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有Ho和W的稀土磁鐵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2:07:36 2
本發明涉及磁鐵的製造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含有Ho和W的稀土磁鐵。
背景技術:
燒結Nd-Fe-B磁體具有優越的磁性能,在風力發電、核磁共振、汽車工業、計算機、航空航天、家用電器等方面獲得廣泛應用,而這導致作為燒結Nd-Fe-B磁體主要原材料的Nd消耗過大。而Ho的存在量大,為工業生產中可以獲得的低價材料,選擇Ho部分替代磁鐵中的金屬Nd,對降低稀土磁體的實際生產成本和實現稀土資源的綜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李峰等在《添加Gd或Ho對燒結Nd-Fe-B磁體結構與性能的影響》(粉末冶金工業,第21卷第5期,2011年10月)中描述到,添加Ho能顯著改善材料的溫度穩定性,較大幅度提高其內稟矯頑力,但剩磁有所下降,J-H退磁曲線方形度有了明顯的提高,並在一定程度上細化了磁體晶粒,使富Nd相分布均勻,減少了空洞等缺陷,使磁體更加緻密。
劉湘漣在《添加Ho對燒結Nd-Fe-B永磁材料磁性能與溫度穩定性的影響》(磁性材料與器件,2011年8月)中描述到,適量Ho元素添加,可抑制Nd-Fe-B合金鑄錠中a-Fe相的形成,促進Nd2Fe14B柱狀晶的生長,使富Nd相分布比較均勻,使燒結Nd-Fe-B磁體具有比較高的緻密化程度與良好的顯微組織;另外,一定量的Ho添加可以提高內稟矯頑力,並改善磁鐵的溫度穩定性。張時茂等也在《添加Gd、Ho對燒結Nd-Fe-B磁體結構與性能的影響》(稀土,第34卷第1期,2013年2月)中描述到相似內容。
綜合以上內容,可以得出,在向磁鐵中添加Ho之後,可以細化磁體晶粒,使富Nd相分布均勻,改善磁鐵燒結性能。
另一方面,Nd-Fe-B燒結磁鐵的製造方法是逐漸進化的,舉例來說,我國國內是從2005年以後,開始普及甩帶片(SC法)的,2010年才正式量產。採用SC法將原 料溶解鑄造後就很容易製造出薄板合金,薄板合金內的結晶組織比較均一、細微,富Nd相也以μm為單位均一分布,將SC法與氫破法進行組合,可以得到平均粒徑在10μm以下的細微粉末,同樣可以顯著地改善磁鐵的燒結性能。
然而,對於燒結性能急劇改善的稀土磁鐵而言,若是僅僅依靠結晶晶界中少量存在的雜質來抑制晶粒異常長大,極容易發生晶粒異常長大(AGG)。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含有Ho和W的稀土磁鐵,該稀土磁鐵中,由微量W來抑制含Ho磁鐵在燒結過程中的晶粒成長,從而阻止含Ho磁鐵發生AGG,得到高矯頑力、高耐熱性的磁鐵。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式如下:
一種含有Ho和W的稀土磁鐵,所述稀土磁鐵含有R2Fe14B型主相,並包括如下的原料成分:
R:28wt%~33wt%,R為包括Nd和Ho的稀土元素,其中,Ho的含量為0.3wt%~5wt%,
B:0.8wt%~1.3wt%,
W:0.0005wt%~0.03wt%,
以及餘量為T和不可避免的雜質,所述T為主要包括Fe和0~18wt%Co的元素。
本發明中提及的稀土元素包括釔元素在內。
Ho元素可使稀土磁鐵的富Nd相分布均勻,從而改進磁鐵的燒結性能,但對於燒結性能急劇改善的稀土磁鐵而言,極容易發生晶粒異常長大(AGG),因此,在本發明中,選擇使用微量W來抑制晶粒異常長大(AGG),由於W與主要構成元素的稀土元素、鐵、硼的離子半徑及電子構造不同,所以,R2Fe14B主相中幾乎不存在W,微量W在熔融液的冷卻過程中隨著R2Fe14B主相的析出進行釘扎(Pinning effect)析出,釘扎晶界的遷移,從而阻止含Ho磁鐵在燒結過程中發生AGG,得到高矯頑力、高耐熱性的磁鐵。
另外,由於W為硬質元素,可使軟質晶界相硬化,發揮潤滑作用,同樣起到了 提高取向度的效果。
在目前所採用的稀土磁鐵製備方法中,有採用電解槽,圓桶形石墨坩堝作陽極,坩堝軸線上配置鎢(W)棒做陰極,且石墨坩堝底部用鎢坩堝收集稀土金屬的方式,在上述製備稀土元素(如Nd)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有少量W混入其中。當然,也可以使用鉬(Mo)等其他高熔點金屬做陰極,同時使用鉬坩堝收集稀土金屬的方式,獲得完全不含W的稀土元素。
因此,在本發明中,W可以是原料金屬(如純鐵、稀土金屬、B等)等的雜質,並根據原料中雜質的含量來選定本發明所使用的原料,當然,也可以選擇不含有W的原料,而採用加入本發明所描述的添加W金屬原料的方式。簡而言之,只要稀土磁鐵原料中含有必要量的W即可,不管W的來源為何。表1中舉例顯示了不同產地不同工場的金屬Nd中的W元素含量。
表1 不同產地不同工場的金屬Nd的W元素含量
表1中的2N5所代表的含義為99.5%。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中提及的R:28wt%~33wt%、B:0.8wt%~1.3wt%的含量範圍為本行業的常規選擇,因此,在實施例中,沒有對R、B的含量範圍加以試驗和驗證。
在推薦的實施方式中,T包括2.0wt%以下的選自Zr、V、Mo、Zn、Ga、Nb、Sn、Sb、Hf、Bi、Ni、Ti、Cr、Si、Mn、S或P中的至少一種元素、0.8wt%以下的Cu、0.8wt%以下的Al、以及餘量Fe。
在推薦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稀土磁鐵由如下的步驟製得:將所述稀土磁鐵原料成分熔融液製備成稀土磁鐵用合金的工序,所述稀土磁鐵用合金是將原料合金熔融液用 帶材鑄件法,以102℃/秒以上、104℃/秒以下的冷卻速度冷卻得到的;將所述稀土磁鐵用合金粗粉碎後再通過微粉碎製成細粉的工序;將所述細粉用磁場成形法獲得成形體,並在真空或惰性氣體中對所述成形體進行燒結,獲得氧含量在1000ppm以下的燒結稀土磁鐵的工序。
另外,本發明選擇在低氧環境中完成磁鐵的全部製造工序,使O含量控制在一低水平,一般而言,具有較高氧含量(1000ppm以上)的稀土磁鐵可以減少AGG的產生,而較低氧含量(1000ppm以下)的稀土磁鐵雖然具有很好的磁性能,卻容易產生AGG,而本發明通過添加極微量的W,在低氧含量磁鐵中也同樣實現了減少AGG的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磁鐵的低氧製造工序已是現有技術,且本發明的所有實施例全部採用低氧製造方式,在此不再予以詳細描述。
在推薦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稀土磁鐵用合金是將原料合金熔融液用帶材鑄件法,以102℃/秒以上、104℃/秒以下的冷卻速度冷卻得到的,所述粗粉碎為所述稀土磁鐵用合金吸氫破碎得到粗粉的工序,所述微粉碎為對所述粗粉進行氣流粉碎的工序。
使用帶材鑄件法(SC法)和氫破法聯合處理獲得粉末,進一步改善富Nd相分散性能,而W的存在,同樣可以阻止經過上述工序製得的含Ho粉末在燒結過程中發生AGG,獲得燒結性良好、矯頑力(Hcj)、方形度(SQ)和耐熱性較高的磁鐵。
在推薦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稀土磁鐵為Nd-Fe-B系燒結磁鐵。
在推薦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稀土磁鐵的結晶晶界中含有40ppm以上、3000ppm以下的富W區域,所述富W區域佔所述結晶晶界的至少50體積%。微量W在熔融液的冷卻過程中隨著R2Fe14B主相的析出進行釘扎(Pinning effect)析出,並在晶界中富集,從而充分發揮其作用。
在推薦的實施方式中,T包括0.1wt%~0.8wt%的Cu,分布在晶界中的Cu增加了低熔點液相,低熔點液相的增加改善了W的分布,本發明中,W在晶界中分布相當均勻,且分布範圍超過富Nd相的分布範圍,基本包覆了整個富Nd相,可以認為是W發揮釘扎效果、阻礙晶粒長大的證據,在添加了適量Cu之後,含Ho磁鐵在燒 結過程中發生AGG的現象進一步減少。
在推薦的實施方式中,T還包括0.1wt%~0.8wt%的Al,Al的添加使合金晶粒細化,同時使富Nd相和富B相的塊度變小,部分Al進入富Nd相與Cu共同作用,改善富Nd相與主相之間的浸潤角,使富Nd相和W極為均勻地沿邊界分布,減少AGG發生。
在推薦的實施方式中,T還包括選自Zr、V、Mo、Zn、Ga、Nb、Sn、Sb、Hf、Bi、Ni、Ti、Cr、Si、Mn、S或P中的至少一種元素,以上元素的總組成為稀土磁鐵成分的0.1wt%~2.0wt%。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的特點:
1)由於W與主要構成元素的稀土元素、鐵、硼的離子半徑及電子構造不同,所以,R2Fe14B主相中幾乎不存在W,W在熔融液的冷卻過程中,隨著R2Fe14B主相的析出,向晶界中進行釘扎析出,形成富W相,從而防止AGG的產生,而由於Ho與W的關係就像水與油的關係一樣,相互排斥,不能共存,因此,富Ho相會進入到主相中,形成Ho2Fe14B(R2Fe14B的各向異性場的強度如下:Gd<Nd<Pr《Ho<Dy《Tb),可見,Ho2Fe14B的形成可以提高磁鐵的各向異性場。由此,在晶界富W相和主相富Ho相的共同作用下,磁鐵矯頑力和各向異性場均得以顯著提高。
2)由於W為硬質元素,可使軟質晶界相硬化,起到潤滑劑的效果,提高取向度。
3)添加的Al、Cu可以使富Nd相和W極為均勻地沿邊界分布,減少AGG發生。
4)Ho的存在量大,為工業生產中可以獲得的低價材料,本發明選擇Ho部分替代磁鐵中的金屬Nd,具有經濟效果高、工業價值高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的實施例2的燒結磁體的EPMA檢測結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至實施例四所獲得的燒結磁鐵均使用如下的檢測方式測定。
磁性能評價過程:燒結磁鐵使用中國計量院的NIM-10000H型BH大塊稀土永磁 無損測量系統進行磁性能檢測。
磁通衰減率的測定:燒結磁鐵置於180℃環境中保溫30min,然後再自然冷卻降溫到室溫,測量磁通,測量的結果和加熱前的測量數據比較,計算加熱前和加熱後的磁通衰減率。
AGG的測定:將燒結磁鐵沿水平方向拋光,每1cm2所包括的平均AGG數量,本發明中提及的AGG為粒徑超過40μm的晶粒。
實施例一
在原料配製過程:準備純度99.5%的Nd、純度99.9%的Ho、工業用Fe-B、工業用純Fe、純度99.5%的Cu、Al和純度99.99%的W,以重量百分比wt%配製。
各元素的含量如表2所示:
表2 各元素的配比
各序號組按照表2中元素組成進行配製,分別稱量、配製了10Kg的原料。
熔煉過程:每次取1份配製好的原料放入氧化鋁製的坩堝中,在真空感應熔煉爐中在10-2Pa的真空中以1500℃以下的溫度進行真空熔煉。
鑄造過程:在真空熔煉後的熔煉爐中通入Ar氣體使氣壓達到5.5萬Pa後,使用單輥急冷法進行鑄造,以102℃/秒~104℃/秒的冷卻速度獲得急冷合金。
氫破粉碎過程:在室溫下將放置急冷合金的氫破用爐抽真空,而後向氫破用爐內通入純度為99.5%的氫氣至壓力0.09MPa,放置2小時後,邊抽真空邊升溫,在500℃的溫度下抽真空1.5小時,之後進行冷卻,取出氫破粉碎後的粉末。
微粉碎工序:在氧化氣體含量100ppm以下的氣氛下,在粉碎室壓力為0.4Mpa的壓力下對氫破粉碎後的試料進行氣流磨粉碎,得到細粉,細粉的平均粒度為3.5μm。氧化氣體指的是氧或水分。
在氣流磨粉碎後的粉末中添加辛酸甲酯,辛酸甲酯的添加量為混合後粉末重量的0.2%,再用V型混料機充分混合。
磁場成形過程:使用直角取向型的磁場成型機,在1.8T的取向磁場中,在0.2ton/cm2的成型壓力下,將上述添加了辛酸甲酯的粉末一次成形成邊長為25mm的立方體,一次成形後退磁。
為使一次成形後的成形體不接觸到空氣,將其進行密封,再使用二次成形機(等靜壓成形機)進行二次成形。
燒結過程:將各成形體搬至燒結爐進行燒結,燒結在10-3Pa的真空下,在200℃和900℃的溫度下各保持2小時後,以1050℃的溫度燒結2小時,之後通入Ar氣體使氣壓達到0.1Mpa後,冷卻至室溫。
熱處理過程:燒結體在高純度Ar氣中,以620℃溫度進行1小時熱處理後,冷卻至室溫後取出。
加工過程:經過熱處理的燒結體加工成φ15mm、厚度5mm的磁鐵,5mm方向為磁場取向方向。
實施例和比較例的磁鐵的評價結果如表3中所示:
表3 實施例和比較例的磁性能評價情況
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將對比例磁鐵和實施例磁鐵的O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
從對比例與實施例可以看到,在Ho的含量小於0.3wt%之時,產生了大量AGG。
而在Ho的含量大於5wt%之時,則可導致Br降低,且急冷合金片的氫破處理效果變差,進而導致氣流磨粉碎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異常大顆粒,而這些異常大顆粒在燒結過程中同樣形成了AGG。
對實施例2製成的燒結磁鐵進行FE-EPMA(場發射電子探針顯微分析)【日本電子株式會社(JEOL),8530F】檢測,結果如圖1中所示,可以觀察到,富W相向晶界中進行釘扎析出,從而防止AGG的產生,而由於Ho與W的關係就像水與油的關係一樣,相互排斥,不能共存,由此,富Ho相進入到主相中,形成Ho2Fe14B,而Ho2Fe14B的形成可以提高磁鐵的各向異性場。由此,在晶界富W相和主相富Ho相的共同作用下,磁鐵矯頑力和各向異性場均得以顯著提高。
同樣地,對實施例1、3和4進行FE-EPMA檢測,同樣可以觀察到,富W相向晶界中進行釘扎析出,釘扎晶界的遷移,從而防止AGG的產生,而富Ho相進入到主相中,形成Ho2Fe14B,提高磁鐵的各向異性場。
此外,實施例1至實施例4中,稀土磁鐵的結晶晶界中含有40ppm以上、3000ppm以下的富W區域,該富W區域佔結晶晶界的50體積%以上。
實施例二
在原料配製過程:準備純度99.5%的Nd、純度99.9%的Ho、工業用Fe-B、工業用純Fe、和純度99.99%的W,以重量百分比來配製。
各元素的含量如表4所示:
表4 各元素的配比
各序號組按照表4中元素組成進行配製,分別稱量、配製了10Kg的原料。
熔煉過程:每次取1份配製好的原料放入氧化鋁製的坩堝中,在真空感應熔煉爐中在10-2Pa的真空中以1500℃以下的溫度進行真空熔煉。
鑄造過程:在真空熔煉後的熔煉爐中通入Ar氣體使氣壓達到4.8萬Pa後,使用單輥急冷法進行鑄造,以102℃/秒~104℃/秒的冷卻速度獲得急冷合金。
氫破粉碎過程:在室溫下將放置急冷合金的氫破用爐抽真空,而後向氫破用爐內 通入純度為99.5%的氫氣至壓力0.09MPa,放置2小時後,邊抽真空邊升溫,在540℃的溫度下抽真空2小時,之後進行冷卻,取出氫破粉碎後的粉末。
微粉碎工序:在氧化氣體含量100ppm以下的氣氛下,在粉碎室壓力為0.45MPa的壓力下對氫破粉碎後的試料進行氣流磨粉碎,得到細粉,細粉的平均粒度為3.6μm。氧化氣體指的是氧或水分。
在氣流磨粉碎後的粉末中添加辛酸甲酯,辛酸甲酯的添加量為混合後粉末重量的0.2%,再用V型混料機充分混合。
磁場成形過程:使用直角取向型的磁場成型機,在1.8T的取向磁場中,在0.2ton/cm2的成型壓力下,將上述添加了辛酸甲酯的粉末一次成形成邊長為25mm的立方體,一次成形後退磁,將成形體從空間取出,再向成形體施加另一磁場,對附著在成形體表面的磁粉進行第二次退磁處理。
為使一次成形後的成形體不接觸到空氣,將其進行密封,再使用二次成形機(等靜壓成形機)進行二次成形。
燒結過程:將各成形體搬至燒結爐進行燒結,燒結在10-3Pa的真空下,在200℃和700℃的溫度下各保持2小時後,以1050℃的溫度燒結2小時,之後通入Ar氣體使氣壓達到0.1MPa後,冷卻至室溫。
熱處理過程:燒結體在高純度Ar氣中,以600℃溫度進行1小時熱處理後,冷卻至室溫後取出。
加工過程:經過熱處理的燒結體加工成φ15mm、厚度5mm的磁鐵,5mm方向為磁場取向方向。
實施例和比較例的磁鐵的評價結果如表5中所示:
表5 實施例和對比例的磁性能評價情況
經檢測,實施例1至實施例4中,稀土磁鐵的結晶晶界中含有40ppm以上、3000ppm以下的富W區域,該富W區域佔結晶晶界的50體積%以上。
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將對比例磁鐵和實施例磁鐵的O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
從對比例與實施例可以看到,在W的含量小於5ppm之時,W的分布不足,晶界中沒有足量的阻止晶粒成長的物質,產生大量的AGG。
而在W的含量大於300ppm之時,會產生一部分的WB2相,可導致Br降低,急冷合金片的氫破處理效果變差,進而導致氣流磨粉碎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異常大顆粒,而這些異常大顆粒在燒結過程中同樣形成了AGG。
同樣地,對實施例1、2、3和4進行FE-EPMA檢測,同樣可以觀察到,富W相向晶界中進行釘扎析出,釘扎晶界的遷移,從而防止AGG的產生,而富Ho相進入到主相中,形成Ho2Fe14B,提高磁鐵的各向異性場。
實施例三
在原料配製過程:準備純度99.5%的Nd、純度99.9%的Ho、工業用Fe-B、工業用純Fe、純度99.99%的W、和純度99.5%的Zr、Ga、Nb、Mn、Si、Cr、Cu、Mo,以重量百分比來配製。
各元素的含量如表6所示:
表6 各元素的配比
各序號組按照表6中元素組成進行配製,分別稱量、配製了10Kg的原料。
熔煉過程:每次取1份配製好的原料放入氧化鋁製的坩堝中,在真空感應熔煉爐中在10-2Pa的真空中以1500℃以下的溫度進行真空熔煉。
鑄造過程:在真空熔煉後的熔煉爐中通入Ar氣體使氣壓達到4.5萬Pa後,使用單輥急冷法進行鑄造,以102℃/秒~104℃/秒的冷卻速度獲得急冷合金。
氫破粉碎過程:在室溫下將放置急冷合金的氫破用爐抽真空,而後向氫破用爐內通入純度為99.5%的氫氣至壓力0.085MPa,放置2小時後,邊抽真空邊升溫,在540℃的溫度下抽真空2小時,之後進行冷卻,取出氫破粉碎後的粉末。
微粉碎工序:在氧化氣體含量100ppm以下的氣氛下,在粉碎室壓力為0.4MPa的壓力下對氫破粉碎後的試料進行氣流磨粉碎,得到細粉,細粉的平均粒度為3.2μm。氧化氣體指的是氧或水分。
在氣流磨粉碎後的粉末中添加辛酸甲酯,辛酸甲酯的添加量為混合後粉末重量的0.2%,再用V型混料機充分混合。
磁場成形過程:使用直角取向型的磁場成型機,在1.8T的取向磁場中,在0.2ton/cm2的成型壓力下,將上述添加了辛酸甲酯的粉末一次成形成邊長為25mm的立方體,一次成形後退磁,將成形體從空間取出,再向成形體施加另一磁場,對附著在成形體表面的磁粉進行第二次退磁處理。
為使一次成形後的成形體不接觸到空氣,將其進行密封,再使用二次成形機(等靜壓成形機)進行二次成形。
燒結過程:將各成形體搬至燒結爐進行燒結,燒結在10-3Pa的真空下,在200℃和700℃的溫度下各保持2小時後,以1040℃的溫度燒結2小時,之後通入Ar氣體使氣壓達到0.1MPa後,冷卻至室溫。
熱處理過程:燒結體在高純度Ar氣中,以600℃溫度進行1小時熱處理後,冷卻至室溫後取出。
加工過程:經過熱處理的燒結體加工成φ15mm、厚度5mm的磁鐵,5mm方向為磁場取向方向。
實施例和比較例的磁鐵的評價結果如表7中所示:
表7 實施例和對比例的磁性能評價情況
經檢測,實施例1至實施例4中,稀土磁鐵的結晶晶界中含有40ppm以上、3000ppm以下的富W區域,該富W區域佔結晶晶界的50體積%以上。
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將對比例磁鐵和實施例磁鐵的O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
從對比例與實施例可以看到,在Cu的含量小於0.1wt%之時,由於原料的純度高、雜質少,以致形成了少量AGG。
而在Cu的含量大於0.8wt%之時,會導致磁鐵Br降低,且由於Cu是低熔點元素,可導致AGG的大量發生。
同樣地,對實施例1、2、3和4進行FE-EPMA檢測,同樣可以觀察到,富W相向晶界中進行釘扎析出,釘扎晶界的遷移,從而防止AGG的產生,而富Ho相進入到主相中,形成Ho2Fe14B,提高磁鐵的各向異性場。
實施例四
在原料配製過程:準備純度99.5%的Nd、純度99.9%的Ho、工業用Fe-B、工業用純Fe、純度99.5%的Cu、Al、Zr和純度99.99%的W,以重量百分比來配製。
各元素的含量如表8所示:
表8 各元素的配比
各序號組按照表8中元素組成進行配製,分別稱量、配製了10Kg的原料。
熔煉過程:每次取1份配製好的原料放入氧化鋁製的坩堝中,在真空感應熔煉爐中在10-2Pa的真空中以1500℃以下的溫度進行真空熔煉。
鑄造過程:在真空熔煉後的熔煉爐中通入Ar氣體使氣壓達到6萬Pa後,使用單輥急冷法進行鑄造,以102℃/秒~104℃/秒的冷卻速度獲得急冷合金,將急冷合金在700℃進行5小時的保溫熱處理,然後冷卻到室溫。
氫破粉碎過程:在室溫下將放置急冷合金的氫破用爐抽真空,而後向氫破用爐內通入純度為99.5%的氫氣至壓力0.1MPa,放置2小時後,邊抽真空邊升溫,在540℃的溫度下抽真空2小時,之後進行冷卻,取出氫破粉碎後的粉末。
微粉碎工序:在氧化氣體含量100ppm以下的氣氛下,在粉碎室壓力為0.5MPa的壓力下對氫破粉碎後的試料進行氣流磨粉碎,得到細粉,細粉的平均粒度為3.7μm。氧化氣體指的是氧或水分。
在氣流磨粉碎後的粉末中添加辛酸甲酯,辛酸甲酯的添加量為混合後粉末重量的0.15%,再用V型混料機充分混合。
磁場成形過程:使用直角取向型的磁場成型機,在1.8T的取向磁場中,在0.2ton/cm2的成型壓力下,將上述添加了辛酸甲酯的粉末一次成形成邊長為25mm的立方體,一次成形後退磁,將成形體從空間取出,再向成形體施加另一磁場,對附著在成形體表面的磁粉進行第二次退磁處理。
為使一次成形後的成形體不接觸到空氣,將其進行密封,再使用二次成形機(等靜壓成形機)進行二次成形。
燒結過程:將各成形體搬至燒結爐進行燒結,燒結在10-3Pa的真空下,在200℃和900℃的溫度下各保持2小時後,以1020℃的溫度燒結2小時,之後通入Ar氣體使氣壓達到0.1MPa後,冷卻至室溫。
熱處理過程:燒結體在高純度Ar氣中,以550℃溫度進行1小時熱處理後,冷卻至室溫後取出。
加工過程:經過熱處理的燒結體加工成φ15mm、厚度5mm的磁鐵,5mm方向為磁場取向方向。
實施例和對比例的磁鐵的評價結果如表9中所示:
表9 實施例和對比例的磁性能評價情況
經檢測,實施例1至實施例4中,稀土磁鐵的結晶晶界中含有40ppm以上、3000ppm以下的富W區域,該富W區域佔結晶晶界的50體積%以上。
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將對比例磁鐵和實施例磁鐵的O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
從對比例與實施例可以看到,在Al的含量小於0.1wt%之時,由於原料的純度高、雜質少,以致形成了少量AGG。
而在Al的含量大於0.8wt%之時,過量的Al會導致磁鐵Br急速下降,且由於Al是低熔點元素,可導致AGG的大量發生。
同樣地,對實施例1、2、3和4進行FE-EPMA檢測,同樣可以觀察到,富W相向晶界中進行釘扎析出,釘扎晶界的遷移,從而防止AGG的產生,而富Ho相進入到主相中,形成Ho2Fe14B,提高磁鐵的各向異性場。
上述實施例僅用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幾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實施例,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