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氣鬱寒痰證梅核氣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13:40:16 1
一種治療氣鬱寒痰證梅核氣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氣鬱寒痰證梅核氣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是由牛蒡子、竹茹、冬瓜藤、連翹、鬱金、木香、半夏、薄荷、雞內金、土貝母、甘草、桔梗製成。臨床可用於治療氣鬱寒痰證梅核氣。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氣鬱寒痰證梅核氣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氣鬱寒痰證梅核氣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梅核氣是指以咽部異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為主要特徵的疾病。西醫學的咽部神經官能症與其相似,但在疾病診斷過程中要排除咽喉、氣管、食管、頸椎等處器質性病變。氣鬱寒痰證梅核氣症狀包括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因情緒異常誘發或加重,或胸悶,或胸脹,舌質淡、苔白膩,脈沉滑,治當行氣解鬱,溫化寒痰。本發明人經過長期實踐得出,中藥治氣鬱寒痰證梅核氣具有較好作用,取得不錯效果。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氣鬱寒痰證梅核氣的中藥組合物。
[0004]本發明根據中醫藥理論,利用中藥獨特的藥性,採用牛蒡子、竹茹、冬瓜藤、連翹、鬱金、木香、半夏、薄荷、雞內金、土貝母、甘草、桔梗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經過加工製成。
[0005]製備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由下述原料藥製成:牛蒡子30-50份、竹茹30-50份、冬瓜藤20-40份、連翹20-40份、鬱金20-40份、木香10-30份、半夏10-30份、薄荷10-30份、雞內金8-15份、土貝母8-15份、甘草8-15份、桔梗8_15份。
[0006]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原料藥 的最佳重量份為:牛蒡子40份、竹茹40份、冬瓜藤30份、連翹30份、鬱金30份、木香20份、半夏20份、薄荷20份、雞內金12份、土貝母12份、甘草12份、桔梗12份。
[0007]本發明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0008]牛蒡子:辛、苦、寒。歸肺、胃經。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咽散結,解毒消腫。用於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疹瘙癢,瘡瘍腫毒等。
[0009]竹茹:甘、微寒,歸肺、胃經。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用於痰熱所致的咳嗽或心煩不目民,胃熱嘔吐等。
[0010]冬瓜藤:苦、寒。歸肺、肝經。清肺化痰,通經活絡。臨床用於肺熱咳痰,關節不利,脫肛,擠瘡等症。
[0011]連翹:苦、微寒,歸肺、心、膽經。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用於癰腫瘡毒、瘰癧痰核。
[0012]鬱金:苦、辛、寒,歸肝、膽、心經。活血行氣止痛,解鬱清心,利膽退黃,涼血。用於熱病神昏、癲癇痰閉之證。
[0013]木香:辛、苦、溫。歸 脾、胃、肝、肺經。行氣止痛,調中導滯。主治胸脅脹滿,脘腹脹痛,嘔吐洩瀉等。
[0014]半夏: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治咳喘痰多,胸腺瘡滿,頭痛眩暈等。[0015]薄荷:辛、涼,歸心、肺、肝經。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鬱。用於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麻疹不透,風疹瘙癢,肝鬱氣滯,胸悶脅痛等。
[0016]雞內金:味甘、性平,入脾胃,小腸,膀胱經;具有健胃消食,固精止遺,通淋化石等功效。土貝母:苦、涼。歸肺、脾經。清熱化痰,散結拔毒。臨床用於乳癰,瘰癧痰核,瘡瘍腫毒,蛇蟲啼傷等症。
[0017]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用於心氣不足的心動悸、脈結代,熱毒瘡瘍,咽喉腫痛。
[0018]桔梗:苦、辛、平。歸肺、胃經。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用於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胞滿脅痛,痢疾腹痛等。
[0019]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於2007年至2013年臨床觀察氣鬱寒痰證梅核氣70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 [0020]1、一般資料
[0021]70例患者中,男26例,女44例,年齡13_68歲,病程多在7天到3年,平均年齡42.8 歲。
[0022]2、診斷標準
[0023]診斷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患者自覺咽喉中有異常感覺,如有物梗,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沒有疼痛,不礙飲食。其症狀每隨情志之波動而變化,時輕時重。檢視咽喉,並無異常,或雖有變異,亦甚輕微。全身症狀,患者每見精神抑鬱,諸多疑慮,胸脅脹滿,納呆,睏倦,消瘦,便溏。氣鬱寒痰證梅核氣臨床表現為:咽部幹癢灼痛,刺激性乾咳,咽中有異物感,可伴痰黏滯咽,咯吐不利,胃脘脹悶,時有乾嘔,舌質紅,苔白膩或黃膩,脈浮滑或滑數,並均排除咽喉部、食道腫物及其他病變。
[0024]3、治療方法
[0025]3.1處方:牛蒡子40g、竹茹40g、冬瓜藤30g、連翹30g、鬱金30g、木香20g、半夏20g、薄荷20g、雞內金12g、土貝母12g、甘草12g、桔梗12g。
[0026]3.2製備及使用方法:上述藥物按常規工藝製成湯劑,口服每日I劑,每日2次,10天為I療程。
[0027]4、治療結果:
[0028]4.1參照《中醫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
[0029]治癒:各種臨床症狀完全消失且咽喉鏡檢查無異常,I年以上不復發;
[0030]顯效:臨床症狀基本或完全消失,咽喉鏡檢查無異常或基本;
[0031]有效:臨床主要症狀減輕或部分消失,咽喉鏡檢查無明顯改善,或停藥後又復發;
[0032]無效:症狀無改善。
[0033]4.2結果:70例患者中,治癒33例(47.1% ),顯效19例(27.1% ),有效15例(21.4% ),無效3例(4.4% ),總有效率為95.6%。
[0034]5、典型病例
[0035]5.1劉某,女,39歲,咽部幹癢,刺激性乾咳,甚伴少量白黏痰,咯吐不利,胃脘脹悶,總覺睏乏,舌質紅,苔白膩,脈滑,並均排除咽喉部、食道腫物及其他病變。診斷為氣鬱寒痰證梅核氣。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I劑,I個療程後,症狀明顯好轉,繼續服用3個療程,痊癒,一年後隨訪無復發。[0036]5.2杜某,男,47歲。I年前因感冒後出現咽部疼痛,經西醫抗感染,對症治療後症狀消失,此後常覺咽部不適,似有物堵塞,吐之不出,偶有澀痛,屢服中西藥物乏效。舌質暗、邊有瘀斑、舌苔白,脈細弦。診斷為氣鬱寒痰證梅核氣。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I劑,I個療程後,症狀明顯好轉,繼續服用3個療程,痊癒,一年後隨訪無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0037]實施例1,一種治療氣鬱寒痰證梅核氣的中藥組合物,是由牛蒡子30g、竹茹30g、冬瓜藤20g、連翹20g、鬱金20g、木香10g、半夏10g、薄荷10g、雞內金8g、土貝母8g、甘草8g、桔梗8g製成。
[0038]實施例2,一種治療氣鬱寒痰證梅核氣的中藥組合物,是由牛蒡子40g、竹茹40g、冬瓜藤30g、連翅30g、鬱金30g、木香20g、半夏20g、薄荷20g、雞內金12g、土貝母12g、甘草12g、桔梗12g製成。
[0039]實施例3,一種治療氣鬱寒痰證梅核氣的中藥組合物,是由牛蒡子50g、竹茹50g、冬瓜藤40g、連翹40g、鬱 金40g、木香30g、半夏30g、薄荷30g、雞內金15g、土貝母15g、甘草15g、桔梗15g製成。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氣鬱寒痰證梅核氣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原料藥製成: 牛蒡子30-50份、竹茹30-50份、冬瓜藤20-40份、連翹20-40份、鬱金20-40份、木香10-30份、半夏10-30份、薄荷10-30份、雞內金8-15份、土貝母8-15份、甘草8-15份、桔梗8-15 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原料藥製成: 牛蒡子40份、竹茹40份、冬瓜藤30份、連翹30份、鬱金30份、木香20份、半夏20份、薄荷20份、雞內金12 份、土貝母12份、甘草12份、桔梗12份。
【文檔編號】A61P11/10GK103566309SQ201310563398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5日
【發明者】陳翠霞, 杜佳 申請人:陳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