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6-17 09:15:16 2
本發明涉及調理體質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具體涉及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其製備方法和施用方法。
背景技術:
血瘀體質的總體特徵以血行不暢、以膚色晦暗、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徵。血瘀體質的常見表現為面色晦暗、易出現褐斑、黑眼圈、胸悶胸痛、女性可出現痛經、閉經、或經血紫黑有塊、易煩、健忘、舌質黯有片狀瘀斑、舌下靜脈曲張、脈象細澀或結代。
血瘀體質的發病傾向為易患腦中風、心肌梗塞、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腫瘤、偏頭痛、乳腺炎、子宮肌瘤、月經病、失眠、症瘕及痛證、血證等。
現有的臍部給藥療法的配方都是用一個簡單的藥物配伍,針對某一個特定的病證進行輔助治療。如常見的丁桂兒臍貼,主要成分為丁香、肉桂、蓽茇等,具有健脾溫中,散寒止瀉的功效,但僅僅適用於小兒洩瀉,腹痛的輔助治療;再如肛泰,主要成分為地榆、五倍子、冰片、鹽酸小檗鹼、鹽酸罌粟鹼等,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燥溼斂瘡,消腫止痛,僅僅適用於內痔、外痔、混合痔等出現的便血、腫脹、疼痛的輔助治療。
本發明的調理氣虛型體質的藥物的施用方法屬於臍部給藥療法,其是根據國家衛生部2009年頒布的《中醫九大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為指導方向,根據「治病求本」和「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原則,根據不同的體質和對疾病不同的易感性與發病演變性來進行調理,是中醫治未病的具體體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其通過對血瘀型體質的調理,以改善和治療所患疾病及常見不適表現,以達到調理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和身體素質的目的。
本發明為解決技術問題,採用的方案為:
一種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按重量份計,包括:
輔料:麻油500-1000份
基礎藥材:蒼朮9-12份,九龍川6-9份,廣木香3-6份,海風藤9-12份,香加皮6-9份,莪朮9-12份,買麻藤9-12份,過江龍6-9份,徐長卿9-12份,降香3-6份,兩面針6-9份,碎骨木9-12份,虎杖9-12份,五味藤9-12份,千斤拔9-12份,硃砂根9-12份,穿壁風6-9份,鷹不撲9-12份,陳皮6-9份,白芷9-12份,大腹皮9-12份,姜半夏12-15份,甘草6-9份,廣藿香9-12份白酒200-400份;
主要藥材:重樓45-60份,水蛭60-90份,九節菖蒲30-45份,川芎90-120份,桃仁90-120份,益母草90-120份,鬱金60-90份,丹參90-120份,土鱉蟲30-60份,山楂60-120份;
芳香貴重藥材:藏紅花18-30份,三七120-150份,羚羊角3-6份,全蠍30-60份,薄荷腦1-3份,樟腦1-3份,羚羊角1-3份,麝香1-3份,沉香6-9份。
一種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按重量份計,包括:
輔料:麻油500-1000份
基礎藥材:蒼朮10-11份,九龍川7-8份,廣木香4-5份,海風藤10-11份,香加皮7-8份,莪朮10-11份,買麻藤10-11份,過江龍7-8份,徐長卿10-11份,降香4-5份,兩面針7-8份,碎骨木10-11份,虎杖10-11份,五味藤10-11份,千斤拔10-11份,硃砂根10-11份,穿壁風7-8份,鷹不撲10-11份,陳皮7-8份,白芷10-11份,大腹皮10-11份,姜半夏13-14份,甘草7-8份,廣藿香10-11份白酒300-400份;
主要藥材:重樓50-55份,水蛭70-85份,九節菖蒲35-40份,川芎100-115份,桃仁100-110份,益母草100-115份,鬱金70-85份,丹參100-115份,土鱉蟲35-55份,山楂70-110份;
芳香貴重藥材:藏紅花20-28份,三七130-140份,羚羊角4-5份,全蠍40-55份,薄荷腦2-3份,樟腦2-3份,羚羊角2-3份,麝香2-3份,沉香7-8份。
其中,部分藥物具有以下功效:
藏紅花:味甘性平,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散鬱開結,止痛的功效。
重樓:微寒,味苦;有小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的功效。
水蛭:鹹、苦、平、有毒;歸肝、膀胱經;具有祛瘀通經消症的功效。
三七:甘、微苦,溫;入肝、胃經;具有祛瘀止血,活血止痛的功效。
羚羊角:鹹、寒;具有清熱鎮痙,平肝熄風,解毒消腫的功效。
九節菖蒲:辛,溫;入心、肝經;具有化痰溼,開竅,和中闢穢的功效。
全蠍:辛,平;有毒;入肝經;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
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祛瘀,祛風止痛的功效。
沉香:辛、苦,溫;歸脾、胃、腎經;具有降氣止嘔,溫腎納氣,行氣止痛的功效。
桃仁: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的功效。
益母草:苦、辛,微寒;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的功效。
鬱金:辛、苦、寒;歸心、肺、肝經;具有活血止痛,疏肝解鬱,涼血清心,利膽退黃的功效。
麝香:辛,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回蘇,活血散結,催產下胎的功效。
黨參:甘,平;具有補中益氣、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的功效,主治脾虛食少便溏、四肢無力、心悸、氣短、口乾、自汗和脫肛等。
土鱉蟲:味鹹,性寒,歸肝經;具有破血逐瘀,續筋接骨的功效,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折,血瘀經閉,產後瘀阻腹痛,癮瘕痞塊。
山楂:具有降血脂、血壓、強心、抗心律不齊等作用,同時也是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的良藥,對胸膈脾滿、疝氣、血淤、閉經等症有很好的療效。
天地萬物以通暢為順,在於人身必血通、氣通、經絡暢通始得安康,若人血瘀則怪病叢生,久治難愈。
本發明以水蛭、紅花、桃花、三七法醫聖仲景之抵當湯以為君,集活血之大成;加川芎上達巔頂下達血海、徹上達下,丹參一味功同四物,益母草善化惡瘀之血,更加全蠍、土鱉蟲搜刮久瘀入絡之老血以為臣;瘀則生熱毒,活血必理氣、氣行則血行,九節菖蒲乃水仙之精英氣也氣厚善通,鬱金調理氣血,重樓即七葉一支花又名蚤體,時珍曰:七葉一支花,深山老林是其家,蛇癰疽如手拿,善清瘀熱之毒,羚羊角清肝肺氣分血分之熱毒,山楂清除瘀血之殘毒,兼護脾胃固本以滋化源,同時基礎方為藿香正氣水配方加減和正骨水配方加減,具有扶正祛溼、理氣和中、活血祛瘀,舒筋活絡等功效,共而為佐;藥之功力、非使不達、故又以白酒為引催化藥性,「酒為百藥之長」,有升提之性引藥上行,使藥力迅速到達全身經脈,以薄荷腦、樟腦、沉香、麝香等諸芳香開竅藥為使,遣藥直達病所,如此氣血調暢、百脈通達、五臟調和、人即安和而康壽矣。
本發明遵循《素問·至真要大論》內經裡所記載的配伍原則「君臣佐使」,中藥方劑的配伍,採用配藥七方中的複方、大方的配伍,採用配藥七方中的複方、大方的配伍,更有效全方位調理,達到改善體質的目的。
本發明添加了薄荷腦、樟腦、麝香等芳香開竅的藥物,起到開竅引經的作用,使藥物更好的達到病所。
本發明還提供了製備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各藥材炮製合格,按重量份比例稱量備齊;
2)將稱量好的基礎藥材碎斷扎為細末,和勻過細羅,得到基礎藥材細末;
3)將稱量好的芳香貴重藥材共扎為細末,和勻過細羅,得到芳香貴重藥材細末;
4)將主要藥材加水用武火煎沸後,調整為用文火煎煮1小時,將藥汁濾出並進行沉澱過濾,接著加水用武火煎沸後,調整為用文火煎煮1小時,將藥汁濾出並進行沉澱過濾,重複3次;然後採用文武火將過濾得到的藥汁反覆煎熬,直至藥汁濃稠成膏;
5)將麻油與基礎藥材細末放入鍋中炸枯,撈出藥材殘渣,接著添加入步驟4)煎熬得到的藥膏及步驟3)中的芳香貴重藥材細末一起收膏,即得到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
優選的,步驟2)和3)中的細羅的目數為100目。
優選的,步驟4)中添加的水覆蓋所有的主要藥材,水的深度大於主要藥材的高度3-4cm。
優選的,步驟5)中得到的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為半油膏劑。
施用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1-3ml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擠入肚臍,艾灸1-3小時後擦去藥物;
2)再將1-3ml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擠入肚臍,在上面覆蓋肚臍貼,經過4-12小時後揭去肚臍貼。
本發明的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的性能和指標以中醫的面診、舌診、問診、脈診等作為判斷藥物效果的指標。
施用本發明的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後,患者的以下症狀均得到了改善:膚色晦黯、嘴唇紫暗、易褐斑、黑眼圈、偏頭痛、肋間神經痛、易煩、健忘、頭暈、心慌、心悸、胸悶、、舌下絡脈紫黯等。
本發明將各種功效的藥材組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各藥材的功效,製備出一種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其通過對血瘀型體質的調理,以改善和治療所患疾病及常見不適表現,從而調理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按重量份計,包括:
輔料:麻油500份
基礎藥材:蒼朮9份,九龍川6份,廣木香3份,海風藤9份,香加皮6份,莪朮9份,買麻藤9份,過江龍6份,徐長卿9份,降香3份,兩面針6份,碎骨木9份,虎杖9份,五味藤9份,千斤拔9份,硃砂根9份,穿壁風6份,鷹不撲9份,陳皮6份,白芷9份,大腹皮9份,姜半夏12份,甘草6份,廣藿香9份白酒200份;
主要藥材:重樓45份,水蛭60份,九節菖蒲30份,川芎90份,桃仁90份,益母草90份,鬱金60份,丹參90份,土鱉蟲30份,山楂60份;
芳香貴重藥材:藏紅花18份,三七120份,羚羊角3份,全蠍30份,薄荷腦1份,樟腦1份,羚羊角1份,麝香1份,沉香6份。
製備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各藥材炮製合格,按重量份比例稱量備齊;
2)將稱量好的基礎藥材碎斷扎為細末,和勻過100目細羅,得到基礎藥材細末;
3)將稱量好的芳香貴重藥材共扎為細末,和勻過100目細羅,得到芳香貴重藥材細末;
4)將主要藥材加水用武火煎沸後,調整為用文火煎煮1小時,將藥汁濾出並進行沉澱過濾,接著加水用武火煎沸後,調整為用文火煎煮1小時,將藥汁濾出並進行沉澱過濾,重複3次;然後採用文武火將過濾得到的藥汁反覆煎熬,直至藥汁濃稠成膏,其中添加的水覆蓋所有的主要藥材,水的深度大於主要藥材的高度3-4cm;
5)將麻油與基礎藥材細末放入鍋中炸枯,撈出藥材殘渣,接著添加入步驟4)煎熬得到的藥膏及步驟3)中的芳香貴重藥材細末一起收膏,即得到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
實施例2
一種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按重量份計,包括:
輔料:麻油600份
基礎藥材:蒼朮10份,九龍川7份,廣木香4份,海風藤10份,香加皮7份,莪朮10份,買麻藤10份,過江龍7份,徐長卿10份,降香4份,兩面針7份,碎骨木10份,虎杖10份,五味藤10份,千斤拔10份,硃砂根10份,穿壁風7份,鷹不撲10份,陳皮7份,白芷10份,大腹皮10份,姜半夏13份,甘草7份,廣藿香10份白酒250份;
主要藥材:重樓50份,水蛭70份,九節菖蒲35份,川芎100份,桃仁100份,益母草100份,鬱金70份,丹參100份,土鱉蟲35份,山楂70份;
芳香貴重藥材:藏紅花20份,三七130份,羚羊角4份,全蠍40份,薄荷腦2份,樟腦2份,羚羊角2份,麝香2份,沉香7份。
其中,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的製備方法相同。
實施例3
一種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按重量份計,包括:
輔料:麻油700份
基礎藥材:蒼朮11份,九龍川8份,廣木香5份,海風藤11份,香加皮8份,莪朮11份,買麻藤11份,過江龍7份,徐長卿11份,降香4份,兩面針8份,碎骨木10份,虎杖10份,五味藤10份,千斤拔11份,硃砂根11份,穿壁風7份,鷹不撲11份,陳皮8份,白芷11份,大腹皮11份,姜半夏14份,甘草8份,廣藿香10份白酒280份;
主要藥材:重樓52份,水蛭80份,九節菖蒲38份,川芎110份,桃仁108份,益母草112份,鬱金80份,丹參110份,土鱉蟲45份,山楂90份;
芳香貴重藥材:藏紅花25份,三七140份,羚羊角5份,全蠍50份,薄荷腦3份,樟腦3份,羚羊角2份,麝香3份,沉香8份。
其中,調理氣血瘀體質的藥物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的製備方法相同。
實施例4
一種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按重量份計,包括:
輔料:麻油800份
基礎藥材:蒼朮11份,九龍川8份,廣木香5份,海風藤11份,香加皮8份,莪朮11份,買麻藤11份,過江龍8份,徐長卿11份,降香5份,兩面針8份,碎骨木11份,虎杖11份,五味藤11份,千斤拔11份,硃砂根11份,穿壁風8份,鷹不撲11份,陳皮8份,白芷11份,大腹皮11份,姜半夏14份,甘草8份,廣藿香11份,白酒320份;
主要藥材:重樓55份,水蛭85份,九節菖蒲40份,川芎115份,桃仁110份,益母草115份,鬱金85份,丹參115份,土鱉蟲55份,山楂110份;
芳香貴重藥材:藏紅花28份,三七140份,羚羊角5份,全蠍55份,薄荷腦3份,樟腦3份,羚羊角3份,麝香3份,沉香8份。
其中,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的製備方法相同。
實施例5
一種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按重量份計,包括:
輔料:麻油1000份
基礎藥材:蒼朮12份,九龍川9份,廣木香6份,海風藤12份,香加皮9份,莪朮12份,買麻藤12份,過江龍9份,徐長卿12份,降香6份,兩面針9份,碎骨木12份,虎杖12份,五味藤12份,千斤拔12份,硃砂根12份,穿壁風9份,鷹不撲12份,陳皮9份,白芷12份,大腹皮12份,姜半夏15份,甘草9份,廣藿香12份,白酒400份;
主要藥材:重樓60份,水蛭90份,九節菖蒲45份,川芎120份,桃仁120份,益母草120份,鬱金90份,丹參120份,土鱉蟲60份,山楂120份;
芳香貴重藥材:藏紅花30份,三七150份,羚羊角6份,全蠍60份,薄荷腦3份,樟腦3份,羚羊角3份,麝香3份,沉香9份。
其中,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的製備方法相同。
施用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的施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2ml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擠入肚臍,艾灸2小時後擦去藥物;
2)再將2ml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擠入肚臍,在上面覆蓋肚臍貼,經過8小時後揭去肚臍貼。
使用本發明的調理血瘀型體質的藥物治理病人,其中250人,年齡分布在40-70歲,平均年齡為50歲,其中治療20次後,效果如下:
從以上治療的數據可以看出,本發明的藥物對調養血瘀型體質的病人具有良好的功效,其患病症狀慢慢減輕,體質逐漸變好,能很好地調理血瘀型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