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2:04:26 1
專利名稱: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風機基礎護筒工藝,特別是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
背景技術:
海南省地處南海地區,屬熱帶溼潤季風性海洋氣侯,以高溫多雨為主要特徵,極大風速59.0m/s,屬II類風場,風場地質條件屬沿海流沙區域,場地土為軟土,地質條件複雜。由於沿海受颱風影響,其風機、塔架、風機基礎等均需特殊加強設計,以使風機基礎安全可
O在沿海流沙軟土區域及在II類風場和颱風區域建設風電場,國內外均未有技術借鑑,特別是對裝機容量大的風機,地質條件複雜、場地土為軟土,對施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工藝性好、安全性高,成本合理的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其特徵是:它至少包括布置在圓形基礎內的外圓混凝土灌注樁和內圓混凝土灌注樁,以施工中心點為中心,繞第一半徑的內圓和第二半徑的外圓間隔建築混凝土灌注樁。所述的第一半徑的內圓均勻建築4個等分圓心角分布的內圓混凝土灌注樁,兩相鄰的內圓混凝土灌注樁與中心點形成的圓心角是90度;第二半徑的外圓均勻建築12個等分圓心角分布的外圓混凝土灌注樁,兩`相鄰的外圓混凝土灌注樁與中心點形成的圓心角是30度。所述的兩相鄰內圓混凝土灌注樁與中心點形成了圓心角為90度的扇形,扇形中心等分線延伸至第二半徑處所對應的位置為其中一個外圓混凝土灌注樁。所述的第一半徑與第二半徑直接的距離是3.(T3.5m之間。所述的第一半徑是3100mm。所述的第二半徑是6500mm。所述的外圓混凝土灌注樁與內圓混凝土灌注樁之間通過墊層連接成為第一結構外圓混凝土灌注樁位於墊層下方,內圓混凝土灌注樁穿過墊層延伸至原始地面高程以上。所述的墊層位於原始地面高程下方2.5 3.0m的位置,
所述的圓形基礎包括混凝土擴展基礎、上平臺、中心核心段、風機基礎環,墊層上固定連接風機基礎環,墊層與風機基礎環的中心重合,確定中心點位置,風機基礎環周圍施工中心核心段,環形中心核心段的外圈垂直位置與各內圓混凝土灌注樁的中心重合;中心核心段的四周為混凝土擴展基礎,中心核心段與混凝土擴展基礎鋼筋混凝土連接;混凝土擴展基礎從中心核心段外逕到小於或等於墊層外徑。所述的中心核心段上表面為上平臺,上平臺位置高出原始地面高程,上平臺高出混凝土擴展基礎處用混凝土填平形成圓形基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是採用了圓形基礎上的樁位布置,內圈和外圈的布置除了滿足設計規範的要求,還有設計經驗和技巧,這種布置方案是利用了工程樁滿足試樁要求又節省了工程量。
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混凝土灌注樁的側視 圖2是本混凝土灌注樁的位置分布示意圖。圖中1、中心點;2、外圓混凝土灌注樁;3、內圓混凝土灌注樁;4、墊層;5、圓形基礎;6、混凝土擴展基礎;7、上平臺;8、中心核心段;9、風機基礎環。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本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是由布置在圓形基礎5內的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和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構成。選定圓形基礎5的位置後,以施工中心點I處為中心,繞第一半徑的內圓間隔建築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同時繞第二半徑的外圓間隔建築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如圖2所示,其中第一半徑的內圓均勻建築4個等分圓心角分布的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即兩相鄰的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與中心點I形成的圓心角是90度;第二半徑的外圓均勻建築12個等分圓心角分布的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即兩相鄰的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與中心點I形成的圓心角是30度。兩相鄰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與中心點I形成了圓心角為90度的扇形,扇形中心等分線延伸至第二半徑處所對應的位置為其中一個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即該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等分兩相鄰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的圓心角,該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與兩相鄰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任意一個對應的圓心角均為45度,其中一個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位置確定後其它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繞第二半徑與中心點I呈30度圓心角灌注。第一半徑是3100mm。第二半徑是6500mm。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與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之間通過墊層4連接成為第一結構,墊層4原始地面高程下方2. 5 3. Om的位置,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位於墊層4下方,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穿過墊層4延伸至原始地面高程以上。這樣的布置的關鍵是對塗流沙軟弱地基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有效的提高基礎的抗拔、抗傾斜能力,充分利用優設的第二圈樁布置的與中心點的位置、距離,最大潛能的發揮第二圈樁的側向摩阻力和端阻力,有效的承受上部動荷載及颱風荷載,第一圈樁和第二圈樁的距離在3. (T3. 5m之間,使整體結構牢固。本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是採用了圓形基礎上的樁位布置,內圈和外圈的布置除了滿足設計規範的要求,還有設計經驗和技巧,這種布置方案是利用了工程樁滿足試樁要求又節省了工程量。該項目設計的成功應用,為我國風電場在流沙軟土區域的基礎設計設計積累了經驗。實施例2
上述實施例中的圓形基礎5包括混凝土擴展基礎6、上平臺7、中心核心段8、風機基礎環9。墊層4上固定連接風機基礎環9,墊層4與風機基礎環9的中心重合,確定中心點I位置,風機基礎環9周圍施工中心核心段8,環形中心核心段8的外圈垂直位置與各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的中心重合;中心核心段8的四周為混凝土擴展基礎6,中心核心段8與混凝土擴展基礎6鋼筋混凝土連接;混凝土擴展基礎6從中心核心段8外逕到小於或等於墊層4外徑。中心核心段8上表面為上平臺7,上平臺7位置高出原始地面高程,上平臺7高出混凝土擴展基礎6處用混凝土填平形成美觀的圓形基礎5。本實施例沒有詳細敘述的部件和結構屬本行業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結構或常用手段,這裡不一一敘述。
權利要求
1.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其特徵是:它至少包括布置在圓形基礎(5)內的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和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以施工中心點為中心,繞第一半徑的內圓和第二半徑的外圓間隔建築混凝土灌注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其特徵是:所述的第一半徑的內圓均勻建築4個等分圓心角分布的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兩相鄰的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與中心點(I)形成的圓心角是90度;第二半徑的外圓均勻建築12個等分圓心角分布的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兩相鄰的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與中心點(I)形成的圓心角是30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其特徵是:所述的兩相鄰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與中心點(I)形成了圓心角為90度的扇形,扇形中心等分線延伸至第二半徑處所對應的位置為其中一個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其特徵是:所述的第一半徑與第二半徑直接的距離是3.(T3.5m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其特徵是:所述的第一半徑是310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其特徵是:所述的第二半徑是6500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其特徵是:所述的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與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之間通過墊層(4)連接成為第一結構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位於墊層(4)下方,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穿過墊層(4)延伸至原始地面高程以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其特徵是:所述的墊層(4)位於原始地面高程下方2.5 3.0m的位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其特徵是:所述的圓形基礎(5)包括混凝土擴展基礎(6)、上平臺(7)、中心核心段(8)、風機基礎環(9),墊層(4)上固定連接風機基礎環(9),墊層(4)與風機基礎環(9)的中心重合,確定中心點(I)位置,風機基礎環(9)周圍施工中心核心段(8),環形中心核心段(8)的外圈垂直位置與各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的中心重合;中心核心段(8)的四周為混凝土擴展基礎(6),中心核心段(8)與混凝土擴展基礎(6)鋼筋混凝土連接;混凝土擴展基礎(6)從中心核心段(8)外逕到小於或等於墊層(4)外徑。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其特徵是:所述的中心核心段(8)上表面為上平臺(7),上平臺(7)位置高出原始地面高程,上平臺(7)高出混凝土擴展基礎 (6)處用混凝土填平形成圓形基礎(5)。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其特徵是它至少包括布置在圓形基礎(5)內的外圓混凝土灌注樁(2)和內圓混凝土灌注樁(3),以施工中心點為中心,繞第一半徑的內圓和第二半徑的外圓間隔建築混凝土灌注樁。本灘涂流沙軟弱地基風機基礎護筒型混凝土灌注樁是採用了圓形基礎上的樁位布置,內圈和外圈的布置除了滿足設計規範的要求,還有設計經驗和技巧,這種布置方案是利用了工程樁滿足試樁要求又節省了工程量。
文檔編號E02D27/36GK103074903SQ201310030299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8日
發明者劉蔚 申請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