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變壓器線圈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01 01:07:11 1
專利名稱:配電變壓器線圈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配電變壓器線圈的結構零部件,更具體地說 它是一種抗短路能力強的配電變壓器線圈結構。它適用於量大面廣的 配電變壓器線圈。
背景技術:
配電變壓器佔到低壓用電網絡的95%以上,現有的變壓器為一根 導線繞制(如圖l所示),普遍反映變壓器在運行過程中容易出現短 路事故,造成變壓器燒毀,浪費大量人力物力。
在通常的變壓器設計中,只有大型變壓器才計算安匝平衡即計算 機械力,小型變壓器原則上不進行機械力計算,隨著近年來各種短路 事故的發生,國家加大了在這方面的控制,修改了國家標準,要求小 型變壓器能夠經受住9次短路試驗衝擊。通常在產品設計上採用如下 措施高低壓線圈電抗高度儘量相等,線圈壓板儘量把線圈壓住,設 計上採用層壓木、點膠紙、T4紙板等優質絕緣材料。這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了變壓器抗短路能力。
但是要提高變壓器抗短路能力,需從設計、工藝及材料上採取措 施。除了強化工藝、改進設備、採用優質材料等措施外,在產品設計 上採取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配電變壓器線圈結構的不足之 處,而提供一種提高變壓器抗短路能力線圈結構。它加工簡單、磁通 分布均勻對稱,高低壓線圈安匝平衡。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措施來達到的配電變壓器線圈結 構,其特徵在於它是在線圈的軸向將原軸向由 一根導線繞制改為兩根導線並繞,第一根導線首端X3接基本匝,第一根導線尾端通過引線
接第二根導線首端X2,第二根導線尾端XI為變壓器線圈尾端。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線圈的導線兩邊絕緣總厚度為0. 6mm。
本實用新型配電變壓器線圈結構具有如下優點它不需要增加任 何工裝設備,且繞制質量有保障,效率高,磁通分布(即安匝分布) 對稱均勻,抗短路能力強,附加損耗小,噪音低。
圖1為傳統配電變壓器線圈繞制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連4妻原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配電變壓器線圈結構繞制示意圖。 圖4為圖3的連接原理圖。
圖中A為起頭,X4為尾分接頭,X5中間分接頭,X6最小檔分接 頭,XI為變壓器尾端,X2為第二根導線首端,X3為第一根導線首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情況,但它們並不構成 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僅作舉例而已。同時通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 點將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參閱圖1、圖2可知現有的配電變壓器線圈採用一根導線繞制, 一般情況下有一個起頭A,三個分接頭(也可採用三個以上的分接頭), 最小檔分接頭X6 (基本匝),中間分接頭X5,尾分接頭X4。
參閱圖3、圖4可知本實用新型配電變壓器線圈結構,它是在 線圈的軸向將原軸向由 一根導線繞制改為兩根導線並繞,第 一根導線 首端X3接基本匝,第一根導線尾端通過引線接第二根導線首端X2, 第二根導線尾端XI為變壓器線圈尾端。
線圈導線兩邊絕緣總厚度為0. 6mm。傳統配電變壓器線圈導線兩 邊絕緣總厚度為0. 45mm。本實用新型配電變壓器線圈結構保證了變壓器在每一檔位運行 時的安匝平衡,提高其抗短路能力。改進變壓器線圈的電磁場分布, 改進其受力狀況,從而達到提高抗短路能力的目的。
另外,本實用新型配電變壓器線圈結構分接範圍為額定電壓的 5%,分接匝數原則上分布在最外層。本實用新型同樣適用於其它分接,
如採用二根或四根(分接± 5%為2根,分接± 2x2. 5%為4根)。
權利要求1、配電變壓器線圈結構,其特徵在於它是在線圈的軸向將原軸向由一根導線繞制改為兩根導線並繞,第一根導線首端(X3)接基本匝,第一根導線尾端通過引線接第二根導線首端(X2),第二根導線尾端(X1)為變壓器線圈尾端。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配電變壓器線圏結構,其特徵在於線 圈的導線兩邊絕緣總厚度為0. 6mm。
專利摘要配電變壓器線圈結構,它是在線圈的軸向將原軸向由一根導線繞制改為兩根導線並繞,第一根導線首端(X3)接基本匝,第一根導線尾端通過引線接第二根導線首端(X2),第二根導線尾端(X1)為變壓器線圈尾端。它克服了現有一根導線繞制變壓器在運行過程中容易出現短路事故,造成變壓器燒毀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它不需要增加任何工裝設備,且繞制質量有保障,效率高,磁通分布對稱均勻,抗短路能力強,附加損耗小,噪音低。
文檔編號H01F27/28GK201369219SQ200920083878
公開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27日
發明者歐立新 申請人:武漢振源電力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