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4:13:31
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包括塔身、上導線橫擔、中導線橫擔及下導線橫擔;上導線橫擔對稱的設置於塔身頂部;中導線橫擔、下導線橫擔依次對稱設置在上導線橫擔的下方,並分別與塔身相連接;第一地線支架、第二地線支架的兩個分支分別對稱設置在上導線橫擔頂部。本實用新型為了節省塔重,降低造價,導線橫擔頂部形狀為梯形,且左右等長;設置在導線橫擔底部的導線掛點採用V型絕緣子串,從而減少導線相間距離,縮小導線橫擔長度,同時縮小導線橫擔層間距;該直線塔採用全塔雙帽螺栓防松措施,確保了線路安全運行。
【專利說明】—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高壓鐵塔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330kV電壓等級單迴路及雙迴路鐵塔設計較為普遍,應用較多,設計技術較為成熟,但對於此電壓等級的四迴路卻很少涉及,而且現有330kV電壓等級單迴路及雙迴路鐵塔重量較大,造價高;尤其在走廊嚴重限制地區,應用傳統的單迴路及雙迴路鐵塔,無法進行實施。330kV四迴路鐵塔設計鐵塔負荷較大,橫擔長度超出一般雙迴路,相間設置也不同一般線路,地線位置設計也不同,因此,設計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其重量輕,造價低,能夠滿足對對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要求。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用於四回 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包括:塔身、上導線橫擔、中導線橫擔及下導線橫擔;上導線橫擔對稱的設置於塔身頂部;中導線橫擔、下導線橫擔依次對稱設置在上導線橫擔的下方,並分別與塔身相連接;第一地線支架和第二地線支架均包括兩個分支;第一地線支架的兩個分支對稱設置在塔身頂端的上導線橫擔上;第一地線支架的兩個分支分別位於塔身頂端的左右兩側;第二地線支架的兩個分支對稱設置在上導線橫擔遠離塔身最邊緣的兩側。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於:上導線橫擔、中導線橫擔及下導線橫擔的兩側頂部形狀均為梯形。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於:塔身上在下導線橫擔下方形成有變坡處,變坡處距離下導線橫擔與塔身的連接處的距離為4米。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於:上導線橫擔、中導線橫擔及下導線橫擔的底部設置有導線掛點;第一地線支架、第二地線支架的頂部設置有地線掛點。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於:所述導線掛點採用V型絕緣子串。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於:塔身的底部連接有塔腿。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於:所述直線塔採用全塔雙帽螺栓防松結構。
[00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於:上導線橫擔單側長度為15米,上導線第一掛點距離塔身中心2.78米,上導線第二掛點距離上導線第一掛點6.11米,上導線第三掛點距離上導線第二掛點6.11米;中導線橫擔單側橫擔長度為16.67米,中導線第一掛點距離塔身中心4.45米,中導線第二掛點距離中導線第一掛點6.11米,中導線第三掛點距離中導線第二掛點6.11米;下導線橫擔單側橫擔長度為15.67米,下導線第一掛點距離塔身中心3.45米,下導線第二掛點距離下導線第一掛點6.11米,下導線第三掛點距離下導線第二掛點
6.11 米。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於:上導線橫擔總長度30米,塔身側高度3.0米;中導線橫擔總長度33.34米,塔身側高度3.6米;下導線橫擔總長度31.34米,塔身側高度3.2米;上導線橫擔下平面距離中導線橫擔下平面垂直距離10.0米,中導線橫擔下平面距離下導線橫擔下平面垂直距離9.5米。
[001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於:上導線橫擔與中導線橫擔之間的層間距為10米;中導線橫擔與下導線橫擔之間的間距為9.5米。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為了節省塔重,降低造價,上導線橫擔、中導線橫擔及下導線橫擔的頂部形狀設計為梯形,且左右等長;設置在上導線橫擔、中導線橫擔及下導線橫擔底部的導線掛點採用V型絕緣子串,從而減少導線相間距離,縮小導線橫擔長度,同時縮小導線橫擔層間距;本實用新型將四迴路導線布置在一個鐵塔上,有效的節約了空間,滿足走廊嚴重限制地區的架設要求;該直線塔採用全塔雙帽螺栓防松措施,確保了線路安全運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一種塔腿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另一種塔腿的結構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0]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包括:塔身1、上導線橫擔2、中導線橫擔5、下導線橫擔6、第一地線支架3、第二地線支架4以及塔腿。
[0021]上導線橫擔2對稱的設置於塔身I頂部。上導線橫擔2包括兩個分支,分別位於塔頭下部的左右兩側,每個分支頂部形狀為梯形,向塔頭左右兩邊水平伸展並保持對稱;上導線橫擔2用於懸掛兩相輸電導線,並滿足電氣間隙要求,上導線橫擔2單側長度為15米,上導線第一掛點距離塔身I中心2.78米,上導線第二掛點距離上導線第一掛點6.11米,上導線第三掛點距離上導線第二掛點6.11米。
[0022]第一地線支架3對稱設置在塔身I頂端的上導線橫擔2上。第一地線支架3包括兩個分支,分別位於塔身I頂端的左右兩側;第一地線支架3的兩個分支最外端到塔身I的中軸線的距離為4.0米,第一地線支架3的高度為1.7米。
[0023]第二地線支架4對稱設置在上導線橫擔2遠離塔身側,分別位於上導線橫擔2遠離塔身I最邊緣的兩側;第二地線支架4高度為0.7米,距離塔身I中軸線的距離為16.67米。
[0024]第一地線支架3及第二地線支架4用於懸掛地線,地線對四回導線起保護作用。
[0025]中導線橫擔5位於上導線橫擔2的下部。中導線橫擔5包括兩個分支,分別位於上導線橫擔2下部的左右兩側,其頂部形狀為梯形,向塔頭左右兩邊水平伸展並保持對稱;中導線橫擔5用於懸掛兩相輸電導線,並滿足電氣間隙要求,中導線橫擔5橫擔單側長度為16.67米,中導線第一掛點距離塔身中心4.45米,中導線第二掛點距離中導線第一掛點
6.11米,中導線第三掛點距離中導線第二掛點6.11米。
[0026]下導線橫擔6位於中導線橫擔5的下部。下導線橫擔6包括兩個分支,分別位於中導線橫擔5下部的左右兩側,其頂部形狀為梯形,向塔頭左右兩邊水平伸展並保持對稱;下導線橫擔6用於懸掛兩相輸電導線,並滿足電氣間隙要求,下導線橫擔6單側橫擔長度為15.67米,下導線第一掛點距離塔身中心3.45米,下導線第二掛點距離下導線第一掛點
6.11米,下導線第三掛點距離下導線第二掛點6.11米。
[0027]上導線橫擔2與中導線橫擔5之間的層間距為10米;中導線橫擔5與下導線橫擔6之間的間距為9.5米。
[0028]上導線橫擔2總長度30米,塔身側高度3.0米,中導線橫擔5總長度33.34米,塔身側高度3.6米,下導線橫擔6總長度31.34米,塔身側高度3.2米。上導線橫擔2下平面距離中導線橫擔5下平面垂直距離10.0米,中導線橫擔5下平面距離下導線橫擔6下平面垂直距離9.5米。
[0029]上導線橫擔2、中導線橫擔5及下導線橫擔6的底部設置有導線掛點;第一地線支架3、第二地線支架4的頂部設置有地線掛點。
[0030]導線掛點採用V型絕緣子串,均為雙角鋼結構,該種結構避免了掛點處的焊接工作,可以有效加強掛線節點的受力能力,保證掛線節點的強度等各項要求,從而減少了掉串事故,降低風偏閃絡概率,保障了工程的安全運行。
[0031]塔身I的變坡處7距離下導線橫擔6與塔身I的連接處8的距離為4米,合理的選擇變坡處7的位置可以有效的節省材料,而且加工安裝方便。
[0032]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塔身I的底部連接有塔腿,該塔腿可以為塔腿11、塔腿12或塔腿13,並依據實際情況與塔身本體9或塔身本體10相連接,以適應不同的地形地貌。
[0033]塔身I主材從上到下均採用雙肢,避免了單雙主材變換,主材剛度從上到下變化規律,減少了焊接,施工方便,降低了塔重。
[0034]本實用新型直線塔採用全塔雙帽螺栓防松措施,減少了檢修人員的工作量,同時也提高了線路運行的安全性。
[0035]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其特徵在於,包括:塔身(I)、上導線橫擔(2)、中導線橫擔(5)及下導線橫擔(6);上導線橫擔(2)對稱的設置於塔身(I)頂部;中導線橫擔(5)、下導線橫擔(6)依次對稱設置在上導線橫擔(2)的下方,並分別與塔身(I)相連接;第一地線支架(3)和第二地線支架(4)均包括兩個分支;第一地線支架(3)的兩個分支對稱設置在塔身(I)頂端的上導線橫擔(2)上;第一地線支架(3)的兩個分支分別位於塔身(I)頂端的左右兩側;第二地線支架(4)的兩個分支對稱設置在上導線橫擔(2)遠離塔身(I)最邊緣的兩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其特徵在於:上導線橫擔(2)、中導線橫擔(5)及下導線橫擔(6)的兩側頂部形狀均為梯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其特徵在於:塔身(I)上在下導線橫擔(6)下方形成有變坡處(7),變坡處(7)距離下導線橫擔(6)與塔身(I)的連接處(8)的距離為4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其特徵在於:上導線橫擔(2)、中導線橫擔(5)及下導線橫擔(6)的底部設置有導線掛點;第一地線支架(3)、第二地線支架(4)的頂部設置有地線掛點。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線掛點採用V型絕緣子串。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其特徵在於:塔身(I)的底部連接有塔腿。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其特徵在於:所述直線塔採用全塔雙帽螺栓防松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其特徵在於: 上導線橫擔(2)單側長度為15米,上導線第一掛點距離塔身(I)中心2.78米,上導線第二掛點距離上導線第一掛點6.11米,上導線第三掛點距離上導線第二掛點6.11米; 中導線橫擔(5)單側橫擔長度為16.67米,中導線第一掛點距離塔身中心4.45米,中導線第二掛點距離中導線第一掛點6.11米,中導線第三掛點距離中導線第二掛點6.11米; 下導線橫擔(6)單側橫擔長度為15.67米,下導線第一掛點距離塔身中心3.45米,下導線第二掛點距離下導線第一掛點6.11米,下導線第三掛點距離下導線第二掛點6.11米。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其特徵在於:上導線橫擔(2)總長度30米,塔身側高度3.0米;中導線橫擔(5)總長度33.34米,塔身側高度3.6米;下導線橫擔(6)總長度31.34米,塔身側高度3.2米;上導線橫擔(2)下平面距離中導線橫擔(5)下平面垂直距離10.0米,中導線橫擔(5)下平面距離下導線橫擔(6)下平面垂直距離9.5米。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用於四迴路330kV交流輸電線路的直線塔,其特徵在於:上導線橫擔(2)與中導線橫擔(5)之間的層間距為10米;中導線橫擔(5)與下導線橫擔(6)之間的間距為9.5米。
【文檔編號】E04H12/24GK203684769SQ201320854980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3日
【發明者】譚蓉, 溫靈長, 嚴麗君, 吳亮, 賀育明, 王婧, 寧昭曄, 黃穎, 高歡歡, 孫皓, 陳雷, 強繼峰, 張朝軍, 趙漢華, 烏小鋒, 李虎, 白護航, 李波 申請人:陝西省電力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