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智能穿戴設備的高密度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20:57:0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基於智能穿戴設備的高密度聚合物鋰離子電池。
背景技術:
聚合物鋰離子電池,以其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壽命長等特點,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藍牙設備、智能穿戴設備等產品。
聚合物鋰離子電池正極由鈷酸鋰、錳酸鋰、鈷鎳錳酸鋰、磷酸亞鐵鋰組成,負極由石墨組成,外殼用鋁塑複合膜組成,外露正負極耳。內部結構有兩種,一種是條狀極片通過卷繞的工藝,捲成扁平的電池體;另一種是多層極片通過疊片的工藝,堆疊而成。
如圖1~2所示,圖1~2為現有技術中聚合物離子電池結構示意圖。
如圖3~4所示,圖3為圖1去掉外部的第一電池外殼後的第一電池芯示意圖,圖4為圖2去掉外部的電池殼體示意圖。現有技術中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包括第一電池外殼101、第一電池外殼前蓋102、第一電池極片103、第一電池芯105,所述第一電池極片103固定在第一電池芯105側面,其端部露出於第一電池芯105外部,固定後將組合體套入第一電池外殼101,然後用第一電池外殼前蓋102封蓋,封蓋後,使用第一密封膠104密封,所述第一電池外殼101、第一電池芯105都為扁平方形狀。
現有技術中的電池只有一種供電方式,其整個電池為一體,聚合物離子電池通常的外部形狀是方型,在平面上,電池的厚度均勻,電池內部,卷繞式電池極片呈矩形。現有技術中的電池如果要做成大容量電池,需要將電池厚度做得較大,大容量電池電量消耗隨電池的用電時間而減小,由於容量電池處於充電或放電狀態,很容易影響電池壽命。
隨著聚合物鋰離子電池不斷的進步,需要一種分段式聚合物鋰離子電池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了一種基於智能穿戴設備的高密度聚合物鋰離子電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方案來實現:一種基於智能穿戴設備的高密度聚合物鋰離子電池,該電池包括第二電池外殼、第二電池芯,所述第二電池外殼的內腔至少設置有一個直角槽臺階,所述第二電池芯的一個側邊角部至少設置有一個直角槽臺階;
所述第二電池芯包括2片隔離膜、第二電池極片;
所述第二電池極片包括正極片、負極片,以正極片、隔離膜、負極片、隔離膜的排布按卷繞的方式卷繞,卷繞後再平壓成扁平方形,在其一個側邊角部形成直角槽臺階;
以第二電池芯的直角槽臺階端的方向安裝進第二電池外殼的直角槽臺階端,並在其連接處使用第二密封膠密封;
所述第二電池外殼直角槽臺階端的最右側設置有第二頂封位,所述第二頂封位的邊緣縫隙被第二密封膠密封。
進一步的,所述直角槽臺階設置為單臺階或多臺階。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電池極片的正極片為鈷酸鋰正極片,其負極片為人造石墨負極片。
進一步的,所述隔離膜為PE隔膜。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電池外殼為鋁塑複合膜外殼。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聚合物鋰離子電池採用單臺階或多臺階方式,使電池適應於現有的多種數碼設備,通過臺階模式使電池形成多段式電池芯,每個電池芯可引出一對電池極片,形成可疊加式電源結構,給數碼設備得以續航。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圖1中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去掉外殼後的電池芯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側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單臺階電池極片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單臺階電池芯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的側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單臺階電池外殼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單臺階鋰離子電池側面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雙臺階電池極片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雙臺階電池芯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圖11的側視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雙臺階電池外殼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雙臺階鋰離子電池側面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第一電池外殼101、第一電池外殼前蓋102、第一電池極片103、第一密封膠104、第一電池芯105;第二電池芯201、第二電池外殼202、正極片203、第二密封膠204、第二電池極片205、負極片206、第二頂封位207;第三電池芯301、第三電池外殼302、第三電池極片305、第三頂封位30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實施例1:以單臺階電池為例。
請參照附圖5~9,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基於智能穿戴設備的高密度聚合物鋰離子電池,該電池包括第二電池外殼202、第二電池芯201,所述第二電池外殼202的內腔設置有一個直角槽臺階,所述第二電池芯201的一個側邊角部設置有一個直角槽臺階,所述第二電池芯201包括2片隔離膜、第二電池極片205;所述第二電池極片205包括正極片203、負極片206,以正極片、隔離膜、負極片、隔離膜的排布按卷繞的方式卷繞,卷繞後再平壓成扁平方形,在其一個側邊角部形成一個直角槽臺階;以第二電池芯201的直角槽臺階端的方向安裝進第二電池外殼202的直角槽臺階端,並在其連接處使用第二密封膠204密封;所述第二電池外殼202直角槽臺階端的最右側設置有第二頂封位207,所述第二頂封位207的邊緣縫隙被第二密封膠204密封,所述第二電池極片205的正極片為鈷酸鋰正極片,其負極片為人造石墨負極片。所述隔離膜為PE隔膜,所述第二電池外殼202為鋁塑複合膜外殼。
第二電池極片205由兩種不同的寬度兩段極片組成一整體,隔離膜則是一矩形,通過卷繞成形,第二電池外殼202用鋁塑複合膜衝製成型,呈現單臺階形。將卷繞的第二電池芯201裝入第二電池外殼202,通過頂側封、乾燥、注液、化成、分容,完成電池的製作。電池主體呈單臺階外形。
實施例2:以雙臺階電池為例。
如圖10~14所示,一種基於智能穿戴設備的高密度聚合物鋰離子電池,該電池包括第三電池外殼、第三電池芯301,所述第三電池外殼302的內腔設置有二個直角槽臺階,所述第三電池芯301的一個側邊角部設置有二個直角槽臺階,所述第三電池芯301包括2片隔離膜、第三電池極片305;所述第三電池極片305包括正極片、負極片,以正極片、隔離膜、負極片、隔離膜的排布按卷繞的方式卷繞,卷繞後再平壓成扁平方形,在其一個側邊角部形成二個直角槽臺階;以第三電池芯301的直角槽臺階端的方向安裝進第三電池外殼302的直角槽臺階端,並在其連接處使用密封膠密封;所述第三電池外殼302直角槽臺階端的最右側設置有第三頂封位307,所述第三頂封位307的邊緣縫隙被密封膠密封,所述第三電池極片305的正極片為鈷酸鋰正極片,其負極片為人造石墨負極片。所述隔離膜為PE隔膜,所述第三電池外殼302為鋁塑複合膜外殼。
第三電池極片305由兩種不同的寬度三段極片組成一整體,隔離膜則是一矩形,通過卷繞成形,第三電池外殼302用鋁塑複合膜衝製成型,呈現雙臺階形。將卷繞的第三電池芯301裝入第三電池外殼302,通過頂側封、乾燥、注液、化成、分容,完成電池的製作。電池主體呈雙臺階外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