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VCM外殼與底座的配合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0:25:41

本實用新型涉及VCM製造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VCM外殼與底座的配合結構。
背景技術:
音圈馬達(VCM)具有體積小、用電量少及價格低廉等優點,適合作為電子產品(如數位相機、手機、數碼攝像機等)中的制動器。在當今電子產品高速發展的時代,音圈馬達的市場需求量也變得越來越大。
在現有的音圈馬達裝配中,一般是通過在VCM底座與外殼的接觸面上進行點膠,點膠完成後將外殼與底座進行配合安裝,從而使外殼與底座粘連在一起。然而點膠的方式不能保證外殼與底座的粘連力,在實際的生產當中往往會出現外殼與底座脫落分離的不良情況,從而影響生產的良品率。而且點膠的膠量不好控制,太多容易出來溢膠的情況,影響產品的外觀,膠量太少不能保證外殼與底座的粘連力,容易出現脫落分離的不良情況。而且點膠的工藝相對繁瑣,從而影響生產效率。因此,如何設計一種提高生產效率及生產良品率的VCM外殼與底座的配合結構是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VCM外殼與底座的配合結構,從而提高了外殼與底座的粘連力,由此提高了產品生產效率及生產良品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VCM外殼與底座的配合結構,包括:底座與外殼,所述底座與所述外殼相互配合形成腔體;
所述底座的中心開設有底座中心通孔,所述底座的四邊上開設有第一安裝卡槽、第二安裝卡槽、第三安裝卡槽及第四安裝卡槽,所述第一安裝卡槽、所述第二安裝卡槽、所述第三安裝卡槽及所述第四安裝卡槽圍繞所述底座中心通孔呈環形整列分布;
所述第一安裝卡槽、所述第二安裝卡槽、所述第三安裝卡槽及所述第四安裝卡槽結構相同;
所述第一安裝卡槽的底部具有第一斜面與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與所述第二斜面相互銜接;
所述外殼的中心開設有外殼中心通孔,所述外殼中心通孔與所述底座中心通孔相互對應,所述外殼與所述底座相互配合的一面設有第一安裝凸臺、第二安裝凸臺、第三安裝凸臺及第四安裝凸臺;
所述第一安裝凸臺與所述第一安裝卡槽相互配合安裝,所述第二安裝凸臺與所述第二安裝卡槽相互配合安裝,所述第三安裝凸臺與所述第三安裝卡槽相互配合安裝,所述第四安裝凸臺與所述第四安裝卡槽相互配合安裝。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四角均設有限位柱。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限位柱與所述外殼的內表面接觸配合。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一斜面與所述第一安裝凸臺的內表面接觸配合。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底座為方形體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外殼為方形體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VCM外殼與底座的配合結構通過設置安裝卡槽及與安裝卡槽相配合的安裝凸臺,並通過在安裝卡槽的底部設置斜面,由此增強了外殼與底座的粘接面積,從而增強粘接力,使外殼與底座不易發生脫離。通過在斜面上拖膠代替點膠的操作,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VCM外殼與底座的配合結構的結構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並不限於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並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的VCM外殼與底座的配合結構的結構圖。一種VCM外殼與底座的配合結構10,包括:底座100與外殼200,底座100與外殼200相互配合形成腔體。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底座100與外殼200均為方形體結構。
底座100的中心開設有底座中心通孔110,底座100的四邊上開設有第一安裝卡槽120、第二安裝卡槽130、第三安裝卡槽140及第四安裝卡槽150,第一安裝卡槽120、第二安裝卡槽130、第三安裝卡槽140及第四安裝卡槽150圍繞底座中心通孔110呈環形整列分布。
進一步的,第一安裝卡槽120、第二安裝卡槽130、第三安裝卡槽140及第四安裝卡槽150結構相同。
如圖2所示,第一安裝卡槽120的底部具有第一斜面121與第二斜面122,第一斜面121與第二斜面122相互銜接。
外殼200的中心開設有外殼中心通孔210,外殼中心通孔210與底座中心通孔110相互對應,外殼200與底座100相互配合的一面設有第一安裝凸臺220、第二安裝凸臺230、第三安裝凸臺240及第四安裝凸臺250。
第一安裝凸臺220與第一安裝卡槽120相互配合安裝,第二安裝凸臺230與第二安裝卡槽130相互配合安裝,第三安裝凸臺240與第三安裝卡槽140相互配合安裝,第四安裝凸臺250與第四安裝卡槽150相互配合安裝。
進一步的,第一斜面121與第一安裝凸臺220的內表面接觸配合。
要說明的是,在底座100與外殼200進行安裝配合的前,先在第一安裝卡槽120、第二安裝卡槽130、第三安裝卡槽140的底部上進行點膠處理,具體是在各卡槽上的第一斜面121進行拖膠,即在第一斜面121上塗滿膠水。通過拖膠代替點膠不但能提高生產效率,而且能將膠水均勻的塗布在卡槽的斜面上。
完成拖膠後將外殼200與底座100進行安裝配合,通過第一安裝凸臺220與第一安裝卡槽120相互配合安裝,第二安裝凸臺230與第二安裝卡槽130相互配合安裝,第三安裝凸臺240與第三安裝卡槽140相互配合安裝,第四安裝凸臺250與第四安裝卡槽150相互配合安裝,從而使外殼200與底座100配合安裝在一起。
由於各安裝卡槽上的第一斜面121均有膠水,且與各凸臺的內表面接觸配合,因此通過第一斜面121上的膠水能將底座100與外殼200粘接起來。由於第一斜面121具有斜度,從而使底座100能與外殼200充分接觸,從而增大接觸面積來增加粘接力,從而使底座100與外殼200不易發生脫離,而且膠水不易流出,不會對產品的外觀造成影響。
由於第二斜面122具有斜度,是產品在進行拆裝的時候更加方便,不易對產品內部的一些部件造成損壞。
請再次參閱圖1,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底座100的四角均設有限位柱160,限位柱160與外殼200的內表面接觸配合。
限位柱160起到位置限定的作用,使外殼200在安裝的時候不易發生偏移,從而使外殼200能快速的安裝在底座100上。通過安裝卡槽與安裝凸臺的配合,使外殼200與底座100配合安裝後不易發生偏移且具有很強的粘接力,從而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良率。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VCM外殼與底座的配合結構10通過設置安裝卡槽及與安裝卡槽相配合的安裝凸臺,並通過在安裝卡槽的底部設置斜面,由此增強了外殼200與底座100的粘接面積,從而增強粘接力,使外殼200與底座100不易發生脫離。通過在斜面上拖膠代替點膠的操作,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