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衝器及灌流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4:04:01
緩衝器及灌流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述緩衝器,包括腔體,所述腔體頂部和腔體底部分別連接有進液接頭和出液接頭,所述腔體內部設置有軟管,所述軟管上端連接進液接頭,軟管下端延伸至腔體底部上方,且與出液接頭不不連通,所述腔體頂部還安裝有排氣閥。採用上述緩衝器的灌流系統,包括進液管路和排液管路,所述進液管路和/或排液管路上串聯有所述的緩衝器。本實用新型所述緩衝器及灌流系統,克服了現有蠕動技術方法中的幹擾和液面抖動問題,使實驗得到的波形乾淨、數據準確。
【專利說明】 緩衝器及灌流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用於教學及科研的生物實驗器械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應用於灌流操作中使用的緩衝器及灌流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灌流系統,例如腦片灌流系統大都採用重力作用來注液和排液,這種方式下的注液需要使用專用藥液袋或藥液瓶,並且需要將藥液袋掛到足夠的高度才能克服管阻,進而流入實驗槽內,藥液流速會受藥液袋高度影響,不易控制,從而進液流量不易控制,且流量值的大小很不直觀;排液時的吸入口位置不可調,流量也不可調,導致實驗槽內的藥液液面高度不能調節,影響藥液中的組織活性,從而導致實驗結果不佳,而且排液需要在實驗槽體旁邊放置廢液收集裝置,妨礙實驗操作。
[0003]鑑於上述問題,現在有不少使用蠕動泵向實驗槽內灌注或吸出藥液的技術,其流量調節直觀、簡便,實驗槽內藥液液面高度可調,實驗系統布局不受限制,但是由於蠕動泵的蠕動會給系統帶進很多幹擾,同時實驗槽內的液面波動較大,直接導致探測到的實驗波形數據不準,甚至實驗不成功。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克服現有灌流系統容易造成液面幹擾和波動的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緩衝器。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緩衝器,包括腔體,所述腔體頂部和腔體底部分別連接有進液接頭和出液接頭,所述腔體內部設置有軟管,所述軟管上端連接進液接頭,軟管下端延伸至腔體底部上方,且與出液接頭不不連通,所述腔體頂部還安裝有排氣閥。
[0006]具體的,所述軟管下端與腔體底部距離不大於5毫米。
[0007]優選的,所述軟管在腔體內部成螺旋形走向。
[0008]優選的,所述出液接頭位於腔體底面幾何中心,所述進液接頭位於腔體頂部非中心區域。
[0009]優選的,所述腔體外壁為透明材料。
[0010]優選的,所述進液接頭和/或排液接頭為金屬材料製成。
[0011]優選的,腔體下方安裝有環形隔離片,所述環形隔離片位於軟管下端下方,中部開有出液口,所述出液接頭位於出液口下方。
[0012]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灌流系統,包括進液管路和排液管路,所述進液管路和/或排液管路上串聯有如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緩衝器。
[0013]優選的,所述進液管路和/或排液管路與蠕動泵管路連接。
[0014]本實用新型所述緩衝器及灌流系統,克服了現有蠕動技術方法中的幹擾和液面抖動問題,使實驗得到的波形乾淨、數據準確。該緩衝器在解決蠕動自身幹擾的同時還可以濾除管路內藥液可能帶進的其他幹擾。【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示意圖;
[0016]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1-腔體,2-排氣閥,3-進液接頭,4-軟管,5-出液接頭,6-環形隔離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0018]本實用新型所述緩衝器,包括腔體1,所述腔體頂部和腔體底部分別連接有進液接頭3和出液接頭5,所述腔體內部設置有軟管4,所述軟管上端連接進液接頭,軟管下端延伸至腔體底部上方,且與出液接頭不連通,所述腔體頂部還安裝有排氣閥。
[0019]使用時,直接進入或通過蠕動泵輸送進來的液體由進液接頭進入腔體,通過與進液接頭連接的軟管輸送,由於腔體的橫截面遠大於軟管截面,進液壓力被突然變大的容積腔體吸收,腔體內壓力間斷累積的同時,通過出液口連續平緩釋放,從而將蠕動壓力變成平緩連續的壓力形式,由於軟管4另一端不與出液口直通,將蠕動進來的藥液導入腔體內,避免了水滴產生的液面幹擾,藥液在蠕動力作用下的間隙流動變成平緩連續不斷的流動,避免了蠕動和液面抖動形成的機械幹擾,緩衝器腔體I頂部裝有排氣閥2,其作用是在實驗準備階段先打開排氣閥2,在進液初期,將進入的壓力從排氣閥洩放,同時在進液初期,液面高度很低,底部液面壓力不足,同時出液管路具有一定管阻,進入的藥液不會從出液接頭排走,因此會在緩衝器腔內存積,當存有一定量藥液時關閉排氣閥2,之後進入的藥液就會在壓力作用下排出,而緩衝器腔體內始終保持一定量的藥液,避免新進入的藥液直接被排走,增強了緩衝器的緩釋作用。為方便觀察腔體內部的液面情況,腔體外壁優選採用透明材料。
[0020]軟管接頭與腔體底部可以接觸也可以不接觸,但通常距離腔體底部距離不應大於5毫米,太高則會形成水滴,從而形成新的振動幹擾,軟管接頭距離出液接頭的內部出液口也應保持一定距離,例如5毫米以上,避免進液壓力的直接傳遞。為更好的增強緩衝效果,對軟管的走向可以不採用直線型,而是彎曲的螺旋形狀。
[0021 ] 為克服傳輸靜電帶來的環境幹擾和電路幹擾,可以在腔體內部設置與液體接觸的地線,最好選擇將進液接頭和出液接頭用金屬材料製成,進行實驗時,將這兩個接頭通過引線接地即可,而不用設置其他的單獨接地部件。兩個接頭的位置優選設置為出液接頭位於腔體底面幾何中心,便於腔內藥液與金屬接頭接觸良好,同時穩定裝置的重心,而進液接頭位於腔體頂部非中心區域,一方面使兩個接頭為非對準的位置關係,利於增強緩衝效果,同時在腔體頂部留出較大空間,方便設置排氣閥2。
[0022]本實用新型對腔體內部的一種優選設置方式如圖1所示,為在腔體下方安裝有環形隔離片6,所述環形隔離片6位於軟管4下端下方,中部開有出液口,所述出液接頭5位於出液口下方。環形隔離片的高度距離底部的出液接頭高度優選保持在1-5毫米範圍內,軟管的下端直接被阻擋在環形隔離片上方,當軟管長度較長時,軟管被擠壓自然形成彎曲形狀,同時保證了距離出液接頭的距離,實現較好的緩衝效果。
[0023]當利用蠕動泵灌注技術進行腦片灌流實驗時,只需要在注液和/或排液管路上分別串聯I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緩衝器,基於以上所述的工作原理,即可實現系統平穩注液和排液,實驗槽內的的藥液液面穩定不會抖動,並且濾除外部環境幹擾和電路幹擾。
[0024]如上所述,可較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
【權利要求】
1.緩衝器,包括腔體(I),其特徵在於,所述腔體頂部和腔體底部分別連接有進液接頭(3)和出液接頭(5),所述腔體內部設置有軟管(4),所述軟管上端連接進液接頭,軟管下端延伸至腔體底部上方,且與出液接頭不不連通,所述腔體頂部還安裝有排氣閥(2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衝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軟管(4)下端與腔體(I)底部距離不大於5毫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衝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液接頭(5)位於腔體底面幾何中心,所述進液接頭(3)位於腔體頂部非中心區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衝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軟管(4)在腔體內部成螺旋形走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衝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腔體外壁為透明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衝器,其特徵在於,腔體下方安裝有環形隔離片(6),所述環形隔離片(6)位於軟管(4)下端下方,中部開有出液口,所述出液接頭(5)位於出液口下方。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衝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液接頭(2)和/或排液接頭(5)為金屬材料製成。
8.灌流系統,包括進液管路和排液管路,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液管路和/或排液管路上串聯有如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緩衝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灌流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液管路和/或排液管路與蠕動泵管路連接。
【文檔編號】C12M1/00GK203807461SQ201420249052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6日
【發明者】楊波, 周志明 申請人:成都泰盟軟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