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直驅吸收式空調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3:28:01 1
專利名稱:太陽能直驅吸收式空調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直驅吸收式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當前太陽能的光熱利用主要以低溫應用領域為主,且是以固定式安裝為主,受四季影響大,並且每天的供熱溫度也不恆定,往往是中午時達到最大值,夜晚時溫度降至最低,並且還需輔助 供熱進行補充,其實質的節能效果並不佳。太陽追蹤技術包括光敏追蹤和天文學算法追蹤。光敏追蹤包括光伏感光傳感器,雙總輻射表式,光敏二極體傳感器式等以測定對稱的傳感器感光度信號的方式追蹤太陽。現階段以光敏追蹤最容易實現,但是精度最多±0.3°。對於槽式太陽能集熱器來說,由於光敏追蹤精度差,很容易造成熱量的損失,而天文學算法追蹤又較難實現。
發明內容為解決以上技術上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太陽能利用效率高,熱量損失較小的太陽能直驅吸收式空調系統。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太陽能直驅吸收式空調系統,包括連接在循環管路上的槽式太陽能集熱器、蓄熱器、輔助熱源、吸收式製冷空調和吸收式制熱空調,所述槽式太陽能集熱器上設置有追日系統,所述追日系統包括迴轉減速電機、傾角傳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傾角傳感器用於檢測槽式太陽能集熱器轉動的角度變化量,所述控制器用於根據傾角傳感器反饋的角度變化量控制迴轉減速電機驅動槽式太陽能集熱器轉動到位。上述槽式太陽能集熱器並聯有一通路且通路與循環管路連接處設置有電動三通閥I,所述蓄熱器與循環管路連接處設置有電動三通閥II,所述控制器信號連接電動三通閥I和電動三通閥II。上述傾角傳感器採用AT205系列傾角傳感器。上述迴轉減速電機採用無間隙迴轉式減速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採用高精度的追日系統,從而大大提高了太陽能利用效率。同時配合集熱器和輔助熱源,在太陽能不足時,可以使用儲存在蓄熱器的能量或者採用輔助熱源供熱進行補充,實現了熱量恆定輸出,也消除了太陽能不能連續工作的缺點。在供熱的同時還能提供冷量。
圖I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槽式太陽能集熱器,2蓄熱器,3輔助熱源,4吸收式製冷空調,5吸收式制熱空調,6循環泵,7電動三通閥I,8追日系統,9電動三通閥II。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太陽能直驅吸收式空調系統,包括連接在循環管路上的槽式太陽能集熱器I、蓄熱器2、輔助熱源3、吸收式製冷空調4和吸收式制熱空調5。循環管路上設置有循環泵6。槽式太陽能集熱器I上設置有追日系統8,追日系統8包括迴轉減速電機、傾角傳感器和控制器,傾角傳感器用於檢測槽式太陽能集熱器I轉動的角度變化量,控制器用於根據傾角傳感器反饋的角度變化量控制迴轉減速電機驅動槽式太陽能集熱器I轉動到位。槽式太陽能集熱器I並聯有一通路且通路與循環管路連接處設置有電動三通閥I 7,蓄熱器2與循環管路連接處設置有電動三通閥119,控制器信號連接電動三通閥I 7和電動三通閥II 9。傾角傳感器採用AT205系列傾角傳感器。迴轉減速電機採用無間隙迴轉式減速器。因為槽式太陽能集熱器I是中溫應用,所以佔地小,安裝方便,整個集熱器主要分為基礎部分、結構支架、聚光鏡、真空管、附件等。所有組件採用模塊安裝,在工廠能生產出標準的組件產品,當產品運輸到施工現場後,只要前期經行了基礎預製工作,即可進廠施工安裝。吸收式制熱空調5與吸收式製冷空調4通過接受熱源端穩定的被加熱介質,通過自身的工作機制的運行轉換成輸出所要求的熱量和冷量,製冷空調通過介質泵將冷量推送至使用端。吸收式制熱空調5通過介質泵將熱量推送至使用端和熱量儲蓄罐,由使用人自行取用熱量儲存罐內的熱介質。本實用新型系統相較於其它類型空調具有能耗低,汙染小,維護簡單,壽命長,對環境的使用度高等優點。整體安裝使用模塊化組合,可根據使用者的要求對製冷制熱空調的組合任意拆分組合。關鍵管路部件採用焊接工藝,保證了管路的安全性與氣密性,提升了可靠度,降低了後期的使用維護成本。使用太陽能作為主要的驅動能源,並具有蓄能功能裝置,優化利用了太陽能同時,又避免了一般太陽能利用系統的浪費。在太陽能完全能夠滿足製冷單元需要的熱量的前提下,將收集的太陽輻射熱能通過被加熱的導熱介質儲存在蓄熱器2當中,以備用於無太陽或是太陽能不足的時候使用。當遇到不適合開啟槽式太陽能集熱器I時,控制器識別當前環境並作出判斷,啟動電動三通閥I 7,系統由蓄熱器2和輔助熱源3提供熱量,然後將介質送入吸收式制熱空調5與吸收式製冷空調4,然後經介質泵再次經行下一次的熱量輸送循環。若當前天氣單獨使用槽式太陽能集熱器I不能滿足吸收式空調的工作時,開啟電動三通閥I 7,控制此時選擇使用蓄熱器2或輔助熱源3,進行補充使用。當關機時或者整個裝置處於停機狀態,控制器感受到環境溫度低於5°C (可設定)時,控制器強制啟動介質泵,以避免凍管的情況發生,同時動作三通閥,使存在集熱器中的介質流動,如果溫度再低於0°c時,開啟介質泵的同時開啟輔助熱源3提升該系統管路溫度直至設定溫度停止。太陽能直驅製冷的優點在於不使用天然氣等化石能加熱製冷工質,且通過集熱器與蓄熱器2的組合又避免了廢熱利用式的供熱不穩定的缺點,所以太陽能直驅製冷裝置避免了傳統能源的消耗與汙染,又提供了穩定的能源輸出,僅在系統的管路部分使用了泵等用電裝置,相比較其他的空調系統能耗大大降低。[0024]傾角傳感器採用AT205系列傾角傳感器。AT205系列傾角傳感器是測量載體相對於水平面的靜態傾斜角度,通過測量靜態重力加速度變化,轉換成傾斜角度變化,用俯仰角(x)和橫滾角(y)表示測量傾角值。 採用具有獨特優勢的矽微機械傳感器和高性能的微處理器,通過高速高精度的A/D轉換器,將原始重力加速度信號輸入IIR數字濾波器,平衡測量信號的噪聲和數據更新率的關係,提高測量數據的穩定性,確保測量的實時性和精準度。產品的電源接口和通信接口採用了電磁兼容處理,保證產品的可靠性。傳感器具有非線性校正、正交調整、零偏校正、地址號設置、濾波器設置、數據更新率設置、HEX和ASCII輸出格式選擇等功能,用戶可以靈活選擇使用。產品角度量程為±75度。如果要在更大的角度範圍實現測量,可以與工廠聯繫。產品硬體接口分別是TTL、RS-232、RS-422、RS-485、CAN,軟體接口協議兼顧直觀性和安全性,易於用戶的操作和使用。AT205系列傾角儀在0. I度精度等級的傾角產品中屬於高端典型產品,在相同精度等級的傾角中具有最好的性能。迴轉減速電機採用無間隙迴轉式減速器。以上所述僅是本專利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專利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太陽能直驅吸收式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連接在循環管路上的槽式太陽能集熱器、蓄熱器、輔助熱源、吸收式製冷空調和吸收式制熱空調,所述槽式太陽能集熱器上設置有追日系統,所述追日系統包括迴轉減速電機、傾角傳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傾角傳感器用於檢測槽式太陽能集熱器轉動的角度變化量,所述控制器用於根據傾角傳感器反饋的角度變化量控制迴轉減速電機驅動槽式太陽能集熱器轉動到位。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太陽能直驅吸收式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槽式太陽能集熱器並聯有一通路且通路與循環管路連接處設置有電動三通閥I,所述蓄熱器與循環管路連接處設置有電動三通閥II,所述控制器信號連接電動三通閥I和電動三通閥II。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太陽能直驅吸收式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傾角傳感器採用AT205系列傾角傳感器。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太陽能直驅吸收式空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迴轉減速電機採用無間隙迴轉式減速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太陽能直驅吸收式空調系統,包括連接在循環管路上的槽式太陽能集熱器、蓄熱器、輔助熱源、吸收式製冷空調和吸收式制熱空調,槽式太陽能集熱器上設置有追日系統,追日系統包括迴轉減速電機、傾角傳感器和控制器,傾角傳感器用於檢測槽式太陽能集熱器轉動的角度變化量,控制器用於根據傾角傳感器反饋的角度變化量控制迴轉減速電機驅動槽式太陽能集熱器轉動到位。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採用高精度的追日系統,從而大大提高了太陽能利用效率。同時配合集熱器和輔助熱源,在太陽能不足時,可以使用儲存在蓄熱器的能量或者採用輔助熱源供熱進行補充,實現了熱量恆定輸出。
文檔編號F24F5/00GK202792329SQ20122049613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6日
發明者李文, 張鳳學, 黃衛東, 解勇, 孫利英, 郭永彬, 李振昌, 蔡雲飛 申請人:山東威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