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片式爐排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6:05:21
專利名稱:鱗片式爐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爐排,具體來說是一種鱗片式爐排。
背景技術:
目前的大型鍋爐是以燃煤為主,多數採用鱗片式爐排,鱗片式爐排由如圖4所示的夾板5和夾在兩夾板之間的爐條組成,如圖1至圖3所示爐條1可以採用不同的形狀和數量。以圖1中所示爐條為例,爐條包括頂部的承燒體Ia和翻轉體lb,爐條1翻軸體兩側有兩軸頭安裝在兩個帶軸孔5a的夾板5上。夾板5長不足二百毫米,除了圖4中所示的5 孔夾板外,還有6孔和7孔規格以對應圖2和圖3中的6爐條和7爐條,通稱多孔(眼)夾板,夾板前後兩端設置有向兩側凸出的搭子以阻擋爐條限制爐條的擺動角度。爐排的使用壽命取決於爐排的耐熱性強、抗變形性。就同一種材質而言,夾板上對應的爐條數量越多,爐條寬度就窄,多孔式爐條的承燒體就越薄,例如圖1所示的五孔爐條承燒體Ia的厚度為12-14mm,薄片爐條的表面積相對較大,容易氧化。對於抗變形,鋼鐵的變形參數主要取決於工件外形與工作溫度,一個簡單的如圖3所示的條片狀爐條,在同一溫度下容易彎曲。圖1中的5孔爐條抗變形性優於圖2和圖3中的6、7孔爐條,但由於翻轉體Ib上軸槽Ic的存在,它的阻風係數大,通風不良,隨之帶來冷卻不佳,因此容易過熱, 再加上一個反燒槽,所以極易因受高溫而變形。多孔式的大型鱗片式爐排,爐條數量多,爐條兩端軸細、片薄,本身強度低,所以不但在使用過程中受熱易損壞,就連在安裝、搬運過程中也很容易損壞。另外,爐條多就排列密,另外如圖1至圖3所示現有的爐條1的外形式樣風阻大,風道2通風不暢,其後果一是爐內燃燒不良,第二上爐條風冷不好。最終就會產生在高溫環境中爐條彎曲變形,通風狀態下極易氧化脫皮、氧化生長,相互擠卡死,不能轉動清理灰渣,常常掰壞耳條,甚至全組脫落。特別是北方高寒地區,供熱時間長,要求溫度高,煤炭發熱量大,含硫份較高,對爐條損害更大,常出現爐條剛運行幾天就徹底壞掉的現象。多孔爐條分為普條、耳條,每組的普條沒有翻轉能力,不能自動翻轉傾倒清理灰渣,必須用一到兩片帶耳的爐條(耳排)推動無耳的普條,燃燒時爐渣粘結,耳條自顧不暇, 再去推動全組爐條,十分困難,再加上傳給耳排的力是剛性的,常常造成耳排破壞脫落。因此,迫切需要一種結構合理的爐條與夾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鱗片式爐排,這種爐排堅固,不易損壞。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鱗片式爐排,包括夾板和夾在夾板之間的爐條,爐條上的軸頭插在夾板上的軸孔內,在所述一對夾板之間裝有四條爐條,夾板上對應爐條設置有四個軸孔,每條爐條的承燒體厚度h為19-22mm,承燒體工作面寬度w為40_45mm。相鄰爐條的翻轉體之間的風道為從進風口到出風口由寬變窄的喇叭狀有利於向爐內進風。比較理想的規格是,所述風道進風口 wl寬度為44-45mm,出風口寬度w2為7-7. 05mmo所述翻轉體工作面與承燒體工作面成91-120度夾角,翻轉體工作面為光滑面或有深度不大於IOmm的淺槽,當然越光越有利於落灰,承燒體工作面與翻轉體工作面之間為過渡斜面。所述的夾板前後兩端設置有搭子,所述後端搭子的厚度為5-7mm,前端搭子與夾板前端邊緣的距離為20-21mm。本實用新型的這種鱗片式爐排,由於一對夾板上只有四條爐條,每條爐條的承燒體厚度為19-22mm,承燒體承燒工作面寬度為40-45mm。每一夾板上增厚增寬的爐條總表面積相對減少,提高了爐條的耐熱性和抗變形性能,同時由於爐條數量減少其翻轉體的數量減少,所以相鄰爐條之間進風口間隙增大,有利於增大進風量提高冷卻效果,以提高的爐排的使用壽命。
圖1-圖3為現有的鱗片式爐排的爐條排列示意圖。圖4為一種5孔夾板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4孔夾板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爐排中爐條的排列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助於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一種鱗片式爐排,包括如圖5所示夾板5和夾在夾板之間的如圖6所示的爐條1, 爐條上的軸頭(圖中省略)插在夾板上的軸孔內,每對夾板之間如圖6所示方式裝有四條爐條,夾板上對應爐條設置有四個軸孔如,每條爐條的承燒體Ia和厚度h為19-22mm,承燒體工作面Ic的寬度w為40-45mm,形成變寬增厚的塊狀承燒體。5_7孔的多孔式爐條是薄片,本實用新型中四孔式的是厚塊,氧氣進入同樣深度,薄片表面積大容易氧化,幾乎就被穿透了 ;厚塊卻不存在這一問題,耐熱性好。另外四孔爐條軸粗、片厚,搬運、安裝時再快也不怕弄壞,沒有損失,運行中維修也簡便許多。這種新型四孔爐條比原來的多孔爐條每組少用1 3片爐條,承燒體工作面變寬向後延展,使其形成一個厚重鐵臺,所以加重部分遠離軸心,取掉軸槽又減去反作用力臂。一增一減形成一個單臂作用力,所以每組、每片爐條在運行時都能自動翻轉自如,不用耳條去推它,反轉靈活就可以自動倒灰渣。多片爐條換成四塊爐條,就使風道進風口間隙加大進風通暢。如圖6所示,相鄰爐條的翻轉體之間的風道2由進風口到出風口由寬變窄的喇叭狀。所述風道進風口寬度wl 為 44-45mm,出風口寬度 w2 為 7-7. 05mm。如圖6所示,翻轉體工作面Id與承燒體工作面Ic成91-120度夾角A,翻轉體工作面Id為光滑面或有深度不大於IOmm的淺槽,承燒體的工作面與翻轉體的工作面之間為過渡斜面,以有利於落灰,減少灰對爐條的夾卡影響。另外,形狀的改變,取掉軸槽或軸槽變淺,翻轉體風阻變小大大提高了進風量,風道呈喇叭狀,進風口面積是出風口的十幾倍,根據流體理論,吹進爐膛的風量就大了很多,風足了燃燒好了,同時爐條冷卻也就加快了。[0021]原有的夾板無論是7、6、5孔(眼)和本新型夾板的外輪廓大小基本相同,長度不變,只是多孔變成了現在的四孔,軸徑略有加大。原夾板孔多,兩端搭子小,容易碰斷損壞。 如圖5所示,新型夾板四孔均布,前端搭子5c向後挪,搭子與夾板前端邊緣的距離L2為 20-21mm。後端搭子恥加厚,後端搭子恥的厚度Ll為5_7mm,解決了原來夾板易損的關鍵難題。採用四孔爐排,爐條數量減少,也就減少了安裝工作量和維修工作量,就一臺20 噸爐為例6孔爐條需裝42M片,換成新型四孔爐條,只裝觀16片,少裝一半,與7孔爐相比,差別更大。
權利要求1.一種鱗片式爐排,包括夾板和夾在夾板之間的爐條,爐條上的軸頭插在夾板上的軸孔內,其特徵在於在所述一對夾板之間裝有四條爐條,夾板上對應爐條設置有四個軸孔, 每條爐條的承燒體厚度h為19-22mm,承燒體工作面寬度w為40_45mm。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鱗片式爐排,其特徵在於相鄰爐條的翻轉體之間的風道為從進風口到出風口由寬變窄的喇叭狀。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鱗片式爐排,其特徵在於所述風道進風口寬度wl為44-45mm, 出風口寬度w2為7-7. 05mm。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鱗片式爐排,其特徵在於所述翻轉體工作面與承燒體工作面成91-120度夾角,翻轉體工作面為光滑面或有深度不大於IOmm的淺槽,承燒體工作面與翻轉體工作面之間為過渡斜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鱗片式爐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夾板前後兩端設置有搭子,所述後端搭子的厚度Ll為5-7mm。
6.如權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鱗片式爐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夾板前後兩端設置有搭子,前端搭子與夾板前端邊緣的距離L2為20-21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鱗片式爐排,包括夾板和夾在夾板之間的爐條,爐條上的軸頭插在夾板上的軸孔內,其特徵在於所述一對夾板之間裝有四條爐條,夾板上對應爐條設置有四個軸孔,每條爐條的承燒體厚度為19-22mm,承燒體工作面寬度為40-45mm。這種爐排耐高溫和抗變形性能好,有利於進風,提高了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23H17/00GK201944862SQ20112003271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31日
發明者吳德廣, 吳耀奎 申請人:吳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