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
2024-03-07 04:26:15 3
篇一:
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講到,中國絕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如果讓日本員工每天擦6遍桌子,他們一定會一絲不苟地每天擦6遍,而我們中國的員工第一天會擦6遍,第二天也會擦6遍,可是第三天就會擦5遍,第四天可能只擦4遍,到後來很可能一天只擦1遍也很難說了。從這個例子說明,日本的管理制度並不比我們好多少,但他們管理起來就是不折不扣,非常嚴格、認真,因為他們說到做到,不論多細的要求,定能執行不誤,我們卻不能做到。
這個例子很好地體現細節能夠表現整體的完美,同樣也會影響和破壞整體的完美。有很多小事,一個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功夫,決定著完成的質量。藐視細節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差事,使得他們對工作缺乏熱情,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我們的學習也是一樣的,也許很多人覺得自己很刻苦,可是成績總是不理想,經常有同學在抱怨:「這裡白扣分的,這個是算錯的,這個沒看清……」許多人覺得不以為然,下次小心就可以了,可是當下次考捲髮下來時,原來的錯誤依舊有。我們的失敗並不在於自己能力的差,而是失敗在一些細節上,這些我們不注意卻是決定成敗的小細節上。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珍惜時間、自覺學習、不畏艱難,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注重細節是一種敬業精神和責任心充分的體現,要想比別人更優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然而,我們許多人眼中所看到的只有人家成功的輝煌,卻很少去關注他們背後對於細節的用心。對敬業者來講,凡事無小事,間單不等於容易。我們許多人都只是普通人,而我們大量的時間都是在做一些小事,但假如每個人能把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經很不簡單了。
社會中有360行對於管理者來說,在工作中必須把常規工作做到位,以身作則,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要想比別人更優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功夫。對於敬業者來說,凡事無小事,簡單不等於容易。因此,所要做的就是:花大力氣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細。
《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強調,不論做什麼工作,都要重視小事、關注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揭示了「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真理。有個資質平平的人去大公司應聘,走進總經理的辦公室,看見地上的紙屑就撿起來,就因為這個小細節,這家大公司因此錄用了他。這個故事應該很多人都聽過,這不正是「細節決定成敗「的最好體現麼?
在學習和工作中,如果我們關注了細節,就可以把握了創新之源,也就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談,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
這就是細節的魅力!
篇二:
近來管理類書籍開始鋪天蓋地,反映了國內政府、國企、民企們對管理的認識加強,最初的一本轟動全國的書叫《誰動了我的奶酪》,此書一出,網上到處都是奶酪類副產品,什麼《誰能動你的奶酪》,《你能動誰的奶酪》,大有將奶酪進行到底的氣勢。從此以後,出版業發現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通俗類管理書籍開始充斥各大書店的書架,彷佛全民開始學習管理,人人都要精通老闆和手下之間的推手拳術。
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是在這樣的心情下閱讀的,起先很不以為然,但待讀完幾天後細想,還是很符合中國國情的一本書,不禁為汪中求的良苦用心所感,遂成此文。
中國人的性格是隨意,老子說,道法自然,又說無為而治。於是,「隨意」成為一種風範,大有白衣飄飄,仙風道骨之意。作文
中國人還崇尚「含蓄」,喜歡點到為止,喜歡「讓你猜」,記得馬三立先生的《逗你玩》名段子裡面,一個小孩子把他媽媽氣得七竅生煙,估計最後著實挨了幾下板子。但在成人的世界,「讓你猜」不僅不會挨板子,相反會得到崇敬和敬畏。
寫到這裡,你也許會說,這和《細節決定成敗》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太有關係。汪中求先生想來是對中國人的隨意、含蓄深有體會,這才以「細節」為藥引,下了一劑「良藥」。在我看來,全書的關鍵有兩點。
第一是制度的建立。
第二是制度的執行。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從漢武帝時代董仲舒獨尊儒術以來,孔孟之學便被改造成了中規中矩的儒家學說。而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人們認為儒術成為纏住歷史車輪,阻礙前進的破布,便毫不留情地摒棄了它。文革期間,更是將孔孟之學視為牛鬼蛇神加以批鬥。80年代以後,經濟要發展,要變革,人們的思路要解放,再解放一些。於是,一個錯誤的觀點誕生了,嚴謹的作風被摒棄。項目上馬拍腦袋,還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行事作風。經營管理「以人為本」,以「個別人的思路」為本。因此,回頭想想,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中講究取捨,我們捨棄傳統迂腐文化的同時是否也斟酌過了得失呢?
人無完人,但我們可以用健全完備的制度去約束人們無度的思想,彌補少數人的失誤、大意帶來的惡果,避免個人的錯誤成為全盤皆輸的誘因。
良好的制度在現今企業的管理中成為至關重要的因素。制度不是一朝建立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有生命力的制度必定是在不斷變化的,是在漸進趨向企業發展需要的。
制度的建立需要對細節的認識和把握。
而制度的執行更需要關注細節。
篇三:
5月份起,圖書館購置了很多新書回來,讓我們大飽眼福,最近,我讀了一本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感受非常深刻,與大家分享如下:
這本書通過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講明了細節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的作用。作者在書中,不斷強調,不論做什麼工作,都要重視小事,關注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揭示了細中見精,小中見大,寓偉大於平凡的真理。在公司,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這段話指出了我們工作中的通病。再高的山都是由細土堆積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細流匯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須從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順利完成。一個細節的忽略往往可以鑄成人生大錯,可以造成事業顛峰之危。
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細節,從小事做起。古語有云: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勝人一籌,從而忽視小節,結果不但沒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敗。因為他們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會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樹連接而成,驕人的戰績更是無數細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讓我們把握生命中的細節,醞釀過程中的細節之美。只有這樣,你才會取得不斷的成功。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他們只能永遠做別人分配給他們做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