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生臭氧水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3:51:36 1
專利名稱:一種發生臭氧水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於自來水、採用電暈放電製備臭氧,經射流引射混合,製成臭氧水的裝置。
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將臭氧溶於水製成臭氧水,用於清潔洗滌,不僅能瞬間殺死表面病毒細菌,還能分解有害的化學汙染物質,同時由於臭氧最終分解成氧氣,則不留殘留物質,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消毒洗滌劑。但由於臭氧在水中迅速分解,不能儲存,必須隨產隨用。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臭氧水消毒裝置》(專利號98200170.3),採用電暈放電方式,用空氣作原料製造臭氧,利用自來水壓產生射流引射,進行混合,製成臭氧水,實現了臭氧水隨產隨用。
採用電暈放電製造臭氧,空氣中的水份,即溼度,對製造臭氧有非常大的影響,高溼度將嚴重減少臭氧產生。上述實用新型專利,雖然在臭氧發生器的方面有顯著提高,但是沒有將環境溼度對臭氧產生的影響考慮進去。如在寒冷的冬季,空氣中的水份少,所生成的臭氧水中臭氧濃度高;在炎熱的夏季,空氣中的水份多,臭氧濃度低,這兩種情況的差別可高達數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接通於自來水的臭氧水發生裝置,解決了上述專利存在的問題,即季節環境變化,引起空氣溼度變化而導致所生成的臭氧水中臭氧濃度有變化。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其組成包括有射流孔、引射腔、混合段、殼罩、臭氧發生器、電路部分、空氣處理器;利用自來水壓力,水經過射流孔,在引射腔內形成射流,由於射流引射抽吸作用,在引射腔內產生負壓,由於負壓的作用,空氣經空氣處理器,進入臭氧發生器,經電暈放電生成臭氧,含臭氧的空氣被吸入引射腔與水混合,經下流混合段內的混合填料作用下,氣水混合得到進一步強化,氣水接觸面積及時間得到提高,使臭氧充分有效地溶解於水,製得臭氧水;臭氧發生器電暈放電所需的高壓交流電是由電路部分提供,電路部分還有控制臭氧發生器啟動和關停功能,本實用新型特徵在於臭氧發生器採用板式結構,包括有外板和內板,外板和內板之間留有空間,該空間為電暈放電空間,放電空間一端與引射腔相通,另一端與空氣處理器相通,空氣處理器內包含有空器乾燥裝置。
空氣處理器內的空器乾燥裝置,可採用(一)多孔介質乾燥劑,利用多孔介質顆粒吸附空氣中的水份,過濾乾燥空氣;(二)半導體致冷裝置,利用半導體致冷器冷卻空氣,使空氣中的水份冷凝排出,達到乾燥空氣的目的。
臭氧發生器安裝形式有(一)內板緊貼在混合段或引射腔的管壁上;(二)內板的一側直接伸到混合段或引射腔內,能夠直接接觸到水;(三)採用水冷旁路結構,比如在混合段或引射腔旁開設旁路,水能流經該旁路,內板緊貼在水冷旁路外壁上,或內板的一側直接伸到水冷旁路內,能夠直接接觸到水。採用這三種臭氧發生器安裝形式,臭氧發生器則能夠得到有效的冷卻。
本實用新型的板式臭氧發生器,其介電體為片狀,比如陶瓷片,精度要求主要是厚度,製造要求降低,造價也就降低,而且有非常成熟的製造工藝技術。臭氧發生器可設計製造成單獨器件,實現可拆換,易流水線組裝生產,高壓電極設置在外板,絕緣密封容易得到可靠保證。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附
圖1、2、3、4、5為根據本實用新型設計的臭氧水發生裝置的特徵剖面示意圖。
附圖6、7、8、9、11為混合段與臭氧發生器特徵橫截面示意圖。
附
圖12、13、14、15為臭氧發生器特徵橫截面示意圖。
附
圖1所示的臭氧水發生裝置,箭頭5表示自來水進入,本實用新型與自來水連通的方法有許多種,比如(1)接裝在自來水閥門上,或通過軟管與閥門相接;(2)本實用新型自帶閥門,可以直接裝在自來水管上,或通過軟管接通自來水。在射流孔3的上流,應該設置有濾網,阻擋泥沙之類的汙雜物,防止射流孔3被阻塞,以及減少在引射腔2內雜物積存。圖中混合段1內畫的網格表示混合填料13,混合填料13結構形式有許多種,其中絲網狀形式比較好,箭頭12表示臭氧水流出。圖中所示臭氧發生器8中的內板11緊貼在混合段14的管壁上,外板9與內板11由墊片6隔開,外板9與內板11之間為放電空間10,在放電空間10的上端應有與引射腔2相同的氣路,圖中沒有表示出來,放電空間10的下端通過通氣管15與空氣處理器16接通。空氣處理器16放置在殼罩4的外面。臭氧發生器8所需的高壓交流電由電路部分7中的升壓變壓器提供。設計產品時,電路部分7中的升壓變壓器應儘可能靠近臭氧發生器8。
利用多孔介質乾燥劑過濾乾燥空氣,結構簡單,造價低,但多孔介質乾燥劑一旦吸附飽和後,就不再有吸附水份的乾燥性能,必須更換或再生。矽膠乾燥劑是最常採用的吸附乾燥劑,通過矽膠顏色的變化可直接看出矽膠是否已吸附飽和,是否要更換或再生。
半導體致冷乾燥空氣,不存在吸附乾燥方法中乾燥劑飽和,必須更換或再生,乾燥程度不穩定,使用過程中很麻煩的問題,但是半導體致冷乾燥裝置結構複雜,體積大,造價高。
附圖2所示的結構與附
圖1不同主要在於引射腔2與混合段1之間的結合方位不同,空氣處理器16設置在殼罩4的裡面。附圖3示出了,臭氧發生器8中的內板11一側直接伸到混合段1內,能夠直接接觸到混合段1內的水,起到有效的水冷卻作用。附圖4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水冷旁路結構,在混合段1旁開設了水冷旁路17,內板11的一側直接伸到水冷旁路17內,也可以說內板11為水冷旁路17的一側壁。附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設計,帶有閥門18,當將閥門18開在自來水檔位時,自來水則直接經自來水出水管路19流出,也可以實現既有臭氧水流出又有純自來水流出。
附圖6、7所示的臭氧發生器為內板11緊貼在混合段14的管壁上的結構形式。附圖6中內板11放電那側面為平面,另一側面為圓弧面,內板厚度不均勻。附圖7中內板11和外板9設計成厚度均勻的圓弧面板。這兩種設計的目的是內板能緊貼在圓形的混合段14的管壁上,儘可能增大內板11和管壁14的接觸面積,也就是傳熱面積。採用這樣的臭氧發生器安裝形式,混合段的管壁14(或引射腔的管壁)應該採用導熱良好的材料,比如不鏽鋼。
附圖8示出了採用水冷旁路結構,內板11直接為水冷旁路17的一側壁,內板11能直接接觸到水冷旁路17內的水。附圖9、10所示的臭氧發生器為內板11的一側直接伸到混合段內的結構形式,附
圖10中的內板11和外板9都為圓弧板,可以認為內板11為混合段的一部分管壁,設計產品時,可以完全將內板和管壁合為一體,如附
圖11所示。
附
圖12、13所示的臭氧發生器外板9和內板11上分別有兩種不同的電極,這種臭氧發生器的電暈放電形式為氣隙式放電,內板11可直接採用金屬材料製造,比如不鏽鋼或鋁,整體就為一電極,設置為低壓電極,製造也就簡單,並且導熱性好,外板9上的電極20設置為高壓電極,圖中外板11設成兩部分,靠近放電空間10的部分為實現電暈放電必有的介電體部分,厚度應該均勻一致,採用陶瓷材料比較好,外板9外側部分為絕緣部分,必須採用可靠的措施,將外板9上的高壓電極絕緣密封。採用氣隙放電形式,外板和內板之間的放電空間的間隙應該均勻。附
圖12和附
圖13之間不同之處在於,附
圖13中墊片與內板和為一體,這樣的結構簡單並且傳熱效果好。附
圖14所示的臭氧發生器,外板9上沒有電極,兩種不同的電極都在內板11上,此時外板9僅僅是蓋子的作用,此臭氧發生器的電暈放電形式為沿面放電式。通常將內板11內的電極20設置為高壓電極,必須採用可靠的絕緣密封措施,內板11表面上的電極21設置為低壓電極。附
圖15所示的臭氧發生器,外板9上有電極20,內板上有兩種不同的電極(電極20和電極21),這種臭氧發生器的放電形式既有沿面放電,又有氣隙放電。
權利要求1.一種發生臭氧水的裝置,裝接於自來水管上或閥門上,包括有射流孔(3)、引射腔(2)、混合段(1)、殼罩(4)、電路部分(7)、臭氧發生器(8)、空氣處理器(16);混合段(1)內裝有混合填料(13),其特徵在於臭氧發生器(8)採用板式結構,包括有內板(11)和外板(9),內板(11)和外板(9)之間留有空間,該空間為放電空間(10),放電空間(10)一端與引射腔(2)相通,另一端與空氣處理器(16)相通,空氣處理器(16)內包括有空氣乾燥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生臭氧水的裝置,其特徵在於空氣處理器(16)中的空氣乾燥裝置採用了多孔介質乾燥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生臭氧水的裝置,其特徵在於空氣處理器(16)中的空氣乾燥裝置採用了半導體致冷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發生臭氧水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內板(11)緊貼在引射腔(2)或混合段(1)的管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發生臭氧水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內板(11)一側直接伸到混合段(1)或引射腔(2)內。
6.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發生臭氧水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採用了水冷旁路結構,內板(11)的一側緊貼在水冷旁路(17)外壁或直接伸到水冷旁路(17)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接通於自來水的發生臭氧水的裝置,採用電暈放電方式製造臭氧,利用自來水壓產生射流,運用射流引射抽吸原理,將臭氧混溶於水,製成臭氧水。本實用新型的臭氧發生器(8)採用板式結構,使臭氧發生器得到有效的冷卻,保證能長時間連續工作,設有空氣處理器(16),乾燥空氣,保證生成的臭氧濃度穩定。並且結構簡單,體積小,易流水線組裝生產,造價低。
文檔編號C02F1/78GK2608487SQ0324009
公開日2004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10日 優先權日2003年3月10日
發明者秦彪 申請人:秦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