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機轉軸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1:15:36 3
專利名稱:一種手機轉軸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緩衝作用的手機轉軸。
背景技術:
隨著通訊事業的發展,手機已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從手機市場的銷售情況來看,翻蓋手機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人們對手機的手感要求也日益增加,轉軸作為翻蓋手機的一個關鍵模組,具有各種結構。目前,翻蓋手機的轉軸以半自動結構為主。 由於目前通用的半自動轉軸存在開合的後半程時存在慣性過大不能緩衝的問題,從而使採用其的翻蓋電子類產品在上蓋開合時會由於慣性過大與機身發生猛烈碰撞,發出較響的聲音,使手機的手感大大降低,也降低了手機轉軸的使用壽命,嚴重的甚至造成上蓋與機身一定程度的損壞。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在開合過程的後半程中具有緩衝作用的手機轉軸。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機轉軸,包括主軸,套設於主軸上並可沿主軸軸向移動的主凸輪、套設於主軸上並與主凸輪配合併可沿主軸軸向移動和轉動的從凸輪、彈性元件、 外殼以及卡固件;所述從凸輪設有滑動曲面,所述主凸輪設有緩衝曲面,所述從凸輪的滑動曲面與主凸輪的緩衝曲面相配合;所述彈性元件容置於外殼內,彈性元件的一端抵主凸輪, 另一端抵在外殼內部;所述卡固件一端固定在主軸上,另一端抵頂外殼。進一步地,所述從凸輪的滑動曲面包括相對稱的第一滑動曲面和第二滑動曲面。進一步地,所述主凸輪的緩衝曲面包括相對稱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上設置有第一坡面和第一緩衝面,所述第二凸起上設置有第二坡面和第二緩衝面,所述第一坡面和第二緩衝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一緩衝面和第二坡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一緩衝面和第二緩衝面上設置有凹槽。進一步地,所述凹槽為1個以上。進一步地,所述主軸的一端具有限位端部,另一端具有圓柱狀的軸杆,在軸杆的末端設有卡槽,卡固件套設在卡槽上。進一步地,所述主凸輪的外緣設有兩組平行對應的平切面,所述平切面上還設置有導向凸臺,所述外殼上對應設置有限制導向凸臺轉動的導向槽。進一步地,所述外殼外緣設有兩組平行對應的平切面,所述導向槽設置在平切面上。進一步地,還包括套設在主軸上,並與從凸輪相抵接的導電墊片。進一步地,所述彈性元件為圓柱形壓簧,所述壓簧兩端面為平面。進一步地,所述卡固件為卡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機轉軸在開合過程的後半程通過主凸輪與從凸輪相配合提供一定的緩衝作用,解決轉軸在開合過程的後半程時慣性過大的問題,從而延長轉軸的使用壽命,也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機轉軸還設置有導電墊片,該導電墊片將轉軸在轉動的過程中產生的靜電及時釋放,進而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手機轉軸結構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從凸輪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凸輪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凸輪另一方向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外殼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外殼另一方向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轉軸安裝到手機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手機轉軸,主要包括主軸1、導電墊片2、從凸輪3、主凸輪4、彈性元件5、外殼6及卡固件7。在本實施例中,彈性元件5優選壓簧,卡固件7優選卡簧。其中,導電墊片2、從凸輪3、主凸輪4、彈性元件5、外殼6及卡固件 7都套設於主軸1上,主凸輪4可沿主軸1軸向移動,從凸輪3與主凸輪4配合併可沿主軸 1軸向移動和轉動,從凸輪3在其導向軸線上包括一對彼此相對設置的圓弧狀的滑動曲面, 所述滑動曲面包括相對稱的第一滑動曲面31和第二滑動曲面32。所述主凸輪4在其導向軸線上包括一對彼此相對設置的緩衝曲面,所述主凸輪4的緩衝曲面包括相對稱的第一凸起41和第二凸起42,所述第一凸起41上設置有第一坡面411和第一緩衝面412,所述第二凸起42上設置有第二坡面421和第二緩衝面422,所述第一坡面411和第二緩衝面422相對設置,所述第一緩衝面412和第二坡面421相對設置;所述第一緩衝面412上設置有第一凹槽4121,所述第二緩衝面422上設置有第二凹槽4221。可以理解,所述第一緩衝面412 上可以設置多個凹槽,所述第二緩衝面422上可以設置多個凹槽。本實施例僅以第一緩衝面412上設置1個凹槽,所述第二緩衝面422上可以設置1個凹槽為例進行說明。所述彈性元件5設置於外殼6和主凸輪4之間,所述導電墊片2 —端抵住主軸,另一端與從動輪3 配合,所述主凸輪4和彈性元件5容置在外殼4中,並由卡固件7固定。主軸1的一端具有限位端部11,另一端具有圓柱狀的軸杆12,主軸1的軸杆12連接導電墊片2、從凸輪3、主凸輪4、彈性元件5、外殼6以及卡固件7,在軸杆12的末端設有卡槽13,卡固件7套設在卡槽13上。;主軸1設有卡簧槽12,卡簧槽12用來安裝卡固件7。 限位端部11和卡固件7相配合,防止上述元件的脫落。導電墊片2套設在主軸1上,並與從凸輪3相連,導電墊片2為轉軸提供導出靜電的作用。由於轉軸在轉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靜電,當靜電未能及時的導走時,靜電放電會對手機的主板晶片產生幹擾,當靜電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會造成手機功能紊亂或零部件損壞,影響手機的使用壽命,因此通過所述導電墊片2將轉軸在轉動的過程中產生的靜電及時釋放,以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從凸輪3是一個空間圓柱凸輪,其滑動曲面與主凸輪4配合,其與滑動曲面相對的一端上裝配有導電墊片2,並共同套設於主軸1上。滑動曲面包括相對稱的第一滑動曲面 31和第二滑動曲面32,第一滑動曲面31的最高點為第一滑動曲面頂點310,第二滑動曲面 32的最高點為第二滑動曲面頂點320。從凸輪3的外表面設置有與手機主體h2實現過盈配合的止轉面33,止轉面33為平面結構,防止在手機上蓋hi翻開時相對手機主體h2轉動。所述主凸輪4的第一凸起41和第二凸起42之間形成第一凹面45和第二凹面46, 在手機上蓋hi閉合的狀態下第一滑動曲面頂點310與第一凹面45配合,第二滑動曲面頂點320與主凸輪的第二凹面46配合。所述主凸輪4的外緣設有平行對應的主凸輪第一平切面43和主凸輪第二平切面44。所述主凸輪第一平切面43上設置有第一導向凸臺430,所述主凸輪第二平切面44上設置有第二導向凸臺440。所述第一凸起41上設置有第一坡面 411和第一緩衝面412,所述第二凸起42上設置有第二坡面421和第二緩衝面422,所述第一坡面411和第二緩衝面422相對設置,所述第一緩衝面412和第二坡面421相對設置;所述第一緩衝面412上設置有第一凹槽4121,所述第二緩衝面422上設置有第二凹槽4221。 當使用者翻開上蓋至90°後,從凸輪3的第一滑動曲面頂點310與第一凹槽4121配合,從凸輪3的第二滑動曲面頂點320與第二凹槽4221配合,增加主凸輪4和從凸輪3之間的摩擦,從而提供緩衝力減緩其慣性,達到緩衝作用。彈性元件5為圓柱形壓簧,其容置於外殼6內,套設於主軸1上,其兩端面為平面, 其中第一端面51抵頂主凸輪4,第二端面52抵接外殼6的封閉端內壁,彈性元件5的兩端面設置為平面有利於減少與外殼6及主凸輪4的摩擦力,並利於安裝。彈性元件5在手機閉合狀態下處於預壓狀態,以提供保持力,防止在閉合狀態下手機上蓋hi晃動。外殼6是一端開口一端封閉的筒狀殼體,其安裝於手機上蓋hi上,所述外殼6的外緣設有平行對應的外殼第一平切面61和外殼第二平切面62。所述外殼第一平切面61上設置有第一導向槽610,所述外殼第二平切面62上設置有第二導向槽620。所述第一導向槽610對應第一導向凸臺430,用於限制第一導向凸臺430的轉動,所述第二導向槽620對應第一導向凸臺440,用於限制第二導向凸臺440的轉動。其封閉端上設有通孔63,通孔63 的直徑與主軸1的軸杆12的直徑一樣,以避免主軸1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晃動。其封閉端的內壁與彈性元件5的第一端面51相配合。卡固件7套設於主軸1尾端的卡槽12上,其厚度與卡槽12寬度相等,起到軸向限位作用,防止外殼6、彈性元件5、主凸輪4、從凸輪3、導電墊片2的脫落。下面詳細介紹手機轉軸的具體裝配過程首先將導電墊片2與從凸輪3裝配在一起,然後套設於主軸1上,使其一端抵接主軸1的限位端部11,另一端抵接凸輪3,再將主凸輪4套設於主軸1上,使從凸輪3的第一滑動曲面頂點310與主凸輪4的第一凹面45配合,從凸輪3的第二滑動曲面頂點320與主凸輪4的第二凹面46配合,裝入彈性元件5,使其第一端面51抵頂主凸輪4,然後裝入外殼 6,使第一導向槽610對應第一導向凸臺430,使第二導向槽620對應第一導向凸臺440,最後沿軸向方向按壓外殼6的底部,使主軸1尾部的卡簧槽12露出來,然後裝入卡固件7完成整個轉軸的裝配。[0032]如圖7所示,是本實施例提供的手機轉軸裝配到手機上的示意圖。容置主凸輪4 和彈性元件5的外殼6安裝並固定在手機上蓋hi內,從凸輪3固定在手機主體h2內,此時彈性元件5處於壓縮儲能狀態。下面詳細講解本實施例提供的手機轉軸的工作過程和原理。初始狀態時,手機主體h2和手機上蓋hi相對閉合,轉軸存在一個預壓角,彈性元件5處於預壓狀態,保持轉軸有預壓力,使手機上蓋hi能夠緊貼在手機主體h2上。此時, 從凸輪3的第一滑動曲面頂點310與主凸輪4的第一凹面45配合,從凸輪3的第二滑動曲面頂點320與主凸輪4的第二凹面46配合。半自動過程當手機上蓋hi轉過一定的角度,從凸輪3相對於主凸輪4運動,其運動軌跡為主凸輪4的第一坡面411和第二緩衝面422,當從凸輪3越過主凸輪4的最高點, 轉軸便帶動手機上蓋hi自動彈開,實現半自動開啟過程。關閉過程與開啟過程相似。緩衝過程當從凸輪3越過主凸輪4的最高點之後,從凸輪3的第一滑動曲面頂點 310及第二滑動曲面頂點320與主凸輪4的第一緩衝面412上的第一凹槽4121及第二緩衝面422上的第二凹槽4221相配合,相對主凸輪4轉動的從凸輪3所受到的轉動阻力此時相應的變大,減緩了與外殼6相連的手機上蓋hi的開合慣性,從而起到緩衝作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手機轉軸在開合過程的後半程通過主凸輪與從凸輪相配合提供一定的緩衝作用,解決轉軸在開合過程的後半程時慣性過大的問題,從而延長轉軸的使用壽命,也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機轉軸還設置有導電墊片,該導電墊片將轉軸在轉動的過程中產生的靜電及時釋放,進而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綜上所述,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是為了幫助理解本專利的精神和要點,但並非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手機轉軸,其特徵在於,包括主軸,套設於主軸上並可沿主軸軸向移動的主凸輪、套設於主軸上並與主凸輪配合併可沿主軸軸向移動和轉動的從凸輪、彈性元件、外殼以及卡固件;所述從凸輪設有滑動曲面,所述主凸輪設有緩衝曲面,所述從凸輪的滑動曲面與主凸輪的緩衝曲面相配合;所述彈性元件容置於外殼內,彈性元件的一端抵主凸輪,另一端抵在外殼內部;所述卡固件一端固定在主軸上,另一端抵頂外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機轉軸,其特徵在於,所述從凸輪的滑動曲面包括相對稱的第一滑動曲面和第二滑動曲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機轉軸,其特徵在於,所述主凸輪的緩衝曲面包括相對稱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上設置有第一坡面和第一緩衝面,所述第二凸起上設置有第二坡面和第二緩衝面,所述第一坡面和第二緩衝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一緩衝面和第二坡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一緩衝面和第二緩衝面上設置有凹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手機轉軸,其特徵在於,所述凹槽為1個以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機轉軸,其特徵在於,所述主軸的一端具有限位端部,另一端具有圓柱狀的軸杆,在軸杆的末端設有卡槽,卡固件套設在卡槽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機轉軸,其特徵在於,所述主凸輪的外緣設有兩組平行對應的平切面,所述平切面上還設置有導向凸臺,所述外殼上對應設置有限制導向凸臺轉動的導向槽。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手機轉軸,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殼外緣設有兩組平行對應的平切面,所述導向槽設置在平切面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機轉軸,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套設在主軸上,並與從凸輪相抵接的導電墊片。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機轉軸,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元件為圓柱形壓簧, 所述壓簧兩端面為平面。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機轉軸,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固件為卡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機轉軸,包括主軸,套設於主軸上並可沿主軸軸向移動的主凸輪、套設於主軸上並與主凸輪配合併可沿主軸軸向移動和轉動的從凸輪、彈性元件、外殼以及卡固件,所述從凸輪設有滑動曲面,所述主凸輪設有緩衝曲面,所述從凸輪的滑動曲面與主凸輪的緩衝曲面相配合,所述彈性元件容置於外殼內,彈性元件的一端抵主凸輪,另一端抵在外殼內部,所述卡固件一端固定在主軸上,另一端抵頂外殼。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機轉軸在開合過程的後半程通過主凸輪與從凸輪相配合提供一定的緩衝作用,解決轉軸在後半程時慣性過大的問題,從而延長轉軸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H04M1/02GK202009414SQ20112008747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0日
發明者王歡, 覃海慧, 趙鵬, 馬賀松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