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按壓卡扣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6:08:46 2
專利名稱:一種按壓卡扣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裝飾裝修領域,尤其涉及裝飾裝修時裝飾物件的安裝。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通常採用的裝飾裝修方法都是在牆面地面上噴塗、刷抹各種塗料,或是粘貼瓷磚、鋪設地磚或木地板等。由於上述塗料、瓷磚、地磚或木地板都是固定在牆面或地面上的,不能隨意將其拆卸下來,因此這種傳統裝修方法不能實現裝修表面的隨意翻新和更換,一旦裝飾面髒舊損壞,只能重新施工裝修,在重新裝修時需要將表面原有的裝飾裝修材料除去,再使用新的裝飾裝修材料補上。這種傳統的裝飾裝修方法不但浪費材料,而且施工周期長,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於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按壓卡扣,使得裝飾裝
修表面可以隨意拆卸、安裝,且同樣適用於裝飾物件,如裝飾掛畫、踢腳線、腰線等的安裝。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按壓卡扣,其目的在於方便裝飾裝修表面、裝飾物件等的隨意安裝拆卸,且使用可靠。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按壓卡扣,所述按壓卡扣由一公卡扣和一母卡扣組成,其中所述公卡扣的主體為一個凹槽形構件,該構件在凹槽長度方向上為等截面結構;在所述截面上,該構件由一個第一基片、一個第一彈性片和一個第二彈性片組成,第一基片的一端與第一彈性片的根部相連,第一基片的另一端與第二彈性片的根部相連,第一彈性片和第二彈性片的上部均設有一個向凹槽外側凸起的外折彎點,使第一彈性片和第二彈性片的上部在外折彎點處均形成有外折彎部,兩個外折彎部的折彎口面對面布置,第一基片對應凹槽的槽底,第一彈性片和第二彈性片對應凹槽的兩個側壁並且以凹槽的豎直中心線為基準左右對稱;所述母卡扣的主體為一個凹槽形構件,該構件在凹槽長度方向上為等截面結構;在所述截面上,該構件由一個第二基片、一個第三彈性片和一個第四彈性片組成,第二基片的一端與第三彈性片的根部相連,第二基片的另一端與第四彈性片的根部相連,第三彈性片和第四彈性片的上部均設有一個向凹槽內側凸起的內折彎點,使第三彈性片和第四彈性片的上部在內折彎點處均形成有內折彎部,兩個內折彎部的折彎口背對背布置,第二基片對應凹槽的槽底,第三彈性片和第四彈性片對應凹槽的兩個側壁並且以凹槽的豎直中心線為基準左右對稱;公卡扣中的兩個外折彎點之間的距離大於母卡扣中的兩個內折彎點之間的距離,同時小於母卡扣中的第三彈性片和第四彈性片下部之間的最大距離;母卡扣中的內折彎點到第二基片的垂直距離大於公卡扣中的第一彈性片末端或第二彈性片末端到兩個外折彎點連線的垂直距離。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安裝時,將公卡扣的外折彎部沿著母卡扣內折彎部的內壁向凹槽內推,外折彎部作用在內折彎的內壁上,第三彈性片和第四彈性片在外折彎部的作用下向外張開,同時,第一彈性片和第二彈性片受到內折彎部的作用向內合攏,當第三彈性片和第四彈性片張開到一定程度,且第一彈性片和第二彈性片合攏到一定程度時,兩個外折彎點之間的距離等於內折彎點之間的距離,公卡扣的外折彎部探入母卡扣的內折彎部與第二基片之間的空腔內,即完成了按壓卡扣的安裝;拆卸時,只需將公卡扣從母卡扣中拉出,外折彎部作用在內折彎的內壁上,第三彈性片和第四彈性片在外折彎部的作用下向外張開,同時,第一彈性片和第二彈性片受到內折彎部的作用向內合攏,當第三彈性片和第四彈性片張開到一定程度,且第一彈性片和第二彈性片合攏到一定程度時,兩個外折彎點之間的距離等於內折彎點之間的距離,公卡扣與母卡扣脫離,即完成了按壓卡扣的拆卸。由於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I、本實用新型方便裝飾裝修表面的隨意安裝和拆卸,且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2、本實用新型在安裝時不需要其他輔助工具,使用安全可靠。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便於維護。4、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便於製造,且成本低廉。
附圖I為本實用新型公卡扣立體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公卡扣截面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母卡扣立體圖;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母卡扣截面圖;附圖5本本實用新型公卡扣與母卡扣配合截面圖;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尺寸標示圖;附圖7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附圖8為本實用新型變化一結構示意圖;附圖9為本實用新型變化二結構示意圖;附圖10為本實用新型變化三結構示意圖;附圖11為本實用新型變化四結構示意圖;附圖12為本實用新型變化五結構示意圖;附圖13為本實用新型變化六結構示意圖。以上附圖中1、第一基片;2、第一彈性片;3、第二彈性片4、外折彎點;5、第二基片;6、第三彈性片;7、第四彈性片;8、內折彎點;9、限位塊;10、螺絲;11、鉚釘;12、裝飾物;
13、牆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種按壓卡扣參見附圖f附圖5所示,所述按壓卡扣由一公卡扣和一母卡扣組成,其中所述公卡扣的主體為一個凹槽形構件,該構件在凹槽長度方向上為等截面結構;在所述截面上,該構件由一個第一基片I、一個第一彈性片2和一個第二彈性片3組成,第一基片I的一端與第一彈性片2的根部相連,第一基片I的另一端與第二彈性片3的根部相連,第一彈性片2和第二彈性片3的上部均設有一個向凹槽外側凸起的外折彎點4,使第一彈性片2和第二彈性片3的上部在外折彎點4處均形成有外折彎部,兩個外折彎部的折彎口面對面布置,第一基片I對應凹槽的槽底,第一彈性片2和第二彈性片3對應凹槽的兩個側壁並且以凹槽的豎直中心線為基準左右對稱;所述母卡扣的主體為一個凹槽形構件,該構件在凹槽長度方向上為等截面結構;在所述截面上,該構件由一個第二基片5、一個第三彈性片6和一個第四彈性片7組成,第二基片5的一端與第三彈性片6的根部相連,第二基片5的另一端與第四彈性片7的根部相連,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的上部均設有一個向凹槽內側凸起的內折彎點8,使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的上部在內折彎點8處均形成有內折彎部,兩個內折彎部的折彎口背對背布置,第二基片5對應凹槽的槽底,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對應凹槽的兩個側壁並且以凹槽的豎直中心線為基準左右對稱;參見附圖6所示,公卡扣中的兩個外折彎點4之間的距離大於母卡扣中的兩個內折彎點8之間的距離,同時小於母卡扣中的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下部之間的最大距離;母卡扣中的內折彎點8到第二基片5的垂直距離大於公卡扣中的第一彈性片2末端或第二彈性片3末端到兩個外折彎點4連線的垂直距離。參見附圖7所示,裝飾物12通過螺絲10與公卡扣的第一基片I固定連接,母卡扣的第二基片5通過鉚釘11與牆面13固定連接,安裝時,將公卡扣的外折彎部沿著母卡扣內折彎部的內壁向凹槽內推,外折彎部作用在內折彎的內壁上,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在外折彎部的作用下向外張開,同時,第一彈性片2和第二彈性片3受到內折彎部的作用向內合攏,當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張開到一定程度,且第一彈性片2和第二彈性片3合攏到一定程度時,兩個外折彎點4之間的距離等於內折彎點8之間的距離,公卡扣的外折彎部探入母卡扣的內折彎部與第二基片5之間的空腔內,即完成了裝飾物12的安裝;拆卸時,只需將公卡扣從母卡扣中拉出,外折彎部作用在內折彎的內壁上,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在外折彎部的作用下向外張開,同時,第一彈性片2和第二彈性片3受到內折彎部的作用向內合攏,當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張開到一定程度,且第一彈性片2和第二彈性片3合攏到一定程度時,兩個外折彎點4之間的距離等於內折彎點8之間的距離,公卡扣與母卡扣脫離,即完成了裝飾物12的拆卸。另外,在裝飾物12與牆面13之間還設置有兩個限位塊9,該限位塊9凸起的高度限制了裝飾物12與牆面13之間的距離,從而迫使按壓卡扣處於受拉狀態,將裝飾物12緊貼於牆面13上。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按壓卡扣還可以有如下變化參見附圖8所示,母卡扣的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的下部與第二基片5夾角為銳角,且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由根部直接延伸至內折彎點處,公卡扣也可以做相同變化(未給出圖示);參見附圖9所示,母卡扣的內折彎部為弧形,內折彎點8即為弧形的最高點,公卡扣亦然;參見附圖10所示,母卡扣中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的下部為弧形,公卡扣亦然;[0040]參見附圖11所示,母卡扣的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的下部與第二基片5夾角為銳角,公卡扣也可做相同變化(未給出圖示);參見附圖12所示,母卡扣的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的下部為曲折狀,公卡扣也可做相同變化(未給出圖示);參見附圖13所示,母卡扣的內折彎點8為一梯形,公卡扣亦然;採用以上變化結構,或使用不同工卡扣和母卡扣的結合,也可達到相同效果,上述實施例僅為優選方案。上述實施例中,裝飾物12通過螺絲10與公卡扣的第一基片I固定連接,母卡扣的第二基片5通過鉚釘11與牆面13固定連接,在實際應用時,可根據需要將裝飾物12與母
卡扣的第二基片I連接,工卡扣與牆面13連接。上述實施例中,裝飾物13安裝在牆面13上,而實際應用時,本實用新型不僅僅局限於使用在牆面13上,也可以為地面、天花板等,甚至是活動物體的表面,如電梯轎廂內
壁、車廂壁等等。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按壓卡扣,其特徵在於所述按壓卡扣由一公卡扣和一母卡扣組成,其中 所述公卡扣的主體為一個凹槽形構件,該構件在凹槽長度方向上為等截面結構;在所述截面上,該構件由一個第一基片(I)、一個第一彈性片(2)和一個第二彈性片(3)組成,第一基片(I)的一端與第一彈性片(2)的根部相連,第一基片(I)的另一端與第二彈性片(3)的根部相連,第一彈性片(2)和第二彈性片(3)的上部均設有一個向凹槽外側凸起的外折彎點(4),使第一彈性片(2)和第二彈性片(3)的上部在外折彎點(4)處均形成有外折彎部,兩個外折彎部的折彎口面對面布置,第一基片(I)對應凹槽的槽底,第一彈性片(2)和第二彈性片(3)對應凹槽的兩個側壁並且以凹槽的豎直中心線為基準左右對稱; 所述母卡扣的主體為一個凹槽形構件,該構件在凹槽長度方向上為等截面結構;在所述截面上,該構件由一個第二基片(5)、一個第三彈性片(6)和一個第四彈性片(7)組成,第二基片(5)的一端與第三彈性片(6)的根部相連,第二基片(5)的另一端與第四彈性片(7)的根部相連,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的上部均設有一個向凹槽內側凸起的內折彎點(8 ),使第三彈性片(6 )和第四彈性片(7 )的上部在內折彎點(8 )處均形成有內折彎部,兩個內折彎部的折彎口背對背布置,第二基片(5)對應凹槽的槽底,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對應凹槽的兩個側壁並且以凹槽的豎直中心線為基準左右對稱; 公卡扣中的兩個外折彎點(4)之間的距離(a)大於母卡扣中的兩個內折彎點(8)之間的距離(b),同時小於母卡扣中的第三彈性片(6)和第四彈性片(7)下部之間的最大距離(c);母卡扣中的內折彎點(8)到第二基片(5)的垂直距離(e)大於公卡扣中的第一彈性片(2)末端或第二彈性片(3)末端到兩個外折彎點(4)連線的垂直距離(d)。
專利摘要一種按壓卡扣,其特徵在於所述按壓卡扣由一公卡扣和一母卡扣組成,其中所述公卡扣的主體為一個凹槽形構件,該構件在凹槽長度方向上為等截面結構,在所述截面上,該構件由一個第一基片、一個第一彈性片和一個第二彈性片組成,第一彈性片和第二彈性片的上部均形成有外折彎部,兩個外折彎部的折彎口面對面布置,所述母卡扣的主體為一個凹槽形構件,該構件在凹槽長度方向上為等截面結構,在所述截面上,該構件由一個第二基片、一個第三彈性片和一個第四彈性片組成,第三彈性片和第四彈性片的上部均形成有內折彎部,兩個內折彎部的折彎口背對背布置,該按壓卡扣便於裝飾裝修表面的隨意安裝和拆卸,且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
文檔編號E04F13/24GK202577866SQ201220186408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7日
發明者柏文元 申請人:柏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