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20:33:41 5
專利名稱:軸承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軸承,特別是指一種兼具有阻斷、儲存以及循環潤滑油液功能, 以提升馬達旋轉效率、延長馬達使用壽命的軸承結構。
背景技術:
馬達可稱為電子產品的心臟,現代科技對於馬達轉速的要求似乎永無止境, 但馬達轉速的提升卻經常受限於軸承的潤滑優劣問題,故尋求更佳的潤滑技術與 有效防止潤滑油液流失是提高馬達轉速的最主要關鍵。
如圖1所示,以散熱風扇馬達為例,其主要包含有一轉子10與一定子20,其 中,轉子10中央配置有一心軸11,定子20則裝配在一軸管21外周,且軸管21 固定於一基座22上。
軸管21內裝設有一軸承30,軸承30被一定位環23以及一頂心蓋24夾掣限 位,因此轉子10的心軸11可穿掣在軸承30的軸孔31中央旋轉,並被軸承30下 方預設的扣環25扣持固定,以防止轉子10脫落。
再如圖2所示,軸管21內部與頂心蓋24之間的空間可供儲存潤滑油液,為 心軸11與軸承30之間提供潤滑,以降低摩擦,減少磨損。
然而習用的馬達結構,其轉子10的心軸11旋轉時,軸管21內部空間所積存 的潤滑油液,會因為心軸11旋轉時的離心力作用而沿著心軸11滲透擴散,並由 心軸11與軸孔31之間的縫隙往上竄升,最後直接由定位環23處滲出流失,且因 為潤滑油液是心軸11對應軸承30旋轉的潤滑媒介,所以潤滑油液流失最直接的 影響就是導致心軸11旋轉效率降低以及軸承30磨損增加。
因此,要避免軸承磨損、提高心軸旋轉效率並延長馬達使用壽命,便必須尋 求一種更好的潤滑技術,特別是能夠兼具阻斷、儲存與循環潤滑油液等多重功能, 才能徹底解決上述多種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兼具有阻斷、儲存以及循環 潤滑油液功能,可提升馬達旋轉效率、延長馬達使用壽命的軸承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軸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承具 有一上端面、 一下端面以及一貫穿上、下端面的軸孔,所述軸孔內周壁設有至少二個以上的導油溝,所述導油溝呈軸向延伸,並貫通所述軸承其中一個端面,且 所有導油溝貫通所述軸承的相同端面。
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導油溝為沿著所述軸孔的軸向延伸的直槽。
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軸承運用於馬達時,所述軸承被所述導油溝 貫穿的一側端面朝上方配置。
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軸承運用於馬達時,所述軸承被所述導油溝 貫穿的一側端面朝下方配置。
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二所述導油溝的位置呈相對稱設置。
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二所述導油溝的位置呈非對稱設置。
當本發明運用於馬達時,所述軸承是將被所述導油溝貫穿的一側端面朝上方 配置,或是將被所述導油溝貫穿的一側端面朝下方配置。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在心軸旋轉時,無論導油溝貫穿軸承的一側端面 為呈朝向上或是朝向下配置,均可適時的阻斷潤滑油液向上竄升的毛細作用,並 將潤滑油液匯集到導油溝中, 一方面可阻斷潤滑油液繼續向上滲透,另一方面可 作為潤滑油液儲存與緩衝的空間,並適時的提供給軸承重新吸收再循環利用,有 效防止潤滑油液流失,避免軸承磨損、提升心軸旋轉效率並延長馬達使用壽命。
圖1是習用結構的整體剖面示意圖2是習用結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3是本發明第一種實施型態的外觀示意圖4是本發明第二種實施型態的外觀示意圖5是本發明第一種實施型態運用於馬達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一); 圖6是本發明第一種實施型態運用於馬達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讓本發明的目的、特徵與功效更明顯易懂,下面列舉本發明的較佳實施 型態,並配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3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一種實施型態,其包含有一軸承30,軸承30具有 一上端面32、 一下端面33以及一貫穿上、下端面32、 33的軸孔31。
軸承30的軸孔31內周壁設有至少二個以上呈相對稱位置設計的導油溝34, 且導油溝34為呈沿著軸孔31的軸向延伸的直槽,並且必須貫通軸承30的其中一 個端面,而且所有導油溝34必須貫通軸承30的相同端面。如圖3所示,導油溝 34貫通軸承30的上端面32。另外,導油溝34在貫通軸承30上端面32之後,也可以在上端面32設置徑向槽,使軸承30的外周壁與軸孔31呈內外導通型態(圖 中未示)。
再如圖4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二種實施型態,其同樣包含有一軸承30,軸承 30具有一上端面32、 一下端面33以及一貫穿上、下端面32、 33的軸孔31。
軸承30的軸孔31內周壁設有至少二個以上的導油溝34, 二導油溝34也呈軸 向延伸,並貫通軸承30的同一端面,且二導油溝34的位置為非對稱設置。
當本發明運用於馬達結構時,可以有二種使用狀態
如圖5所示,為本發明第一種實施型態運用於馬達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一)。 將導油溝34貫穿軸承30的一側端面朝上方配置,使軸孔31未被導油溝34貫通 的一段位於下方。
當轉子10的心軸11旋轉時,軸管21內部空間所積存的潤滑油液,大部份會 被軸孔31未貫通導油溝34的一段阻隔,完整地保存於軸管21內部與頂心蓋24 之間,僅有少量的油氣或油膜會因心軸11旋轉時的離心力作用而沿著心軸11滲 透擴散,並沿著心軸11與軸孔31之間的縫隙往上竄升。此時,導油溝34即可適 時阻斷潤滑油液向上竄升的毛細作用,並可將潤滑油液匯集到導油溝34當中,以 防止潤滑油液溢出。導油溝34—方面可以阻斷潤滑油液繼續向上滲透,另一方面 也可作為潤滑油液儲存與緩衝的空間,而且潤滑油液匯集到導油溝34之後,可適 時的提供給軸承30重新吸收再循環利用,可有效防止潤滑油液流失。
另外,如圖6所示,為本發明第一種實施型態運用於馬達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二),本例是將導油溝34貫穿軸承30的一側端面朝下方配置,使軸孔31未被 導油溝34貫通的一段位於上端。
當轉子10的心軸11旋轉時,可直接利用導油溝34阻斷潤滑油液向上竄升的 毛細作用,並可將潤滑油液匯集到導油溝34中而形成一儲油空間,以阻斷潤滑油 液向上滲透,同樣可以有效防止潤滑油液流失。
綜上所述,本發明不僅可以阻斷潤滑油液向上竄升,同時具有導流、儲存與 緩衝的作用,並適時的提供給軸承重新吸收再循環利用,可有效防止潤滑油液流 失,避免軸承磨損、提升心軸旋轉效率並延長馬達使用壽命,這一設計在同類產 品當中實屬首創。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型態,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權利要求書 或附圖所作的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軸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承具有一上端面、一下端面以及一貫穿上、下端面的軸孔,所述軸孔內周壁設有至少二個以上的導油溝,所述導油溝呈軸向延伸,並貫通所述軸承其中一個端面,且所有導油溝貫通所述軸承的相同端面。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油溝為沿著所述軸孔 的軸向延伸的直槽。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承運用於馬達時,所 述軸承被所述導油溝貫穿的一側端面朝上方配置。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承運用於馬達時,所 述軸承被所述導油溝貫穿的一側端面朝下方配置。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結構,其特徵在於二所述導油溝的位置為呈相 對稱設置。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軸承結構,其特徵在於二所述導油溝的位置為呈非 對稱設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軸承結構,軸承具有一上端面、一下端面以及一貫穿上、下端面的軸孔,軸孔內周壁設有至少二個以上的導油溝,所述導油溝呈軸向延伸,並貫通所述軸承其中一個端面,且所有導油溝貫通所述軸承的相同端面。而且本發明運用於馬達結構時,可選擇將導油溝貫穿軸承的一側端面朝上或朝下配置,所以當潤滑油液被心軸攪動而滲透擴散時,導油溝均可阻斷並匯集竄升的潤滑油液,並適時提供給軸承重新吸收再循環利用,可有效防止潤滑油液流失,並延長馬達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16C17/02GK101424299SQ200710166008
公開日2009年5月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31日
發明者吳明謙, 洪銀樹 申請人:建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