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瀝青路面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8:48:3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瀝青應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瀝青路面。
背景技術:
瀝青路面是指在礦質材料中摻入路用瀝青材料鋪築的各種類型的路面。瀝青結合料提高了鋪路用粒料抵抗行車和自然因素對路面損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塵、不透水、經久耐用。因此,瀝青路面是道路建設中一種被最廣泛採用的高級路面。
在遭遇降雨時,降落在路面上的水,大部分通過路表面流向路肩,另一部分進入到瀝青路面結構內部。積滯在瀝青路面內部的水分需要數周或數月才能慢慢排出,瀝青路面的水會浸潤各層結構,使其強度下降,在行車荷載作用下,形成高孔隙的動水壓力和高速水流,水流從瀝青路面兩側噴出,衝刷瀝青路面側面,並從瀝青路面側面縫隙向外「唧泥」,導致瀝青路面剝落、鬆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瀝青路面,具有減少瀝青路面兩側唧泥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瀝青路面,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面層、排水層、第一防水層、基層,所述排水層內設置有多個依次排列的排水單元和位於所述排水單元下方且兩端穿過所述排水層後位於外側的排水管,所述排水單元包括下凹的積水腔、上端連通於所述積水腔底部且下端連通於所述排水管的引流管,所述積水腔內壁設置有第二防水層。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水降落到透水面層後向下運滲透,進入到排水層內的排水單元中,從積水腔內的引流管進入到排水管排出。第一防水層位於基層和排水層之間,避免水進入到基層內降低基層強度。當瀝青路面收到車輛荷載後,對排水層進行擠壓,積水腔內的水被擠壓後向下流動,依次通過連接管、排水管排出,不能通過積水腔內壁上的第二防水層向排水層兩側噴出,減少瀝青路面向兩側唧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排水層內設置有多個一一對應於所述積水腔的引流腔,所述引流腔上端開口位於所述透水面層下端面且下端開口連通於所述積水腔內,所述引流腔內設置有第三防水層。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進入排水層內的水在引流腔的作用下進入到積水腔內,避免排水層內的水向兩側流動。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排水層包括填充於所述積水腔和所述引流腔內的大空隙瀝青混合料、填充於所述積水腔和所述引流腔外的級配碎石。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大空隙瀝青混合料是指空隙率在15%以上的間斷瀝青混合料,具有優異的高溫穩定性、水穩定性和透水性,進入到積水腔內的水分能迅速滲透通過大空隙瀝青混合料後向下排出。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排水層兩側設置有第四防水層。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排水層兩側設置第四防水層,使排水層內的水分不能向兩側流出形成唧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防水層、第二防水層、第三防水層和第四防水層均為防水土工布。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防水土工布是以塑料薄膜為防滲基材,與無紡布複合而成的土工防滲材料,以塑料薄膜的不透水性隔水,同時具有抗拉伸強度和延伸率承受瀝青路面的變形。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排水管中部高於所述排水管兩端。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排水管的中部高於兩端,進入排水管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其中一側流出。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透水面層包括透水性瀝青混合料上面層、透水性瀝青混合料中面層和青川巖瀝青改性瀝青下面層,所述透水性瀝青混合料上面層粒徑為4mm-8mm,所述透水性瀝青混合料中面層粒徑為15mm-20mm。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是指混合料最大公稱粒徑較大,具有一定孔隙率能夠將水分自由排出路面結構的混合料。透水性瀝青混合料上面層的粒徑小,具有過濾大顆粒塵土的效果。顆粒較小的塵土穿過透水性瀝青混合料上面層後進入到透水性瀝青混合料中面料,容易被水流從衝出。青川巖瀝青改性瀝青是指用青川巖改性的瀝青,青川巖瀝青改性瀝青具備高溫抗形變能力,硬度和抗老化能力性能優異。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基層為水泥穩定碎石層。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水泥穩定碎石層作為基層,能起到支撐的作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採用在透水面層下方設置排水層,在排水層和基層之間設置第一防水層,避免水向下滲透進入基層,在排水層內設置多個排水單元,同時在排水層兩側設置第四防水層,瀝青路面被擠壓後排水層內的水分不會從兩側噴出;其次,在透水面層中加入青川巖瀝青改性瀝青,提高透水面層的高溫抗形變能力、硬度和抗老化能力,達到了減少唧泥、抗高溫、抗老化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排水單元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透水面層;11、透水性瀝青混合料上面層;12、透水性瀝青混合料中面層;13、青川巖瀝青改性瀝青下面層;2、排水層;21、排水單元;211、引流腔;212、積水腔;22、大空隙瀝青混合料;23、級配碎石;24、引流管;3、第一防水層;4、基層;5、第二防水層;6、第三防水層;7、第四防水層;8、排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一種瀝青路面,如圖1到圖2所示,由上倒下依次包括透水面層1、排水層2、第一防水層3、基層4。透水面層1包括三層,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性瀝青混合料上面層11、透水性瀝青混合料中面層12和青川巖瀝青改性瀝青下面層13,其中透水性瀝青混合料上面層11粒徑為4mm-8mm,透水瀝青混合料中面層粒徑為15mm-20mm。
排水層2包括多個依次排列的排水單元21和位於排水單元21下方的排水管8。排水單元21包括位於上方的引流腔211和位於引流腔211下方的積水腔212。積水腔212下凹後形成半球形的凹槽,引流腔211上端開口位於青川巖瀝青改性瀝青下端面上,引流腔211下端開口連通於積水腔212。引流腔211和積水腔212側壁均為乳化瀝青和碎石的混合物製作而成。引流腔211內壁固定有第三防水層6,積水腔212內壁固定有第二防水層5,第二防水層5和第三防水層6均為防水土工布。
積水腔212下端設置有引流管24,引流管24上端連通於積水腔212內並且下端連通於排水管8。排水管8兩端穿設過排水層2後位於外側,排水管8的兩端低於排水管8中部。在排水層2內,位於積水腔212內和引流腔211內均填充有大空隙瀝青混合料22,在積水腔212和引流腔211外填充有級配碎石23。排水層2兩側設置有第四防水層7,第四防水層7為防水土工布。排水層2下方為第一防水層3和基層4,第一防水層3為防水土工布,基層4為水泥穩定碎石層。
水降落到透水面層1後向下滲透,進入到排水單元21內,依次通過引流腔211、積水腔212、引流管24、排水管8後排出。當瀝青路面受到擠壓時,引流腔211內的水不能透過第三防水層6,積水腔212內的水不能透過第二防水層5,同時在排水層2兩側設置第四防水層7,避免水從排水層2兩側噴出和唧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