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圈油磁探傷機支承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3 20:46:06 1
專利名稱:線圈油磁探傷機支承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線圈油磁探傷機支承裝置,特別是一種用於電磁探傷軸類工件的線圈油磁探傷機支承裝置。
軸類工件一般採用線圈油磁探傷機進行探傷。其工作原理是被測軸類工件放置在支承上,一個通交流電的線圈套在工件外方並沿軸向連續移動,其產生的交變磁場使工件磁化,超細鐵粉與煤油混合而成的懸浮液流經工件表面,當工件有裂紋時,裂紋兩邊形成的磁極就會吸附鐵粉聚集,從而顯示出裂紋的位置和形狀。對於大多數中小工件來說,支承方式不成問題,探傷機廠家已有支承機構的系列產品。但對大型軸類工件,如鐵路機車柴油機曲軸等,其支承方法比較困難。現有技術之一是工件由其兩端的固定支承支持,電磁線圈做成兩半對合式結構。在吊裝工件前,將線圈打開,取去上半部分,吊裝工件後,再將線圈上半部分合上進行探傷。探傷結束,還要打開線圈,將工件吊離。此技術方案操作複雜,勞動強度大;線圈對合處的觸點數不能做得太多,因此觸點電流相當大,頻繁地分合線圈,不可避免導致觸點接觸不良,降低探傷靈敏度,甚至會燒損觸點。現有技術之二是工件由兩端的固定支承支持,線圈為整體式,但直徑加大,可沿軸向作45°旋轉。吊裝工件時先將線圈移至一端靠近支承,旋轉45°,將工件一頭穿越線圈放在支承上,然後線圈轉回45°進行探傷,探傷後線圈再移到一端旋轉45°,最後吊離工件。此技術方案需加大線圈的直徑,增加線圈的體積、重量和成本,為保持同樣的磁場強度,還要增加線圈的安匝數,增大電源設備的成本和增加耗電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線圈油磁探傷機的支承裝置,適用於大型軸類工件電磁探傷,操作簡便,成本低廉。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下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一樣包含有機架、電磁線圈和軸類工件兩端的前後支承。其特徵在於電磁線圈安裝在使其沿工件軸向移動的小車上;後支承為固定支承,前支承為可控垂直移動的活動支承,前後支承之間靠近前支承處還有一個可控垂直移動的中間支承。在吊裝工件時,前支承下移,中間支承與後支承的頂端支承點處於同一水平位置,工件由中間支承和後支承共同支持,電磁線圈處於工件前端之外,探傷時,控制移動小車,使電磁線圈套在工件前部向後移動進行探測;到電磁線圈移動越過前支承時,即控制前支承垂直上移支持工件,隨後垂直下移中間支承,並在電磁線圈到達之前落下,此時工件由前後支承支持,使電磁線圈不間斷地移動至工件中部和後部進行探測,完成整個工件的探測;電磁線圈返回向前移動至越過中間支承時,即控制中間支承垂直上移支持工件,隨後控制前支承垂直下移,並在電磁線圈到達之前落下,可使電磁線圈不間斷地移動退至工件外方,然後將工件吊離。
上述的可控垂直移動的前支承和中間支承的升降機構可以採用機械螺旋結構或液壓油缸結構,但最佳的結構是採用凸輪控制結構。此凸輪控制結構可以設計為前支承和中間支承中部分別與固定在機架上的兩個垂直導軌滑動配合,它們的下端部各安裝有一個滾輪,此兩個滾輪均支承於同一個可控凸輪上。該可控凸輪可設計為可控水平移動的凸輪,其輪廓型面為梯形,其頂面水平部分的長度比前支承和中間支承之間的距離大10~200毫米。電磁線圈的移動小車和可控凸輪可分別通過機械傳動而由控制器內的伺服電動機協同控制,以達到動作協調。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顯而易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採用三點式支承工件,可轉換其中兩個支承對工件的支持,因而能採用較小直徑的整體式電磁線圈,操作簡便可靠,工人勞動強度較低,設備和電磁線圈成本較低,耗電量較小。
附圖
的圖面說明附圖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最佳實施方案是電磁線圈3安裝在小車4上,小車4可沿機架12上的導軌2滑移使電磁線圈3沿工件9軸向移動。後支承10為固定在機架12上的固定支承,它支持工件9的後端。前支承5為可控垂直移動的活動支承,它支持工件9的前端。前後支承之間靠近前支承約為全軸四分之一長度處安裝一個可控垂直移動的中間支承7。所以工件9的支承為三點式支承。前支承5和中間支承7中部分別與固定在機架12上的兩個垂直導軌6、8滑動配合,它們的下端部各安裝有一個滾輪17、15,此兩個滾輪17、15均支承於同一個可控凸輪16上。該可控凸輪16為可控水平移動凸輪,輪廓型面為梯形,其頂面水平部分的長度比前支承5和中間支承7之間的距離大100毫米。可控凸輪16下面有滾輪支承於固定在機架12下部的鋼軌14上,鋼軌14的前後端部分別設有前、後止擋18、13,用於限定可控凸輪16移動的極限位置,確保前支承5和中間支承7中至少有一個支承支持著工件9。電磁線圈3的小車4和可控凸輪16分別通過機械傳動而由控制器1內的伺服電動機協同控制,以達到動作協調。前支承5、中間支承7和後支承10的上頂端均固定連接一個雙輪託架11,通過雙輪託架11穩定支承工件9。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電磁探傷軸類工件的線圈油磁探傷機支承裝置,包括機架(12)、電磁線圈(3)和軸類工件(9)兩端部的前、後支承(5、10),其特徵在於電磁線圈(3)安裝在使其沿工件軸向移動的小車(4)上;後支承(10)為固定支承,前支承(5)為可控垂直移動的活動支承;前後支承之間靠近前支承處還有一個可控垂直移動的中間支承(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圈油磁探傷機支承裝置,其特徵在於前支承(5)和中間支承(7)的中部分別與固定在機架(12)上的兩個垂直導軌(6、8)滑動配合,它們的下端部各固定一個滾輪(17、15),此兩個滾輪(17、15)均支承於同一個可控凸輪(16)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圈油磁探傷機支承裝置,其特徵在於可控凸輪(16)為可控水平移動凸輪,其輪廓型面為梯形,其頂面水平部分的長度比前支承(5)和中間支承(7)之間的距離大10~200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於電磁探傷軸類工件的線圈油磁探傷機支承裝置。它包含有機架、電磁線圈和工件兩端部的前後支承,電磁線圈安裝在使其沿工件軸向移動的小車上,後支承為固定支承,前支承為可控垂直移動的活動支承,前後支承之間靠近前支承處還有一個可控垂直移動的中間支承。本實用新型能採用較小直徑的整體式電磁線圈,操作簡便安全,勞動強度低,設備和電磁線圈成本較低,耗電小,特別適用於探測大型軸類工件。
文檔編號G01N27/82GK2199538SQ9423891
公開日1995年5月31日 申請日期1994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1994年6月18日
發明者於洪民 申請人:上海鐵路分局南翔機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