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型橋梁風屏障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6:13:26 1
專利名稱:組合型橋梁風屏障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組合型橋梁風屏障。
背景技術:
大跨度橋梁,特別是跨海的千米及千米以上大跨度橋梁受風荷載的影響較大,較大的風荷載對橋上行車及橋梁結構安全都是一種威脅。利用安裝在橋梁上的風屏障,調整橋梁氣動特性,改善橋上行車條件,提高橋梁結構的抗風能力。常規橋梁的風屏障通常為平板型或板條型。為減小風荷載對橋梁結構的影響,常規平板型風屏障開有不同形狀的透風孔,常規板條型風屏障上各板條間留有一定間距。在危及橋梁安全的風荷載作用下,常規風屏障可平臥於橋梁表面,降低橋梁風阻,提高橋梁結構的抗風能力。工程實例表明,常規風屏障對中、小跨度的橋梁是有效且安全的。隨著橋梁跨度的加大,加上近海區域氣流變化劇烈,常規風屏障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對於大跨度橋梁,特別是千米及千米以上的大跨度橋梁,有必要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開發研製出能有效改善橋上行車條件、風阻較低,透風率變換簡便的新型風屏障,在改善橋上行車條件的同時,降低風屏障的風阻,提高橋梁結構的抗風能力。隨著橋梁技術的進步,橋梁的跨越能力不斷提高,可建橋區域不斷擴展,橋梁氣動穩定問題日顯突出。為提高橋梁結構的抗風能力,保證結構安全,滿足行車安全要求,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開發研製出能有效改善橋上行車條件、風阻較低,透風率變換簡便的新型風屏障。在改善橋上行車條件的同時,降低風屏障的風阻,提高橋梁結構的抗風能力,透風率變換簡便的新型風屏障,應對橋址區複雜多變的氣流變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狀,旨在提供一種能有效改善橋上行車條件、風阻較低,透風率變換簡便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本發明的目的的實現方式為,組合型橋梁風屏障,由若干基本單元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構成,每一單元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的風屏障支架由邊立柱、中立柱及中間的上橫梁、中橫梁和下橫梁構成;在兩橫梁之間,布置有多行風屏障板;在兩立柱之間,布置有若干列風屏障板。本發明有以下優點I、可允許部分氣流通過風屏障板,利用過流截面尺寸逐步擴大的構造措施,減少氣流對行車的影響;2、I型風屏障板利用小尺寸的三稜條構成細密擋風格柵,使氣流通過後,流速降低明顯,流場均勻,氣動阻力下降。3、利用多層布置的I型風屏障板,靈活調整風屏障的透風率,以保障行車與橋梁安全。4、I型風屏障板一方面起風屏障的作用,另一方面能起到防眩板的作用。
圖I為本發明的橫橋向布置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基本單元正立面圖,
圖3a、b為本發明的邊、中立柱橫斷面圖,
圖4a、b、c為本發明的上、中、下橫梁橫斷面圖,
圖5為I型風屏障板正立面圖,
圖6為I型風屏障板橫斷面圖,
圖7為II型風屏障板正立面圖,
圖8為II型風屏障板橫斷面圖,
圖9為多層I型風屏障板組合正立面圖,
圖10為多層I型風屏障板組合A-A斷面圖,
圖11為多層I型風屏障板組合B-B斷面圖,
圖12為多層I型風屏障板組合C-C斷面圖,
圖13為布置在中央分隔帶上的多層I型風屏障板組合正立面圖,
圖14為布置在中央分隔帶上的多層I型風屏障板組合D-D斷面圖,
圖15為布置在中央分隔帶上的多層I型風屏障板組合E-E斷面圖,
圖16為布置在中央分隔帶上的多層I型風屏障板組合F-F斷面圖,
圖17為布置在中央分隔帶上的多層I型風屏障板組合G-G斷面圖,
圖18-25為仿真計算方案圖,
圖26-33為各仿真計算方案風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I、圖2,由若干基本單元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I構成,每一單元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I的風屏障支架由邊立柱2或中立柱3、中立柱3及中間的上橫梁4、中橫梁5和下橫梁6構成。在兩橫梁之間,布置有多行風屏障板7 ;在兩立柱之間,布置有若干列風屏障板7。立柱和橫梁的材料宜用高強、輕質的金屬材料,減輕結構自重。邊立柱2、中立柱3、上橫梁4、中橫梁5和下橫梁6的橫截面為多槽截面,風屏障板 7布置在槽中。圖2即為有兩行三列風屏障板7的基本單元。立柱和橫梁的橫斷面均採用多槽型式。圖3a、b即為有四槽的邊立柱2、中立柱3 的橫斷面圖,圖4a、b、c即為有四槽的上橫梁4、中橫梁5和下橫梁6的橫斷面圖。風屏障板7有I型風屏障板8和II型風屏障板11兩種構造型式。參照圖5、圖6,I型風屏障板8的矩形邊框9間有數條三稜條10。根據I型風屏障板8布置高度的不同,三稜條10的截面型式為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三稜條10的間距根據橋址區氣象條件及橋梁受力條件,按照不同透風率的要求確定。利用小尺寸三稜條10構成細密擋風格柵,使氣流通過I型風屏障板8後,流速降低明顯,流場均勻。以適當間距布置多層三稜條10間距不同的I型風屏障板8,使氣流通過風屏障後,流場更加均勻,氣動阻力下降。為適應不同時間段風場條件的變化,本發明利用如圖9、10、11及圖12所示的多層布置的I型風屏障板8,靈活調整風屏障的透風率,以保障行車與橋梁安全。參照圖7、圖8,11型風屏障板11由有一定厚度的矩形平板製成,板上開有通透的過風孔,迎風面過風孔面積小於背風面過風孔面積。過風孔截面為圓形、橢圓或矩形等幾何形狀,按行列式或梅花形布置。其間距根據橋址區氣象條件及橋梁受力條件,按照不同透風率的要求確定。II型風屏障板11宜選用高強、輕質透明的材料製造,減輕結構自重,增加通透感。利用迎風面過風孔面積小於背風面過風孔面積的措施,使氣流通過II型風屏障板11後,流速降低,流場較均勻,氣動阻力下降。參照圖I、13、14、15、16及圖17,當車行道較寬時,為改善行車條件,可將組合型橋梁風屏障I布置在中央分隔帶內。布置在中央分隔帶內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I的I型風屏障板8的三稜條10豎向布置。考慮到兩側進風的情況,三稜條10間距相同的I型風屏障板8宜對稱布置,見圖13、圖17。I型風屏障板8—方面起到風屏障的作用,另一方面能起到防眩板的作用。參照圖1,組合型橋梁風屏障I可沿橋梁縱向布置在車行道的外側;必要時,也可布置在中央分隔帶中間。為不額外增加橋梁寬度,組合型橋梁風屏障I可安裝在金屬梁柱式護欄的立柱之間;也可安裝在鋼筋混凝土牆式護欄的頂部,此時,可在混凝土牆式護欄上開與II型風屏障板11相似的通透過風孔。在數字仿真計算中,按照不同類型的風屏障板及其不同組合,進行了八個方案的數值仿真計算。各計算方案的分析模型見圖18、19、20、21、22、23、24和圖25,圖中箭頭方向為氣流方向。其中圖18為計算方案一在行車道面12上安常規板條風屏障13 ;圖19為計算方案二 在行車道面12上安單層I型風屏障板8 ;圖20為計算方案三在行車道面12上安雙層I型風屏障板8、兩層I型風屏障板 8的三稜條10的間距不同;圖21為計算方案四在行車道面12上安雙層I型風屏障板8、兩層I型風屏障板的三稜條10的間距不同,且兩層間保持有一定距離圖22為計算方案五在行車道面12上安雙層I型風屏障板8、各層I型風屏障板的三稜條10的間距相同圖23為計算方案六在行車道面12上安四層I型風屏障板8、各層I型風屏障板的三稜條10的間距兩兩相同,且各組間保持有一定距離圖24為計算方案七在行車道面12上安兩層I型風屏障板8、兩層I型風屏障板的三稜條10的間距不同,上部三稜條的截面型式採用直角三角形;圖25為計算方案八在行車道面12上安單層II型風屏障板11。據圖18、19、20、21、22、23、24和圖25的條件進行數值仿真計算時,按風屏障距第一條行車道外邊線2. 50m,各行車道寬度均為3. 75m考慮。各行車道外側處風剖面圖,詳見圖26、27、28、29、30、31、32和圖33。圖中橫坐標V為風速,單位m/s ;豎坐標H為距行車道面的高度,單位m ;曲線14、15、16、17分別為距聲屏障13. 75m、10. 00m、6. 25m、2. 5m處,隨距行車道面高度變化所對應的風速曲線。在來流風速V = 30m/s,全高3m的條件下,風屏障效應的具體分析結果見下表。
權利要求
1.組合型橋梁風屏障,其特徵在於由若干基本單元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構成,每一單元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的風屏障支架由邊立柱或中立柱、中立柱及中間的上橫梁、中橫梁和下橫梁構成;在兩橫梁之間,布置有多行風屏障板;在兩立柱之間,布置有若干列風屏障板。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其特徵在於風屏障板(7)有I型風屏障板⑶和II型風屏障板(11)兩種構造型式。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其特徵在於I型風屏障板(8)的矩形邊框(9)間有數條三稜條(1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其特徵在於I型風屏障板(8)的三稜條 (10)截面型式為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其特徵在於II型風屏障板(11)由有一定厚度的矩形平板製成,板上開有通透的過風孔,迎風面過風孔面積小於背風面過風孔面積,過風孔截面面積隨板厚變化。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其特徵在於過風孔截面為圓形、橢圓或矩形,過風孔按行列式或梅花形布置。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其特徵在於邊立柱、中立柱、上橫梁、中橫梁和下橫梁的內截面為多槽截面,風屏障板(7)布置在槽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組合型橋梁風屏障,由若干基本單元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構成,每一單元的組合型橋梁風屏障的風屏障支架由邊立柱或中立柱、中立柱及中間的上橫梁、中橫梁和下橫梁構成;在兩橫梁之間,布置有多行風屏障板;在兩立柱之間,布置有若干列風屏障板。採用本發明,可允許部分氣流通過風屏障板,利用過流截面尺寸逐步擴大的構造措施,減少氣流對行車的影響;I型風屏障板利用三稜條構成擋風格柵,降低氣流流速和氣動阻力;II型風屏障板11利用過風孔,降低氣流流速和氣動阻力。利用多層布置的風屏障板,靈活調整風屏障的透風率,以保障行車與橋梁安全;I型風屏障板一方面起風屏障的作用,另一方面能起到防眩板的作用。
文檔編號E01F7/06GK102587269SQ20121002819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9日
發明者劉俊峰, 劉銳, 寧伯偉, 梅新詠, 潘曉民, 胡勇, 詹昊, 高宗餘, 黃燕慶 申請人: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