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編織角度為30°的人體管腔內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9:22:16 3
專利名稱:一種編織角度為30°的人體管腔內支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管腔內支架,更確切地說是涉及一種用NiTi合金絲編織交叉角度為30°的醫用NiTi合金絲編織的管腔內支架方面的發明。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NiTi合金絲編織的人體管腔內支架的交叉角度沒有統一的標準,隨意性較大,其角度在設計和編制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差異,範圍較廣,最大角度可達50°。這給臨床使用者帶來了一定的操作不便。尤其是人體內較小的管腔(如小血管、膽管等),由於在管腔內植入支架時,需先將支架回縮呈線狀預裝到輸送鞘管內,然後在影像系統的引導下,沿人體的腔管將輸送鞘管送至患者的病變部位,最後將支架從輸送鞘管內推出。經我們反覆試驗,在臨床上的整個操作過程中,支架的角度實際上是實施操作的關鍵因素。在支架預裝到輸送鞘管時,或當支架植入位置不正確需重新收回到輸送鞘管時,支架的回縮難易與支架的編織角度有著重要關係。除NiTi合金絲支架應具有良好的記憶性能外,加之支架編織的交叉角度合適,支架的預裝和再次收回時,將非常容易和簡單。如果NiTi合金絲編織交叉角度不加以控制,臨床植入時,如遇植入位置誤差再次收回時比較困難,無法一次準確地將支架收回到輸送鞘管中,這就耽誤了臨床的治療時間,給病人的生命安危埋下了隱患。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人體管腔內支架仍存在有缺陷,而丞待加以改進。
有鑑於上述現有的人體管腔內支架存在的缺陷,本設計人基於從事此類產品設計製造多年,積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改進成型結構的一種編織角度為30°的人體管腔內支架,能夠改進一般市面上現有常規人體管腔內支架的成型結構,使其更具有競爭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並經反覆試作樣品及改進後,終於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於,克服現有的人體管腔內支架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編織角度為30°的人體管腔內支架,使其具有良好的伸縮性能,而且加工比較容易,製造成本較低。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主要技術問題是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編織角度為30°的人體管腔內支架,包括有支架,其特徵在於用NiTi合金絲編織成網狀筒形,其網孔的交叉角度為25°至35°。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
前所述的網孔最佳交叉角度為30°。
前所述的角度是在支架縱向平面的交叉角度均為30°。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上所技術方案,限制NiTi合金絲編織支架的交叉角度,不但可保證整個管腔內支架編織孔的均勻性,而且使工藝簡單,加工容易,成本低。更具有臨床意義是對那些需經介入手術放入的管腔內支架,其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可能更加方便和準確的放入到置入器中且放出過程順暢、因放置位置有誤差再次收回時亦很容易和簡單。
本實用新型在結構設計、使用的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確實完全符合產業發展所需,並且所揭露的結構是前所未有的創新設計,其未見於任何刊物,在申請前更未見有相同的結構特徵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見有類似的產品,而確實具有新穎性。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確比現有的人體管腔內支架更具技術進步性,且其獨特的結構特徵及更能亦遠非現有的人體管腔內支架所可比擬,較現有的人體管腔內支架更具有技術上進步,並具有增進的多項功效,而確實具有創造性。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人研究此類產品已有十數年的經驗,對於現有的人體管腔內支架所存在的問題及缺陷相當了解,而本實用新型既是根據上述缺陷研究開發而創設的,其確實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及功效,不但在空間型態上確屬創新,而且較現有的人體管腔內支架確屬具有相當的增進功效,且較現有習知產品更具有技術進步性及實用性,並產生了好用及實用的優良功效,而確實具有實用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在空間型態上確屬創新,並較現有產品具有增進的多項功效,且結構簡單,適於實用,具有產業的廣泛利用價值。其在技術發展空間有限的領域中,不論在結構上或功能上皆有較大的改進,且在技術上有較大的進步,並產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而確實具有增進的功效,從而更加適於實用,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上述說明僅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特徵部份的概述,為使專業技術人員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後。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圖1是本實用新型編織角度為30°的人體管腔內支架的部分結構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編織角度為30°的人體管腔內支架的角度視圖。
圖3是圖2A部的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徵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後。
1.支架 30°為支架編織角度請參閱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編織角度為30°的人體管腔內支架,主要由支架1,用NiTi合金絲編織成的網狀筒形,其網狀中的網孔交叉角度可為25°至35°組成。在支架生產過程中,可採用圖示2的外模進行纏繞以實現支架縱向平面NiTi合金絲交叉的角度均為30°為最佳。在支架生產過程中,模具在加工時已經將交叉角度精確的加工為30°,所以在製作過程中僅需將NiTi合金絲沿模具加工出的凹道進行編織即可。
另外,在支架生產過程中,亦可採用手工編織方法進行。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編織角度為30°的人體管腔內支架,包括有支架,其特徵在於用NiTi合金絲編織成網狀筒形,其網孔的交叉角度為25°至35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編織角度為30°的人體管腔內支架,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網孔交叉角度為3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編織角度為30°的人體管腔內支架,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角度是在支架縱向平面的交叉角度均為3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NiTi合金絲編織交叉角度為30°的醫用NiTi合金絲編織的管腔內支架方面的設計。包括有用NiTi合金絲編織成網狀筒形的支架,其網孔的交叉角度為25°至35°構成。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上所技術方案,限制NiTi合金絲編織支架的交叉角度,不但可保證整個管腔內支架編織孔的均勻性,而且使工藝簡單,加工容易,成本低。在臨床使用過程中更加方便和準確的放入到置入器中且放出過程順暢、因放置位置有誤差再次收回時亦很容易和簡單。
文檔編號A61B17/00GK2899737SQ20052011378
公開日2007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18日
發明者瀋陽, 尹增建, 張燕平 申請人:北京萊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