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運城有什麼5a景點(運城3A級景區又上新)
2023-06-30 06:48:44
知道嗎?
運城市3A級旅遊景區即將增加新成員
它們分別是
新絳縣絳州署景區
夏縣格瑞特莊園
臨猗縣臨晉縣衙景區
新絳縣龍興寺景區
想近距離感受這4家景區的獨特魅力嗎
運城文旅小編懂你!
話不多說
安排!走起!
新絳縣絳州署景區
絳州署景區位於新絳縣絳州古城西部高垣之上
由絳州三樓、城隍廟、絳州大堂和
絳守居園池組成
集絳州古城建築之精華
文化之厚重
絳州署景區
是千年絳州城歷史發展的見證和
文化展示的窗口
也是集文物遺產活化
人文風情體驗
歷史文化傳播於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
其中
絳州鐘樓、鼓樓、樂樓和絳州大堂
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哦
絳州三樓
絳州三樓由鐘樓、鼓樓、樂樓組成
三樓依地勢而建
南北鼎形排列
鐘樓在南,樂樓在東,鼓樓偏北
體現了當時古人對地形地勢的巧妙利用
這樣近距離三樓並峙的景觀
全國罕見
其中
鐘樓內懸萬斤鐵鐘
為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鑄造
是我國現存最早最重且為絳州人自己鑄造的鐵鐘
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新絳縣衙坡上1號
始建於明洪武年間
寺廟坐北朝南
總面積4050平方米
兩進院落
保留了古代州級城池的建築規制
絳州大堂
絳州大堂始建於唐
座北朝南
佔地面積1468平方米
建築風格粗獷豪放
造型樸實無華
這裡歷代都是知州理事之所
著名的「文臣七條」和「武臣七條」石碑就在這裡
絳守居園池
絳守居園池又名「隋代花園」
是當年僅供絳州太守和夫人居住遊玩的地方
建於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
是國家重點公園
也是全國保存至今唯一的隋代官家園林
自隋代以來
絳守居園池歷經了
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的添建維修
形成了春有迎春夏有蓮
秋有秋菊冬有梅的別致景色
1、景區二維碼:
2、景區地址:
新絳縣衙坡上1號
3、景區電話:
0359-7566016
新絳縣龍興寺景區
龍興寺位於新絳縣龍興路北端高阜上
始建於唐代
是新絳縣標誌性建築之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廟坐北向南
建築雄偉,錯落有致
沿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建有
山門、東西碑廊、108級臺階、碧落碑亭、東西配殿
大雄寶殿、龍興寶塔、宋金古墓、歸璞園等
其中尤以書法珍品碧落碑
大雄寶殿內的宋金泥彩塑像和
難解冒煙之謎的龍興寶塔最為出名
被人們稱為「龍興寺三寶」
碧落碑
碧落碑
是為歌頌房玄齡之女之懿德風範而立
全篇由唐小篆、鐘鼎、頡、籀等多種文字刻成
書刻奇古,行筆精絕
被文字學家稱為「獨樹一幟」的碧落碑體
是研究中國古代漢字演變史的珍貴實物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龍興寺的核心建築
殿內供奉三尊主佛及四尊脅侍菩薩
為宋金時期泥彩塑像
佛像高達4.5米
面龐豐滿,眉清目秀
衣紋流暢,姿態端正
是我國彩塑藝術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佳作
龍興寶塔
龍興寶塔始建於唐
塔高43.7米
塔身結構精巧,體態秀麗
呈八角形
椽柱和鬥拱等均作仿木結構
內有懸梯可供登臨
令人神奇和不解的是
該塔曾多次「冒煙」
但其原因至今未有任何科學解釋
1、景區二維碼:
2、景區地址:
新絳縣龍興路2號
3、景區電話:
0359-7565016
夏縣格瑞特莊園
古有「河東之乾和」
今有夏縣「格瑞特」
夏縣葡萄酒釀造歷史悠久
自古以來就享有盛譽
唐代史書明確記載
夏縣產的「乾和」葡萄酒
是當時全國十六種名酒中唯一的葡萄酒
宋、元、明時期
「乾和」葡萄酒更是作為皇家貢品聞名於世
格瑞特酒莊位於夏縣鳴條崗
所在之處海拔450—560米
處於北緯35°
晝夜溫差大、礦物質含量高、光照時間長
所生產的葡萄色澤透亮
果漿飽滿
是國際公認的葡萄酒黃金產地
與世界著名葡萄酒產地法國波爾多
基本處於同一緯度
為了釀造出新鮮純粹的酒莊酒
格瑞特建造了5000畝的
「格瑞特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
建設高品質酒莊
從歐式風情的接待中心
到新中式風格的綜合大樓
從風格迥異的紅酒品鑑室
到優雅宏大的音樂酒窖
從國際領先的生產灌裝設備
到智能化酒莊的全球觸角
近年來
格瑞特酒莊新建生態餐廳
養殖園、垂釣燒烤、迷你農場、窯洞民宿等
配套服務設施
打造「集種植、釀造、銷售、旅遊為一體的
全產業鏈綠色莊園」
形成從生產 、窖儲 、研發、到休閒娛樂
為一體的現代化葡萄酒莊
站在酒莊的空中花園
美麗的葡萄酒種植基地一覽無餘
來這裡
欣賞葡萄基地美景
品正宗紅酒
了解紅酒文化
感受格瑞特酒莊傳承復興華夏葡萄酒的悠久歷史
臨猗縣臨晉縣衙景區
臨晉縣衙位於臨晉鎮西大街文廟西側
始建於元大德年間( 1297- 1307年)
坐北朝南
佔地面積16000平方米
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晉縣衙的中心建築——大堂
為元代原構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三座衙署大堂之一
也是全國唯一一座元建縣級衙門大堂
元代大堂建築用料獨特
營造方式奇巧
被稱為晉南地區元代官作建築形式的傑出代表
是元代歷史的活化石
歷史上的臨晉元代縣衙
多次遭受災難,屢毀屢建
再歷代改造更新、精心修繕
歷經700餘年風雨滄桑
終於走到了太平盛世
重煥雄姿
臨晉元代縣衙有著豐富的官德文化
廉政文化、楹聯文化
已成為廣大遊客深情體驗縣衙文化
遊覽觀光的打卡地
- END | 運城文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