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模卸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7:22:01 1
扣模卸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扣模卸料機構,其能夠方便的完成內桶的圓桶成型,不會發生變形,實現自動卸料,提高生產效率,其包括底座,其特徵在於,底座上設置扣模機構,扣模機構一側設置頂模機構、另一側設置於頂模機構配合的卸料機構;扣模機構包括模芯、與模芯配合的扣模板和頂部合模裝置,扣模板為對稱設置於模芯兩端的可轉動的半圓弧形模板,頂部合模裝置包括設置於模芯上端的合模座和與合模座配合的合模板;頂模機構包括頂模杆,頂模杆連接頂模驅動裝置,模芯外側開有與頂模杆配合的U形長槽;卸料機構包括翻轉架,翻轉架上設置接料盤,接料盤上設置接料架。
【專利說明】扣模卸料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洗衣機生產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扣模卸料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洗衣機在如今社會中是每個家庭必備的家用電器,洗衣機內桶是洗衣機內重要部件,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洗衣機的整體質量,洗衣機內桶通常都是由金屬薄板按照一定的工藝要求進行加工而成,將金屬薄板完成圓桶形加工操作是其中的關鍵步驟,現有的加工設備在加工過程中無法保證圓桶形的精度,在折邊彎曲過程中容易造成變形,且內桶成型後需要將內桶進行卸料,現有的設備卸料操作麻煩,無法完成自動卸料,影響了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一種扣模卸料機構,其能夠方便的完成內桶的圓桶成型,不會發生變形,實現自動卸料,提高生產效率。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一種扣模卸料機構,其包括底座,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上設置扣模機構,所述扣模機構一側設置頂模機構、另一側設置於所述頂模機構配合的卸料機構;
[0006]所述扣模機構包括模芯、與所述模芯配合的扣模板和頂部合模裝置,所述扣模板為對稱設置於所述模芯兩端的可轉動的半圓弧形模板,所述頂部合模裝置包括設置於所述模芯上端的合模座和與所述合模座配合的合模板;
[0007]所述頂模機構包括頂模杆,所述頂模杆連接頂模驅動裝置,所述模芯外側開有與所述頂模杆配合的U形長槽;
[0008]所述卸料機構包括翻轉架,所述翻轉架上設置接料盤,所述接料盤上設置接料架。
[0009]其進一步特徵在於,所述扣模機構還包括模芯固定板,所述模芯通過所述模芯固定板固定連接支架,所述支架固定連接所述底座,所述模芯中間下端設置模板支撐座,所述模板支撐座底部設置模板壓緊氣缸,所述模板支撐座兩側分別設置模板安裝座,兩個所述模板安裝座上分別通過模板轉軸連接所述半圓弧形模板,兩個所述半圓弧形模板的內凹弧面與所述模芯配合,所述半圓弧形模板的凸圓弧面連接模板驅動氣缸;
[0010]所述模板驅動氣缸固定連接底座,所述模板驅動氣缸的活塞杆與所述半圓弧形模板的凸圓弧面中心鉸接,所述模板支撐座中間為與所述模芯配合的的圓弧凹面,所述模板壓緊氣缸固定連接底座,所述模板壓緊氣缸的活塞杆連接所述模板支撐座底部,所述模板支撐座底部設置模板支撐導杆,所述底座上設置與所述模板支撐導杆配合的模板支撐導套,所述模板安裝座上設置與所述模芯配合的圓弧凹面,所述模板轉軸上設置軸承;
[0011]所述合模機構還包括合模氣缸,所述支架上設置所述合模氣缸,所述合模氣缸的活塞杆連接所述合模板,所述合模座上端中間設置下模齒形凹凸面,所述合模板下端設置與所述下模齒形凹凸面配合的上模齒形凹凸面;
[0012]所述合模座中間開有下模卡槽,所述下模卡槽內卡嵌配合的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設置所述下模齒形凹凸面,所述合模板中間開有上模卡槽,所述上模卡槽內卡嵌配合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下端設置所述上模齒形凹凸面,所述上模卡槽為T型卡槽,所述合模座上設置頂板卡槽,所述頂板卡槽內通過頂板彈簧設置可伸縮的下模頂板,所述合模板上開有與所述下模頂板位置對應的通孔,所述通孔內通過頂杆彈簧設置可伸縮的上模頂杆;
[0013]所述合模座一端設置下模導向定位槽,所述合模板上設置與所述下模導向定位槽配合的上模導向定位板,所述合模氣缸固定連接氣缸固定板,所述合模氣缸四周的所述氣缸固定板上均勻設置四個合模板導向套,所述合模板上設置與所述合模導向套滑動配合的合模板導杆,所述合模板一端開有兩個合模板導向通孔,所述模芯上設置與所述合模板導向通孔滑動配合的模芯導杆,所述合模座上端為與所述模芯配合的圓弧面,所述模芯下端一側設置支撐氣缸;
[0014]所述模芯包括中部模芯和外部模板,所述外部摸板為包裹於所述中部模芯兩端的弧形板,所述中部模芯為內部空心結構,所述頂模驅動裝置為設置於所述中部模芯內部並固定連接所述模芯固定板的頂模氣缸,所述頂模氣缸的活塞杆穿過所述模芯固定板連接頂模板,所述定模板上均勻設置四個所述頂模杆,所述弧形板外側均勻四個對應的所述U形長槽,所述頂模杆穿過所述模芯固定板與所述U形長槽配合;
[0015]所述弧形板包括活動弧形板和固定弧形板,所述固定弧形板固定連接所述中部模芯,所述活動弧形板位於靠近所述模芯固定板一側,所述模芯固定板兩端分別設置弧形板調節氣缸,所述活動弧形板下端通過弧形板轉軸連接弧形板固定座,所述弧形板固定座固定連接所述中部模芯下端,所述活動弧形板包括內部弧形板和外部弧形板,所述弧形板調節氣缸的活塞杆鉸接驅動板,所述驅動板固定連接所述內部弧形板,所述內部弧形板固定連接所述外部弧形板,所述外部弧形板上開有所述U形長槽,所述弧形板固定座底部為與所述弧形板配合的弧形面;
[0016]所述卸料結構還包括固定連接所述底座的卸料支撐座,所述卸料支撐座上通過翻轉架轉軸連接所述翻轉架,所述卸料支撐座下端設置翻轉架氣缸,所述翻轉架下端與所述翻轉架氣缸的活塞杆鉸接,所述接料架包括三個均勻分布的垂直支架,所述垂直支架外側設置弧形卡板,所述接料盤中間設置中間軸,所述中間軸上固定設置鉸接架,三個所述垂直支架分別通過連接件鉸接所述鉸接架
[0017]所述中間軸周圍的所述接料盤上均勻分布三個方槽,三個所述方槽內分別設置支架導軌,三個所述垂直支架分別通過支架滑座滑動連接所述支架導軌,所述支架滑座外側設置支架限位塊,所述接料盤底部通過圓盤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翻轉架,所述圓盤支架底部固定連接接料架驅動氣缸,所述接料架驅動氣缸的活塞杆穿過所述圓盤支架與所述中間軸連接,所述接料盤中間開有與三個所述方槽相通的圓槽,所述圓槽內設置中間軸套筒,所述中間軸與所述中間軸套筒滑動連接,所述支架導軌固定連接所述圓盤支架,所述弧形卡板上端外側設置斜坡,所述卸料支撐座側部設置側部頂杆,所述側部頂杆上設置緩衝墊,所述翻轉架上設置與所述緩衝墊配合的緩衝板。
[0018]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扣模卸料機構,模芯兩端的可轉動的半圓弧形模板抱臂扣合,和模芯的配合完成金屬薄板的圓桶成型,保證不會發生變形,模芯上端的合模座和與合模板的配合完成圓桶成型後的合模操作,合模完成後,頂模驅動裝置驅動頂模杆在U形長槽移動,推動成型的內桶的邊沿,將其推離模芯,翻轉架翻轉到位後,成型的內桶推至接料架上,翻轉架翻轉復位,由接料盤和接料架共同支撐內桶,完成卸料操作,提高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扣模機構主視結構圖;
[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扣模機構斜向側視結構圖;
[0022]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扣模機構中的模板支撐座放大結構圖;
[0023]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扣模機構斜向仰視結構圖;
[0024]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頂部合模裝置結構圖;
[0025]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頂部合模裝置中的合模座放大結構圖;
[0026]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頂部合模裝置中的合模板放大結構圖;
[0027]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頂模機構斜向俯視結構圖;
[0028]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頂模機構斜向仰視結構圖;
[0029]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頂模機構中活動弧形板內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0030]圖12為本實用新型中卸料機構斜向俯視結構圖;
[0031]圖13為本實用新型中卸料機構斜向仰視結構圖;
[0032]圖14為本實用新型中卸料機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4]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扣模卸料機構,其包括底座1,底座I上設置扣模機構2,扣模機構2 —側設置頂模機構3、另一側設置於頂模機構3配合的卸料機構4 ;扣模機構2包括模芯5、與模芯5配合的扣模板和頂部合模裝置6,扣模板為對稱設置於模芯5兩端的可轉動的半圓弧形模板105,頂部合模裝置6包括設置於模芯5上端的合模座201和與合模座201配合的合模板202 ;頂模機構3包括頂模杆303,頂模杆303連接頂模驅動裝置,模芯5外側開有與頂模杆303配合的U形長槽306 ;卸料機構4包括翻轉架403,翻轉架403上設置接料盤406,接料盤406上設置接料架407。
[0035]如圖2,圖3,圖4,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扣模機構,其包括底座1,底座I上設置支架8,模芯5通過模芯固定板7固定連接支架8,模芯5中間下端設置模板支撐座102,模板支撐座102底部設置模板壓緊氣缸101,模板支撐座102兩側分別設置模板安裝座103,兩個模板安裝座103上分別通過模板轉軸104連接對稱的半圓弧形模板105,兩個半圓弧形模板105的內凹弧面與模芯5配合,半圓弧形模板105的凸圓弧面連接模板驅動氣缸106,需要進行圓桶成型的模板放置於模板支撐座103上,模板壓緊氣缸101驅動模板支撐座102使模板固定於模芯5和模板支撐座102之間,兩個半圓弧形模板105通過模板驅動氣缸106驅動抱臂扣合,帶動模板折彎,方便的實現洗衣機內桶的圓桶成形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折彎過程中由於通過模芯5和半圓弧形模板105配合保證內桶的質量,不會發生變形;模板驅動氣缸106固定連接底座1,模板驅動氣缸106的活塞杆與半圓弧形模板105的凸圓弧面中心鉸接,更好地驅動半圓弧形模板105的扣合操作;模板支撐座102中間為與模芯5配合的的圓弧凹面,在壓緊過程中使得模板和模芯5更好地貼合,不會發生變形;模板壓緊氣缸101固定連接底座1,模板壓緊氣缸101的活塞杆連接模板支撐座102底部,模板支撐座102底部設置模板支撐導杆107,底座I上設置與模板支撐導杆107配合的模板支撐導套108,起到導向作用;模板安裝座103上設置與模芯5配合的圓弧凹面,使得模板和模芯5更好地貼合;模板轉軸104上設置軸承109,在半圓弧形模板105扣合過程中,軸承109與模板接觸,軸承109的滾動可以使得模板在折彎時保護模板,不會發生擦傷等情況,保證內桶的質量。
[0036]如圖6,圖7,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頂部合模裝置,其包括支架8,支架8通過模芯固定板7固定安裝模芯5,模芯5上端設置合模座201,支架8上端設置與合模座201對應的合模板202,合模板202連接合模氣缸203的活塞杆,合模座201上端中間設置下模齒形凹凸面204,合模板202下端設置與下模齒形凹凸面204配合的上模齒形凹凸面205,合模板202和合模座201配合、上模齒形凹凸面205和下模齒形凹凸面204的配合設置保證了合模過程中不會發生變形,且上模齒形凹凸面205和下模齒形凹凸面204合模形成的合模面使得扣合處嚴密結合,不會發生脫離,其結構簡單,能夠方便的實現合模操作;合模座201中間開有下模卡槽,下模卡槽內卡嵌配合的下模座206,下模座206上設置下模齒形凹凸面204,合模板202中間開有上模卡槽,上模卡槽內卡嵌配合的上模座207,上模座207下端設置上模齒形凹凸面205,上模座207和下模座206可拆卸,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隨時更換;上模卡槽為T型卡槽,更好地固定住上模座207,防止從上模卡槽內掉落;下模卡槽兩端分別設置可伸縮的下模頂板208,合模板202上設置與下模頂板208對應的可伸縮的上模頂杆209,當進行合模時,內桶被合模板202壓緊於合模座201上,上模頂杆209頂住內桶,內桶壓住下模頂板208,使其縮回合模座201內,當完成合模後,合模板202脫離內桶,當上模頂杆209完全脫離內桶後,內桶不再受到壓力,上模頂板208從合模座201內彈出,將緊貼於模芯5的內桶頂出,使內桶與模芯5之間留有間隙,方便於內桶脫離模芯5 ;合模座201上設置頂板卡槽,下模卡槽內通過頂板彈簧(圖中未畫出)設置下模頂板208,合模板202上開有與下模頂板208位置對應的通孔,通孔內通過頂杆彈簧(圖中未畫出)設置上模頂杆209,通過彈簧實現下模頂板208和上模頂杆209的自由收縮;合模座201 —端設置下模導向定位槽210,合模板202上設置與下模導向定位槽210配合的上模導向定位板211,上模導向定位板211和下模導向定位槽210的配合設置為合模板202和合模座201的配合起到導向定位作用;合模氣缸203固定連接氣缸固定板212,合模氣缸203四周的氣缸固定板212上均勻設置四個合模板導向套213,合模板202上設置與合模導向套213滑動配合的合模板導杆214,起到導向作用,保證合模的精度;合模板202 —端開有兩個合模板導向通孔,模芯5上設置與合模板導向通孔滑動配合的模芯導杆215,進一步實現導向作用,更好地保證合模精度;合模座201上端為與模芯5配合的圓弧面,保證了內桶與合模座201之間的緊密配合,確保內桶合模過程中不會變形;模芯5下端一側設置支撐氣缸216,因為合模過程中模芯5會受到往下的較大衝力,支撐氣缸216的活塞杆頂住模芯5下端後可以保證合模過程中模芯5的穩定。
[0037]如圖9,圖10,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頂模機構,其包括模芯5和頂模氣缸301,頂模氣缸301的活塞杆302連接頂模杆303,模芯5包括中部模芯304和外部模板,外部模板為包裹於中部模芯304兩端的弧形板305,弧形板305外側開有與頂模杆303配合的U形長槽306,頂模氣缸301工作,頂模杆303在U形長槽306內移動,推動內桶的邊沿,內桶逐漸脫離模芯5直到內桶完全脫離模芯5,其結構簡單,能夠方便地實現內桶與模芯5的分離,提高效率,由於沒有在內桶側部施加壓力,內桶與模芯5之間沒有產生較大的摩擦力,不會使內桶和模芯5損傷;中部模芯304為內部空心結構,頂模氣缸301設置於中部模芯304內部並固定連接模芯固定板7,頂模氣缸301的活塞杆302穿過模芯固定板7連接頂模板307,頂模板307上均勻設置四個頂模杆303,弧形板305外側均勻設置四個對應的U形長槽306,頂模杆303穿過模芯固定板7與U形長槽306配合,四個頂模杆303的推動使得內桶受到四個方位的均勻推力,使內桶更好地脫離模芯5 ;頂模杆303前端設置與U形長槽306對應的頂板308,頂板308可以更好地與內桶邊沿接觸,推動內桶更方便;弧形板305包括活動弧形板309和固定弧形板310,固定弧形板310固定連接中部模芯304,活動弧形板309位於靠近模芯固定板7 —側,模芯固定板7兩端分別設置弧形板調節氣缸311,弧形板調節氣缸311連接活動弧形板309,活動弧形板309下端通過弧形板轉軸312連接弧形板固定座313,弧形板固定座313固定連接中部模芯304下端,弧形板調節氣缸311可以推動活動弧形板309張開或者收縮,即可以微調模芯5的半徑尺寸,當內桶進行圓桶成型時活動弧形板309的張開可以使得模芯5和內桶緊密接觸,使內桶更好地成型,當內桶需要脫離模芯5時,活動弧形板309的收縮可以使得模芯5和內桶之間留有間隙,減少內桶與模芯5的摩擦,使內桶更好地脫離模芯5 ;活動弧形板309包括內部弧形板314和外部弧形板315,弧形板調節氣缸311的活塞杆鉸接驅動板316,驅動板316固定連接內部弧形板314,內部弧形板314固定連接外部弧形板315,外部弧形板315上開有U形長槽306,當活動弧形板309長時間使用有磨損時,只需要更換外部弧形板315,無需更換更換整塊活動弧形板309,更換方便,節省了成本;弧形板固定座313底部為與弧形板305配合的弧形面,可以方便使內桶與模芯5更好地貼合。
[0038]工作過程如下所述:當內桶需要脫離模芯5時,頂模氣缸301的活塞杆302縮回,帶動頂模板307向模芯5方向移動,頂模杆303在U形長槽306內移動,推動內桶逐漸脫離模芯5。
[0039]如圖12,圖13,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卸料機構,其包括底座1,底座I上設置卸料支撐座401,卸料支撐座401上通過翻轉架轉軸402連接翻轉架403,卸料支撐座401下端設置翻轉架氣缸404,翻轉架403下端與翻轉架氣缸404的活塞杆405鉸接,翻轉架403上端固定設置接料盤406,接料盤406上設置接料架407,翻轉架氣缸404將翻轉架403翻轉後,需要進行卸料的內桶放置於接料架407上,翻轉架氣缸404再將翻轉架403翻轉回來,內桶下側通過接料盤406支撐,即實現了洗衣機內桶的卸料操作,其結構簡單,能夠方便地實現內桶的卸料操作,避免了現有技術中機械臂操作的不足之處,提高了卸料效率;接料架407包括三個均勻分布的垂直支架408,垂直支架408外側設置弧形卡板409,弧形卡板409可以和內桶的內壁緊密接觸,保證內桶的穩定放置,接料盤406中間設置中間軸410,中間軸410上固定設置鉸接架411,三個垂直支架408分別通過連接件412鉸接鉸接架411,三個垂直支架408可以實現伸張和收縮,即三個垂直支架408所形成的的圓形框架結構的半徑可調,可以適應不用尺寸的內桶;中間軸410周圍的接料盤406上均勻分布三個方槽413,三個方槽413內分別設置支架導軌414,三個垂直支架408分別通過支架滑座415滑動連接支架導軌414,支架滑座415和支架導軌414的配合保證了垂直支架408移動的穩定性並起到導向作用,支架滑座415外側設置支架限位塊416,可以限定支架滑座415的移動位置;接料盤406底部通過圓盤支架417固定連接翻轉架403,圓盤支架417底部固定連接接料架驅動氣缸418,接料架驅動氣缸418的活塞杆419穿過圓盤支架417與中間軸410連接,接料盤406中間開有與三個方槽413相通的圓槽420,圓槽420內設置中間軸套筒421,中間軸410與中間軸套筒421滑動連接,中間軸套筒421起到導向作用,支架導軌414固定連接圓盤支架417 ;弧形卡板409上端外側設置斜坡425,可以方便內桶穿過垂直支架408 ;卸料支撐座401側部設置側部頂杆422,側部頂杆422上設置緩衝墊423,翻轉架403上設置與緩衝墊423配合的緩衝板424,緩衝墊423和緩衝板424的配合設置起到緩衝作用,減輕了翻轉架403迴轉時翻轉架403與卸料支撐座401側部之間的碰撞,保證接料架407上的內桶的穩定放置,弧形卡板409上端外側設置斜坡425,可以更方便地使內桶套於弧形卡板409外側。
[0040]其工作過程如下所述:卸料操作前,翻轉架氣缸404驅動翻轉架403翻轉到卸料位置處,接料架驅動氣缸418的活塞杆419伸出,中間軸410往上移動,通過連接件412帶動三個垂直支架408往內收縮,開始進行卸料操作時,將內桶穿過三個垂直支架408,翻轉架氣缸404驅動翻轉架403翻轉到原位,接料盤406支撐內桶,接料架驅動氣缸418的活塞杆419縮回,中間軸410往下移動,通過連接件412帶動三個垂直支架408往外伸張,當三個垂直支架408的弧形卡板409分別與內桶的內壁緊密接觸後,無法繼續伸張,由於三個垂直支架408均勻分布,使得內桶受到三個方向的張力平衡,保證內桶的穩定可靠支撐,此時接料架驅動氣缸418停止工作,接料架407穩定住內桶位置,完成卸料操作。
[0041]以上所述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扣模卸料機構,其包括底座,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上設置扣模機構,所述扣模機構一側設置頂模機構、另一側設置於所述頂模機構配合的卸料機構;所述扣模機構包括模芯、與所述模芯配合的扣模板和頂部合模裝置,所述扣模板為對稱設置於所述模芯兩端的可轉動的半圓弧形模板,所述頂部合模裝置包括設置於所述模芯上端的合模座和與所述合模座配合的合模板;所述頂模機構包括頂模杆,所述頂模杆連接頂模驅動裝置,所述模芯外側開有與所述頂模杆配合的U形長槽;所述卸料機構包括翻轉架,所述翻轉架上設置接料盤,所述接料盤上設置接料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扣模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扣模機構還包括模芯固定板,所述模芯通過所述模芯通過模芯固定板固定連接支架,所述支架固定連接所述底座,所述模芯中間下端設置模板支撐座,所述模板支撐座底部設置模板壓緊氣缸,所述模板支撐座兩側分別設置模板安裝座,兩個所述模板安裝座上分別通過模板轉軸連接所述半圓弧形模板,兩個所述半圓弧形模板的內凹弧面與所述模芯配合,所述半圓弧形模板的凸圓弧面連接模板驅動氣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扣模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模板驅動氣缸固定連接底座,所述模板驅動氣缸的活塞杆與所述半圓弧形模板的凸圓弧面中心鉸接,所述模板支撐座中間為與所述模芯配合的的圓弧凹面,所述模板壓緊氣缸固定連接底座,所述模板壓緊氣缸的活塞杆連接所述模板支撐座底部,所述模板支撐座底部設置模板支撐導杆,所述底座上設置與所述模板支撐導杆配合的模板支撐導套,所述模板安裝座上設置與所述模芯配合的圓弧凹面,所述模板轉軸上設置軸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扣模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合模機構還包括合模氣缸,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設置合模氣缸,所述合模氣缸的活塞杆連接所述合模板,所述合模座上端中間設置下模齒形凹凸面,所述合模板下端設置與所述下模齒形凹凸面配合的上模齒形凹凸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扣模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合模座中間開有下模卡槽,所述下模卡槽內卡嵌配合的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設置所述下模齒形凹凸面,所述合模板中間開有上模卡槽,所述上模卡槽內卡嵌配合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下端設置所述上模齒形凹凸面,所述上模卡槽為T型卡槽,所述合模座上設置頂板卡槽,所述頂板卡槽內通過頂板彈簧設置可伸縮的下模頂板,所述合模板上開有與所述下模頂板位置對應的通孔,所述通孔內通過頂杆彈簧設置可伸縮的上模頂杆。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扣模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合模座一端設置下模導向定位槽,所述合模板上設置與所述下模導向定位槽配合的上模導向定位板,所述合模氣缸固定連接氣缸固定板,所述合模氣缸四周的所述氣缸固定板上均勻設置四個合模板導向套,所述合模板上設置與所述合模導向套滑動配合的合模板導杆,所述合模板一端開有兩個合模板導向通孔,所述模芯上設置與所述合模板導向通孔滑動配合的模芯導杆,所述合模座上端為與所述模芯配合的圓弧面,所述模芯下端一側設置支撐氣缸。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扣模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模芯包括中部模芯和外部模板,所述外部摸板為包裹於所述中部模芯兩端的弧形板,所述中部模芯為內部空心結構,所述頂模驅動裝置為設置於所述中部模芯內部並固定連接所述模芯固定板的頂模氣缸,所述頂模氣缸的活塞杆穿過所述模芯固定板連接頂模板,所述定模板上均勻設置四個所述頂模杆,所述弧形板外側均勻四個對應的所述U形長槽,所述頂模杆穿過所述模芯固定板與所述U形長槽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扣模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弧形板包括活動弧形板和固定弧形板,所述固定弧形板固定連接所述中部模芯,所述活動弧形板位於靠近所述模芯固定板一側,所述模芯固定板兩端分別設置弧形板調節氣缸,所述活動弧形板下端通過弧形板轉軸連接弧形板固定座,所述弧形板固定座固定連接所述中部模芯下端,所述活動弧形板包括內部弧形板和外部弧形板,所述弧形板調節氣缸的活塞杆鉸接驅動板,所述驅動板固定連接所述內部弧形板,所述內部弧形板固定連接所述外部弧形板,所述外部弧形板上開有所述U形長槽,所述弧形板固定座底部為與所述弧形板配合的弧形面。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扣模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卸料結構還包括固定連接所述底座的卸料支撐座,所述卸料支撐座上通過翻轉架轉軸連接所述翻轉架,所述卸料支撐座下端設置翻轉架氣缸,所述翻轉架下端與所述翻轉架氣缸的活塞杆鉸接,所述接料架包括三個均勻分布的垂直支架,所述垂直支架外側設置弧形卡板,所述接料盤中間設置中間軸,所述中間軸上固定設置鉸接架,三個所述垂直支架分別通過連接件鉸接所述鉸接架。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扣模卸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中間軸周圍的所述接料盤上均勻分布三個方槽,三個所述方槽內分別設置支架導軌,三個所述垂直支架分別通過支架滑座滑動連接所述支架導軌,所述支架滑座外側設置支架限位塊,所述接料盤底部通過圓盤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翻轉架,所述圓盤支架底部固定連接接料架驅動氣缸,所述接料架驅動氣缸的活塞杆穿過所述圓盤支架與所述中間軸連接,所述接料盤中間開有與三個所述方槽相通的圓槽,所述圓槽內設置中間軸套筒,所述中間軸與所述中間軸套筒滑動連接,所述支架導軌固定連接所述圓盤支架,所述弧形卡板上端外側設置斜坡,所述卸料支撐座側部設置側部頂杆,所述側部頂杆上設置緩衝墊,所述翻轉架上設置與所述緩衝墊配合的緩衝板。
【文檔編號】B21D51/18GK203992122SQ201420283630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30日
【發明者】周利鋒, 張寧峰 申請人:江蘇尚誠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