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發動機出水總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8:47:16 1
專利名稱:一種汽車發動機出水總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循環管道的總管部分,尤其適用於汽車發動機冷卻系統的出水總管,屬於發動機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隨著汽車製造技術的不斷發展,各整車生產企業對發動機的性能要求逐漸提升,特別是為適應日益嚴格的排放法規,提高汽車燃油經濟性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對發動機各系統合理布置,完善各個系統的功能,以降低燃油消耗便顯得愈加重要。現有發動機冷卻系統結構中,出水總管及進回水管路的設置存在以下技術問題一是出水總管為鑄鋁件,重量大,表面粗糙、水流阻力大;二是出水總管採用壓裝鋼管形式,不僅加工工藝複雜,而且可靠性較差;三是發動機外圍管路接口較多,水管管路連接不方便,裝配比較困難。上述發動機冷卻系統結構及布置方式的缺陷,不利於維持發動機的正常工作溫度,也難以實現發動機輕量化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之弊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裝配方便、性能可靠、能滿足發動機輕量化要求,提高機艙空間利用率的汽車發動機出水總管。本實用新型所述問題是以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汽車發動機出水總管,它包括缸體出水接口、散熱器進水管接口、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水溫傳感器安裝口、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暖風供水管接口和出水總管支架,所述缸體出水接口位於出水總管的最前端,通過固定法蘭與發動機缸體密封聯接,所述散熱器進水管接口位於出水總管末端,所述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水溫傳感器安裝口、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和暖風供水管接口布置在出水總管的對應位置處,所述出水總管支架固定在發動機對應位置處。上述汽車發動機出水總管,各接口處內壁為順滑流暢的過渡弧面,在其外表面布有橫縱交錯的加強筋,在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出水總管支架、暖風供水管接口和缸體出水接口的根部均設有立式三角形加強筋。上述汽車發動機出水總管,所述缸體出水接口處呈兩個等直徑不同心圓相連的形狀。上述汽車發動機出水總管,所述水溫傳感器安裝口布置於暖風供水口的上遊,在水溫傳感器安裝口處嵌裝水溫傳感器安裝銅螺母。上述汽車發動機出水總管,所述出水總管支架上設置減重結構。本實用新型內壁表面光滑,可降低水流阻力,減小水流壓力損失;整體注塑成型,重量輕,可滿足發動機整機輕量化的要求;採用集成式結構,可使發動機冷卻系統管路布置簡單、緊湊、佔用空間小;減少了部分接口的安裝,連接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為整個進出水管路提供了支撐,有利於管路的布置;在外表面及各連接部位均設置了加強筋,結構強度高,性能可靠。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圖2是圖I的A向視圖。圖中各標號為1、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2、水溫傳感器安裝口,3、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4、散熱器進水管接口,5、出水總管支架,6、暖風供水管接口,7、缸體出水接口,8、加強筋,9、立式三角形加強筋,10、水溫傳感器安裝銅螺母,11、減重結構,12、固定法蘭。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圖I、圖2,本實用新型構成中包括缸體出水接口 7、散熱器進水管接口 4、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 I、水溫傳感器安裝口 2、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 3、暖風供水管接口 6和出水總管支架5,所述缸體出水接口 7位於出水總管的最前端,通過固定法蘭12與發動機缸體密封聯接,所述散熱器進水管接口 4位於出水總管末端,所述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 I、水溫傳感器安裝口 2、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 3和暖風供水管接口 6布置在出水總管的對應位置處,所述出水總管支架5固定在發動機對應位置處。參看圖I、圖2,本實用新型各接口處內壁為順滑流暢的過渡弧面,在其外表面布有橫縱交錯的加強筋8,在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 I、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 3、出水總管支架5、暖風供水管接口 6和缸體出水接口 I的根部均設有立式三角形加強筋9。參看圖2,本實用新型構成中的缸體出水接口 7處呈兩個等直徑不同心圓相連的形狀。參看
圖1,本實用新型構成中的水溫傳感器安裝口 2布置於暖風供水管接口 6的上遊,在水溫傳感器安裝口 2處嵌裝水溫傳感器安裝銅螺母10。參看圖I、圖2,本實用新型構成中的出水總管支架5上設置減重結構11。參看圖I、圖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出水總管材料為尼龍,整體注塑成型,無需壓裝,降低整機重量及加工難度;出水總管安裝於發動機缸體上,集成了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 I、水溫傳感器安裝口 2、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 3、散熱器進水管接口 4、出水總管支架5、暖風供水管接口 6、缸體出水接口 7,對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暖風供水管、機油冷卻器回水管等提供連接與固定,可有效利用空間,使發動機冷卻系統管路布置簡單,連接方便,減少了部分接口安裝,提高了工作效率;缸體出水接口 7呈兩個等直徑不同心圓連接形狀,便於管體與缸體的連接;出水總管表面布有橫縱交錯的加強筋8,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
I、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 3、出水總管支架5、暖風供水管接口 6、缸體出水接口 7的根部布有大小不等的立式三角形加強筋9,可加強出水總管的結構強度;水溫傳感器安裝銅螺母10,經熱嵌方式安裝在出水總管的水溫傳感器安裝口 2上,中間用密封圈密封,結構簡單,性能可靠;出水總管支架5上設有減重結構11,減輕了出水總管的重量;水溫傳感器安裝口2布置於暖風供水口上遊,保證在發動機冷卻小循環節溫器未開啟時仍能準確測量出水溫度。本實用新型通過出水總管固定法蘭12四角處的四個螺栓孔固定與發動機缸體上,再將水溫傳感器擰入水溫傳感器安裝口 2處,然後將發動機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暖風供水管、機油冷卻器回水管、分別與出水總管上對應的的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 I、暖風供水管接口 6、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 3直接連接與固定,最後固定出水總管支架,各管路連接及其布置簡單明了,優化其所佔空間,方便安裝,提高了工作效率。採用本實用新型後,發動機冷卻系統循環路線可描述為冷卻缸體、缸蓋後的水經出水總管一部分通過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 I、暖風進供水管接口 6流經增壓器和暖風機最終回到水泵前,大部分水經散熱器後回到水泵前,而機油冷卻器冷卻後流出的水通過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 3流入出水總管。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發動機出水總管,其特徵是,它包括缸體出水接口(7)、散熱器進水管接口(4)、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I)、水溫傳感器安裝口(2)、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3)、暖風供水管接口(6)和出水總管支架(5),所述缸體出水接口(7)位於出水總管的最前端,通過固定法蘭(12)與發動機缸體密封聯接,所述散熱器進水管接口(4)位於出水總管末端,所述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I)、水溫傳感器安裝口(2)、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3)和暖風供水管接口(6)布置在出水總管的對應位置處,所述出水總管支架(5)固定在發動機對應位置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汽車發動機出水總管,其特徵是,各接口處內壁為順滑流暢的過渡弧面,在其外表面布有橫縱交錯的加強筋(8),在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 I)、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 3 )、出水總管支架(5 )、暖風供水管接口( 6 )和缸體出水接口( I)的根部均設有立式三角形加強筋(9 )。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汽車發動機出水總管,其特徵是,所述缸體出水接口(7)處呈兩個等直徑不同心圓相連的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汽車發動機出水總管,其特徵是,所述水溫傳感器安裝口(2)布置於暖風供水管接口(6)的前面,在水溫傳感器安裝口(2)處嵌裝水溫傳感器安裝銅螺母(1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汽車發動機出水總管,其特徵是,所述出水總管支架(5)上設置減重結構(11)。
專利摘要一種汽車發動機出水總管,用於實現發動機冷卻系統管路的優化布置,其構成中包括缸體出水接口、散熱器進水管接口、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水溫傳感器安裝口、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暖風供水管接口和出水總管支架,所述缸體出水接口位於出水總管的最前端,通過固定法蘭與發動機缸體密封聯接,所述散熱器進水管接口位於出水總管末端,所述增壓器冷卻供水管接口、水溫傳感器安裝口、機油冷卻器回水管接口和暖風供水管接口布置在出水總管的對應位置處,所述出水總管支架固定在發動機對應位置處。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裝配方便、性能可靠、能滿足發動機輕量化要求,可提高發動機機艙空間利用率。
文檔編號F01P11/04GK202483703SQ20112056749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0日
發明者劉勝強, 王寧, 趙國東, 閆立虎 申請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