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16:00:21 3
專利名稱: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及其用途。更詳細而言,涉及新型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及其製備方法、該酶在食品製備 加工中的使用、產生該酶的微生物等。本申請主張基於 2009年7月1日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09-156569號的優先權,通過參照而援引該專利申請的所有內容。
背景技術:
目前,作為麥芽三糖生成澱粉酶,已知來源於蛾微桿菌(MicrcAacterium imperiale)的酶、來源於灰色鏈黴菌(Streptomyces griseus)的酶、枯草芽孢桿菌 (Bacillus subtilis)的酶、來源於嗜鹽鹼球菌(Natronococcus sp.)的酶、來源于波比斯鏈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的酶(非專利文獻1)。然而,其中對糖基轉移反應進行報導的酶僅為來源於灰色鏈黴菌的酶。而且,該酶只有在高底物濃度條件下(給予體底物和受體底物的總計為19%、40% (w/v))才催化糖基轉移反應,在低底物濃度(1% (w/v))下只催化水解反應,而不催化糖基轉移反應(非專利文獻2、3)。此外,由於耐熱性也低,所以未被用作食品加工用酶。另一方面,作為在產業上被利用的糖基轉移酶,作為例子可舉出例如在製備異麥芽低聚糖或製備黑麴黴低聚糖中使用的α-葡萄糖苷酶、在製備低聚果糖或製備半乳糖苷蔗糖中使用的呋喃果糖苷酶、在製備低聚半乳糖中使用的半乳糖苷酶、在製備帕拉金糖中使用的α-糖基轉移酶、在製備環糊精或製備偶聯糖中使用的環糊精葡萄糖基轉移酶、在製備高度支化環糊精中使用的分支酶。其中,作為作用於包含α-1,4鍵的多糖、低聚糖而催化糖基轉移反應的酶可舉出α-葡萄糖苷酶、分支酶。然而,α-葡萄糖苷酶催化單糖的糖基轉移反應,分支酶催化4糖以上的低聚糖或多糖的糖基轉移反應,而並不知曉特異性地使作為3糖類的麥芽三糖進行糖基轉移的酶。在包含澱粉的加工食品中,澱粉的老化帶來保存性下降等而成為嚴重的問題。其原因的大部分起因於澱粉中所含直鏈澱粉分子的老化,即直鏈澱粉分子的集聚、由此引起的不溶化(非專利文獻4)。因此,進行通過使澱粉低分子化而抑制老化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老化。然而,因低分子化而產生失去原來澱粉具有的性質這樣的問題。進而,在這些方法中,分解導致還原力增加,從而當與蛋白質、胺基酸等混合加熱時,通過與這些物質進行反應而導致澱粉著色,因此其用途受到限制(專利文獻1)。因此,在進行不使這些澱粉低分子化地抑制老化的研究。例如,在研究作為將澱粉的α-1,4鍵進行分解而利用轉移反應合成α-1,6鍵的酶的分支酶,但其存在耐熱性低等問題而尚未被用作食品加工用酶。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1-294601號公報非專利文獻非專利文獻1 「澱粉科學事典」,朝倉書店,p. 279-80(2003)非專利文獻2 若生等,澱粉科學,25 (2),p. 155—61 (1978)
非專利文獻3 =Usui 等,Carbohydr. Res. 250,57-66 (1993)非專利文獻4 岡田等,澱粉科學,30 (2),p. 223-230 (1983)非專利文獻 5 Saito, and Miura. Biochim. Biophys. Acta, 72,619-629 (1963)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的糖基轉移酶及其用途,其在可用於食品加工等中的條件下催化麥芽三糖單元的糖基轉移反應。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反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結果發現屬於土芽胞桿菌(Geobacillus)屬的微生物生產具有所需作用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此外,本發明人等還成功地將該麥芽三糖基轉移酶進行分離、純化,確定其酶化學性質,並對編碼該酶的基因 (以下稱為「本基因」)進行克隆。此外,通過將本基因及本基因的片段導入適當的宿主而確立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製備方法。本發明是基於上述成果完成的,如下所示[1] 一種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其具有作用於具有α-1,4糖苷鍵的多糖類和低聚糖類而使麥芽三糖單元轉移至糖類的活性,在使該酶對作為底物的麥芽四糖進行作用時,在底物濃度為0.67% (w/v) 70% (w/v)的整個範圍中,麥芽七糖生成速度與麥芽三糖生成速度之比成為9 1 10 0。[2]如[1]所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其中,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為來源於微生物的酶。[3]如[1]所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其中,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為來源於土芽孢桿菌屬微生物的酶。[4]如[3]所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其中,土芽孢桿菌屬微生物為土芽孢桿菌 (Geobacillus SP.) APC9669 (保藏號 NITE BP-770)。[5] 一種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具備下述酶化學性質(1)作用作用於具有α -1,4糖苷鍵作為鍵合方式的多糖類及低聚糖類而使麥芽三糖單元轉移至糖類;(2)底物特異性作用於可溶性澱粉、直鏈澱粉、支鏈澱粉、麥芽四糖、麥芽五糖、 麥芽六糖,而不作用於α-環糊精、β-環糊精、Y-環糊精、麥芽三糖、麥芽糖;(3)分子量約 83000 (SDS-PAGE)。[6] 一種酶製劑,以[1] [5]中任一項所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為有效成分。[7] 一種具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產生能力的微生物,是土芽孢桿菌(GecAacillus SP. )APC9669(保藏號NITE BP-770)或其突變體。[8] 一種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由序列號8的胺基酸序列、或顯示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的片段所構成。[9]如[8]所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其中,由包含序列號6的序列的DNA所編碼。[10] 一種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由選自以下(a) (e)中的任一種DNA所所構成(a)編碼序列號7或8的胺基酸序列的DNA ;(b)包含序列號6的序列的DNA ;(c)對於與序列號6的序列互補的序列在嚴謹性條件下進行雜交的DNA ;(d)作為序列號6的序列的DNA序列簡併物的DNA ;
(e)由以序列號6的序列為基準而包含1個或多個鹼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添加或倒位的序列所構成的、編碼具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的蛋白質的DNA。[11] 一種重組載體,包含[10]所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12]如[11]所述的重組載體,其中,所述重組載體是表達載體。[13] 一種轉化體,導入有[10]所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14] 一種轉化體,導入有[11]或[12]所述的重組載體。[15]如[1 或[14]所述的轉化體,其中,所述轉化體是細菌細胞、酵母細胞或真菌細胞。[16] 一種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和( 、或步驟(i)和 (ii)(1)培養具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產生能力的土芽孢桿菌屬微生物的步驟,(2)從培養後的培養液和/或菌體回收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步驟;(i)將[13] [15]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化體在產生上述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的條件下進行培養的步驟,(ii)回收所產生的上述蛋白質的步驟。[17]如[16]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土芽孢桿菌屬微生物為土芽孢桿菌 (Geobacillus SP.)APC9669。[18] [1] [5]中任一項所述的酶或[6]所述的酶製劑的使用,用於製備、加工包含具有α-1,4糖苷鍵的多糖類或低聚糖類的食品。[19] 一種食品或食品材料,通過使用[1] [5]中任一項所述的酶或[6]所述的酶製劑而功能性得到改善。
圖1是示出來源於土芽孢桿菌(GecAacillus SP. )APC9669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最適溫度的圖表。圖2是示出來源於土芽孢桿菌APC9669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最適pH的圖表。圖3是示出來源於土芽孢桿菌APC9669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溫度穩定性的圖表。圖4是示出來源於土芽孢桿菌APC9669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pH穩定性的圖表。圖5是示出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SDS-PAGE結果的圖。泳道1 分子量標記,泳道 2 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圖6是示出麵包柔軟性維持效果的實驗結果的圖。圖7是示出大腸桿菌轉化體的細胞破碎物的離心上清的SDS-PAGE結果的圖。泳道 M 分子量標記,泳道1 大腸桿菌載體轉化體的細胞破碎物的離心上清,泳道2 麥芽三糖基轉移酶。
具體實施例方式(術語)在本發明中,所謂「編碼蛋白質的DNA」是指在使其表達時得到該蛋白質的DNA,即,是指具有與該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對應的鹼基序列的DNA。因此也考慮密碼子的簡併。在本說明書中,術語「分離的」可與「純化的」交換使用。在用於本發明的酶(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時,「分離的」是指當本發明的酶是來源於天然材料的情況下,在該天然材料中基本不含該酶以外的成分(尤其是基本不含雜蛋白質)的狀態。具體而言,例如在本發明的分離的酶中,以重量換算,雜蛋白質的含有量大約小於整體的20%,優選大約小於 10%,更優選大約小於5%,進一步優選大約小於1 %。另一方面,當本發明的酶是通過基因工程學方法調製而得的情況下,術語「分離的」是指,基本不含來源於所使用的宿主細胞的其它成分、培養液等的狀態。具體而言,例如本發明的分離的酶中,以重量換算,雜成分的含有量大約小於整體的20%,優選大約小於10%,更優選大約小於5 %,進一步優選大約小於 1%。應予說明,只要不是明顯表示與其不同的意思,在本說明書中簡單地記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情況下,其是指「分離狀態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對用於代替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術語「本酶」也同樣。在用於DNA時的「分離的」在本來天然存在的DNA的情況下典型地是指從在天然狀態下共存的其它核酸中分離的狀態。但是,可以包含在天然狀態下鄰接的核酸序列(例如啟動子區域的序列、終止子序列等)等的一部分其它核酸成分。例如在基因組DNA時的「分離的」狀態下,優選基本不含在天然狀態下共存的其它DNA成分。另一方面,在cDNA分子等通過基因工程學方法調製而得的DNA時的「分離的」狀態下,優選基本不含細胞成分、培養液等。同樣地,通過化學合成調製而得的DNA時的「分離的」狀態下,優選基本不含dNTP等前體(原材料)、合成過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等。應予說明,只要不是明顯表示與其不同的意思,在本說明書中簡單地記載「DNA」的情況下,其是指分離狀態的DNA。(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及其生產菌)本發明的第1方面是提供麥芽三糖基轉移酶(以下也稱為「本酶」)及其生產菌。 如後述的實施例所示,本發明人等深入研究的結果發現土芽孢桿菌(GecAacillus SP.) APC9669產生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此外,成功地分離、生成該麥芽三糖基轉移酶,並且如下所示,成功地確定其酶化學性質。(1)作用本酶是麥芽三糖基轉移酶,作用於具有α-1,4糖苷鍵作為鍵合方式的多糖類及低聚糖類,而使麥芽三糖單元轉移至糖類。(2)底物特異性本酶對可溶性澱粉、直鏈澱粉、支鏈澱粉、麥芽四糖、麥芽五糖、麥芽六糖良好地進行作用。與此相對,對α-環糊精、β-環糊精、Y-環糊精、麥芽三糖、麥芽糖不進行作用。(3)分子量本酶的分子量約為83000 (根據SDS-PAGE)。(4)最適溫度本酶的最適溫度為約50°C。本酶在約45°C 約55°C下顯示高活性。最適溫度是利用後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測定方法(lOmmol/LMES緩衝液(pH6. 5)中)進行測定而算出的值。(5)最適 pH本酶的最適pH為約7. 5。本酶在pH為約6. 5 約8. 0下顯示高活性。最適pH例如是基於在通用緩衝液中測定的結果進行判斷的。(6)溫度穩定性本酶在65°C以下的條件下顯示穩定的活性。即使在lOmmol/LMES緩衝液(pH6. 5) 中、65°C的條件下進行30分鐘處理後,本酶也維持90%以上的活性。(7)pH 穩定性本酶在pH5.0 10.0這樣寬的pH域中顯示穩定的活性。即,只要供以處理的酶溶液的PH在該範圍內,則在40°C、30分鐘的處理後也維持85%以上的活性。(8)等電點本酶的等電點為約4. 5(根據含兩性電解質的電泳法)。應予說明,如後述實施例所示,可知土芽孢桿菌(GecAacillus SP. )APC9669所產生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在使之對作為底物的麥芽四糖進行作用時,在底物濃度為0. 67% (w/v) 70% (w/v)的整個範圍中,作為糖基轉移產物的麥芽七糖的生成速度和作為分解產物的麥芽三糖的生成速度之比為9 1 10 0。換言之,在廣泛的底物濃度範圍中糖基轉移反應的速度壓倒性地大,若將麥芽七糖生成速度和麥芽三糖生成速度的總計設為 100%,則前者成為90%以上。應予說明,以產物的摩爾比為基準,對速度進行比較。如上所述,明確了成功取得的本酶的性狀的詳細情況。其結果可知本酶的耐熱性優異、底物特異性優異。因此,本酶適於食品加工用途。本酶優選為來源於土芽孢桿菌APC9669 (Geobacillus sp. APC9669)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在此的「來源於土芽孢桿菌APC9669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是指土芽孢桿菌APC9669(野生株和突變體均可)所生產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或利用土芽孢桿菌 APC9669(野生株和突變體均可)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而通過基因工程學方法得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因此,利用將從土芽孢桿菌APC9669取得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或將該基因進行改變而得的基因)進行導入而得的宿主微生物所生產的重組體也符合「來源於土芽孢桿菌APC9669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為了方便說明,將作為來源於本酶的土芽孢桿菌APC9669稱為本酶的生產菌。如下所述,APC9669株保藏於規定的保藏機構,可容易地取得。保藏機構獨立行政法人製品評價技術基礎機構(NITE)專利微生物保藏中心(〒 292-0818,日本千葉縣木更津市上總鐮足2-5-8)保藏日(受理日)2009年6月2日保藏號NITEBP-770本發明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在一個方式中包含序列號8的胺基酸序列。該胺基酸序列是從序列號7的胺基酸序列去除信號肽部分而成的。應予說明,序列號7的胺基酸序列是對從土芽孢桿菌APC9669克隆而得的基因的鹼基序列(序列號6)進行推定而得的胺基酸序列。在此,通常存在對某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的一部分實施改變時,改變後的蛋白質與改變前的蛋白質具有同等功能的情況。即,存在胺基酸序列的改變對蛋白質的功能沒有給與實質性影響,蛋白質的功能在改變前後得以維持的情況。因此,本發明作為其它方式提供由與序列號8所示的胺基酸序列等效的胺基酸序列所構成的、具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的蛋白質(以下也稱為「等效蛋白質」)。在此的「等效胺基酸序列」是指與序列號8所示胺基酸序列一部分不同,但該不同對蛋白質的功能(在此為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沒有給與實質性影響的胺基酸序列。「具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是指作用於具有α-1,4糖苷鍵作為鍵合方式的多糖類及低聚糖類而使麥芽三糖單元轉移至糖類的活性,其活性程度只要是能夠發揮作為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功能就沒有受到特別限定。但優選與由序列號8 所示胺基酸序列構成的蛋白質相同程度或比其還高。「胺基酸序列的一部分不同」典型地是指利用構成胺基酸序列的1個 數個(上限例如為3個、5個、7個、10個)胺基酸的缺失、取代,或1個 數個(上限例如為3個、5 個、7個、10個)的胺基酸的添加、插入或其組合而使胺基酸序列產生突變(變化)的情況。 在此的胺基酸序列的不同只要是保持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活性就被允許(活性多少可以有變動)。只要滿足此條件,胺基酸序列不同的位置就沒有受到特別限定,此外還可以在多個位置上產生不同。在此的多個例如是指相當於約小於總胺基酸的30%的數目,優選為相當於約小於20%的數目,更優選為相當於約小於10%的數目,進一步優選為相當於約小於 5%的數目,最優選為相當於約小於1 %的數目。即,等效蛋白質與序列號8的胺基酸序列例如具有約70%以上、優選約80%以上、更優選約90%以上、進一步優選約95%以上、最優選約99%以上的同源性。優選通過使保守性胺基酸取代產生在對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不是必需的胺基酸殘基中而獲得等效蛋白。在此的「保守性胺基酸取代」是指將某胺基酸殘基取代為具有同樣性質的側鏈的胺基酸殘基。胺基酸殘基根據其側鏈被分為鹼性側鏈(例如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酸性側鏈(例如天門冬氨酸、穀氨酸)、不帶電的極性側鏈(例如甘氨酸、天門冬醯胺、穀氨醯胺、絲氨酸、蘇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非極性側鏈(例如丙氨酸、纈氨酸、 亮氨酸、異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β分支側鏈(例如蘇氨酸、纈氨酸、 異亮氨酸)、芳香族側鏈(例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組氨酸)這幾種類別。保守性胺基酸取代優選為同一類別內的胺基酸殘基間的取代。「等效蛋白質」可以具有附加的性質。作為所述性質,例如可舉出與由序列號8所示胺基酸序列構成的蛋白質相比穩定性優異這樣的性質、只有在低溫和/或高溫時才發揮不同功能這樣的性質、最適PH不同這樣的性質等。在此,兩個胺基酸序列的同源性(% )可例如通過如下順序來確定。首先,以可進行最適比較的方式將兩個序列進行排列(例如,可以向第一序列導入空位而使與第二序列的序列的比對達到最造化)。當第一序列的特定位置的分子(胺基酸殘基)與第二序列中對應位置的分子相同時可以說該位置的分子相同。序列同源性是該兩個序列中共同的相同位置的數目的函數(即,同源性(%)=相同位置的數目/位置的總數X100),優選將在比對的最適化中所需要的空位的數目及尺寸也納入考慮。兩個序列的比較及同源性的確定可使用數學算法來實現。作為在序列比較中可利用的數學算法的具體例,有Karlin及 Altschul (1990)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7 :2264-68 中記載的、在 Karlin 和 Altschul (1993)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 :5873-77中進行了改變的算法,但並不限定於此。這種算法已被編入Altschul等在(1990) J. Mol. Biol. 215 :403-10中記載的NBLAST程序及 XBLAST程序(版本2. 0)。例如,如果在XBLAST程序中以score = 50、wordlength = 3進行BLAST多肽檢索,則可以得到同源性高的胺基酸序列。為了獲得用於比較的空位比對,可以利用在 Altschul 等(1997) Amino Acids Research 25(17) :3389-3402 中記載的 Gapped BLAST。在利用BLAST及Gapped BLAST時,可以使用對應程序(例如XBLAST及NBLAST)的預設參數。詳細而言例如請參考NCBI的網頁。作為可用於序列比較中的其它數學算法的示例,有Myers及Miller (1988) Comput Appl Biosci. 4 :11-17中記載的算法。這種算法例如已被編入可在GENESTREAM網絡伺服器(IGH Montpellier,法國)或ISREC伺服器中利用的ALIGN程序中。在胺基酸序列的比較中使用ALIGN程序時,例如可使用PAM120殘基質量表,使空位長罰分=12、空位罰分=4。兩個胺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可如下確定用GCG軟體包的GAP程序,使用Blossom62矩陣或PAM250矩陣,使空位加權=12、10、8、6或4,使空位長加權=2、3或4。本酶可以是更大的蛋白質(例如融合蛋白質)的一部分。作為在融合蛋白質中所添加的序列,例如可舉出多重組氨酸殘基之類的對純化有用的序列、確保重組生產時的穩定性的附加序列等。具有上述胺基酸序列的本酶可通過基因工程學方法容易地進行調製。例如,可用編碼本酶的DNA將適當的宿主細胞(例如大腸桿菌)進行轉化,回收在轉化體內表達的蛋白質,從而進行調製。對回收的蛋白質可根據目的而進行適當調製。如果由此得到本酶作為重組蛋白質,則可進行各種修飾。例如,如果將編碼本酶的DNA和其它適當的DNA插入同一載體而使用該載體進行重組蛋白質的生產,則能得到由連接有任意的肽乃至蛋白質的重組蛋白質所構成的本酶。此外,可以實施產生糖鏈和/或脂質的添加、或N末端或C末端加工之類的修飾。通過如上修飾可提取重組蛋白質、使純化簡化、或添加生物學功能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本發明的第2方面涉及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在一個方式中,本發明的基因包含編碼序列號7或8的胺基酸序列的DNA。該方式的具體例是由序列號6的鹼基序列所構成的DNA。但是,通常存在對編碼某蛋白質的DNA的一部分實施改變時,改變後的DNA編碼的蛋白質與改變前的DNA編碼的蛋白質具有同等功能的情況。S卩,DNA序列的改變對所編碼的蛋白質的功能沒有給與實質性的影響,所編碼的蛋白質的功能在改變前後得以維持的情況。因此,本發明作為其它方式提供具有與序列號6的鹼基序列等效的鹼基序列的、編碼具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的蛋白質的DNA(以下,也稱為「等效DNA」)。在此的「等效鹼基序列」是指雖然與序列號6所示的核酸一部分不同,但不會因該不同而使其編碼的蛋白質的功能(在此為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受到實質性影響的鹼基序列。等效DNA的具體例是對與序列號6的鹼基序列互補的鹼基序列在嚴謹性條件下進行雜交的DNA。在此的「嚴謹性條件」是指形成所謂特異性雜交而不形成非特異性雜交的條件。這種嚴謹型條件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例如可參考Molecular Cloning (Third Edition,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New York)、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edited by Frederick M. Ausubel et al. , 1987)進行設定。作為嚴謹性條件,例如可舉出使用雜交液(50%甲醯胺,10 XSSC (0. 15M NaCl,15mM檸檬酸鈉,pH 7. 0)、5 XDenhardt溶液、SDS、10%硫酸葡聚糖、10 μ g/ml的改性鮭魚精子DNA、50mM磷酸緩衝液(PH7. 5))在約42°C 約50°C下進行孵育,其後使用0. 1XSSC.0. 1% SDS在約 65°C 約70°C下進行清洗的條件。作為更優選的嚴謹性條件,例如可舉出作為雜交液使用 50% 甲醯胺、5XSSC(0. 15M NaCl, 15mM 檸檬酸鈉,ρΗ7· 0)、1 XDenhardt 溶液、SDSUO% 硫酸葡聚糖、IOy g/ml的改性鮭魚精子DNA、50mM磷酸緩衝液(pH7. 5)的條件。
作為等效DNA的其它具體例,可舉出由以序列號6所示的鹼基序列為基準而包含 1個或多個(優選1個 數個)鹼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添加或倒位的鹼基序列所構成的、 編碼具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的蛋白質的DNA。鹼基的取代、缺失等可以發生在多個部位。在此的「多個」因該DNA編碼的蛋白質的立體結構中胺基酸殘基的位置、種類的不同而異,但例如為2 40個鹼基、優選為2 20個鹼基、更優選為2 10個鹼基。如上所述的等效DNA例如可通過以下得到利用限制性內切酶處理、基於核酸外切酶或DNA連接酶等的處理、基於定位突變導入法(Molecular Cloning, Third Edition, Chapter 13,C old Spring Harbor Lab oratory Press, New York)或隨機突變導入法(Molecular Cloning, Third Edition, Chapter 13,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New York)的突變導入等,以包含鹼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添加和/或倒位的方式改變具有序列號6所示的鹼基序列的DNA,從而得到。並且,也可以利用紫外泳道照射等其它方法得到等效DNA。作為等效DNA的進一步的其它示例,可舉出由於SNP (單鹼基多型態)所代表的多型態而可確認如上鹼基的不同的DNA。本發明的基因可通過參考本說明書或所附序列表公開的序列信息,使用標準的基因工程學方法、分子生物學方法、生化學方法等調製成分離的狀態。具體而言,可適當地利用可對本發明的基因特異性雜交的低聚核苷酸探針·引物,從土芽孢桿菌APC9669的基因組DNA文庫或cDNA文庫、或從土芽孢桿菌APC9669的菌體內提取液進行調製。可使用市售的自動化DNA合成裝置等容易地合成低聚核苷酸探針 引物。應予說明,對用於調製本發明的基因的文庫的製作方法,例如可參考Molecular Cloning, Third Edition,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New York。例如,如果為具有序列號6的鹼基序列的基因,則可利用以該鹼基序列或其互補序列的整體或一部分為探針的雜交法進行分離。此外,可利用核酸擴增反應(例如PCR) 進行擴增及分離,該核酸擴增反應使用以對該鹼基序列的一部分進行特異性雜交的方式設計而成的合成低聚核苷酸引物。此外,也可以以序列號7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序列號6的鹼基序列的信息為基礎,通過化學合成而獲得作為目標的基因(參考文獻Gene,60(l), 115-127(1987))。下面示出本發明的基因的取得方法的具體例。首先,從土芽孢桿菌APC9669分離、 純化本酶(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得到與其部分胺基酸序列相關的信息。作為確定部分胺基酸序列的方法,例如將純化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直接按照常規方法供以利用Edman降解法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第 256 卷,第 7990 7997 頁(1981)〕進行胺基酸序列分析〔Protein S eq uencer 476A,Applied Biosystems公司制等〕。使蛋白質水解酶作用而進行限制性水解,將所得的肽片段進行分離純化,對所得的純化肽片段進行胺基酸序列分析,這是有效的。以如此得到的部分胺基酸序列信息為基礎,將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進行克隆。 例如可利用雜交法或PCR進行克隆。利用雜交法時,例如可使用Molecular Cloning (Third Edition,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New York)中記載的方法。利用PCR法時,可使用以下方法。首先,以產生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微生物的基因組DNA為模板,使用以部分胺基酸序列的信息為基礎設計的合成低聚核苷酸引物進行 PCR反應,獲得目標基因片段。PCR法是以PCR技術〔PCR Technology, Erlich HA編集,Stocktonpress社,1989年發行〕中記載的方法為基準進行的。進而,若對該擴增DNA片段使用通常所用的方法,例如雙脫氧鏈終止法來確定鹼基序列,則在經確定的序列中除了合成低聚核苷酸引物的序列以外還發現與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部分胺基酸序列對應的序列, 而可獲得目標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的一部分。以所得的基因片段為探針進一步進行雜交法等,從而能夠克隆編碼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全長的基因。在後述的實施例中,利用PCR法確定了編碼土芽孢桿菌APC9669生產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基因的序列。將編碼來源於土芽孢桿菌APC9669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基因的全鹼基序列表示為序列號6。此外,確定了該鹼基序列編碼的胺基酸序列(序列號7)。應予說明,與序列號7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對應的鹼基序列除了序列號6所記載的以外還存在多個。通過使用全鹼基序列得到明確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序列號6)的整體或一部分作為雜交用探針,從而可從其它產生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微生物的基因組DNA文庫或 cDNA文庫中篩選與序列號6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同源性高的DNA。同樣可以設計PCR用的引物。通過使用該引物進行PCR反應,能夠檢測出與上述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同源性高的基因片段,進而也可得到該基因整體。通過製備所得基因的蛋白質,測定其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從而可確認是否為編碼具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的蛋白質的基因。此外,通過將所得基因的鹼基序列(或其編碼的胺基酸序列)與上述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的鹼基序列(或其編碼的胺基酸序列)進行比較,從而也可核查基因結構、同源性,判定是否編碼具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的蛋白質。由於一級結構及基因結構得到明確,所以可以通過導入隨機突變或部位特異性突變而得到改變型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實施有1個或多個胺基酸殘基的缺失、添加、插入或取代中的至少一個的基因)。由此,可得到編碼具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而最適溫度、穩定溫度、最適PH、穩定pH、底物特異性等性質不同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基因。此外,可以基因工程學地製備改變型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在此,導入突變時的計劃可例如參考基因序列上的特徵性序列進行。特徵性序列的參考例如可通過考慮其蛋白質的立體結構預測、與已知蛋白質的同源性而進行。若例示導入隨機突變的方法,則作為化學處理DNA的方法,為使亞硫酸氫鈉作用而引發將胞嘧啶鹼基變換為尿嘧啶鹼基的轉換突變的方法〔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第 79 卷,第 1408 1412 頁(1982)〕,作為生化學方法, 為在存在〔α -S〕dNTP的情況下合成雙鏈的過程中引發鹼基取代的方法〔Gene,第64卷,第 313 319頁(1988)〕,作為使用PCR的方法,為向反應系加入錳進行PCR而降低核苷酸獲取的正確性的方法(Analytical Biochemistry,第2 卷,第347 353頁(1995)〕等。若例示導入部位特異性突變的方法,則為利用琥珀突變的方法〔缺口雙鏈(gapped duplex)法,Nucleic Acids Research,第 12 卷,第 24 號,第 9441 9456 頁(1984)〕、利用限制性內切酶的識別部位的方法(Analytical Biochemistry,第200卷,第81 88頁 (1992),Gene、第 102 卷,第 67 70 頁(1991)〕、利用 dut (dUTPase)和 ung(尿嘧啶 DNA 糖苷酶)突變的方法〔Kunkel 法,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第82卷,第488 492頁(1985)〕、利用使用了 DNA聚合酶和DNA連接酶的琥珀突變的方法〔Oligonucleotide-directed Dual Amber :0DA 法,Gene,第 152 卷,第 271 275 頁(1995),日本特開平7489262號公報〕、利用誘導了 DNA的修復系統的宿主的方法(日本特開平8-70874號公報)、利用催化DNA鏈交換反應的蛋白質的方法(日本特開平8-140685 號公報)、基於使用添加了限制性內切酶的識別部位的2種突變導入用引物的PCR的方法 (美國專利第5,512,463號)、基於使用具有非活化耐藥性基因的雙鏈DNA載體和2種引物的PCR的方法〔Gene,第103卷,第73 77頁(1991)〕、利用琥珀突變的PCR的方法〔國際公開W098/02535號公報〕等。通過使用市售的試劑盒,也能將部位特異性突變容易地導入。作為市售的試劑盒,例如可使用以下試劑盒使用缺口雙鏈法的Mutan (註冊商標)-G(寶酒造公司制)、 使用Kunke 1法的Mutan (註冊商標)-K (寶酒造公司制)、使用ODA法的Mutan (註冊商標)-EXpreSSKm(寶酒造公司制)、使用突變導入用引物和來源於強烈火球菌(Pyrococcus furiosus)的 DNA 聚合酶的 QuikChangeTM 定點突變試劑盒(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Kit)〔STRATAGENE公司制〕等,此外,作為利用PCR法的試劑盒,可使用TaKaRa LA聚合酶鏈反應在體外突變試劑盒(PCR in vitro Mutagenesis Kit)(寶酒造公司制)、Mutan(註冊商標)-Super Express Km(寶酒造公司制)等。如此地,通過本發明提供了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一級結構及基因結構,從而可廉價且高純度地進行具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的蛋白質的基因工程學製備。(重組載體)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涉及含有本發明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的重組載體。本說明書中的術語「載體」是指能將插入該載體的核酸分子輸送至細胞等靶內的核酸分子,對其種類、形態沒有特別限定。因此,本發明的載體可以採用質粒載體、粘粒載體、噬菌體載體、病毒載體(腺病毒載體、腺伴隨病毒載體、逆轉錄病毒載體、皰疹病毒載體等)的形態。根據使用目的(克隆、蛋白質的表達),還考慮宿主細胞的種類,而選擇適當的載體。若舉出載體的具體例,則有以大腸桿菌為宿主的載體(M13噬菌體或其變異體、λ噬菌體或其變異體、PBR322或其變異體(pB325、pAT153、pUC8等)等)、以酵母為宿主的載體 (pYepSecUpMFa, pYES2等)、以昆蟲細胞為宿主的載體(pAc、pVL等)、以哺乳類細胞為宿主的載體(pCDM8、pMT2PC等)等。本發明的重組載體優選為表達載體。所謂「表達載體」是指能將插入該表達載體的核酸導入到目標細胞(宿主細胞)內,且能在該細胞內使之表達的載體。表達載體通常包含所插入核酸的表達所需的啟動子序列、促進表達的增強子序列等。也可以使用包含選擇標記的表達載體。在使用所述表達載體時,可利用選擇標記確認有無表達載體的導入(及其程度)。本發明的基因的向載體的插入、選擇標記基因的插入(需要的情況下)、啟動子的插入(需要的情況下)等可使用標準的重組DNA技術(例如可參考Molecular Cloning, Third Edition, 1. 84,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New York,是使用限制性內切酶及DNA連接酶的公知方法)進行。(轉化體)本發明還涉及導入有本發明的基因的宿主細胞(轉化體)。在本發明的轉化體中,本發明的基因會作為外源性分子存在。本發明的轉化體優選通過使用上述本發明載體的轉染乃至轉化而調製。轉染、轉化可通過磷酸鈣共沉降法、電穿孔(Potter,H. et al., Proc. Natl. Acad. ki. U. S. Α. 81,7161-7165(1984))、脂質體(Feigner, P. L. et al.,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84, 7413-7417 (1984))、顯微注射(Graessmann, Μ. &Graessmann, Α.,Proc. Natl. Acad. Sci. U. S. Α. 73,366-370 (1976))、Hanahan 的方法(Hanahan, D., J. Mol. Biol. 166,557-580(1983))、乙酸鋰法(Schiestl, R. H. et al.,Curr. Genet. 16, 339-346(1989))、原生質體-聚乙二醇法(Yelton, M. M. et al.,Proc. Natl. Acad. Sci. 81, 1470-1474(1984))等實施。宿主細胞只要是能表達本發明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就沒有受到特別限定,例如可從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lus)、地衣芽孢桿菌(Bacillus likemiformis)、環狀芽孢桿菌(Bacillus circulans)等芽孢桿菌(Bacillus)屬細菌;乳球菌(Lactococcus)、 乳桿菌(Lactobacillus)、鏈球菌(Str印tococcus)、明串珠菌(Leuconostoc)、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等乳酸菌;大腸桿菌(Escherichia)、鏈黴菌(Streptomyces)等其它細菌;酵母菌(Saccharomyces)、克魯維酵母(Kluyveromyces)、念珠菌(Candida)、 圓酵母菌(Torula)、球擬酵母屬(Torulopsis)等酵母;米麴黴(Aspergillus oryzae)、 黑麴黴(Aspergillus niger)等麴黴(Aspergillus)屬,青黴(Penicillium)屬,木黴 (Trichoderma)屬,鐮刀菌(Fusarium)屬等絲狀菌(真菌)等中進行選擇。(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製備方法)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製備方法。本發明的製備方法的一個方式中,進行培養具有生產本酶(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能力的土芽孢桿菌屬的微生物的步驟(步驟(1))、及從培養後的培養液和/或菌體回收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步驟(步驟 0))。步驟(1)中的土芽孢桿菌屬微生物只要具有生產本酶的能力就沒有受到特別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上述土芽孢桿菌APC9669。培養方法及培養條件只要是能夠生產目標酶就沒有受到特別限定。即,以生產本酶為條件,可適當設定適於培養所用微生物的方法、 培養條件。作為培養方法,可為液體培養、固體培養中的任一種,但優選利用液體培養。以液體培養為例對其培養條件進行說明。作為培養基,只要是所用微生物可生長的培養基就可任意使用。例如,可使用添加有葡萄糖、蔗糖、龍膽二糖、可溶性澱粉、甘油、糊精、糖蜜、有機酸等碳源,進而添加有硫酸銨、碳酸銨、磷酸銨、乙酸銨的培養基;或者使用添加有蛋白腖、酵母提取物、玉米漿、酪蛋白水解物、麥糠、肉分離物等氮源,進而添加有鉀鹽、鎂鹽、鈉鹽、磷酸鹽、錳鹽、鐵鹽、鋅鹽等無機鹽的培養基。為了促進所用微生物的生長,可以向培養基中添加維生素、胺基酸等。培養基的PH例如調整為約3 10、優選為約7 8左右,培養溫度通常為約10 80°C、優選為約30 65°C左右,在需氧條件下培養1 7天、優選2 4天左右。作為培養方法,例如可利用振蕩培養方法,利用發酵罐的需氧深層培養方法。在以上條件下進行培養後,從培養液或菌體回收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步驟(2))。 從培養液回收時,例如可通過將培養上清進行過濾、離心處理等而去除不溶物,然後通過適當組合利用超濾膜的濃縮、硫酸銨沉澱等鹽析、透析、離子交換樹脂等各種層析等來進行分離、純化,從而得到本酶。另一方面,從菌體內回收時,例如可將菌體通過加壓處理、超聲波處理等進行破碎後,與上述同樣地進行分離、純化,從而得到本酶。應予說明,也可以利用過濾、離心處理等預先從培養液回收菌體,然後進行上述一系列工序(菌體的破碎、分離、純化)。應予說明,對表達的確認、表達產物的確認,使用針對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抗體進行是簡便的,但也可以通過測定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而進行表達的確認。本發明的其它方式中,使用上述轉化體製備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在該方式的製備方法中,首先,在產生被導入該轉化體的基因所編碼的蛋白質的條件下培養上述轉化體 (步驟(i))。對於各種載體宿主系統,轉化體的培養條件是公知的,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容易地設定適合的培養條件。培養步驟之後,回收所生產的蛋白質(即,麥芽三糖基轉移酶) (步驟(ii))。關於回收及其後的純化,與上述方式的情況同樣地進行即可。對本酶的純化度沒有受到特別限定。此外,最終形態可以是液體也可以是固體 (包括粉體)。(酶製劑)本發明的酶例如以酶製劑的方式被提供。酶製劑除了有效成分(本發明的酶)之外還可以含有賦型劑、緩衝劑、懸浮劑、穩定劑、保存劑、防腐劑、生理鹽水等。作為賦型劑, 可以使用澱粉、糊精、麥芽糖、海藻糖、乳糖、D-葡萄糖、山梨糖醇、D-甘露醇、白糖、甘油等。 作為緩衝劑,可以使用磷酸鹽、檸檬酸鹽、乙酸鹽等。作為穩定劑,可以使用丙二醇、抗壞血酸等。作為保存劑,可以使用苯酚、苯扎氯銨、苯甲醇、氯丁醇、對羥基苯甲酸甲酯等。作為防腐劑,可以使用乙醇、苯扎氯銨、對羥基苯甲酸、氯丁醇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用途)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食品的製備、加工方法作為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本酶) 的用途。本發明的製備、加工方法中,使本酶作用於含具有^-1,4糖苷鍵的多糖類和/或低聚糖類的食品或食品原料,而改善該食品的功能性。作為食品的例子可舉出麵包、米飯、 餅。作為食品原料的例子可舉出各種含澱粉、直鏈澱粉、支鏈澱粉、麥芽低聚糖的原料。對原料的純度沒有特別限定,也可以使本酶作用於與其它物質混雜狀態下的原料。此外,也可以使本酶同時作用於兩種以上的原料。
實施例 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活性是如下測定的。即,向含麥芽四糖(林原生物化學研究所制)的lOmmol/L MES緩衝液(pH6. 5) 2mL中添加酶溶液0. 5mL,在40°C下放置60分鐘。放置後,在沸騰水浴中加熱5分鐘,然後在流水中冷卻。將所生成的葡萄糖利用Glucose CII-Test Wako (和光純藥制)進行定量。將在本條件下1分鐘內在2. 5mL反應液中生成 1 μ mol葡萄糖的酶量設為1個單位。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活性是與上述 一起如下進行確認的。即,向含10.3mmol/L麥芽四糖(林原生物化學研究所制)的5mmol/L乙酸緩衝液(pH6. 0)985 μ L添加1. Ou/mL酶溶液15 μ L,50°C下放置1、2、3小時。放置後,在沸騰水浴中加熱5分鐘,然後在流水中冷卻。將冷卻的反應液使用陽離子樹脂、陰離子樹脂適當脫鹽,以HPLC進行反應液的分析。HPLC裝置為島津製作所制「ftOminence UFLC」,柱為三菱化學制「MCI GEL CK04S」,洗脫液為水,流速0. 4mL/分鐘,利用差示折射計檢測,進行分析。將所得底物和產物的面積%換算成摩爾量,計算消耗速度和生成速度。在純化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情況下,例如,生成速度比成為7糖3糖=約92 約8。1.來源於土芽孢桿菌株APC9669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生產和純化使用表1所示組成的液體培養基,將土芽孢桿菌株APC9669進行45°C、2天的振蕩培養。將所得的培養上清液用UF膜(AIP-1013D,旭化成制)濃縮5倍後,以成為50%飽和濃度的方式添加硫酸銨。將沉澱部分再次溶解於含5mmol/L氯化鈣的20mmol/L Tris-鹽酸緩衝液(PH8. 0),接著以最終濃度成為0. 5mol/L的方式添加硫酸銨。將所生成的沉澱用離心分離去除後,供於用含0. 5mol/L硫酸銨和5mmol/L氯化鈣的20mmol/L Tris-鹽酸緩衝液(ρΗ8· 0)進行了平衡化的 HiLoac^6/10Phenyl Sepharose HP 柱(GE Healthcare 制), 利用0. 5mol/L到Omol/L的硫酸銨泳道性濃度梯度,使吸附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蛋白質進行洗脫。[表1]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生產培養基
權利要求
1.一種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具有作用於具有α-1,4糖苷鍵的多糖類和低聚糖類而使麥芽三糖單元轉移至糖類的活性,在使該酶對作為底物的麥芽四糖進行作用時,在底物濃度為0.67% (w/v) 70% (w/v)的整個範圍中,麥芽七糖生成速度與麥芽三糖生成速度之比成為9 1 10 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其中,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為來源於微生物的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其中,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為來源於土芽胞桿菌屬微生物的酶。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其中,土芽胞桿菌屬微生物為土芽胞桿菌 (Geobacillus SP.) APC9669,保藏號為 NITEBP-770。
5.一種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具備下述的酶化學性質(1)作用作用於具有α-1,4糖苷鍵作為鍵合方式的多糖類和低聚糖類而使麥芽三糖單元轉移至糖類;(2)底物特異性作用於可溶性澱粉、直鏈澱粉、支鏈澱粉、麥芽四糖、麥芽五糖、麥芽六糖,而不作用於α-環糊精、β-環糊精、Y-環糊精、麥芽三糖、麥芽糖;(3)分子量約83000,SDS-PAGE 法。
6.一種酶製劑,以權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為有效成分。
7.一種具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產生能力的微生物,是土芽胞桿菌(GecAacillus SP.) APC9669或其突變菌,土芽胞桿菌APC9669的保藏號為NITE BP-770。
8.一種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由序列號8的胺基酸序列、或顯示麥芽三糖基轉移活性的片段所構成。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其中,由包含序列號6的序列的DNA所編碼。
10.一種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由選自以下(a) (e)中的任一種DNA所構成(a)編碼序列號7或8的胺基酸序列的DNA;(b)包含序列號6的序列的DNA;(c)對於與序列號6的序列互補的序列在嚴謹性條件下進行雜交的DNA;(d)作為序列號6的序列的DNA序列簡併物的DNA;(e)由以序列號6的序列為基準而包含1個或多個鹼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添加或倒位的序列所構成的、編碼具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活性的蛋白質的DNA。
11.一種重組載體,包含權利要求10所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重組載體,其中,所述重組載體是表達載體。
13.一種轉化體,導入有權利要求10所述的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
14.一種轉化體,導入有權利要求11或權利要求12所述的重組載體。
15.如權利要求13或權利要求14所述的轉化體,其中,所述轉化體是細菌細胞、酵母細胞或真菌細胞。
16.一種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和O)、或步驟(i)和(ii)(1)培養具有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產生能力的土芽胞桿菌屬微生物的步驟,(2)從培養後的培養液和/或菌體回收麥芽三糖基轉移酶的步驟;(i)將權利要求13 15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化體在產生所述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的條件下進行培養的步驟,( )回收所產生的所述蛋白質的步驟。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土芽孢桿菌屬微生物為土芽孢桿菌 (Geobacillus SP.)APC9669。
18.權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酶或權利要求6所述的酶製劑的使用,用於製備、 加工包含具有α-1,4糖苷鍵的多糖類或低聚糖類的食品。
19.一種食品或食品材料,通過使用權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酶或權利要求6所述的酶製劑而功能性得到改善。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的糖基轉移酶及其用途,其在可用於食品加工等中的條件下催化麥芽三糖單元的糖基轉移反應。本發明提供一種麥芽三糖基轉移酶,其具有作用於具有α-1,4糖苷鍵的多糖類和低聚糖類而使麥芽三糖單元轉移至糖類的活性,在使之對作為底物的麥芽四糖進行作用時,在底物濃度為0.67%(w/v)~70%(w/v)的整個範圍中,麥芽七糖生成速度與麥芽三糖生成速度之比成為9∶1~10∶0。
文檔編號C12N5/10GK102510900SQ20108002933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1日
發明者岡田正通, 山口莊太郎, 長屋美穗 申請人:天野酶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