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結構及其加固方法
2023-05-29 19:47:36 1
專利名稱: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結構及其加固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築加固結構和加固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 結構及其加固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生產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對城市中數量大面積廣的老舊建築抗震改造 的設防水平已成為城市生命線工程的薄弱環節,存在著抗震安全隱患,需要進行抗震加固 改造,目前,現有的老舊建築多是砌體結構建築,目前,對於砌體結構的抗震加固措施不是 很多,並且都難度較大;我國在唐山地震後,對當時的一些老舊樓進行了部分的改造,採用 了在舊砌體建築上增設圈梁構造柱和鋼拉杆的方法進行抗震加固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 基本不影響建築正常使用,造價較低,但是這種方式,已不能滿足我國現有的抗震標準要 求。在現有技術中,對於砌體建築抗震加固,一般對牆體採用最多的是採用鋼筋混凝 土板牆或鋼筋網砂漿面層加厚牆體來進行加固;但是,這兩種方法均需要對建築內部牆體 進行加固;對於住宅類的老舊建築,上面的兩種方法就意味著需要進行住戶的搬遷,還需要 破壞建築內部裝修,存在著大量現場溼作用,工期較長,造價較高;並且由於牆體被加厚,建 築使用面積也受到一定的程度的影響,因此對老舊住宅的加固,急需有新的抗震加固方法。預製結構作為一種工業化程度較高、綠色文明的技術,在新建工程中已有較多使 用,隨著建築工程生產水平的提高、生產方式的改變,預製結構的應用範圍會越來約廣。但 在磚混結構的加固工程中,由於施工面狹小、磚牆與新加預製牆板間連接困難、預製牆板吊 裝定位困難等原因,目前未見有應用。如能解決上述困難,將預製技術引入磚混結構加固工 程中,則會給磚混結構加固工程帶來技術上的重大改進。
發明內容
為解決砌體結構抗震加固的難題,推動技術進步,本發明提出一種舊砌體建築抗 震加固結構及其加固方法,該方法採用預製技術,在砌體建築兩側縱牆外增設預製牆板組 成的外套結構,並將外套結構裝點成陽臺,在屋頂設置拉梁將兩側外套的頂部拉接起來,大 大提高了老舊住宅的抗震能力,不影響住戶正常居住,且改善了住戶居住條件。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方法,在舊砌體建築兩側分別設置外套預製結構對舊砌 體建築進行抗震加固,並且外套預製結構內側與舊砌體建築外牆相連接,所述屋頂部設置 有屋頂拉梁,兩側外套預製結構通過屋頂拉梁進行固定連接為一整體。所述外套預製結構,包括有新增縱牆板、新增橫牆板、新增樓板和屋頂拉梁,所述 新增縱牆板、新增橫牆板、新增樓板是採用預製方法製成的預製鋼筋混凝土板,所述屋頂拉 梁採用預製的方法製成預製鋼筋混凝土梁。一種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結構,它是由兩側外套預製結構和屋頂拉梁構成,所述屋頂拉梁的兩端與兩側外套預製結構相固定連接;所述外套預製結構,包括有新增縱牆板、 新增橫牆板、新增樓板和屋頂拉梁,在舊砌體建築橫牆的端部所對應的舊砌體建築外縱牆 的外側設置有與舊砌體建築外縱牆相固接的新增縱牆板,所述新增橫牆板邊緣與新增縱牆 板邊緣及舊砌體建築外縱牆相固接,所述新增橫牆板設置在新增縱牆板上,所述新增樓板 的兩端分別與位於兩側的新增橫牆板相固定,所述新增樓板的內側面與所對應樓層標高處 的舊砌體建築外縱牆相連接。所述屋頂拉梁,可依據舊砌體建築的長度來確定屋頂拉梁的個數為二個或二個以 上。所述新增外牆分別與新增橫牆板和新增樓板的外側端面相連接。所述新增外牆是預製鋼筋混凝土板或者是窗戶。本發明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結構及其加固方法,首先要通過對舊砌體建築外露陽 臺及外伸構件進行清理,除去舊砌體建築外縱牆塗料層及局部風化部分,並對舊砌體建築 重新進行勾縫、餵縫,並根據加固要求對應部位進行牆體銷鍵開鑿及牆體植筋;新增縱牆板 吊裝定位焊接;新增橫牆板吊裝定位焊接,新增樓板吊裝;新增縱牆板與對應舊砌體建築 外縱牆之間,經混凝土澆築連接,二層新增縱牆板、新增橫牆板、新增樓板吊裝定位焊接,一 層新增縱牆板的部分後澆帶混凝土澆築,重複上述施工方法直到頂層和屋頂拉梁施工;頂 層新增縱牆板與舊砌體建築外縱牆間灌漿料灌注及預留後澆構造柱和圈梁混凝土澆築。通 過上述工藝進行的舊砌體建築的抗震加固,是舊砌體建築通過粘結材料與加固部分形成整 體,通過彼此間的協同工作共同抵禦外來地震作用,形成良好的抗震加固體系。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本發明的加固方法,抗震性能可靠,滿足 了城市規劃要求,加固施工時,可以作到住戶不搬遷,施工不入戶,構件採用預製方法加工、 現場施工時間非常短,溼作業量小,施工模板用量少,施工現場工作噪音低;通過本技術方 案的加固結構,總體造價較低,並且將老舊建築抗震加固目標和使用條件改善的目標巧妙 結合在一起,增大了使用面積,特別是一些城市老樓,通過加固改造,增加了衛生間或/和 廚房提高了住戶的生活質量,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以廣泛的應用於已有砌體建築的抗震加 固中。
圖1為本發明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舊砌體建築外縱牆、2舊砌體建築橫牆、3新增縱牆板、4新增橫牆板、5新增 樓板、6新增外牆、7屋頂拉梁、8外套預製結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涉及的一種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方法,是在舊砌體建築 兩側分別設置外套預製結構8對舊砌體建築進行抗震加固,並且外套預製結構8內側與舊 砌體建築外牆相連接,所述屋頂部設置有屋頂拉梁7,兩側外套預製結構8通過屋頂拉梁7 進行固定連接為一整體。
所述外套預製結構8,包括有新增縱牆板3、新增橫牆板4、新增樓板5和屋頂拉梁 7,所述新增縱牆板3、新增橫牆板4、新增樓板5採用預製的方法製成預製鋼筋混凝土板,所 述屋頂拉梁7採用預製的方法製成預製鋼筋混凝土梁。本發明的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結構,它是由兩側外套預製結構8和屋頂拉梁7構 成,所述屋頂拉梁7的兩端與兩側外套預製結構8相固定連接;所述外套預製結構8,包括 有新增縱牆板3、新增橫牆板4、新增樓板5和屋頂拉梁7,在舊砌體建築橫牆2的端部,所對 應的舊砌體建築外縱牆1的外側設置有與舊砌體建築外縱牆1相固接的新增縱牆板3,所 述新增橫牆板4的邊緣與新增縱牆板3的邊緣及舊砌體建築外縱牆1相固接,所述新增樓 板5的兩端分別與位於兩側的新增橫牆板4相固定,新增樓板5的內側面與舊砌體建築外 縱牆相連接。所述屋頂拉梁7,可依據舊砌體建築的長度來確定屋頂拉梁7的個數為二個或二 個以上。所述新增外牆分別與新增橫牆板和新增樓板的外側端面相連接。所述新增外牆是預製鋼筋混凝土板或者是窗戶。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故舉 凡運用本發明中的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出的等效結構變化,均同理屬於本發明所保護的 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徵在於,在舊砌體建築兩側分別設置外套預製 結構對舊砌體建築進行抗震加固,並且外套預製結構內側與舊砌體建築外牆相連接,所述 屋頂部設置有屋頂拉梁,兩側外套預製結構通過屋頂拉梁進行固定連接為一整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套預製結構, 包括有新增縱牆板、新增橫牆板、新增樓板和屋頂拉梁,所述新增縱牆板、新增橫牆板、新增 樓板是採用預製方法製成的預製鋼筋混凝土板,所述屋頂拉梁採用預製的方法製成預製鋼 筋混凝土梁。
3.—種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結構,其特徵在於,它是由兩側外套預製結構和屋頂拉梁 構成,所述屋頂拉梁的兩端與兩側外套預製結構相固定連接;所述外套預製結構,包括有新 增縱牆板、新增橫牆板、新增樓板和屋頂拉梁,在舊砌體建築橫牆的端部所對應的舊砌體建 築外縱牆外側設置有與舊砌體建築外縱牆相固接的新增縱牆板,所述新增橫牆板邊緣與新 增縱牆板邊緣及舊砌體建築外縱牆相固接,所述新增樓板的兩端分別與位於兩側的新增橫 牆板相固定,所述新增樓板的內側面與所對應樓層標高處的舊砌體建築外縱牆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屋頂拉梁,可依 據舊砌體建築的長度來確定屋頂拉梁的個數為二個或二個以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新增外牆分別 與新增橫牆板和新增樓板的外側端面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新增外牆是預 制鋼筋混凝土板或者是窗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舊砌體建築抗震加固結構及其加固方法,在舊砌體建築兩側分別設置外套預製結構對舊砌體建築進行抗震加固,並且外套預製結構內側與舊砌體建築外縱牆相連接,所述屋頂部設置有屋頂拉梁,兩側外套預製結構通過屋頂拉梁進行固定連接為一整體,加固結構是由兩側外套預製結構和屋頂拉梁構成,所述外套預製結構,包括有新增縱牆板、新增橫牆板、新增樓板和屋頂拉梁;本方案抗震性能可靠,加固施工時可以作到住戶不搬遷,施工不入戶,構件採用預製方法加工、現場施工時間非常短,溼作業量小,施工模板用量少,施工現場工作噪音低,並且將老舊建築抗震加固目標和使用條件改善的目標巧妙結合在一起,增大了使用面積,提高了住戶的生活質量。
文檔編號E04G23/04GK102003080SQ20101055718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4日
發明者李文峰, 苗啟松 申請人: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