能,左右液壓馬達通過管路與液壓泵站聯接,後鏈軸上設有連接杆;在機架的前部設有乾式除塵機構,乾式除塵機構的左右部設有左右支撐油缸,左右支撐油缸上部聯接左右支撐盤;在機架上,在乾式除塵機構的後部設有中前鑽架、左右前滑軌,左右前滑軌上分左右設有左右前鑽架,左右前滑軌聯接左右伸縮油缸;在機架上,在左右前滑軌的後部為操縱升降平臺,操縱升降平臺內安裝機械、電器、液壓操作機構,頂棚可升降;在機架上,在操縱升降平臺的中間為輸送機,左右部為左右後鑽架,左右後鑽架聯接左右滑軌、左右伸縮油缸;在左右後機架上設有溼式除塵機構;在機架上,在左右後滑軌的後下部為電控箱,後上部為液壓泵站,液壓泵站左右部為左右油泵電機,左右油泵電機後部為左右油泵,左右油泵聯接下部的左右油箱;機架的前中部分左右設有左右地支油缸,機架的後部分左右設有左右後支撐腿;在機架的中下部分左右設有左右履帶行走架;各配合聯接部由密封圈密封,各安裝聯接部由螺栓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履帶行走式運錨機,其特徵在於料鬥的翻動傾斜角度 為 8-12°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履帶行走式運錨機,主要結構由機架、料鬥、電控箱、鑽架、支撐油缸、支撐盤、油箱、油泵電機、油泵、液壓馬達、輸送機、刮板鏈、履帶行走架,液壓機構,乾式除塵機構、溼式除塵機構、操縱升降平臺組成,鑽孔錨護、運輸功能於一體,設計先進合理,結構緊湊,安全穩定可靠,既可鑽孔錨護,又可進行煤的運輸,幹、溼式除塵並用,不汙染環境,效率高,一機兩用,是十分理想的履帶行走式運錨機。
文檔編號E21F13/00GK201756973SQ201020508849
公開日2011年3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4日
發明者丁永成, 仇衛建, 劉映剛, 幕偉, 張宏, 張維果, 李露雲, 楊勤, 楊敬偉, 王威, 王文華 申請人: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太原研究院;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山西煤機裝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