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26 04:23:06 1
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包括前端轉動機構組件、上連接圓盤、絲槓、移動楔塊機構、導向機構組件、後端轉動機構組件以及下連接圓盤;其中,所述絲槓貫穿所述移動楔塊機構,所述絲槓的一端連接所述前端轉動機構組件,另一端連接所述後端轉動機構組件;所述上連接圓盤設置所述移動楔塊機構的上側,所述下連接圓盤設置在所述移動楔塊機構的下側;所述下連接圓盤通過所述導向機構組件連接所述上連接圓盤。本發明提高了衛星的安全;本發明的工裝自身轉動慣量的減少,提高了衛星測量精度;本發明能夠適應不同體積大小的衛星的使用。
【專利說明】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可移動的機構,具體地,涉及一種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外測量衛星質量特性的試驗裝置主要採用:衛星質量特性測試工裝、框式工裝、垂直工裝和其它工裝組合進行測量的,通過衛星質量特性測試工裝的旋轉機構與衛星的對接,實現衛星在測試工裝上各種在軌姿態角度的實現,再整體與質心測試臺或轉動慣量測試臺對接,並通過調節測試工裝上的移動機構,最終得出衛星的重量、質心、轉動慣量、慣性積等各種質量特性數據。其操作過程費時又費力,對質心位置的調節和轉動慣量測量的精度不高,所以需對衛星質量特性測試工裝進行改進,用一種新的輕型可調衛星質量特性測量裝置來替代。
[0003]輕型上下可調、移動的機構是輕型可調衛星質量特性測量裝置中的關鍵機構,操作簡單,大大提高了測量精度,以保證和提高轉動慣量測量的測量精度。
[0004]目前沒有發現同本發明類似技術的說明或報導,也尚未收集到國內外類似的資料。
【發明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
[0006]根據本發明提供的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包括前端轉動機構組件、上連接圓盤、絲槓、移動楔塊機構、導向機構組件、後端轉動機構組件以及下連接圓盤;
[0007]其中,所述絲槓貫穿所述移動楔塊機構,所述絲槓的一端連接所述前端轉動機構組件,另一端連接所述後端轉動機構組件;
[0008]所述上連接圓盤設置所述移動楔塊機構的上側,所述下連接圓盤設置在所述移動楔塊機構的下側;所述下連接圓盤通過所述導向機構組件連接所述上連接圓盤。
[0009]優選地,所述前端轉動機構組件包括軸承座、外軸套、內軸套、前端蓋以及深溝球軸承;
[0010]所述深溝球軸承、所述外軸套和內軸套設置在所述軸承座的內腔中;所述絲槓的一端設置在所述深溝球軸承中;所述內軸套連接所述絲槓;所述外軸套連接內腔壁;所述前端蓋用於密封所述內腔。
[0011]優選地,後端轉動機構組件包括後端支座、後端蓋以及推力球軸承;
[0012]其中,推力球軸承設置在所述後端支座中,所述絲槓的另一端設置在推力球軸承中;所述後端蓋連接所述後端支座。
[0013]優選地,導向機構組件包括導向杆、滾珠以及導向座;
[0014]其中,所述導向杆的一端連接所述上連接圓盤,另一端連接所述下連接圓盤;所述導向座的一端連接所述上連接圓盤,另一端連接所述下連接圓盤;
[0015]所述導向杆設置在所述導向座中;所述滾珠設置在所述導向座中且設置在所述導向杆的兩側。
[0016]優選地,所述移動楔塊機構包括移動楔塊、開槽錐端緊定螺釘、楔塊螺母;
[0017]所述移動楔塊設置有絲槓安裝孔;所述絲槓安裝孔包括第一直徑絲槓安裝孔和第二直徑絲槓安裝孔;所述第一直徑絲槓安裝孔的兩側設置所述第二直徑絲槓安裝孔;
[0018]所述開槽錐端緊定螺釘設置在所述第一直徑絲槓安裝孔的一端;所述楔塊螺母設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直徑絲槓安裝孔的中間位置。
[0019]優選地,還包括導軌;
[0020]所述導軌設置在所述移動楔塊機構的上側,所述移動楔塊機構通過所述導軌10連接所述上連接圓盤。
[0021]優選地,所述絲槓的加工步驟如下:
[0022]步驟1:根據圖紙對絲槓的外形要求進行粗加工,為了防止變形;
[0023]步驟2:對絲槓進行調質處理,使絲槓材料的組織結構成為回火索氏體組織;
[0024]步驟3:對絲槓進行半精加工;
[0025]步驟4:對絲槓進行氮化處理後進行精加工。
[002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7]1、本發明提高了衛星的安全;
[0028]2、本發明的工裝自身轉動慣量的減少,提高了衛星測量精度;
[0029]3、本發明能夠適應不同體積大小的衛星的使用;
[0030]4、本發明操作過程方便、可以節省試驗的時間和人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1]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徵、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0032]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2為圖1中沿A-A剖視示意圖;
[0034]圖3為本發明中前端轉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4為本發明中導向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5為本發明中移動楔塊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6為圖5中沿A-A剖視示意圖;
[0038]圖7為本發明中後端轉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39]圖8為本發明中絲槓4的加工流程圖。
[0040]圖中:
[0041]I為後端轉動機構組件;
[0042]2為第一十字槽沉頭螺釘;
[0043]3為上連接圓盤;
[0044]4為絲槓;
[0045]5為移動楔塊;
[0046]6為鎖緊螺母;
[0047]7為螺栓;
[0048]8為導向機構組件;
[0049]9為前端轉動機構組件;
[0050]10為導軌;
[0051]11為下連接圓盤;
[0052]12為軸承座;
[0053]13為外軸套;
[0054]14為內軸套;
[0055]15為十字槽沉頭螺釘;
[0056]16為前端蓋;
[0057]17為夾緊擋圈;
[0058]18為深溝球軸承60000型;
[0059]19為平墊圈-C級;
[0060]20為六角頭螺栓;
[0061]21為第一輕型彈簧墊圈;
[0062]22為調整墊片;
[0063]23為後端支座;
[0064]24為後端蓋;
[0065]25為推力球軸承51000型;
[0066]26為六角頭螺栓;
[0067]27為第一平墊圈-C級;
[0068]28為第二輕型彈簧墊圈;
[0069]29為第二平墊圈-C級;
[0070]30為第三輕型彈簧墊圈;
[0071]31為內六角圓柱頭螺釘;
[0072]32為上蓋板;
[0073]33為滾珠;
[0074]34為導向座;
[0075]35為隔離架;
[0076]36為導向杆;
[0077]37為開槽錐端緊定螺釘;
[0078]38為楔塊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0079]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0080]在本實施例中,本文規定參考坐標係為直角坐標系,如圖1、圖2所示的X、Y、Z方向,Y軸正方向由屏幕指向外。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的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包括前端轉動機構組件9、第一十字槽沉頭螺釘2、上連接圓盤3、絲槓4、移動楔塊5、鎖緊螺母
6、螺栓7、導向機構組件8、後端轉動機構組件1、導軌10以及下連接圓盤11。第一十字槽沉頭螺釘2帶有頭下帶臺肩。其中,所述絲槓4貫穿所述移動楔塊機構,所述絲槓4的一端連接所述前端轉動機構組件9,另一端連接所述後端轉動機構組件I ;
[0081 ] 所述上連接圓盤3設置所述移動楔塊機構的上側,所述下連接圓盤11設置在所述移動楔塊機構的下側;所述下連接圓盤11通過所述導向機構組件8連接所述上連接圓盤3。所述的上連接圓盤3選用穩定性好的牌號為ZALSi9Mg/GB3190-82鑄鋁合金,在機械加工完畢後,整體進行表面冷硬陽極化處理,平面度必須< 0.05mm,所以生產製造必須嚴格按照加工工藝進行。
[0082]如圖3所示,前端轉動機構組件9包括軸承座12、外軸套13、內軸套14、十字槽沉頭螺釘(頭下帶臺肩)15、前端蓋16、夾緊擋圈17、深溝球軸承、平墊圈-C級19、六角頭螺栓20、第一輕型彈簧墊圈21和調整墊片22。所述深溝球軸承採用深溝球軸承60000型18。所述深溝球軸承、所述外軸套13和內軸套14設置在所述軸承座12的內腔中;所述絲槓4的一端設置在所述深溝球軸承中;所述內軸套14連接所述絲槓4 ;所述外軸套13連接內腔壁;所述前端蓋16用於密封所述內腔。
[0083]如圖7所示,後端轉動機構組件I包括後端支座23、後端蓋24、推力球軸承51000型25、六角頭螺栓26、第一平墊圈-C級27、輕型彈簧墊圈28組成。推力球軸承採用推力球軸承51000型25。其中,推力球軸承設置在所述後端支座23中,所述絲槓4的另一端設置在推力球軸承中;所述後端蓋24連接所述後端支座23。
[0084]所述的絲槓4是本裝置中一個關鍵部件,又是一個主要受力零件,必須保證絲槓4的強度、耐磨性和韌性等要求。所述絲槓(4)的加工步驟如下:
[0085]步驟1:先按圖紙的外形要求對絲槓4進行粗加工,為了防止變形,放加工餘量Imm ?2mm ;
[0086]步驟2:對絲槓進行調質處理,使絲槓材料的組織結構成為回火索氏體組織來提高機體的強度、塑性和韌性;
[0087]步驟3:經調質處理後,再進行半精加工,在加工過程中放磨削餘量0.2mm?0.3mm ;
[0088]步驟4:為了提高耐磨性和穩定性在精加工之前採用氮化處理,經氮化處理後的套杆表面硬度(即洛氏硬度)達到RC50,具有很強的耐磨性,同時提高其疲勞強度(提高25%左右),最後進行磨削加工。為了加強絲槓4強度和耐磨性,具體加工工藝流程圖8所
/Jn ο
[0089]如圖6所示,移動楔塊機構包括移動楔塊5、開槽錐端緊定螺釘37、楔塊螺母38。所述移動楔塊5設置有絲槓安裝孔;所述絲槓安裝孔包括第一直徑絲槓安裝孔和第二直徑絲槓安裝孔;所述第一直徑絲槓安裝孔的兩側設置所述第二直徑絲槓安裝孔。開槽錐端緊定螺釘37選用牌號為20 (GB702-86)的碳素結構鋼製成,楔塊螺母38選用鉛黃銅牌號為HPb63-3/GB/T4423-1992,可以保證絲槓4在移動楔塊5轉動時不會發生咬死的現象。
[0090]所述的導軌10選用抗腐蝕性高的牌號為00Crl8Ni9含鈦不鏽鋼,具有足夠塑性和韌性,不會生鏽。保證移動楔塊5在下連接圓盤11相對移動,可以使上連接圓盤3的位置升高。
[0091]所述的下連接圓盤11採用輕型的碳釺維材料製作,強度高、抗疲勞性好、減振性能好、高溫性能好及成型工藝好,同時減少下連接圓盤11的重量,與用不鏽鋼板製作的工裝相比轉動慣量減少了 70%,與用鋁合金板製作的工裝相比轉動慣量減少了 50%,這樣工裝自身的轉動慣量就大大的減少了,提高了衛星測量精度。所述的上連接圓盤選用穩定性好的牌號為ZALSi9Mg/GB3190-82鑄鋁合金,在機械加工完畢後,整體進行表面冷硬陽極化處理,平面度必須< 0.05 mm,所以生產製造必須嚴格按照加工工藝進行。
[0092]所述的導向機構組件8是本裝置中一個關鍵部件,如圖4所示。導向機構組件8包括導向杆36、滾珠33以及導向座34。其中,所述導向杆36的一端連接所述上連接圓盤3,另一端連接所述下連接圓盤11 ;所述導向座34的一端連接所述上連接圓盤3,另一端連接所述下連接圓盤11 ;所述導向杆36設置在所述導向座34 ;所述滾珠33設置在所述導向座34中且設置在所述導向杆36的兩側。
[0093]導向杆36通過第二平墊圈-C級29、第三輕型彈簧墊圈30、內六角圓柱頭螺釘31與上連接圓盤3連接,通過滾珠33在導向座34內的滾動實現上下移動,同時帶動上連接圓盤3上下移動。隔離架35起到保護滾珠33的作用。
[0094]所述的滾珠33採用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球徑是9mm,球徑尺寸相對的誤差為I?2 μ m。所述的隔離架 35 選用 ZCuAi 18Mnl3Fe3/GB/Tl 176-1987 材料製成,ZCuAi 18Mnl3Fe3/GB/T1176-1987材料與lCrl8Ni9Ti含鈦不鏽鋼在相對運動時不會產生咬死,具有轉動靈活安全可靠。
[0095]所述的導向杆36選用高強度鋼結構抗腐蝕性高的牌號為lCrl8Ni9Ti含鈦不鏽鋼材料製成。導向杆36的外徑Φ24 —°_°2mm。滾珠33、導向座34和導向杆36之間的滑動間隙必須保證在0.015mm,首先實測導向座34內孔尺寸,再加工導向杆36外徑這樣才能保證滾珠33、導向座34和導向杆36之間的間隙在0.015mm。
[0096]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範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並不影響本發明的實質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前端轉動機構組件(9)、上連接圓盤(3)、絲槓(4)、移動楔塊機構、導向機構組件(8)、後端轉動機構組件(1)以及下連接圓盤(11); 其中,所述絲槓(4)貫穿所述移動楔塊機構,所述絲槓(4)的一端連接所述前端轉動機構組件(9),另一端連接所述後端轉動機構組件(1); 所述上連接圓盤(3)設置所述移動楔塊機構的上側,所述下連接圓盤(11)設置在所述移動楔塊機構的下側;所述下連接圓盤(11)通過所述導向機構組件(8)連接所述上連接圓盤(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前端轉動機構組件(9)包括軸承座(12)、外軸套(13)、內軸套(14)、前端蓋(16)以及深溝球軸承; 所述深溝球軸承、所述外軸套(13)和內軸套(14)設置在所述軸承座(12)的內腔中;所述絲槓(4)的一端設置在所述深溝球軸承中;所述內軸套(14)連接所述絲槓(4);所述外軸套(13)連接內腔壁;所述前端蓋(16)用於密封所述內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後端轉動機構組件(1)包括後端支座(23)、後端蓋(24)以及推力球軸承; 其中,推力球軸承設置在所述後端支座(23)中,所述絲槓(4)的另一端設置在推力球軸承中;所述後端蓋(24)連接所述後端支座(2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導向機構組件(8)包括導向杆(36)、滾珠(33)以及導向座(34); 其中,所述導向杆(36)的一端連接所述上連接圓盤(3),另一端連接所述下連接圓盤(11);所述導向座(34)的一端連接所述上連接圓盤(3),另一端連接所述下連接圓盤(11); 所述導向杆(36)設置在所述導向座(34)中;所述滾珠(33)設置在所述導向座(34)中且設置在所述導向杆(36)的兩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移動楔塊機構包括移動楔塊(5)、開槽錐端緊定螺釘(37)、楔塊螺母(38); 所述移動楔塊(5)設置有絲槓安裝孔;所述絲槓安裝孔包括第一直徑絲槓安裝孔和第二直徑絲槓安裝孔;所述第一直徑絲槓安裝孔的兩側設置所述第二直徑絲槓安裝孔; 所述開槽錐端緊定螺釘(37)設置在所述第一直徑絲槓安裝孔的一端;所述楔塊螺母(38)設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直徑絲槓安裝孔的中間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導軌(10); 所述導軌(10)設置在所述移動楔塊機構的上側,所述移動楔塊機構通過所述導軌(10)連接所述上連接圓盤(3)。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上下可移動的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絲槓(4)的加工步驟如下: 步驟1:根據圖紙對絲槓的外形要求進行粗加工,為了防止變形; 步驟2:對絲槓進行調質處理,使絲槓材料的組織結構成為回火索氏體組織; 步驟3:對絲槓進行半精加工;
步驟4:對絲槓進行氮化處理後進行精加工。
【文檔編號】G01M1/02GK104374520SQ201410608257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31日
【發明者】潘李雲, 景加榮, 劉明, 任維松, 徐水湧 申請人:上海衛星裝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