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中低速磁懸浮交通工程低置線路的榫接式承軌梁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4:23:01 1
一種用於中低速磁懸浮交通工程低置線路的榫接式承軌梁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中低速磁懸浮交通工程低置線路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中低速磁懸浮交通工程低置線路承軌梁結構。
【背景技術】
[0002]中低速磁懸浮軌道交通屬於一種新型交通方式,目前國內外的研究成果較少,全世界開通運營的線路更是少數。目前只有2005年3月日本建設開通的中低速磁懸浮鐵路商業運行線-東部丘陵線和2014年6月韓國開通的中低速磁懸浮鐵路商務運行線。而中國的中低速磁懸浮交通目前只有國防科技大學試驗線、青城山試驗線、唐山實驗線,但沒有投入運營的正式線路,且均以高架結構為主,鮮見有關低置線路承軌梁結構方面的研究與應用。
[0003]中低速磁懸浮低置線路由軌枕、承軌梁與承軌梁下路基組成,支承軌道的承軌梁設置在由土工結構物構成的路基之上,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的運行包括懸浮、導向、驅動和制動都需要在承軌梁上完成的。磁懸浮列車對線路結構變形要求很高,因為結構很小的變形就可能影響乘車的舒適性甚至威脅行車安全,所以承軌梁的設計十分重要。
[0004]為了防止產生過大的溫度應力和不均勻沉降,傳統的承軌梁結構一般採用每10?30m—節設置伸縮縫。與高架線路承軌梁設置於沉降容易控制的橋梁上不同,承軌梁下基礎是由巖土構成的土工結構物,受地形、地質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質量相對不易控制,因此在荷載及各種自然因素作用下易產生不均勻沉降,相鄰承軌梁之間的節間縫處難免會出現錯臺沉降,從而影響F軌的平順性,甚至可能導致F軌產生錯臺、變形等問題,嚴重時將影響磁懸浮車輛的正常運營。
【發明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或改進需求,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中低速磁懸浮交通工程低置線路的榫接式承軌梁結構,其既能滿足中低速磁懸浮交通工程軌道結構對承軌梁結構不均勻沉降的要求,又能滿足基床長期穩定性、耐久性和施工質量的可控性的要求。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按照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中低速磁懸浮交通工程低置線路的榫接式承軌梁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所述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的數量為多個並且這些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沿從左至右的順序排列,每個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均包括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和鋼筋混凝土底板,其中,所述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通過所述鋼筋混凝土底板支承並且二者固定連接,所述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和所述鋼筋混凝土底板的縱向均沿前後方向延伸;
[0007]每個所述鋼筋混凝土底板均包括底板主體結構、凸榫和榫槽,其中,所述凸榫和榫槽分別設置在所述底板主體結構的右側和左側,每個凸榫和榫槽的縱向均設前後方向延伸;
[0008]相鄰兩鋼筋混凝土底板中,其中一個鋼筋混凝土底板的凸榫伸入另一個鋼筋混凝土底板的榫槽中,凸榫和榫槽相互配合,以防止這兩鋼筋混凝土底板所支承的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發生差異沉降;此外,每個凸榫和每個榫槽上均設置圓角,以使凸榫能在榫槽內轉動,從而使相鄰兩鋼筋混凝土底板能發生相對轉動,進而使這兩鋼筋混凝土底板所支承的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也能發生相對轉動。
[0009]優選地,還包括耐磨滑動層,所述耐磨滑動層設置於相互配合的凸榫與榫槽之間,以用於緩衝傳遞至凸榫與榫槽間的磁浮列車衝擊力,減少鋼筋混凝土底板在凸榫與榫槽處的磨損
[0010]優選地,還包括鋼邊橡膠止水帶,相鄰兩底板主體結構通過一鋼邊橡膠止水帶連接,所述鋼邊橡膠止水帶設置於所述底板主體結構的上部,其縱向沿前後方向延伸,並且其左右兩端的鋼邊分別伸入一底板主體結構內。
[0011]優選地,還包括從鋼邊橡膠止水帶的上部回填瀝青形成的瀝青麻筋,相鄰兩底板主體結構的上部通過所述瀝青麻筋連接在一起,以防止地表水下滲而直接影響基床的穩定性。
[0012]優選地,相鄰兩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之間存在伸縮縫I,相鄰兩鋼筋混凝土底板之間存在伸縮縫Π,並且伸縮縫I的縫寬大於所述伸縮縫Π的縫寬。
[0013]總體而言,通過本發明所構思的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14](I)本發明設置凸榫和榫槽形成榫式連接,避免了相鄰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之間因地基處理措施不同造成的沉降錯臺,可實現變形協調從而控制不均勻沉降,確保了磁浮F軌在低置線路上不會產生錯臺,有效實現磁懸浮交通工程高架結構與低置線路過渡段F軌的平順性要求。
[0015](2本發明的凸榫和榫槽處採用倒圓角處理,凸榫和榫槽之間設有耐磨滑動層,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衝傳遞至鋼筋混凝土底板的凸榫與榫槽間的磁浮列車衝擊力,減少鋼筋混凝土底板在凸榫與榫槽處的磨損,同時避免了因凸榫與榫槽之間相互擠壓引起應力集中造成結構的局部承壓破壞。
[0016](3)本發明在鋼筋混凝土底板間的上部設置鋼邊橡膠止水帶,其兩側強度較高的鋼邊固定在相鄰兩塊鋼筋混凝土底板之間,防止受荷不均勻狀態下防水帶撕裂失效,從鋼邊橡膠止水帶上部回填瀝青麻筋至鋼筋混凝土底板的頂面,這樣採用雙重防水構造用以防止地表水由伸縮縫下滲直接影響承軌梁結構下的基床的長期穩定性。
[0017](4)本發明的相鄰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之間的伸縮縫I的寬度大於相鄰兩塊鋼筋混凝土底板的伸縮縫Π的寬度,且滿足軌排臺座布置要求,不僅提供了排水通道,而且為綜合管線穿越提供了空間,也有利於養護維修等。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0019]圖2是圖1中凸榫與榫槽配合處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明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術特徵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衝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0021]參照圖1、圖2,一種用於中低速磁懸浮交通工程低置線路的榫接式承軌梁結構,包括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所述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的數量為多個並且這些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沿從左至右的順序排列,每個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均包括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I和鋼筋混凝土底板2,其中,所述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I通過所述鋼筋混凝土底板2支承並且二者固定連接,所述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I和所述鋼筋混凝土底板2的縱向均沿前後方向延伸;
[0022]每個所述鋼筋混凝土底板2均包括底板主體結構2.1、凸榫2.2和榫槽2.3,其中,所述凸榫2.2和榫槽2.3分別設置在所述底板主體結構2.1的右側和左側,每個凸榫2.2和榫槽2.3的縱向均設前後方向延伸;
[0023]相鄰兩鋼筋混凝土底板2中,其中一個鋼筋混凝土底板2的凸榫2.2伸入另一個鋼筋混凝土底板2的榫槽2.3中,凸榫2.2和榫槽2.3相互配合,以防止這兩鋼筋混凝土底板2所支承的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I發生差異沉降;此外,每個凸榫2.2和每個榫槽2.3上均設置圓角,以使凸榫2.2能在榫槽2.3內轉動,從而使相鄰兩鋼筋混凝土底板2能發生相對微小的轉動,進而使這兩鋼筋混凝土底板2所支承的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I也能發生相對轉動。
[0024]參照圖1,相鄰兩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中,其中一節底板主體結構2.1右側的凸榫
2.2與另一節底板主體結構2.1左側的榫槽2.3搭接,用以防止兩節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發生差異沉降,其受力模式為鉸接(即能發生相對轉動),釋放了低置線路承軌梁結構的轉動約束,保留了豎向約束,以釋放溫度應力,避免了承軌梁結構發生翹曲、開裂,從而可確保每節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之間的變形協調,控制不均勻沉降,保證承軌梁結構上部F軌的平順性。
[0025]進一步,還包括耐磨滑動層3,所述耐磨滑動層3設置於相互配合的凸榫2.2與榫槽2.3之間,以用於緩衝傳遞至凸榫2.2與榫槽2.3間的磁浮列車衝擊力,減少鋼筋混凝土底板2在凸榫2.2與榫槽2.3處的磨損。混凝土底板凸榫2.2的榫頭採用倒圓角處理,榫槽2.3也採用倒圓角處理,通過耐磨滑動層3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衝傳遞至混凝土底板凸榫2.2與混凝土底板榫槽2.3間的磁浮列車衝擊力,減少混凝土底板凸榫2.2與榫槽2.3間的磨損,同時避免了因凸榫2.2與榫槽2.3之間相互擠壓引起應力集中造成結構的局部承壓破壞,所述凸榫2.2的橫截面為類梯形。
[0026]進一步,還包括鋼邊橡膠止水帶4,相鄰兩底板主體結構2.1通過一鋼邊橡膠止水帶4連接,所述鋼邊橡膠止水帶4設置於所述底板主體結構2.1的上部,其縱向沿前後方向延伸,並且其左右兩端的鋼邊分別伸入一底板主體結構2.1內。鋼邊橡膠止水帶4的兩側強度較高的鋼邊固定在相鄰兩塊底板之間,防止受荷不均勻狀態下防水帶撕裂失效,從鋼邊橡膠止水帶4上部回填瀝青麻筋5至底板的頂面,採用雙重防水構造用以防止地表水由伸縮縫下滲直接影響承軌梁結構下的基床的長期穩定性。
[0027]進一步,還包括從鋼邊橡膠止水帶4的上部回填瀝青形成的瀝青麻筋5,相鄰兩底板主體結構2.1的上部通過所述瀝青麻筋5連接在一起,以防止地表水下滲而直接影響基床的穩定性。
[0028]進一步,相鄰兩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I之間存在伸縮縫16,相鄰兩鋼筋混凝土底板2之間存在伸縮縫Π 7,並且伸縮縫16的縫寬大於所述伸縮縫Π 7的縫寬,且滿足軌排臺座布置要求,不僅提供了排水通道,而且為綜合管線穿越提供了空間,也有利於養護維修等。
[0029]本發明通過在低置線路底板主體結構2.1的兩端分別設置凸榫2.2和榫槽2.3,實現節間榫接式連接,並在凸榫2.2榫槽2.3間設置耐磨滑動層3,並且設置鋼邊橡膠止水帶4和回填瀝青麻筋5以防止地下水下滲,這樣可以有效釋放承軌梁結構在差異沉降和溫度等荷載作用下可能出現的轉動約束和溫度應力,避免相鄰兩節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間產生較大的沉降錯臺,可實現變形協調從而控制不均勻沉降,施工質量容易控制,能夠滿足磁懸浮列車安全、舒適運營以及長期穩定性的要求。
[0030]本發明的具體的實施過程如下:
[0031](I)平整低置線路地段場地,根據地基條件進行必要的地基處理。
[0032](2)地基處理完成後,按設計要求填築低置線路承軌梁結構下的土工基礎,填築時根據各部位填料類型及壓實度要求分層填築,下一層填築檢測符合要求後再填築上一層。
[0033](3)承軌梁下的土工基礎填築施工完成後,做好鋼筋的綁紮、耐磨滑動層3以及鋼邊橡膠止水帶4的固定,立模後澆築底板和梁式結構混凝土。
[0034](4)待混凝土結構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強度後拆除模板,於鋼筋混凝土底板2的節間伸縮縫處回填瀝青麻筋5至底板主體結構2.1的頂面,施工完畢後即可。
[0035]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用於中低速磁懸浮交通工程低置線路的榫接式承軌梁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所述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的數量為多個並且這些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沿從左至右的順序排列,每個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均包括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和鋼筋混凝土底板,其中,所述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通過所述鋼筋混凝土底板支承並且二者固定連接,所述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和所述鋼筋混凝土底板的縱向均沿前後方向延伸; 每個所述鋼筋混凝土底板均包括底板主體結構、凸榫和榫槽,其中,所述凸榫和榫槽分別設置在所述底板主體結構的右側和左側,每個凸榫和榫槽的縱向均設前後方向延伸; 相鄰兩鋼筋混凝土底板中,其中一個鋼筋混凝土底板的凸榫伸入另一個鋼筋混凝土底板的榫槽中,凸榫和榫槽相互配合,以防止這兩鋼筋混凝土底板所支承的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發生差異沉降;此外,每個凸榫和每個榫槽上均設置圓角,以使凸榫能在榫槽內轉動,從而使相鄰兩鋼筋混凝土底板能發生相對轉動,進而使這兩鋼筋混凝土底板所支承的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也能發生相對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中低速磁懸浮交通工程低置線路的榫接式承軌梁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耐磨滑動層,所述耐磨滑動層設置於相互配合的凸榫與榫槽之間,以用於緩衝傳遞至凸榫與榫槽間的磁浮列車衝擊力,減少鋼筋混凝土底板在凸榫與榫槽處的磨損。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中低速磁懸浮交通工程低置線路的榫接式承軌梁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鋼邊橡膠止水帶,相鄰兩底板主體結構通過一鋼邊橡膠止水帶連接,所述鋼邊橡膠止水帶設置於所述底板主體結構的上部,其縱向沿前後方向延伸,並且其左右兩端的鋼邊分別伸入一底板主體結構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於中低速磁懸浮交通工程低置線路的榫接式承軌梁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從鋼邊橡膠止水帶的上部回填瀝青形成的瀝青麻筋,相鄰兩底板主體結構的上部通過所述瀝青麻筋連接在一起,以防止地表水下滲而直接影響基床的穩定性。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中低速磁懸浮交通工程低置線路的榫接式承軌梁結構,其特徵在於,相鄰兩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之間存在伸縮縫I,相鄰兩鋼筋混凝土底板之間存在伸縮縫Π,並且伸縮縫I的縫寬大於所述伸縮縫Π的縫寬。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於中低速磁懸浮交通工程低置線路的榫接式承軌梁結構,包括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鋼筋混凝土支承結構均包括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和鋼筋混凝土底板,鋼筋混凝土底板均包括底板主體結構、凸榫和榫槽;每個凸榫和每個榫槽上均設置圓角,以使凸榫能在榫槽內轉動,從而使相鄰兩鋼筋混凝土底板能發生相對轉動,進而使這兩鋼筋混凝土底板所支承的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也能發生相對轉動。本發明設置凸榫和榫槽形成榫式連接,避免了相鄰鋼筋混凝土梁式結構之間因地基處理措施不同造成的沉降錯臺,有效實現磁懸浮交通工程高架結構與低置線路過渡段F軌的平順性要求。
【IPC分類】E01B25/30
【公開號】CN105714626
【申請號】CN201610040178
【發明人】郭建湖, 李小和, 趙新益, 姚洪錫, 李巍, 王勇剛, 楊輝建
【申請人】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