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09:53:56 1
專利名稱: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安裝在汽車等的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現有的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可例舉日本專利公開公報 特開平9一263151號。如圖1所示,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100, 包括可自由搖動地設置在變速機構本體(未圖示)的杆本體IOI。所 述杆本體101包括臂部102和安裝在所述臂部102下端的軸部103, 在所述臂部102的軸向設置有杆插入孔104,正交於所述軸向設置有 可穿過所述杆插入孔104的定位銷插入孔(未圖示)。所述杆插入孔 104的前端直徑逐漸變小,杆105和彈簧106從所述臂部102的下端 插入所述杆插入孔104。穿過所述定位銷插入孔(未圖示),定位銷 107插入已插入所述杆插入孔104的所述杆105,並且通過壓配合固 定在所述杆105。己插入所述杆插入孔104的所述彈簧106的下端, 由所述軸部103的彈簧保持突起103a所保持。通過所述彈簧106的 彈簧彈力,將所述杆105壓向上方。
通過如上所述結構,在對設置在所述杆本體101上端的手柄按鈕 (未圖示)進行下壓操作時,通過所述下壓操作,所述杆105抵抗所
述彈簧106而向下移動。從而,所述定位銷107與所述杆105同時向 下移動。通過所述定位銷107的向下移動,使所述杆本體101可搖動, 並改變所述杆本體101的移動位置。
然而,在上述現有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100,為使所述杆105 和所述彈簧106從所述杆本體101的下端插入所述杆本體101的所述 杆插入孔104,將所述杆本體101分為所述臂部102和所述軸部103。 因此,所述變速杆裝置100存在所述杆本體101需要由兩個部分即所 述臂部102和所述軸部103構成的問題,同時由於在插入所述插入杆 105和所述彈簧106後,所述臂部102和所述軸部103需為可相互安 裝的結構,從而所述杆本體101還存在結構複雜的問題。
因此,為解決上述問題的不足,本發明以提供可提高所述杆本體 的安裝性能和可實現所述杆本體結構的簡單化的自動變速機的變速 杆裝置為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實現的。本發明的第1方面涉及一種 的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包括杆本體,包括沿中心軸設置的杆 插入孔,和在正交於所述中心軸的方向穿過所述杆插入孔的接受部件 插入孔,由變速機構本體以可搖動地支持;壓縮杆,從所述杆本體的 下端插入所述杆插入孔;彈簧,從所述杆本體的下端插入所述杆插入 孔,將所述壓縮杆壓向所述杆本體的上端;彈簧接受部件,由板狀部 件所構成,插入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包括用於保持所述彈簧下端的 凹部。
本發明的第2方面,根據所述第1方面的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 置,其中,所述彈簧接受部件,包括縫隙,所述縫隙設置於將所述彈 簧接受部件插入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的方向,使將從下方插入所述杆 插入孔的彈簧上推夾具能夠進一步插入所述縫隙。
本發明的第3方面,根據所述第1方面的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
置,其中,所述凹部的截面形狀與所述杆插入孔的截面狀幾乎一致, 所述彈簧接受部件是以如下方式構成的,g卩,在所述彈簧接受部件設 置於,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完全插入所述彈簧部件插入孔的位置(以 下簡稱"插入完成位置")時,所述凹部的中心位於所述杆插入孔的 中心位置。
本發明的第4方面,根據所述第1方面的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 置,其中,所述彈簧接受部件的上面和下面具有不同的形狀,所述接 受部件插入孔的開口部,具備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的所述上面及所述 下面的截面形狀對應的形狀。
本發明的第5方面,根據所述第2方面的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 置,其中,所述杆本體包括停止部,所述停止部位於所述接受部件插 入孔內,且在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設置在插入完成位置時,緊靠所述 縫隙的最裡面。
在本發明的第1方面,通過所述彈簧接受部件接受容納於所述杆 本體內的所述彈簧的下端,使所述軸部以與所述杆本體結合的方式形 成。因此,無需進行如上述現有技術中所述之在所述杆本體安裝所述 軸部的操作。並且,也無需設計將所述軸部安裝在所述杆本體的安裝
結構。通過如上所述,可提高所述杆本體的安裝性能和可實現結構的 簡單化。而且,因所述彈簧的下端部保持了插入所述彈簧接受部件的 凹部的狀態,所述彈簧用於防止所述彈簧接受部件脫落。因此無需另 行考慮所述彈簧接受部件的防脫落對策。並且,因所述彈簧的下端由 所述凹部的底面或通過所述平面所保持,從而可提高由所述彈簧接受 部件保持彈簧的可靠性,並且可使所述彈簧伸縮時的運轉更為穩定。
在本發明的第2方面,除第1方面所述的發明效果之外還有如下 效果,g卩,使所述彈簧接受部件插入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的操作變為 簡單。這是由於所述彈簧由已插入所述杆插入孔的所述彈簧上推夾具 所壓縮,在插入有所述彈黌上推夾具的狀態下,可將所述彈簧接受部 件插入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中。
在本發明的第3方面,除所述第1或第2方面所述的發明效果之 外還有如下效果,S卩,可容易、安全地進行凹部的定心操作。這是由 於,在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完全插入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時,所述凹 部位於所述杆插入孔的中心位置。
在本發明的第4方面,除所述第1 第3方面中的任一所述的發
明效果之外還有如下效果,即,可防止所述彈簧接受部件倒置地插入 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這是由於在倒置地插入時,所述彈簧接受部件 設置成不能完全插入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
根據本發明的第5方面,除第2方面所述的發明效果之外還有如 下效果,即,可簡單化所述彈簧接受部件的結構。這是由於所述杆本 體包括所述停止部,所述停止部設置成用於進入插入所述接受部件插
入孔的所述彈簧接受部件的縫隙,通過使所述停止部緊靠所述縫隙的 最裡面,所述停止部可限制進入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的所述接受部件 的插入,該結構能夠使所述縫隙具有將所述彈簧上推夾具(未圖示) 和所述彈簧接受部件同時插入的功能,和所述彈簧接受部件的凹部的 定心功能。
圖1表示根據現有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的主要部位的分解 透視圖2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為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的主 視圖3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為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的側 視圖4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為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的圖 2的IV-IV向剖視圖5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為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的圖 3的V-V向剖視圖6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為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的圖 4的VI-VI向剖視圖7A 7C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圖7A是彈簧接受部件的俯視 圖,圖7B是彈簧接受部件的主視圖,圖7C是圖7B的VIIC-VIIC向 剖視圖8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是用於說明杆本體的安裝順序的
分解透視圖9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是用於說明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
插入所述杆本體的狀態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更為詳細的說明。
其中,圖2 圖9分別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圖2是自動變 速機的變速杆裝置的主視圖,圖3是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的側視 圖,圖4是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的圖2的IV-IV向剖視圖,圖5 是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的圖3的V-V向剖視圖,圖6是自動變 速機的變速杆裝置的圖4的VI-VI向剖視圖,圖7A是彈簧接受部件 的俯視圖,圖7B是所述彈簧接受部件的主視圖,圖7C是所述彈簧
接受部件的圖7B的vnc-vnc向剖視圖,圖8是用於說明杆本體的
安裝順序的分解透視圖,圖9是用於說明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插入所 述杆本體的狀態的透視圖。並且,在以下實施例中以所述杆本體的前 端設為上方,以所述杆本體的後端設為下方。
如圖2 圖5所示,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l,包括固定於車 體的變速機構本體2,和通過所述變速機構本體2突設於上方的操作 杆3。
所述變速機構本體2,包括軸支承部4和設置成可覆蓋所述軸支 承部4的上面的本體支架5。在所述本體支架5的上面形成有操作杆 移動孔7,並且在所述本體支架5的左右側分別設置有包括杆位置限 制部9,9 (如圖2所示)的定位孔8,8。 所述操作杆3,包括杆本體10和固定於所述杆本體10上端部的 手柄11。在所述手柄11設置有用於解除所述操作杆3的鎖定的手柄 按鈕12。如圖2 圖5及圖8所示,所述杆本體10為直式,在單軸方向 由所述變速機構本體2以可搖動地支持。所述杆本體10,包括金屬 制的筒部13和在所述筒部13的下端一體固定而成的合成樹脂制的基 部14。在所述基部14 一體形成有筒狀的軸部14a。所述軸支承部4 可搖動地支持所述軸部14a。在所述杆本體10的筒部13及基部14的軸向設置有杆插入孔15。 所述杆插入孔15在所述杆本體10的上端和下端設置有開口 。所述杆 插入孔15的下端尺寸設置成稍微大於在後敘述的彈簧22的直徑。並 且,所述杆插入孔15的上端直徑小於下端直徑。在正交於所述杆本體10的所述筒部13和基部14的軸向,設置 有穿過所述杆插入孔15的定位銷插入孔16,和在所述定位銷插入孔 16下方、同樣地穿過所述杆插入孔15的接受部件插入孔17。所述定 位銷插入孔16的高度尺寸設置成充分大於在後敘述的定位銷24的高 度尺寸。在所述杆本體10的杆插入孔15,設置有壓縮杆19、所述定位銷 24、所述彈簧22及彈簧接受部件30。所述壓縮杆19由兩個部分構 成,即上杆20和下杆21。並且,在所述上杆20上進一步設置有推 杆23。在所述推桿23的上端面形成有凸輪面23a。所述凸輪面23a, 設置成通過所述手柄按鈕12的下壓操作,可實現所述推桿23的向下 方的位置變換。在所述上杆20的下端部的內側設置有嚙合孔20a和穿過所述齧 合孔20a的導向槽20b,在所述下杆21的上端部的內側設置有嚙合 孔21a和穿過所述嚙合孔21a的導向槽21b。所述定位銷24穿過所述定位銷插入孔16,介於所述上杆20和 所述下杆21之間。所述定位銷24分別與所述上杆20和所述下杆21 的各導向槽20b, 21b嚙合。並且,在所述定位銷24的上端部和下端 部,分別設置有嚙合突起24a, 24b。所述嚙合突起24a向上突出,所 述嚙合突起24b向下突出。所述上下的各嚙合突起24a, 24b,分別 與所述上杆20和所述下杆21的各嚙合孔20a, 21a嚙合。所述定位 銷24,設置成通過所述上下的嚙合突起24a, 24b分別與所述上杆20 和所述下杆21嚙合,從而可防止其從所述杆本體10脫落。所述定位 銷24的所述兩端部,在所述杆本體10安裝在所述變速機構本體2的 狀態下,分別與所述定位孔8的所述杆位置限制部9, 9嚙合。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通過從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17插入,設 置在所述杆插入孔15。如圖7A 7C中詳細表示,所述彈簧接受部件 30由板狀部件所構成,且包括通過在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插入所 述接受部件17的方向所形成的縫隙30a所分割而分為兩部分的插入 杆部30b, 30b,和與所述插入杆部30b, 30b連接的後方連接部30c, 和突設於所述後方連接部30c的上面的突起部30d。各插入杆部加b, 30b的分為兩部分的前端為逐漸變小的錐部30e, 30e。在所述插入杆 部30b, 30b的分為兩部分的上面,除所述縫隙30a之外,設置有圓
形的凹部30f。所述凹部30f的直徑設置成與所述杆插入孔15下端 的截面形狀幾乎一致,並且設置成稍微大於所述彈簧22的直徑。在 所述彈簧22的下端部進入所述凹部30f時,通過所述凹部30f來保 持所述彈簧22的下端部。並且,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17,設置成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 的外徑形狀相對應的幾乎相同形狀的孔。如圖6詳細表示,可使所述 彈簧接受部件30的縫隙30a進入的所述基部14的部分形成停止部 14b。通過所述停止部14b緊靠所述縫隙30a的最裡面30g,限制所 述彈簧接受部件30的插入。並且,在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設置於所 述插入完成位置時,所述凹部30f位於所述杆插入孔15的中心位置。 並且,如圖9詳細表示,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17包括可使所述彈簧 接受部件30的突起部30d進入的凸槽部17a。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 設置成,在將上下面以正常方向插入時,可完全插入所述接受部件插 入孔17,在將上下面顛倒地插入時,不能完全插入所述接受部件插 入孔17。其次,簡單說明所述變速杆裝置1的所述操作杆3的安裝順序。 如圖8所示,從所述杆本體10的下端將所述上杆20、所述下杆21 及所述彈簧22順序地插入所述杆插入孔15。接著,從所述杆本體10的下端,將具有比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 的縫隙30a更窄寬度的彈簧上推夾具(未圖示)插入所述杆插入孔 15。由此,將所述壓縮彈簧22向上壓縮,使所述彈黌22處於壓縮狀 態。
之後,如圖9所示,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插入所述接受部件 插入孔17,使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在插入後位於壓縮狀態的所述彈 簧22的下方位置。此時,由於存在所述縫隙30a,使所述彈簧接受 部件30在不受千涉的情況下插入所述彈簧上推夾具(未圖示)。然後,從所述杆插入孔15取出所述彈簧上推夾具(未圖示)。由 此,使處於壓縮狀態的所述彈簧22伸長,所述彈簧22的下端由所述 彈簧接受部件30所保持。之後,將所述本體10的上端部設置在所述本體支架5內,以使 所述本體10的上端部從所述操作杆移動孔7突出,並且,將所述杆 本體10的軸部14a以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軸支承部4。此時,因所 述杆本體10未安裝有定位銷24,所以可容易地將所述杆本體10安 裝在所述軸支承部4。其次,利用插入夾具(未圖示),使所述定位銷24穿過所述本體 支架5 —側的定位孔8進入所述本體支架5,使所插入的所述定位銷 24穿過所述杆本體10的定位銷插入孔16,使所述穿過的所述定位銷 24的另一端部從所述本體支架5的另一側定位孔8突出。由此,所 述定位銷24介於所述上杆20和所述下杆21之間,且使所述定位銷 24的上下的嚙合突起24a, 24b,分別處於與所述上杆20的嚙合孔 20a和所述下杆21的嚙合孔21a嚙合的狀態。通過如上步驟,將所述上杆20、所述下杆21、所述彈簧22、所 述定位銷24、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安裝於所述杆本體10。並且,在完成上述安裝後,將所述推桿23從上方插入所述杆本
體10的杆插入孔15內,接著,在所述杆本體10的上方安裝手柄11, 即可完成所述操作杆3的安裝。如上所述,在本發明中,由於通過所述彈簧接受構件30接受容 納於所述杆本體10內的彈簧22,如本實施例所述,可使所述軸部14a 以與所述杆本體10結合的方式形成,因此無需如現有技術中為形成 所述杆本體而安裝所述臂部和所述軸部,也無需設計雙方的安裝結 構。通過如上所述,可提高所述杆本體10的安裝性能和可實現結構 的簡單化。並且,由於所述彈簧22的下端可保持插入所述彈簧接受 部件30的凹部30f的狀態,所述彈簧22具有可防止所述彈簧接受部 件30脫落的功能,因此無需另行考慮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的防脫落 對策。並且,因所述彈簧22的下端通過所述凹部30f的底面保持, 即所述彈簧22的下端幾乎全部以平面保持,從而可提髙由所述彈簧 接受部件保持彈簧22的可靠性,並且可使所述彈簧22的伸縮時的運 轉更為穩定。在本實施例中可簡單地實現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插入所述接 受部件插入孔17的插入操作。這是由於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包括可 使從下方插入的插入所述杆插入孔15的所述彈簧上推夾具(未圖示) 穿過的縫隙30a,可通過將所述彈簧上推夾具(未圖示)插入所述杆 插入孔15,對彈簧22進行壓縮,並在插入有所述彈簧上推夾具(未 圖示)的狀態下,可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插入所述接受部件插入 孔17。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容易且確切地進行凹部30f的定心操作。這是
由於在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設置在插入完成位置時,所述凹部30f 位於所述杆插入孔15的中心位置。在本方式中可防止以顛倒地插入時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插入 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17。這是由於,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設置成在 顛倒地插入時不能完全插入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17。在本實施方式中可簡單化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的結構。這是由 於,所述杆本體10包括停止部14b,該停止部14b設置成用於進入 設置在可插入於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17的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的縫 隙30a,通過所述停止部14b緊靠所述縫隙30a的最裡面30g,來限 制用於插入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17的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的插入, 因此時具有可同時地向所述縫隙30a插入所述彈簧上推夾具(未圖 示)及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的功能,和所述彈簧接受部件30的凹部 30f的定心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 壓縮杆19由兩個部分構成,即所述上杆20和所述下杆21,也可以 僅由一個杆構成。在僅由一個杆構成時,通過壓配合等操作使所述定 位銷24穿過所述壓縮杆。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權利要 求範圍不只限於上述範圍,利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中所定義的基 本概念的各種變形及改良形態也屬於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包括杆本體,包括沿中心軸設置的杆插入孔,和在正交於所述中心軸的方向穿過所述杆插入孔的接受部件插入孔,並由變速機構本體以可搖動地支持所述杆本體;壓縮杆,從所述杆本體的下端插入所述杆插入孔;彈簧,從所述杆本體的下端插入所述杆插入孔,將所述壓縮杆壓向所述杆本體的上端;及彈簧接受部件,由板狀部件所構成,插入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且包括用於保持所述彈簧下端的凹部。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其中,所 述彈簧接受部件包括縫隙,所述縫隙設置在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插入 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的方向,使將從下方插入所述杆插入孔的彈黌上 推夾具能夠進一步插入所述縫隙。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其中,所 述凹部的截面形狀與所述杆插入孔的截面形狀幾乎一致,所述彈簧接受部件,在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設置在插入完成位置 時,使所述凹部的中心位於所述杆插入孔的中心位置。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其中,所 述彈簧接受部件,上面和下面具有不同的形狀,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的開口部,具有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的所述上面及所述下面的截面形狀相對應的形狀。
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其中,述杆本體包括停止部,所述停止部位於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內,且在 將所述彈簧接受部件設置在插入完成位置時,緊靠所述縫隙的最裡 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動變速機的變速杆裝置,包括杆本體,包括杆插入孔、接受部件插入孔,且由變速機構本體以可搖動地支持;壓縮杆,從所述杆本體的下端插入所述杆插入孔;彈簧,從所述杆本體的下端插入所述杆插入孔,使所述壓縮杆壓向所述杆本體的上端;彈簧接受部件,插入所述接受部件插入孔,包括用於保持所述彈簧下端的凹部。
文檔編號B60K20/04GK101209672SQ200710160539
公開日2008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26日
發明者瀧川喜博 申請人:富士機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