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x橫向間歇互補組合運動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3:56:06 1
一種x橫向間歇互補組合運動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X橫向間歇互補組合運動系統,包括X橫梁主體,所述X橫梁主體包括兩套獨立的X運動機構所述X運動機構包括兩端的電機、絲槓副、Z部件和直線導軌,所述Z部件安裝在直線導軌上端,兩個電機安裝在Z部件兩端,所述Z部件設有兩套,絲槓副安裝在Z部件之間,所述直線導軌設有兩套,每套直線導軌上端均安裝一套Z部件;本實用新型包含兩套獨立的X運動機構,電腦分別向兩臺伺服電機發送指令,兩者獨立運行從而帶動負載即Z部件在直線導軌的導向下,做獨立的左右運動,相比傳統的一個Z部件左右運動,效率更高。
【專利說明】一種X橫向間歇互補組合運動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X橫向間歇互補組合運動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常用設備的橫梁安裝一套X運動機構,帶動一個Z部件左右運動,這樣在每次X復位的過程中,Z部件的工作時的工作對象處於閒置等待狀態。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包含兩套獨立的X運動機構,電腦分別向兩臺伺服電機發送指令,兩者獨立運行從而帶動負載即Z部件在直線導軌的導向下,做獨立的左右運動,效率更高的X橫向間歇互補組合運動系統。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X橫向間歇互補組合運動系統,包括X橫梁主體,所述X橫梁主體包括兩套獨立的X運動機構,所述X運動機構包括兩端的電機、絲槓副、Z部件和直線導軌,所述Z部件安裝在直線導軌上端,兩個電機安裝在Z部件兩端。
[0005]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Z部件設有兩套,絲槓副安裝在Z部件之間。
[0006]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直線導軌設有兩套,每套直線導軌上端均安裝一套Z部件。
[0007]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Z部件與電機間電連接。
[0008]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Z部件為負載。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包含兩套獨立的X運動機構,電腦分別向兩臺伺服電機發送指令,兩者獨立運行從而帶動負載即Z部件在直線導軌的導向下,做獨立的左右運動,相比傳統的一個Z部件左右運動,效率更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為了易於說明,本實用新型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X橫向間歇互補組合運動系統,包括X橫梁主體,所述X橫梁主體包括兩套獨立的X運動機構,所述X運動機構包括兩端的電機1、絲槓副3、Z部件2和直線導軌4,所述Z部件2安裝在直線導軌4上端,兩個電機I安裝在Z部件2兩端。
[0013]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Z部件2設有兩套,絲槓副3安裝在Z部件2之間。
[0014]其中,直線導軌4設有兩套,每套直線導軌上端均安裝一套Z部件2,Z部件2與電機I間電連接。[0015]本實施例中,Z部件2為負載。
[0016]採用本結構,在任意一個X機構復位的過程中,另外一個X機構能迅速跟上,帶動另外一套Z部件迅速移動到工作段,這樣在相同的時間內,工作對象能增加一倍的效率,整體機臺提高了 一倍的效率。
[0017]但受制於實際工作狀況的影響,即X每次復位位置Z部件準備階段的時間與工作位置實際Z部件工作階段的時間不一致會出現一個等待時間以避免兩X負載機構幹涉,最終實際效率為單X機構的1.8倍。
[001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包含兩套獨立的X運動機構,電腦分別向兩臺伺服電機發送指令,兩者獨立運行從而帶動負載即Z部件在直線導軌的導向下,做獨立的左右運動,相比傳統的一個Z部件左右運動,效率更高。
[001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X橫向間歇互補組合運動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X橫梁主體,所述X橫梁主體包括兩套獨立的X運動機構,所述X運動機構包括兩端的電機、絲槓副、Z部件和直線導軌,所述Z部件安裝在直線導軌上端,兩個電機安裝在Z部件兩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X橫向間歇互補組合運動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Z部件設有兩套,絲槓副安裝在Z部件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X橫向間歇互補組合運動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直線導軌設有兩套,每套直線導軌上端均安裝一套Z部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X橫向間歇互補組合運動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Z部件與電機間電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X橫向間歇互補組合運動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Z部件為負載。
【文檔編號】B23Q5/00GK203542188SQ201320645408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7日
【發明者】吳盛龍 申請人:吳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