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5:14:01 1
專利名稱: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學研究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種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
背景技術:
目前為止,對脊髓損傷還沒有一種公認的可接受的治療方案(Fehlings, Perrin, 2006),脊髓損傷與修復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熱點。研究脊髓損傷必需有合適的模型,合適的脊髓損傷模型有利於進行脊髓損傷研究。在體外研究中,各種各樣的脊髓損傷模型已經建立,大鼠是建立模型最常用的動物。為了不同的實驗目的,有用刀尖造成脊髓局部非常微小的損傷,或損傷某一特定束路,例如皮質脊髓束;也有將脊髓全橫斷損傷的,並通過一些方法檢測確保脊髓完全橫斷。但在 實際中即使是運動和感覺上完全癱瘓的病人,損傷區仍存在剩餘的神經組織。長期研究人們發現脊髓撞擊傷和壓迫傷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擬臨床脊髓損傷病理變化過程,目前紐約大學為代表的脊髓損傷撞擊儀建立的撞擊傷模型、或採用重物或反力式虹膜鑷擠壓建立的擠壓傷模型已被廣泛應用(Constantini,Young,1994)。它們都共同存在的問題就是可重複性差。因此建立可重複性強的損傷模型,能將致傷因素單一化的模型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目前採用的所有裝置都只能建立一種損傷形式的模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代一種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它可根據實驗需要建立高重複性的擠壓或撞擊損傷模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其特徵是至少包括導軌套筒、法碼連接杆、法碼和圓柱形撞擊棒,導軌套筒一端帶有套筒外螺紋連接端,法碼連接杆一端帶有法碼連接杆螺紋連接端,法碼連接杆螺紋連接端與圓柱形撞擊棒螺紋連接;法碼連接杆、法碼和圓柱形撞擊棒與導軌套筒的內筒滑動連接。所述的法碼和圓柱形撞擊棒為圓柱體結構,法碼和圓柱形撞擊棒外徑相同,法碼和圓柱形撞擊棒的外徑與導軌套筒的內筒直徑配合,使法碼和圓柱形撞擊棒在導軌套筒內滑動。所述的導軌套筒沿長度方向間隔分布有刻度孔,定位杆通過刻度孔與法碼連接杆或法碼連接杆上的法碼或連接的圓柱形撞擊棒支撐連接。所述的圓柱形撞擊棒下端或是圓柱形、楔形、板狀,圓柱形撞擊棒直徑範圍在2. 6、
2.7,2. 8,2. 9mm 之間選擇。所述的圓柱形撞擊棒下端底緣呈圓弧狀。所述的套筒外螺紋連接端與固定帽螺紋連接,固定帽中央呈孔狀。所述的法碼連接杆的長度分長連接杆和短連接杆。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由於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由導軌套筒、法碼連接杆、法碼和圓柱形撞擊棒構成,圓柱形撞擊棒下端或是圓柱形、楔形、板狀,圓柱形撞擊棒直徑範圍在2.6、2.7、2.8、2.9_之間選擇。圓柱形撞擊棒下端底緣呈圓弧狀。法碼連接杆的長度分長連接杆和短連接杆,以適應不同需求。能實現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損傷實驗,建立高重複性的擠壓或撞擊損傷模型。
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圖中,I、導軌套筒;2、法碼連接杆;3、法碼;4、圓柱形撞擊棒;5、固定帽;6、套筒外 螺紋連接端;7、法碼連接杆螺紋連接端;8、刻度孔;9、定位杆。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如圖I所示,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至少包括導軌套筒I、法碼連接杆2、法碼3和圓柱形撞擊棒4,導軌套筒I 一端帶有套筒外螺紋連接端6,法碼連接杆2一端帶有法碼連接杆螺紋連接端7,法碼連接杆螺紋連接端7與圓柱形撞擊棒螺紋連接;法碼連接杆2、法碼3和圓柱形撞擊棒4與導軌套筒I的內筒滑動連接。法碼3和圓柱形撞擊棒4為圓柱體結構,法碼3和圓柱形撞擊棒4外徑相同,法碼3和圓柱形撞擊棒4的外徑與導軌套筒I的內筒直徑配合,使法碼3和圓柱形撞擊棒4在導軌套筒I內滑動。實施例2如圖2所示,導軌套筒I沿長度方向間隔分布有刻度孔8,定位杆9通過刻度孔8與法碼連接杆2或法碼連接杆上的法碼3或連接的圓柱形撞擊棒4支撐連接。定位杆9在刻度孔8的位置用來控制撞擊高度。圓柱形撞擊棒4 (擠壓撞擊頭)下端(也就是與脊髄接觸端)或是圓柱形、楔形、板狀,根據脊髓的橫徑確定其直徑,擠壓撞擊頭一般直徑範圍在2. 6、2. 7、2. 8、2. 9mm之間選擇。圓柱形撞擊棒4 (擠壓撞擊頭)下端底緣呈圓弧狀,與椎孔腹側面形狀相吻合,為保證撞擊損傷的穩定性。套筒外螺紋連接端6與固定帽5螺紋連接,固定帽5中央呈孔狀,用於將圓柱形撞擊棒4和法碼3隔開。法碼連接杆2的長度分長連接杆和短連接杆,以適應不同需求。導軌套筒I外側用於與立體定位儀固定。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工作模式是大鼠椎板去除暴露脊髄後用遊標卡尺測出脊髄直徑,挑出直徑與之相等的鍥形擠壓撞擊頭,下端厚約O. 5_,通過短連接杆穿過可拆卸螺絲ロ固定帽與套筒內擠壓棒相連,為便於觀察擠壓棒與長連接杆相連,整體擠壓重量約20g ;在立體定位儀引導下,將擠壓撞擊頭兩側與脊髄兩側緣對齊,下端邊沿與脊髄硬膜相接並與縱行方向相垂直,以O. 5mm/min速度於硬膜外向下擠壓,一般在4 一 4. 5min可見擠壓銅棒在套管內隨大鼠呼吸上下同步搏動,此時停止向下擠壓,但為保持實驗的一致性,到第5min時在Imin內勻速緩慢抬起擠壓棒,整個擠壓過程共耗時6min ;擠壓完畢後,逐層縫合肌肉和皮膚。所有手術和觀察均在手術顯微鏡下完成。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工作模式是大鼠椎板去除後測出暴露出處脊髓橫徑,挑出與脊髓直徑相等的圓形擠壓撞擊頭。去除固定於立體定位儀上導軌套筒的螺絲口固定帽,將圓形擠壓撞擊頭放入垂直立在大鼠脊髓背面的導軌套筒內,顯微鏡下調解將其在套筒內垂直固定於暴露的脊髓硬脊膜上,撞擊頭下緣與脊髓硬膜相接,兩側與脊髓邊緣齊平,撞擊頭上端調整至撞擊O刻度線,將撞擊隔離針插入套筒2cm撞擊高度處,將25g撞擊杆放入導引套筒內,置於撞擊隔離針上,然後迅速拔掉隔離針,撞擊頭在套筒以自由落體形式落下,垂直作用於擠壓撞擊頭上,造成脊髓損傷。撞擊完畢後迅速將擠壓撞擊頭、撞擊杆移開,逐層縫合肌肉、皮膚。所有手術和觀察均在手術顯微鏡下完成。本實施例沒有詳細敘述的部件和結構屬本行業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結構或常用手段,這裡不一一敘述。
權利要求1.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其特徵是至少包括導軌套筒(I)、法碼連接杆(2)、法碼(3)和圓柱形撞擊棒(4),導軌套筒(I) 一端帶有套筒外螺紋連接端(6),法碼連接杆(2) —端帶有法碼連接杆螺紋連接端(7),法碼連接杆螺紋連接端(7)與圓柱形撞擊棒(4)螺紋連接;法碼連接杆(2)、法碼(3)和圓柱形撞擊棒(4)與導軌套筒(I)的內筒滑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其特徵是所述的法碼(3)和圓柱形撞擊棒(4)為圓柱體結構,法碼(3)和圓柱形撞擊棒(4)外徑相同,法碼(3)和圓柱形撞擊棒(4)的外徑與導軌套筒(I)的內筒直徑配合,使法碼(3)和圓柱形撞擊棒(4)在導軌套筒(I)內滑動。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其特徵是所述的導軌套筒(I)沿長度方向間隔分布有刻度孔(8),定位杆(9)通過刻度孔(8)與法碼連接杆(2)或法碼連接杆上的法碼(3)或連接的圓柱形撞擊棒(4)支撐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其特徵是所述的圓柱形撞擊棒(4)下端或是圓柱形、楔形、板狀,圓柱形撞擊棒(4)直徑範圍在2. 6、2. 7、2. 8、2.9mm之間選擇。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其特徵是所述的圓柱形撞擊棒(4)下端底緣呈圓弧狀。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其特徵是所述的套筒外螺紋連接端(6)與固定帽(5)螺紋連接,固定帽(5)中央呈孔狀。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其特徵是所述的法碼連接杆(2)的長度分長連接杆和短連接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重複性、多用途動物實驗用損傷儀,其特徵是至少包括導軌套筒(1)、法碼連接杆(2)、法碼(3)和圓柱形撞擊棒(4),導軌套筒(1)一端帶有套筒外螺紋連接端(6),法碼連接杆(2)一端帶有法碼連接杆螺紋連接端(7),法碼連接杆螺紋連接端(7)與圓柱形撞擊棒(4)螺紋連接;法碼連接杆(2)、法碼(3)和圓柱形撞擊棒(4)與導軌套筒(1)的內筒滑動連接。它可根據實驗需要建立高重複性的擠壓或撞擊損傷模型。
文檔編號A61D1/00GK202637178SQ20122028259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5日
發明者沈學鋒, 駱文靜, 王鍵, 鄭剛, 柯濤, 陳景元, 鞠躬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