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杆檢測三分量傳感器固定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5:31:16 2
專利名稱:錨杆檢測三分量傳感器固定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錨杆的檢測固定裝置,具體地講是一種錨杆檢測三分量傳感器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錨杆是一高度受力的構件,錨固系統穩定性預測一旦失誤,往往給工程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而,需要檢查它是否按設計預定的方式起作用。當前,錨固技術已在水利水電、礦山採掘、公路鐵路隧道、地鐵、深基坑和高邊坡維護等大型建設工程中廣泛應用,同時現場因施工存在問題而又無先進完備的檢測手段所造成的事故與經濟損失也越來越多。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國內外錨杆錨固質量及受力狀態的檢測仍然停留在利用液壓千斤頂進行破壞性拉拔實驗階段。這種檢測手段既費工又費時,更重要的是這種檢測手段對經錨杆加固的巖體產生較強的擾動,降低了錨杆對圍巖的加固作用,因其檢測方法是破損性的且只能抽檢,遠不能適應現場大規模錨杆施工質量檢測的要求。針對錨杆錨固質量無損檢測技術的研究已引起世界範圍的地球物理工作者的關注。80年代中,瑞典曾推出超聲波反射法檢測砂漿錨杆錨固狀態的商品化檢測儀器,但超聲波衰減大且激發條件苛刻又不能作出定量化評價,故現場不適用;聲頻應力波無損檢測現場觀測系統主要是在錨杆外端安裝拾震器(接收換能器),在端部施加激震力,便會在錨杆系統產生應力波,該應力波將攜帶錨杆系統的信息返回,被錨杆外端拾震器接收,由檢測儀器按振動波形的形式記錄下來,被記錄的信號即為分析評價錨杆質量的基本資料,最後經資料分析處理達到評價錨杆質量的目的。由於目前聲頻應力波無損檢測現場觀測系統和檢測裝置(特別是激發震源和接收換能器)不能滿足檢測要求,如觀測重複性不好、激發震源能量不穩定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解決檢測信號重複性不好的問題,而且一次檢測三個分量信號的錨杆檢測三分量傳感器固定裝置,提高了檢測信號的可信度,以克服上述的不足。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由夾緊裝置、傳感器及手動螺杆構成,其特點是傳感器固定在夾緊裝置上,夾緊裝置套在錨桿頭上,夾緊裝置與錨桿頭之間通過手動螺杆加固;上述夾緊裝置上有一個螺紋卡孔,手動螺杆旋過螺紋卡孔後,其手動螺桿頭可頂在錨杆上;上述固定在夾緊裝置上的傳感器至少兩個;上述固定在夾緊裝置上的傳感器為三個。
本實用新型採用夾緊裝置,將傳感器固緊在錨杆端部,克服了老式單分量傳感器手扶或其他方式固定在錨桿頭造成檢測波形重複性差的缺點,且同時獲得三分量檢測信號,易於信號分析,使錨杆錨固質量的判別更有效、更可靠。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夾緊裝置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採用將三分量傳感器6-1~6-3固定在夾緊裝置1中,夾緊裝置1套在錨桿頭2上,並用安裝在夾緊裝置1上的手動螺杆3將其與錨杆固緊,堅實牢固。夾緊裝置1引出的三個信號接線頭4與外置的儀器相連接,在錨桿頭2激振(採用錘擊或超磁震源),由外置的儀器接受由三個信號接線頭4傳出的信號。本實用新型的傳感器6-1採用主頻為60HZ-100HZ的動圈式短餘振檢波器;本實用新型的傳感器6-2採用主頻為10-20的壓電式短餘振換能器;本實用新型的傳感器6-3採用加速度傳感器。
權利要求1.一種錨杆檢測三分量傳感器固定裝置,由夾緊裝置(1)、傳感器(6)及手動螺杆(3)構成,其特徵在於傳感器(6)固定在夾緊裝置(1)上,夾緊裝置(1)套在錨桿頭(2)上,夾緊裝置(1)與錨桿頭(2)之間通過手動螺杆(3)加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杆檢測三分量傳感器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夾緊裝置(1)上有一個螺紋卡孔(5),手動螺杆(3)旋過螺紋卡孔(5)後,其手動螺杆(3)頭可頂在錨桿頭(2)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杆檢測三分量傳感器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固定在夾緊裝置(1)上的傳感器(6)至少兩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錨杆檢測三分量傳感器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固定在夾緊裝置(1)上的傳感器(6)為三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錨杆檢測三分量傳感器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傳感器(6-1)採用主頻為60HZ-100HZ的動圈式短餘振檢波器;傳感器(6-2)採用主頻為10-20的壓電式短餘振換能器;傳感器(6-3)採用加速度傳感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錨杆檢測三分量傳感器固定裝置,由夾緊裝置、傳感器及手動螺杆構成,其特點是傳感器固定在夾緊裝置上,夾緊裝置套在錨桿頭上,夾緊裝置與錨桿頭之間通過手動螺杆加固;固定在夾緊裝置上的傳感器為三個。本實用新型採用夾緊裝置,將傳感器固緊在錨杆端部,克服了老式單分量傳感器手扶或其他方式固定在錨桿頭造成檢測波形重複性差的缺點,且同時獲得三分量檢測信號,易於信號分析,使錨杆錨固質量的判別更有效、更可靠。
文檔編號G01N35/00GK2658752SQ200320116138
公開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28日
發明者李張明, 丁志國, 張建清 申請人: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測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