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偽封印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23:45:26 1
專利名稱:防偽封印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偽產品,尤其是一種電錶、水錶等計量設備使用 的防偽封印,具體地說是一種防偽封印。
技術背景眾所周知,為了保證計量的準確性和公正性,防止無資質人員對計量器 具如電錶、水錶等進行拆裝、維修,從而造成安全隱患和竊電、竊水等影響 社會公德的事件發生,人們在這些計量器具上普遍使用防偽封印來杜絕此類 事件的發生。傳統的防偽封印一般是採用錫塊加封絲的方法,這件種結一方 面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錫,另一方面需要攜帶專用的封印工具,操作不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防偽封印存在的需大量消耗貴重金屬和 操作不便的問題,設計一種以塑料件為主要原料的、無需藉助任何工具即可 實現快速封印的防偽封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之一是一種防偽封印,其特徵是它主要由封殼l、封套2、鎖鍵3、止退件4和 封絲5組成,止退件4卡插在鎖鍵3上並通過封套2定位在鎖鍵3上,鎖鍵 3的一端插裝在封套2中封套2的內表面設有與止退件4上的止退翹起6相 配的止退凸臺7;封套2安裝在封殼1中,鎖鍵3的另一端伸出封殼1夕卜; 在封殼1、封套2和鎖鍵3對應位置處均設有一個穿裝封絲5 —端的通孔8, 9, 10,封絲5的另一端穿過封殼1上的另一個通孔11及封套2上對應的通 孔12後伸入封套2上的固定套13中。此封絲端為固定端,固定在固定套13 上,出廠前已固定好。另一端在用戶使用時從孔9中穿過,然後按下鎖件3 即可。本方案中所述的封殼1由封座101和封蓋102粘結而成,封座101的一端設有一 與鎖鍵3相配的槽孔14。在封殼1的表面上設有防偽塗層或標貼層。在鎖鍵3的側面設有一凹孔15,在該凹孔15中設有一頂端略高出鎖鍵3 側面的、工作時插入封套2上的通孔9中的防退釘16。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之二是一種防偽封印,其特徵是它主要由封殼l、封套2、鎖鍵3、止退件4和 封絲5組成,止退件4卡插在鎖鍵3上並通過封套2定位在鎖鍵3上,鎖鍵 3的一端插裝在封套2中封套2的內表面設有與止退件4上的止退翹起6相 配的止退凸臺7;封套2安裝在封殼1中,鎖鍵3的另一端伸出封殼1夕卜; 在封套2和鎖鍵3對應位置處均設有兩個分別穿裝封絲5兩端的通孔17, 18, 19, 20,在封殼1相應位置處也設有用於穿裝封絲5的通孔或通槽21。封絲 另配,用戶使用時只要把封絲兩端從同一方向分別插入兩個孔中17、 18,然 後按下鎖件3即可。本方案中所述的封殼1由封座101和封蓋102粘結而成,封座101的一端設有一 與鎖鍵3相配的槽孔14。在封殼1的表面上設有防偽塗層或標貼層。在鎖鍵3的側面設有一凹孔15,在該凹孔15中設有一頂端略高出鎖鍵3 側面的、工作時插入封套2上的通孔9中的防退釘16。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可節省大量有色金屬 的優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圖2是與圖1結構相配的止退件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與圖1結構相配的金屬封套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與圖1結構相配的鎖鍵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與圖1結構相配的止退件、封套及鎖鍵的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6是與圖1結構相配的封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8是與圖7結構相配的止退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與圖8結構相配的金屬封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與圖8結構相配的鎖鍵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與圖7結構相配的止退件、封套及鎖鍵的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12是與圖7結構相配的封殼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一。如圖1-6所示。一種防偽封印,它主要由封殼l (圖6)、封套2 (圖3)、鎖鍵3 (圖4)、止 退件4 (圖2)和封絲5組成,如圖1所示,其中封殼1可由封座101和封蓋 102粘結而成,封座101的一端設有一與鎖鍵3相配的槽孔14,如圖6所示。 止退件4卡插在鎖鍵3上並通過封套2定位在鎖鍵3上,鎖鍵3的一端插裝 在封套2中封套2的內表面設有與止退件4上的止退翹起6相配的止退凸臺 7,如圖5所示;在鎖鍵3的側面設有一凹孔15,在該凹孔15中設有一頂端 略高出鎖鍵3側面的、工作時插入封套2上的通孔9中的防退釘16,如圖4、 5所示。封套2安裝在封殼1中,鎖鍵3的另一端伸出封殼1外(見圖l); 在封殼1、封套2和鎖鍵3對應位置處均設有一個穿裝封絲5 —端的通孔8, 9, 10,封絲5的另一端穿過封殼1上的另一個通孔11及封套2上對應的通 孔12後伸入封套2上的固定套13中。此封絲端為固定端,固定在固定套13 上,出廠前已固定好。另一端在用戶使用時從孔9中穿過,然後按下鎖件(3) 即可。具體實施時還可在封殼1的表面上設有防偽塗層或標貼層。 實施例二。如圖7-12所示。一種防偽封印,它主要由封殼l (圖12)、封套2(圖9)、鎖鍵3(圖10)、 止退件4 (圖8)和封絲5組成,如圖7所示,其中封殼1可由封座101和封 蓋102粘結而成,封座101的一端設有一與鎖鍵3相配的槽孔14,如圖12 所示。止退件4卡插在鎖鍵3上並通過封套2定位在鎖鍵3上,鎖鍵3的一 端插裝在封套2中封套2的內表面設有與止退件4上的止退翹起6相配的止 退凸臺7,如圖11所示;在鎖鍵3的側面設有一凹孔15,在該凹孔15中設 有一頂端略高出鎖鍵3側面的、工作時插入封套2上的通孔9中的防退釘16, 如圖10、 11所示。封套2安裝在封殼1中,鎖鍵3的另一端伸出封殼1夕卜(見 圖7);在封套2和鎖鍵3對應位置處均設有兩個分別穿裝封絲5兩端的通孔 17, 18, 19, 20,在封殼1相應位置處也設有用於穿裝封絲5的通孔或通槽 21。具體實施時還可在封殼1的表面上設有防偽塗層或標貼層。封絲另配, 用戶使用時只要把封絲兩端從同一方向分別插入兩個孔中17、 18,然後按下 鎖件3即可。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使用時用力將鎖鍵3向封殼中推壓,此時,鎖鍵3帶動封絲向封殼1的 裡端移動,封絲發生變形,鎖鍵上的通孔將與封套上的通孔位置發生錯位, 封絲受力被壓緊在封套和鎖鍵之間,此時,止退件上的止退翹起6與封套2 的內表面上的止退凸臺7相抵而無法退出,鎖鍵由於受到其上安裝的止退件 的作用也無法從封套2中退出,從而牢牢地將封絲固定在封套2和鎖鍵3之 間,除非外力破壞使止退件損壞或使整個封印損壞,否則封絲將被永遠固定 在相應的計量器具上。本實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採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權利要求1、一種防偽封印,其特徵是它主要由封殼(1)、封套(2)、鎖鍵(3)、止退件(4)和封絲(5)組成,止退件(4)卡插在鎖鍵(3)上並通過封套(2)定位在鎖鍵(3)上,鎖鍵(3)的一端插裝在封套(2)中封套(2)的內表面設有與止退件(4)上的止退翹起(6)相配的止退凸臺(7);封套(2)安裝在封殼(1)中,鎖鍵(3)的另一端伸出封殼(1)外;在封殼(1)、封套(2)和鎖鍵(3)對應位置處均設有一個穿裝封絲(5)一端的通孔(8,9,10),封絲(5)的另一端穿過封殼(1)上的另一個通孔(11)及封套(2)上對應的通孔(12)後伸入封套(2)上的固定套(13)中。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偽封印,其特徵是所述的封殼(1)由封座(101) 和封蓋(102)粘結而成,封座(101)的一端設有一與鎖鍵(3)相配的槽孔(14)。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防偽封印,其特徵是在封殼(1)的表面上設有防 偽塗層或標貼層。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防偽封印,其特徵是在鎖鍵(3)的側面設有一凹 孔(15),在該凹孔(15)中設有一頂端略高出鎖鍵(3)側面的、工作時插 入封套(2)上的通孔(9)中的防退釘(16)。
5、 一種防偽封印,其特徵是它主要由封殼(1)、封套(2)、鎖鍵(3)、止退 件(4)和封絲(5)組成,止退件(4)卡插在鎖鍵(3)上並通過封套(2) 定位在鎖鍵(3)上,鎖鍵(3)的一端插裝在封套(2)中封套(2)的內表 面設有與止退件(4)上的止退翹起(6)相配的止退凸臺(7);封套(2)安 裝在封殼(1)中,鎖鍵(3)的另一端伸出封殼(1)夕卜;在封套(2)和鎖 鍵(3)對應位置處均設有兩個分別穿裝封絲(5)兩端的通孔(17, 18, 19, 20),在封殼(1)相應位置處也設有用於穿裝封絲(5)的通孔或通槽(21)。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偽封印,其特徵是所述的封殼(l)由封座(101)和封蓋(102)粘結而成,封座(101)的一端設有一與鎖鍵(3)相配的槽孔 (14)。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偽封印,其特徵是在封殼(1)的表面上設有防 偽塗層或標貼層。
8、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偽封印,其特徵是在鎖鍵(3)的惻面設有一凹 孔(15),在該凹孔(15)中設有一頂端略高出鎖鍵(3)側面的、工作時插 入封套(2)上的通孔(9)中的防退釘(16)。
專利摘要一種防偽封印,屬於一種防偽技術,其特徵是它主要由封殼(1)、封套(2)、鎖鍵(3)、止退件(4)和封絲(5)組成,止退件(4)卡插在鎖鍵(3)上並通過封套(2)定位在鎖鍵(3)上,鎖鍵(3)的一端插裝在封套(2)中封套(2)的內表面設有與止退件(4)上的止退翹起(6)相配的止退凸臺(7);封套(2)安裝在封殼(1)中,鎖鍵(3)的另一端伸出封殼(1)外;在封殼(1)、封套(2)和鎖鍵(3)對應位置處均設有一個穿裝封絲(5)一端的通孔(8,9,10),封絲(5)的另一端穿過封殼(1)上的另一個通孔(11)及封套(2)上對應的通孔(12)後伸入封套(2)上的固定套(13)中。它解決了現有的防偽封印需消耗有色金屬和操作不便的問題,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優點。
文檔編號G09F3/03GK201117170SQ200720043009
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7日
發明者強 陳 申請人:強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