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和牡丹有什麼區別(牡丹花是否是國花)
2023-10-19 00:44:12 1
牡丹花很多喜歡養花的都很熟悉,但是這種鮮花是否為國花呢?其實我國對於國花評選問題召開過多次會議, 素有 「 國花」 之稱的牡丹是榜上有名。 這吸引了更多人喜歡牡丹、研究牡丹、栽培牡丹。 在研究的過程中, 牡丹的起源問題始 終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 因此對牡丹的源流問題進行重新整理、深入研究就愈顯得重要了。
牡丹起源於什麼時候, 有很多人去研究, 而且說法不一, 以下是不同學科的代表性觀點,生物學方面:生物學方面有關牡丹起源的分析從野生牡丹類群的起源,栽培類群的起源兩方面來進行。其中有關野生類群起源的分析認為,牡丹組是芍藥屬植物中最原始的類群,並推斷該屬原始類群出現於被子 植物崛起的白堊紀,距今約幾千萬年或更長的時間。有關栽培類群的起源分析認為:中國栽培牡丹的馴化具 有多地起源和多元起源的特點。由於中國野生種分布較廣泛,中國長江流域以北各地牡丹產區多直接由山地引種馴化,雜交選育,形成品種系列。
摘要:
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 中生代 最後紀,始於1.455億年前,結束於6550萬年前,歷經7950萬年。
而今天這些品種系列的形成, 由單種起源的純系已經很少, 大多是多元起源, 各品種群的情況為:①中原牡丹主要表現出矮牡丹的性狀特徵, 但也有紫斑牡丹與楊山牡丹的深刻影響。②西北(甘肅)牡丹主要表現出紫斑牡丹的性狀特徵, 所有品種花瓣基部都有明顯的大塊黑紫斑, 在部分 品種柱頭、花盤、花絲黃白色, 部分為紫紅色。③江南品種群中, 部分品種直接表現出楊山牡丹的基本特徵, 另 一部分品種則是中原品種南移後, 經風土馴化或進一步雜交改良後的產物, 有著複雜的遺傳背景。④在西南 品種群的形成過程中, 見不到當地野生牡丹如四川牡丹、紫牡丹、黃牡丹以及狹葉牡丹的影響。現有品種主要是中原牡丹西移、甘肅牡丹南移,經長期馴化或雜交改良的產物。以上是生物學方面專家對牡丹起源研究的概況,雖然這些論述看似離我們具體分析的事實較遠,但畢竟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科學的牡丹生理學的大思路,而我們所要論述的唐代牡丹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向外延展的。
歷史學方面:關於牡丹人工栽培的具體年代、引種地點等具體問題, 前輩學者多有論述,以下是兩位具有代表性的前輩的觀點。①臺灣著名學者李樹桐先生認為:牡丹移植於長安, 改木芍藥為牡丹的人是武則天。改的時間大約在高宗永徽六年(655)年至高宗宏道元年(683 年)的二十餘年裡,是牡丹之名出現之始。②河南農業大學的閻雙喜先生認為:關於牡丹的栽培始於何時, 有兩種說法,有人認為南北朝時代牡丹就已成為觀賞植物了,也有人認為它的栽培始於隋代,到底誰說的是正確的,目前尚無定論。
現代種植牡丹觀賞的朋友很多,牡丹植物之所以被眾人喜歡,因為它開花的時候萬朵齊開、 粉嫩可愛。花瓣會層層疊疊,曲曲折折,就形成一種自然的美,芬芳的花香會撲面而來,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現在盆栽牡丹種植起來也很簡單,能夠利用扦插、分株、播種的方法進行種植,一般都會選擇在春秋季節,春季的3-5月份,秋季的8-9月份,這兩個季節是最適合種植牡丹的季節,下面來說說盆栽牡丹的種植方法以及養護知識。
盆栽牡丹準備材料
需要準備一個透氣、排水好的花盆,最好選擇泥瓦盆,花盆的大小根據種植的方式來決定。一般播種繁殖不用太大的,買來的幼苗可以先用小點的,分株繁殖就需要大點深點的花盆。牡丹對土壤質量需求畢竟高,需要準備一些疏鬆、透氣、排水好的土壤,可以用腐葉土加一些沙質和腐殖質混合搭配。土壤的好壞,決定了牡丹植株是否可以健康生長,所以在選擇土壤上需要注意,自己搭配的土壤,是需要先經過太陽暴曬10天左右,消菌殺蟲卵以後才可以使用。
播種種植牡丹方法
播種種植需要選擇一些健康的牡丹種子,到了相應的季節,氣候比較溼潤的時候開始種植。種植之前需要先把種子放在溫水中浸泡一個晚上,到了早上的時候拿出來,放在通風好的位置,讓風吹2-3個小時,然後用2張毛巾或者一些透氣的布,把種子放在毛巾上,再用一張毛巾蓋在上面,拿去放在比較溼潤的沙床中,這樣就可以了,每天噴一點水,保持溼度,大概25-30天就可以發芽啦!
扦插種植牡丹方法
扦插繁殖也是最簡單的種植方式,只需在牡丹母株上,尋找一些健康健壯的枝條,然後用一把鋒利的剪刀或美工刀拿來剪切,剪切之前最好先給刀具消毒,以防帶有細菌感染插穗。剪切好了以後只需要保留10-15釐米長,把底部的枝葉全部剪掉,上部分保留一些也可以。然後用生根粉和多靈菌兌水浸泡一下也可以,可以起到促進生根和殺菌的作用,放在通風好的位置進行風乾。然後就可以直接把扦插插到事先已經準備好的土壤中,澆透一次水,放在通風好,陽光不能直射到的地方養殖一段時間,等待生根發芽。
分株種植牡丹方法
分株種植一般選擇在秋天下霜的時候,秋天下霜的時候牡丹會處於半休眠期,這時候生長比較慢,需要的營養也不是很多,也更好能適應新的土壤。一般會採取選擇一些健康的母株,直接把根一起挖出來,可以把一些不健康的根剪掉,然後讓太陽曬1-2天,就可以直接栽種在事先準備好的土壤中。栽種的時候需要澆透一次水,這是定根水,為了促進根系和土壤接觸更好,先放在有散光通風好的位置養殖一段時間,等它適應了可以逐漸曬一下太陽。
牡丹種植後的養護知識
1、澆水
控制好澆水的分量,就可以減少牡丹植株遇上一些病害。牡丹平時澆水只能澆透,不能澆積水,土壤保持溼潤就可以,長期積水會導致牡丹植株根系腐爛,或者出現枝葉乾枯等情況。春秋氣候溼潤暖和,澆水要控制好水量,夏天炎熱澆水的數量就要頻繁一下,可以在早晨或者傍晚的時候澆,冬季天氣寒冷,澆的水需要和室內溫度一樣,不然會凍傷牡丹根系,冬季澆水也需要通過土壤乾濕程度來澆水。
2、施肥
牡丹對肥的需求還是比較高,但是也不能頻繁的施肥,一般情況下一年施個2-3次就好了。施肥的時候選擇在花前施一次,可以促進花蕾的發育,開出的鮮花鮮豔漂亮。花後也可以施一次,可以增加一些營養,到了落葉的時候也可以施一次,促進生長。但是每次施肥的時候不能一次施太多,只能勤施薄施,施一些有機肥。
3、光照
牡丹植株是比較耐旱,怕暴曬,平時養殖的時候需要注意,不要讓過於強烈的光照直射到植株上,會引起黃葉、葉子蔫、乾枯等情況。一般牡丹生長環境需要低於28度是最佳的,太高的溫度會讓它休眠,特別是夏季的時候,需要進行遮陽。
4、修剪
養殖牡丹修剪可能是比較頻繁的,需要經常性的把一些枯黃或者不健康的枝葉修剪掉,可以讓營養保持集中。還需要把一些殘花和底部比較小的芽給剪了,能讓健康的枝葉生長更加健康,可以促進開花。
現代種植牡丹來觀賞,技術和知識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種植起來也比較簡單,只需要要養護好都能成活,很有觀賞價值。總的來說:李樹桐先生和閻雙喜先生論證了人工栽培牡丹的起源,並形成了牡丹栽培始於南北朝、始於隋代、始於唐代。而關於牡丹人工栽培之前的歷史, 也有兩種說法:1、是牡丹系由芍藥接枝而成,2、是牡丹古已有之。以上可知, 有關牡丹人工栽培起源的具體問題的考證出現了不同的觀點。 雖然曾經有人提議過牡丹花做為國花,但是現在我國還沒有一種觀賞植物被認定為國花,但是牡丹花也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