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及汽車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14:05:41 1
一種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及汽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及汽車。包括:第一雨刮蓋板,其上設置限位銷和第一肋板,第一肋板的末端具有倒鉤;第二雨刮蓋板,其上凸設第二肋板,自第二雨刮蓋板的側端面延伸出卡持板,卡持板連接在第二肋板的側端面上,卡持板開設限位孔和限位槽,其中:當第一雨刮蓋板和第二雨刮蓋板對接時,限位銷卡持在限位孔中,倒鉤卡持在限位槽中,並將第一側面與第四側面、第二側面與第五側面以及第三側面與第六側面分別適配緊固連為一體。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汽車。實施本實用新型的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及汽車,可有效避免因變形、裝配誤差造成的面差問題,進一步提升裝配可靠性及整車美觀度。
【專利說明】一種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及汽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製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及汽車。【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為了使雨刮蓋板的裝配更便捷,也能夠使其與周邊零部件進行更好的配合,其通常採用分體式的裝配結構,即分為左雨刮蓋板和右雨刮蓋板。
[0003]現有的左雨刮蓋板和右雨刮蓋板的連接往往是通過兩個連接件來緊固,由於造型及結構所限,左雨刮蓋板與右雨刮蓋板之間的配合面通常是由多個面構成,使得左、右雨刮蓋板上的兩個連接件不在同一平面上,且相距較遠。現有的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雖然可以滿足左雨刮蓋板與右雨刮蓋板的緊固要求,但因材料應力、實際生產誤差等原因,使得左雨刮蓋板與右雨刮蓋板外觀面無法完全貼合,造成配合不良、間隙較大,無法滿足面差要求,從而影響整車美觀及品質。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及汽車,可有效避免因變形、裝配誤差造成的面差問題,進一步提升裝配可靠性及整車美觀度。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雨刮蓋板,其至少具有依次相連且兩兩之間互成一定角度的第一側面、第二側面以及第三側面,第一側面和第三側面上分別設置限位銷,在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的側端面上凸設分別與其相垂直的第一肋板,第一肋板的末端具有倒鉤;第二雨刮蓋板,其至少具有依次相連且兩兩之間互成一定角度的第四側面、第五側面以及第六側面,在第四側面和第五側面的側端面上凸設分別與其相垂直的第二肋板,自第二雨刮蓋板的側端面延伸出一與第四側面和第六側面的截面 走向相同的卡持板,卡持板連接在第二肋板的側端面上,卡持板在對應第四側面和第六側面的位置上開設限位孔,卡持板在對應連接第二肋板的位置上設置限位槽,其中:當第一雨刮蓋板和第二雨刮蓋板對接時,限位銷卡持在限位孔中,倒鉤卡持在限位槽中,並將第一側面與第四側面、第二側面與第五側面以及第三側面與第六側面分別適配緊固連為一體。
[0006]其中,當第一雨刮蓋板和第二雨刮蓋板對接時,第一肋板和第二肋板相對接。
[0007]其中,第一肋板和第二肋板的側面上分別設有加強筋。
[0008]其中,倒鉤與第一肋板相垂直,其長度與雨刮蓋板的壁厚滿足如下關係:t (
2t, L為倒鉤的長度,t為雨刮蓋板的壁厚。
[0009]其中,限位槽的一端設有倒鉤槽,當第一雨刮蓋板和第二雨刮蓋板對接時,倒鉤的一部分卡持在倒鉤槽中。
[0010]其中,倒鉤槽的長度與倒鉤的長度滿足如下關係:1/3L≤B≤/2L,B為倒鉤槽的長度,L為倒鉤的長度。
[0011]其中,倒鉤槽的寬度與雨刮蓋板的壁厚滿足如下關係:0.6t ^ 0.8t,H為倒鉤槽的寬度,t為雨刮蓋板的壁厚。
[0012]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汽車,包括分體式雨刮蓋板,其特徵在於,分體式雨刮蓋板包括上述的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
[0013]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及汽車,當第一雨刮蓋板和第二雨刮蓋板對接時,限位銷卡持在限位孔中,倒鉤卡持在限位槽中,並將第一側面與第四側面、第二側面與第五側面以及第三側面與第六側面分別適配緊固連為一體,可有效避免因變形、裝配誤差造成的面差問題,進一步提升裝配可靠性及整車美觀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分體式雨刮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分體式雨刮蓋板如圖1所示M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分體式雨刮蓋板如圖2所示C-D方向的截面示意圖。
[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分體式雨刮蓋板如圖3所示E-F方向的截面示意圖。
[0019]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分體式雨刮蓋板如圖1所示N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0020]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分體式雨刮蓋板如圖5所示J-K方向的截面示意圖。
[0021]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分體式雨刮蓋板裝配後的局部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23]結合參見圖1-圖7,為本實用新型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的實施例一。
[0024]如圖1所示,為本實施例中分體式雨刮蓋板的結構示意圖,其包括第一雨刮蓋板I和第二雨刮蓋板2,兩蓋板通過其上分別設置的連接構件實現緊固對接,以下詳細說明設置在第一雨刮蓋板I和第二雨刮蓋板2上連接構件的結構。
[0025]結合參見圖2-圖4所示,為第一雨刮蓋板I側端面的示意圖,出於造型及結構上的要求,第一雨刮蓋板I由多個面構成。本實施例中其包括依次相連接的第一側面la、第二側面Ib以及第三側面lc,兩兩側面間互成一定角度,第一側面Ia和第三側面Ic上分別設置限位銷3,在第一側面Ia和第二側面Ib的側端面上凸設分別與第一側面Ia和第二側面Ib相垂直的第一肋板4。
[0026]第一肋板4的厚度設為第一雨刮蓋板I厚度的60%左右,為加強其強度,在第一肋板4上設有加強筋42,在第一肋板4的末端具有倒鉤41,倒鉤41的作用是與第二雨刮蓋板2上卡持板6的限位槽62和倒鉤槽相適配,使兩蓋板1,2能夠完全貼合且緊固連為一體。
[0027]進一步的,參見圖4,倒鉤41呈L形,其連接在第一肋板4的長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而其長度與雨刮蓋板的壁厚存在如下關係:t ^ 2t,其中:L為倒鉤的長度,t為雨刮蓋板的壁厚。如此設置是為了滿足裝配關係,包括但不限於在裝配中各構件不被其他結構所阻擋,使用的材料最少,實現緊固配合連接等因素。
[0028]結合參見圖5-圖6,為第二雨刮蓋板2側端面的示意圖,第二雨刮蓋板2同樣是出於造型及結構上的要求,由多個面構成。本實施例中其包括依次相連接的第四側面2a、第五側面2b以及第六側面2c,兩兩側面間互成一定角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雨刮蓋板2兩兩側面間互成的角度大小與第一雨刮蓋板I兩兩側面間互成的角度大小是相同的。具體的,第一側面Ia和第二側面Ib間互成角度的大小與第四側面2a和第五側面2b間互成角度的大小相同,第二側面Ib以及第三側面Ic間互成角度的大小與第五側面2b和第六側面2c間互成角度的大小相同。如此設置在當兩蓋板1,2相連接時,使上述相應的側面能夠構成平整的平面,相應側面間的面差控制在規範要求以內。
[0029]在第四側面2a和第五側面2b的側端面上凸設分別與第四側面2a和第五側面2b相垂直的第二肋板5,第二肋板5的厚度設為第二雨刮蓋板2厚度的60%左右,為加強其強度,在第二肋板5上設有加強筋52。
[0030]進一步的,自第二雨刮蓋板2的側端面延伸出一與第四側面2a和第六側面2c的截面走向相同的卡持板6,卡持板6連接在第二肋板5的側端面上,卡持板6上開設相應的孔位用以卡持第一雨刮蓋板I上限位銷3和倒鉤41。具體地,卡持板6在對應第四側面2a和第六側面2c的位置上開設限位孔61,卡持板6在對應連接第二肋板5的位置上設置限位槽62,限位槽62的一端設有倒鉤槽63。
[0031]進一步,限位槽62和倒鉤槽63的整體大致呈凸字狀,使能夠滿足裝配過程中安裝滑動以及緊固固定的需要。本實施例中,倒鉤槽的長度與倒鉤的長度以及倒鉤槽的寬度與雨刮蓋板的壁厚同樣需要滿足一定的比例關係。具體的:
[0032] 1、倒鉤槽的長度與倒鉤的長度滿足如下關係:1/3L≤B≤1/2L,其中:B為倒鉤槽的長度,L為倒鉤的長度。
[0033]2、倒鉤槽的寬度與雨刮蓋板的壁厚滿足如下關係:0.6t≤HS 0.8t,其中:H為倒鉤槽的寬度,t為雨刮蓋板的壁厚。
[0034]本實用新型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在具體實施時,第一雨刮蓋板I和第二雨刮蓋板2的兩側端對接,先將限位銷3置入卡持板6的在限位孔61中,實現兩蓋板1,2的定位,此時,倒鉤41也完全置於限位槽62中。緊接著,進一步推動第一雨刮蓋板I或第二雨刮蓋板2,使限位銷3和倒鉤41沿著限位槽62向前推進,直至倒鉤41的一部分滑動至倒鉤槽63中無法繼續推動。此時,便可實現第一側面Ia與第四側面2a、第二側面Ib與第五側面2b以及第三側面Ic與第六側面2c之間的分別相對接。由於倒鉤41的一部分緊固卡持在倒鉤槽63中,上述各側面也相應的適配緊固連為一體。在此過程中,限位銷3與限位孔61之間的適配連接,除具有一定的定位功效外,還能夠起到輔助緊固的作用。
[0035]優選的,當第一雨刮蓋板I和第二雨刮蓋板2對接時,第一肋板4和第二肋板5相對接,進一步增加雨刮蓋板的強度,可避免因兩蓋板之間的變形造成面差問題。
[0036]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汽車,其包括:分體式雨刮蓋板,該分體式雨刮蓋板包括上述的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具體實施方式】不再贅述。
[0037]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及汽車,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當第一雨刮蓋板和第二雨刮蓋板對接時,限位銷卡持在限位孔中,倒鉤卡持在限位槽中,並將第一側面與第四側面、第二側面與第五側面以及第三側面與第六側面分別適配緊固連為一體,可有效避免因變形、裝配誤差造成的面差問題,進一步提升裝配可靠性及整車美觀度。
【權利要求】
1.一種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一雨刮蓋板,其至少具有依次相連且兩兩之間互成一定角度的第一側面、第二側面以及第三側面,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三側面上分別設置限位銷,在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的側端面上凸設分別與其相垂直的第一肋板,所述第一肋板的末端具有倒鉤; 第二雨刮蓋板,其至少具有依次相連且兩兩之間互成一定角度的第四側面、第五側面以及第六側面,在所述第四側面和所述第五側面的側端面上凸設分別與其相垂直的第二肋板,自所述第二雨刮蓋板的側端面延伸出一與所述第四側面和所述第六側面的截面走向相同的卡持板,所述卡持板連接在所述第二肋板的側端面上,所述卡持板在對應所述第四側面和所述第六側面的位置上開設限位孔,所述卡持板在對應連接所述第二肋板的位置上設置限位槽,其中: 當所述第一雨刮蓋板和所述第二雨刮蓋板對接時,所述限位銷卡持在所述限位孔中,所述倒鉤卡持在所述限位槽中,並將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第四側面、所述第二側面與所述第五側面以及所述第三側面與所述 第六側面分別適配緊固連為一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當所述第一雨刮蓋板和所述第二雨刮蓋板對接時, 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二肋板相對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二肋板的側面上分別設有加強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倒鉤與所述第一肋板相垂直,其長度與雨刮蓋板的壁厚滿足如下關係: t≤L≤2t 其中:L為倒鉤的長度,t為雨刮蓋板的壁厚。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限位槽的一端設有倒鉤槽,當所述第一雨刮蓋板和所述第二雨刮蓋板對接時,所述倒鉤的一部分卡持在所述倒鉤槽中。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倒鉤槽的長度與倒鉤的長度滿足如下關係:
1/3L ≤ B≤ 1/2L 其中:B為倒鉤槽的長度,L為倒鉤的長度。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倒鉤槽的寬度與雨刮蓋板的壁厚滿足如下關係:
0.6t ( H ≤ 0.8t 其中:H為倒鉤槽的寬度,t為雨刮蓋板的壁厚。
8.一種汽車,包括:分體式雨刮蓋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分體式雨刮蓋板包括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分體式雨刮蓋板連接結構。
【文檔編號】B60S1/04GK203528434SQ201320640629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7日
【發明者】劉松高, 王琛, 郭飛 申請人: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