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魔鬼死了後會怎樣(一個人害死天使)
2023-05-26 07:52:29 1
這部電影被譽為是世界第二好看的監獄電影,因為第一名,被導演自己的另一部作品給搶佔了——《肖申克的救贖》。不僅如此,兩部電影也共享同一個編劇——大名鼎鼎的史蒂芬金,故事素材就來自他的同名小說《綠裡奇蹟》。
《綠裡奇蹟》
很多人都說《綠裡奇蹟》好看,但它究竟在講些什麼?
主創團隊(導演、編劇、主演)
這一期半隻貓為為您解讀
感謝您對半隻貓的支持
直視人生的終極話題——死亡生與死之間有一段最後的距離。這段距離,對於戰場上的士兵來說,是眼前敵軍火力網控制的範圍;對於醫院裡的病危者來說,是從病床到太平間的走廊;對於冷山監獄的死刑犯來說,則是從牢房通往電椅室之間的綠色通道。
綠色通道——綠裡
《綠裡奇蹟》描寫的,也許是人們最不願意面對的自然法則——死亡。
死亡,是不是對人類最嚴厲的刑罰?也許是的。看到犯人在接受電刑時的煎熬,所有人唯恐避之不及。
在《綠裡奇蹟》,生和死重新渲染上了不同的色彩。
在這裡,死亡對有些人來說,是懲罰,對有些人來說,卻是恩賜。
電影敘述了一次又一次非比尋常的生死,也一次又一次將主題推向高潮。
小女孩之死
小女孩的玩具玩偶
電影的開端,便是一雙小女孩的命案。這對年輕的生命,還未閱歷過世間的冷暖,就夭折在了殺人犯的手中。
孩童的死亡,在任何國度都叫人扼腕痛惜。人們容不得一塵不染的純淨心靈就此隕滅,而罪惡的靈魂卻依舊在人世間逍遙法外。
如果死亡是一種罪責,無辜的孩子,是最不應該遭到責罰的。在電影裡,更叫人難以釋懷的,是女孩們因為彼此之間的愛,而遭受磨難。世間竟有如此豈有此理之事,讓人痛心疾首,卻又百般無奈。
科菲也來不及救他們
印第安裔犯人之死
印第安犯人
接著是印第安裔犯人的死刑。獄警們在行刑之前,一絲不苟地將刑具擦洗乾淨,小心翼翼地將犯人支開後,像春晚開演前一般進行排練預演。臨刑時刻,電椅前人們正襟危坐,沒有大聲的喧譁。根據犯人的信仰,安排了相應的牧師超度靈魂。宛如置身於教堂,而非刑場。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莊重的儀式感讓即將離開的靈魂也變得厚重了。
儀式感
也許此人範有滔天大罪,但隨著此人生命的消散,此人的罪孽也已經償還。這是綠裡的獄警們秉持的價值觀——世上還有什麼事情比生死還要大呢。
我們見慣了隆重的葬禮,悲歌,弔唁,披麻戴孝。也不要遺忘了,人在步入死亡的最後關頭同樣不該少了儀式感。
戴爾之死
然後,是犯人戴爾的死。影片最讓人毛骨悚然的一次非自然死亡。
當其他的獄警們都在竭盡所能平復著戴爾的心靈時,關係戶佩西卻把刑場變成了自己公報私仇的屠宰場。
火焰從遮著臉的面罩中竄出來,像口吐火舌的魔鬼
如同魔鬼
在場的人似乎都見到了地獄裡才應該有的景象。本應該在一瞬之間完成的生死交接,由於佩西的一念之差而被延長,死亡變為了可怕的現在進行時。
然而,保羅和其他獄警們卻沒有權利終止這樣的鬧劇,因為戴爾的刑罰是接受電刑直到死去。保羅既沒有權利讓戴爾留在人間,也沒有權利讓戴爾迅速離世。他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保持電刑的繼續,並祈禱這一切能儘早結束,做好一個生與死的旁觀者。
比利之死
壞小子比利
這之後,死神找到了壞小子比利,死亡於他而言只是遲早的事情,可話說回來,正義永遠也不嫌早。從第一次見到比利時,就沒有發現他對死亡有任何的敬畏。一系列瘋癲狂妄的行為,無不讓人感覺到他在世上多呆一秒都是多餘。
奧利給
可即便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他也有生的權利,至少,這個權利能保持到死刑之前。未到這一時刻,獄警們就必須想方設法保護他的周全,維護他生的權利,諷刺至極。
但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是欺軟怕硬的佩西舉槍結束了比利的生命,正所謂惡有惡報,能見到罪有應得的惡人互相廝殺,也算是大快人心。
佩西嚇尿
佩西之「死」
而佩西,這個跳梁小丑,也找到了屬於他的最佳歸宿——精神病院。對於他的終極懲罰,不是明明白白的死去,而是渾渾噩噩的活著。
科菲之死
最讓人痛心疾首的,還是黑大漢科菲的死。這個黑色天使,並沒有在人間留下任何的罪孽,卻因為別人的過錯,陪上了自己的性命。
治好了保羅的病痛,救活了垂死的金格先生,醫好了監獄長妻子的絕症,我相信在這之前,科菲的善行還遠不止於此。
保羅的前列腺好了
科菲的能力讓他可以帶走別人的苦難,代價是,苦難要留在他自己的身上,以至於留在身上的疤痕太多,有些連自己都已經無法記清。
保羅曾設法幫助科菲洗脫罪名或逃出生天,然而科菲卻沒有半點對塵世的留戀了。他嘗盡了世間冷暖,並飽含失望。他可以忍受痛苦,卻無法忍受人們利用彼此的愛來行惡。這讓他曾經的付出顯得如此徒勞。這樣的一個世界,還值得被救贖嗎?
科菲說他怕黑,死亡難道不是世界上最長最深的黑暗嗎?如果不是對這個世界失望透頂,誰才會放棄長生不老,投身自己最為恐懼的事情呢。
科菲怕黑
死刑執行的時刻,科菲依舊還背負著姦殺女童的罪名,臺下坐著咒罵自己的女童家人。
女孩的家屬最後一刻也不知道誰是真兇
獄警們雖然拿不出切實的證據,但都堅信科菲的清白,伴著熱淚無可奈何地陪科菲走完了塵世的最後一段。
此時的死亡,對科菲來說,反而成為了一種獎賞。他心滿意足地看完黑白色的電影,聽男主人公唱著關於天堂的歌詞,那,才是科菲應該去的地方啊。
科菲最後看的黑白電影
可是比死亡更沉重的,其實是活著保羅在執行完科菲的死刑之後,從此離開了監獄。
一個每日與生死相伴,早已看淡生死的人,竟然又重新對這件事情如此介意起來。
是啊,換是誰能不介意呢?
「當我在大限之日,在上帝面前接受審判,問我為什麼毀了他的神跡,我該怎麼回答?」保羅曾這樣顫顫巍巍地詢問科菲。
他親手送走的,是塵間的天使,是幫助過自己,幫助過朋友,嘗試幫助所有人的天使。
曾幾何時,他舉行莊重的儀式,幫助有罪的人洗淨心靈。但他對科菲做的事情,又該如何進行定義呢。儘管科菲告訴保羅,他是在行善,但對一個真正善良的人來說,又怎可能輕易過得了這個坎呢。
數十年後,保羅發現自己獲得了比他人更長的壽命,在常人看來,這一定就是上帝對保羅的善良給予的恩賜吧。
保羅比常人老去更慢
我們嚮往永恆,覺得它無比美好。如果能夠真正獲得永恆,相信只有傻子才會感到沮喪吧。
可在硬幣的另一面,長生不老卻讓保羅一次又一次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兄弟、妻子、孩子、親戚離自己而去。最終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孤獨地等待不知哪天才會到來的終點。
孤獨終老
因為心中有愛,永生也變成了殘酷的懲罰。
看完《綠裡奇蹟》,讓我不由想起來了一部特別的電影,以及一款別具一格的遊戲。他們殊途同歸地用獨到的視角觀察著生與死。
死亡,終極話題
關於生與死的彩蛋電影,是2006年的法國電影《復活》
復活(或者譯為「復興」)
一部黑白畫風的真人動畫電影。風格化比《罪惡都市》有過之而無不及。
故事講述了未來的巴黎,強大的基因技術正控制著人們的生活。一家名叫「阿瓦隆」的公司打著「健康、美麗、長壽」的廣告,輕而易舉地將人們最原始的欲望轉化為源源不斷的財富。而在喧囂背後,更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永生。雖然被人們一再藏匿,卻經不住主人公一層又一層的抽絲剝繭,最終浮出水面。原來人類早已破解了永生的密碼,但人類的念想卻把永生解讀出了無數種的含義。
千頭萬緒,最終揭示出一個道理——因為有了死亡,生命才變得更加珍貴。沒有死亡,生命毫無意義。
正如綻放的煙花和天上的星星,因死亡而格外美麗。
永恆固然可貴,但如果將永恆放在任何公式的分母,等式之後都將無限接近於虛無。
遊戲,是黑島工作室的經典力作《異域鎮魂曲》
異域鎮魂曲
遊戲中沒有拯救世界或者與邪惡作戰的宏大情節,有的只是人物內心的掙扎和衝突。
主角——無名氏
玩家扮演的,不像其它RPG那樣,是英俊小生或千嬌靚女,而是一具遍體鱗傷的醜陋殭屍,名叫「無名氏」。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死而復生後,無名氏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記憶,遊戲的開始,就是無名氏獨自一人從冰冷的停屍臺上再次醒來。按照遊戲的設定,無名氏永遠不會死亡,在死亡侵襲的瞬間他會再次復活,不朽的生命在多元宇宙已度過了無窮個紀元,曾以千萬種不同化身存在過。
你和你的隊友
為了找回失落的記憶,為了尋找完整的自我,為了解開自己死而不朽的謎題,無名氏開啟了一場探索生死之謎的異域之旅。
主角一點也不醜
《異域鎮魂曲》是遊戲比較接地氣的譯法,但真實的遊戲名字中,還有一個詞——折磨。遊戲用30多個小時的時間,講述了不朽對一個人帶來的肉體與心靈的折磨。
正如遊戲想要表達的——「Time is not your enemy, forever is」 時間不是你的敵人,永恆才是。
Torment——折磨
#經典電影##電影解說##懸疑##電影##奧斯卡#
感謝您對半隻貓的支持
你是怎麼看待「生與死」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