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過渡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02:33:21 2
一種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過渡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過渡結構,其特徵在於半剛性基層為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和低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的基層結構,粒料柔性基層為級配碎石上基層;過渡結構包括鋪設在面層和基層之間的玻纖格柵過渡層、水泥穩定碎石斜坡式過渡結構和鋪築在斜坡上的粒料柔性基層結構三部分;柔性基層下方是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和底基層;基層上方均為相同結構的瀝青面層,底基層下方均為路基。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半剛性基層和粒料柔性基層之間剛度和強度的連續過渡,減少了差異沉降、裂縫和變形等破壞問題,也方便了後期彎沉指標驗收。
【專利說明】一種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過渡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之間的路面過渡結構。
【背景技術】
[0002]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我國公路建設事業迅猛發展,新建高等級公路主要為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採用半剛性基層可以有效增加路面結構承載能力,為路面提供穩定的支撐,但是隨著半剛性基層的大量採用,也出現了不少問題。由於半剛性基層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點,溫縮幹縮裂縫,並最終形成反射裂縫,在行車荷載、水、溫度的綜合作用下,使得路面結構產生鬆散、坑槽、車轍等病害,最終導致路面結構破壞。
[0003]粒料類柔性基層路面結構的回彈模量明顯低於半剛性材料,並且與半剛性材料相比級配碎石混合料具有較顯著的非線性,這種非線性使其在剛性較大的下臥層上表現出較大的回彈模量,從而亦具有足夠的抵抗應力及變形的能力,最終使得粒料柔性基層作為上基層不僅具有減緩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反射裂縫的作用,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抗疲勞開裂能力。
[0004]半剛性基層路面的破壞一般從基層的縮裂開始,然後破壞由基層向面層和路基延伸,最終發展為整個路面結構的破壞,因此這種破壞模式屬於結構性破壞。柔性基層路面的破壞一般始於面層,由於面層的車轍、開裂,這些破壞以從上到下的順序發展、延伸,其破壞屬於功能性破壞。柔性基層路面的這種功能性破壞較半剛性基層路面的結構性破壞更容易修復。目前柔性基層不可能完全取代半剛性基層,二者各有優劣,因此將二者有機結合成為我國路面結構發展的趨勢,根據地理環境、氣候環境以及地質環境的不同選擇使用。然而,半剛性基層與柔性基層之間的銜接處由於材料與結構的差異性,顯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頻繁出現差異沉降、裂縫和變形等破壞問題,嚴重影響了道路交通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過渡結構,以降低半剛性基層與柔性基層之間的差異沉降,使得兩種基層的路面結構之間可以連續過渡,減少因材料結構的不同而引起的破壞性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為解決技術問題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本實用新型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過渡結構,所述半剛性基層是指自上而下依次為第一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第二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和低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的基層結構;所述粒料柔性基層是指級配碎石上基層;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是:所述過渡結構是指:處在所述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連接處設置斜坡式過渡結構,所述斜坡式過渡結構為水泥穩定碎石構築而成,所述級配碎石上基層的頂面豎直向下5cm處為斜坡起始點,斜坡沿著所述粒料柔性基層延伸方向以1:10的坡度進行放坡,在斜坡終點處豎直向下5cm為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的頂面;
[0008]處在所述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連接處,位於粒料柔性基層頂層的玻纖格柵過渡層同時覆蓋在級配碎石上基層和第一水泥穩定碎石基層上,所述玻纖格柵過渡層全部覆蓋粒料柔性基層頂面,並朝向半剛性基層中的第一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頂面延伸10cm0
[0009]本實用新型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過渡結構的特點也在於:共同設置所述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面層為瀝青面層,所述瀝青面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細粒式瀝青混合料上面層,中粒式瀝青混合料中面層和粗粒式瀝青混合料下面層。
[0010]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體現在:
[0011]1、本實用新型中過渡結構的設置,實現了兩種基層之間的連續性過渡,路面結構的剛度和強度變化過渡,極大地降低了差異沉降和不同路面結構之間的變形破壞,同時為路面彎沉值驗收提供過渡。
[0012]2、本實用新型在過渡結構中設置玻纖格柵過渡層,玻纖格柵過渡層可有效降低兩種基層之間的差異沉降、裂縫破壞,增強粒料柔性基層的整體性,能提高路面抗疲勞開裂性能和延長路面使用壽命,對兩種基層之間的過渡具有很好的增強穩定作用。
[0013]3、本實用新型中過渡結構的斜坡起點豎直向上5cm為粒料柔性基層表面,斜坡終點豎直向下5cm為柔性基層底面,5cm厚度為粒料柔性基層中集料最大公稱粒徑的2倍多,可充分保證粒料柔性基層在斜坡起點和終點處形成骨架結構,增加柔性基層穩定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標號:1玻纖格柵過渡層,2水泥穩定碎石斜坡式過渡結構,3細粒式瀝青混合料上面層,4中粒式瀝青混合料中面層,5粗粒式瀝青混合料下面層,6第一水泥穩定碎石基層,7第二水泥穩定碎石基層,8級配碎石上基層,9低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10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11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參見圖1,本實施例中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過渡結構其結構形式為:
[0017]半剛性基層是指自上而下依次為第一水泥穩定碎石基層6、第二水泥穩定碎石基層7和低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9的基層結構;粒料柔性基層是指級配碎石上基層8 ;
[0018]本實施例中的過渡結構是指:處在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連接處設置斜坡式過渡結構2,斜坡式過渡結構2為水泥穩定碎石構築而成,級配碎石上基層8的頂面豎直向下5cm處為斜坡起始點,斜坡沿著所述粒料柔性基層延伸方向以1:10的坡度進行放坡,在斜坡終點處豎直向下5cm為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10的頂面。
[0019]圖1所示,處在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連接處,位於粒料柔性基層頂層的玻纖格柵過渡層I同時覆蓋在級配碎石上基層8和第一水泥穩定碎石基層6上,玻纖格柵過渡層I全部覆蓋粒料柔性基層頂面,並朝向半剛性基層中的第一水泥穩定碎石基層6的頂面延伸100cm。
[0020]具體實施中,共同設置所述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面層為瀝青面層,所述瀝青面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細粒式瀝青混合料上面層3,中粒式瀝青混合料中面層4和粗粒式瀝青混合料下面層5。
[0021]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半剛性基層和粒料柔性基層之間剛度和強度的連續過渡,減少了差異沉降和破壞問題。
[0022]在圖1所示結構中,按規範要求,具體設置為細粒式瀝青混合料上面層3的厚度為4cm,中粒式瀝青混合料中面層4的厚度為6cm,粗粒式瀝青混合料下面層5的厚度為6cm,第一水泥穩定碎石基層6和第二水泥穩定碎石基層7的厚度均為17cm,級配碎石上基層8和低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9的厚度均為20cm,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10和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11的厚度均為17cm。其中,第一水泥穩定碎石基層6、第二水泥穩定碎石基層7、水泥穩定碎石斜坡式過渡結構2、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10以及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11均為骨架密實型水泥穩定碎石材料構成,低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9為骨架密實型低劑量水泥穩定碎石材料。
【權利要求】
1.一種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過渡結構,所述半剛性基層是指自上而下依次為第一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第二水泥穩定碎石基層(7)和低劑量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9)的基層結構;所述粒料柔性基層是指級配碎石上基層(8); 其特徵是:所述過渡結構是指:處在所述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連接處設置斜坡式過渡結構(2),所述斜坡式過渡結構(2)為水泥穩定碎石構築而成,所述級配碎石上基層(8)的頂面豎直向下5cm處為斜坡起始點,斜坡沿著所述粒料柔性基層延伸方向以1:10的坡度進行放坡,在斜坡終點處豎直向下5cm為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10)的頂面; 處在所述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連接處,位於粒料柔性基層頂層的玻纖格柵過渡層(I)同時覆蓋在級配碎石上基層(8)和第一水泥穩定碎石基層(6)上,所述玻纖格柵過渡層(I)全部覆蓋粒料柔性基層頂面,並朝向半剛性基層中的第一水泥穩定碎石基層(6)的頂面延伸100c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過渡結構,其特徵是:共同設置所述半剛性基層與粒料柔性基層的面層為瀝青面層,所述瀝青面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細粒式瀝青混合料上面層(3),中粒式瀝青混合料中面層(4)和粗粒式瀝青混合料下面層(5)。
【文檔編號】E01C7/32GK204199134SQ201420677360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3日
【發明者】王芳, 劉凱, 李凱, 任晶鴿, 馬志平 申請人:安徽建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