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智能駕控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9:15:16 4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動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動汽車智能駕控系統。
背景技術:
在能源危機日益嚴重的今天,新能源行業迅猛發展,電動汽車的數量越來越多。現有電動汽車的控制模塊及管理模塊分布在車身不同的位置,各自負責不同的控制及管理功能,因此,存在控制及管理分散且智能性低等問題,從而不能滿足人們智能出行的需求。
鑑於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電動汽車智能駕控系統以克服以上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將電動汽車的控制與管理集成在一起且能滿足人們智能出行需求的電動汽車智能駕控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動汽車智能駕控系統,所述電動汽車智能駕控系統包括電動汽車及遠程架控雲,所述電動汽車包括車載電腦及電池組,所述車載電腦包括車載操作模塊、通訊導航模塊及電池管理模塊,所述車載操作模塊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與所述遠程架控雲通訊,並通過所述電池管理模塊與所述電池組相連,所述車載操作模塊獲取第一目的地地址,並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將所述第一目的地傳輸給所述遠程架控雲,且獲取所述遠程架控雲根據所述第一目的地地址規劃的第一行駛路徑,還控制所述電動汽車按照所述第一行駛路逕行駛,所述車載操作模塊還通過所述電池管理模塊獲取所述電池組的剩餘電量,並在所述電池組的剩餘電量小於參考值時,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與所述遠程架控雲通訊,以獲取最近的充電站的地址,所述車載操作模塊將所述充電站的地址設置為第二目的地地址,並將所述第二目的地地址傳輸給所述遠程架控雲,且獲取所述遠程架控雲根據所述第二目的地地址規劃的第二行駛路徑,還控制所述電動汽車按照所述第二行駛路逕行駛,所述電池組在所述充電站充滿電後,所述車載操作模塊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將所述第一目的地傳輸給所述遠程架控雲,且獲取所述遠程架控雲根據所述第一目的地地址規劃的第三行駛路徑,還控制所述電動汽車按照所述第三行駛路逕行駛。
相比於現有技術,本發明通過將所述電動汽車的控制與管理集成在所述車載電腦中,以增強所述電動汽車的智能性。本發明還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讓所述車載操作模塊能與所述遠程架控雲進行通訊,從而使所述車載操作模塊能將目的地地址傳輸給所述遠程架控雲,並獲取所述遠程控制雲根據接收到的目的地地址規劃的行駛路徑,且控制所述電動汽車按照所述行駛路逕行駛,進而滿足了人們智能出行的需求。本發明還通過所述車載操作模塊在所述電池組的剩餘電量小於參考值時,通過所述遠程架控雲獲取最近的充電站的地址,並將所述充電站的地址設置為新的目的地地址,且獲取所述遠程控制雲根據新的目的地地址規劃的新的行駛路徑,還控制所述電動汽車按照新的行駛路逕行駛,從而實現了根據所述電池組的剩餘電量自動改變行程的功能,進而進一步滿足了人們智能出行的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的電動汽車智能駕控系統的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士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當一個元件被認為與另一個元件「相連」時,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士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請參閱圖1,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的電動汽車智能駕控系統100的原理框圖。所述電動汽車智能駕控系統100包括電動汽車10及遠程架控雲50。所述電動汽車10包括車載電腦11及電池組40。所述車載電腦11包括車載操作模塊12、通訊導航模塊13及電池管理模塊14。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13與所述遠程架控雲50通訊,並通過所述電池管理模塊14與所述電池組40相連。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獲取第一目的地地址,並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13將所述第一目的地傳輸給所述遠程架控雲50,且獲取所述遠程架控雲50根據所述第一目的地地址規劃的第一行駛路徑,還控制所述電動汽車10按照所述第一行駛路逕行駛。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還通過所述電池管理模塊14獲取所述電池組40的剩餘電量,並在所述電池組40的剩餘電量小於參考值時,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13與所述遠程架控雲50通訊,以獲取最近的充電站的地址。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將所述充電站的地址設置為第二目的地地址,並將所述第二目的地地址傳輸給所述遠程架控雲50,且獲取所述遠程架控雲50根據所述第二目的地地址規劃的第二行駛路徑,還控制所述電動汽車10按照所述第二行駛路逕行駛。所述電池組40在所述充電站充滿電後,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13將所述第一目的地傳輸給所述遠程架控雲50,且獲取所述遠程架控雲50根據所述第一目的地地址規劃的第三行駛路徑,還控制所述電動汽車10按照所述第三行駛路逕行駛。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電池組40包括多個串聯及/或並聯的電池單體。所述通訊導航模塊13包括4g(the4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bds(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及gps(globle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統)。所述參考值的大小可以根據電池組40的配置、相關技術人員的經驗等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
所述電動汽車10還包括採集均衡模塊24及充電機27。所述車載電腦11還包括與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相連的充電控制模塊17。所述電池管理模塊14通過所述採集均衡模塊24與所述電池組40相連。所述充電控制模塊17通過所述充電機27與所述電池組40相連。所述採集均衡模塊24用於採集所述電池組40的電池信息,並將採集到的電池信息傳輸給所述電池管理模塊14。所述電池管理模塊14對接收到的電池信息進行處理,並將處理之後的結果傳輸給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所述電池管理模塊14還根據接收到的電池信息控制所述採集均衡模塊24對所述電池組40進行均衡。所述充電控制模塊17控制所述充電機27給所述電池組40充電。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電池信息包括電池的電壓、電流及溫度。
可以理解,所述電池管理模塊14用於對接收到的電池信息進行處理,並根據處理之後的結果來監控所述電池組40的狀態並對所述電池組40進行管理。其中,監控所述電池組40的狀態包括監控所述電池組40的電壓、電流、溫度、soc(stateofcharge,剩餘電量)、soh(stateofhealth,健康狀態)、絕緣性等;對所述電池組40進行管理包括充放電均衡管理、熱管理、數據管理等。
所述電動汽車10還包括機器視覺模塊25及雷達感測模塊26。所述車載電腦11還包括第一駕駛輔助模塊15及第二駕駛輔助模塊16。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通過所述第一駕駛輔助模塊15與所述機器視覺模塊25相連,並通過所述第二駕駛輔助模塊16與所述雷達感測模塊26相連。所述機器視覺模塊25獲取所述電動汽車10行駛方向上動態物體、靜態物體、交通信號及交通標示的數據,並將獲取的數據傳輸給所述第一駕駛輔助模塊15,所述第一駕駛輔助模塊15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運算與分析,並將分析的結果輸出給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所述雷達感測模塊26獲取所述電動汽車10車身周周立體空間的數據,並將獲取的數據傳輸給所述第二駕駛輔助模塊16,所述第二駕駛輔助模塊16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運算與分析,並將分析的結果輸出給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雷達感測模塊26包括無線電雷達、雷射雷達及超聲波雷達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第一駕駛輔助模塊15及所述第二駕駛輔助模塊16均包括adas(advanceddriverassistantsystem,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所述電動汽車10還包括電機28,所述車載電腦11還包括電機控制模塊18。所述電機控制模塊18與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及所述電機28相連。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通過所述電機控制模塊18控制所述電機28工作。
所述電動汽車10還包括車速控制機構29。所述車載電腦11還包括整車控制模塊19。所述整車控制模塊19與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及所述車速控制機構29相連。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通過所述整車控制模塊19控制所述車速控制機構29,從而控制所述電動汽車10的車速。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車速控制機構29包括油門及檔位。
所述電動汽車10還包括剎車機構30。所述車載電腦11還包括剎車控制模塊20。所述剎車控制模塊20與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及所述剎車機構30相連。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通過所述剎車控制模塊20控制所述剎車機構30進行剎車。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剎車控制模塊20包括abs(anti-lockedbrakingsystem,防抱死剎車系統)及ebs(electronicallycontrolledbrakesystem,電子控制制動系統)。
所述電動汽車10還包括車燈31。所述車載電腦11還包括燈光控制模塊21。所述燈光控制模塊21與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及所述車燈31相連。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通過所述燈光控制模塊21控制所述車燈31發出相應的燈光。
所述電動汽車10還包括空調32。所述車載電腦11還包括空調控制模塊22。所述空調控制模塊22與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及所述空調32相連。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通過所述空調控制模塊22控制所述空調32進行製冷或制熱。
所述電動汽車智能駕控系統100還包括移動通訊設備60。所述移動通訊設備60與所述遠程架控雲50進行通訊,以發送激活命令給所述遠程架控雲50。所述遠程架控雲50將所述激活命令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13傳輸給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接收到所述激活命令後激活所述車載電腦11。所述車載電腦11還可以通過車鑰匙來激活。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移動通訊設備60包括手機、筆記本電腦、個人數字助理或智能穿戴設備等可以與所述遠程架控雲50進無線通訊的電子設備。
可以理解,所述遠程架控雲50可以遠程激活所述電動汽車10、規劃所述電動汽車10的行駛路徑、智能監控、分析、診斷、救援、車車溝通、查找歷史路徑以及具有汽車黑匣子功能。
下面將對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的電動汽車智能駕控系統100的工作原理進行說明。
當駕駛者通過所述移動通訊設備60發送激活命令給所述遠程架控雲50,所述遠程架控雲50將所述激活命令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13傳輸給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接收到所述激活命令後激活所述車載電腦11;或通過車鑰匙來激活所述車載電腦11時,所述車載電腦11開始工作。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對所述採集均衡模塊24、所述電池組40、所述機器視覺模塊25、所述雷達感測模塊26、所述充電機27、所述電機28、所述車速控制機構29、所述剎車機構30、所述車燈31、所述空調32等設備進行自檢診斷,自檢診斷完成後所述電動汽車10進入工作模式。
所述駕駛者將所述第一目的地地址輸入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獲取所述第一目的地地址後,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13將所述第一目的地傳輸給所述遠程架控雲50,並獲取所述遠程架控雲50根據所述第一目的地地址規劃的第一行駛路徑,還控制所述電動汽車10按照所述第一行駛路逕行駛。
可以理解,所述駕駛者還可以通過所述移動通訊設備60將所述第一目的地地址發送給所述遠程架控雲50。所述遠程架控雲50根據所述第一目的地地址及所述電動汽車10的當前位置規劃所述第一行駛路徑,並將所述第一行駛路徑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13傳輸給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
在所述電動汽車10的行駛過程中,所述機器視覺模塊25獲取所述電動汽車10行駛方向上動態物體、靜態物體、交通信號及交通標示的數據,並將獲取的數據傳輸給所述第一駕駛輔助模塊15。所述第一駕駛輔助模塊15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運算與分析,並將分析的結果輸出給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所述雷達感測模塊26獲取所述電動汽車10車身周周立體空間的數據,並將獲取的數據傳輸給所述第二駕駛輔助模塊16,所述第二駕駛輔助模塊16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運算與分析,並將分析的結果輸出給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
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根據接收到的分析結果,通過所述電機控制模塊18、所述整車控制模塊19、所述剎車控制模塊20及所述燈光控制模塊21,控制所述電機28、所述車速控制機構29、所述剎車機構30及所述車燈31進行相應的操作。
在所述電動汽車10的行駛過程中,所述電池管理模塊14根據所述採集均衡模塊24採集的電池信息計算所述電池組40的剩餘電量,並將所述電池組40的剩餘電量傳輸給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在所述電池組40的剩餘電量小於所述參考值時,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13與所述遠程架控雲50通訊,以獲取最近的充電站的地址。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將所述充電站的地址設置為第二目的地地址,並將所述第二目的地地址傳輸給所述遠程架控雲50,且獲取所述遠程架控雲50根據所述第二目的地地址規劃的第二行駛路徑,還控制所述電動汽車10按照所述第二行駛路逕行駛。
當所述電動汽車10到達所述充電站後,所述充電機27與充電樁(圖未示)相連。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在確認所述充電機27與所述充電樁電連接後,控制所述充電機27給所述電池組40充電。所述電池管理模塊14通過所述採集均衡模塊24監控所述電池組40的充電情況,並將所述電池組40的充電情況傳輸給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在所述電池組40充滿電時,控制所述充電機27停止給所述電池組40充電,並通知所述駕駛者所述電池組40已經充滿電,可以斷開所述充電機27與所述充電樁的連接。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還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13將所述第一目的地傳輸給所述遠程架控雲50,且獲取所述遠程架控雲50根據所述第一目的地地址規劃的第三行駛路徑,還控制所述電動汽車10按照所述第三行駛路逕行駛。
本發明通過將所述電動汽車10的控制與管理集成在所述車載電腦11中,以增強所述電動汽車10的智能性。本發明還通過所述通訊導航模塊13讓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能與所述遠程架控雲50進行通訊,從而使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能將目的地地址傳輸給所述遠程架控雲50,並獲取所述遠程架控雲50根據接收到的目的地地址規劃的行駛路徑,且控制所述電動汽車10按照所述行駛路逕行駛,進而滿足了人們智能出行的需求。本發明還通過所述車載操作模塊12在所述電池組40的剩餘電量小於參考值時,通過所述遠程架控雲50獲取最近的充電站的地址,並將所述充電站的地址設置為新的目的地地址,且獲取所述遠程架控雲50根據新的目的地地址規劃的新的行駛路徑,還控制所述電動汽車10按照新的行駛路逕行駛,從而實現了根據所述電池組40的剩餘電量自動改變行程的功能,進而進一步滿足了人們智能出行的需求。
本發明並不僅僅限於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對於熟悉領域的人士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優點和修改,故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範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本發明並不限於特定的細節、代表性的設備和這裡示出與描述的圖示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